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92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知识.docx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人格尊严权与身心健康权

人格尊严权指的是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身心健康权指的是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区别:

两者的受伤害程度不同。

如果出现老师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等使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那就是身心健康权。

【单选题】李老师罚学生抄写单词50遍,侵犯了学生的()。

【答案】人格尊严权。

中公解析:

学生的身心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二、赫尔巴特的“现代”与“传统”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和“传统教育学之父”。

其中,“科学教育学之父”主要是因为赫尔巴特通过《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规范化体系化;“传统教育学之父”主要针对的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是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而“现代教育学之父”主要针对的是夸美纽斯而言的,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则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了。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顺序性:

渐变过程;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任务不同。

答题技巧:

题干中,不同年龄的特点之间,有联系的就是顺序,没有联系的就是阶段。

2.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阶段:

不同年龄段;不平衡:

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答题技巧:

题干中,单纯年龄段即阶段;年龄段+速度即不平衡。

3.不平衡和个别差异

不平衡:

个体内部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不平衡;个别差异:

个体与个体之间。

答题技巧:

不平衡:

一方面…一方面…;某方面…某方面…;

个别差异:

有的人…有的人…。

4.“一刀切”问题

答题技巧:

“一刀切”违背了阶段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违背了阶段性;老师针对全班同学“一刀切”违背了个别差异性。

【练习】儿童在幼儿时期,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到了儿童早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学以后,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答案】阶段性。

解析:

体现的是不同阶段思维具有不同的特征。

【练习】聪明早慧和大器晚成,体现了个体身心的()。

【答案】个别差异性。

解析:

可以变成“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练习】李老师针对全班同学采取了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答案】个别差异性。

解析:

针对全班的一刀切问题。

四、谁决定了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直接决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

五、教育的“历史性”与“历史继承性”

历史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历史继承性指的是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两者的区别在于:

历史性强调的关键在于不同阶段;历史继承性强调的关键在于一脉相承。

【练习】西周时期的“敬天祭祖”与清明节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教育的()。

A.历史性B.永恒性C.历史继承性D.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祭祖”与清明节“祭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的是历史继承性。

一、“数字类”考察

例1:

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C)

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

例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B)

A.半小时B.一小时C.两小时D.三小时

二、侵犯权利种类

例3:

(C)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

例4:

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B.隐私权

C.受教育权D.身心健康权

三、重点法条内容类

例5: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A)

A.实施素质教育B.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C.普及学前教育D.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例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B)

A.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知识点整理

(1)时间:

1995年3月18日颁布,同年9月1日施行。

(2)设立学校基本条件:

组织机构和章程;合格的教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4)受教育者的权利:

参加教学活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获得公正评价权;申诉权。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各族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而作为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就需要: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业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

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要求教师做到: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和任务。

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

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要求教师做到: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学生的向师性就决定了教师的示范性。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

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