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938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护安全标准及措施文档格式.docx

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

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

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

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

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

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

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下列限值。

眼晶体150mSv(15rem)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500mSv(50rem)

2.2.2为了限制随机性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

当受到不均匀照射时,有效剂量当量应满足下列不等式:

∑TWTHT≤50MSv(5rem)

式中:

HT——组织或器官(T)的年剂量当量,mSy

(rem)

WT——组织或器官(T)的相对危险度权重

因子(见附录F)

∑TWTHT——称有效剂量当量,用HE表示

2.3放射工作人员一年中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不应超过附录B列出的年摄入量限值(ALI)。

2.4为了便于监测和管理,推导出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导出浓度。

见附录B。

在不超过年摄入量限值和符合2.6款的基础上,其浓度可依据实际的摄入量而增减。

2.5在内外混合照射的情况下,满足下列不等式和2.2.1及2.6的要求可以认为不会超过所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

HEIj

(------------------)+∑--------≤1

--1ALIj

50mSv·

HE——外照射的年有效剂量当量

--1

∑TWTHT,mSv年

Ij——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Bg年

ALIj——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Bg

50mSv年——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当

量限值

2.6在一般情况下连续3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要超过年剂量限值(2.2至2.5段)的一半。

2.7放射工作条件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将放射工作条件分成三种:

甲种工作条件:

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有可能超过15mSv(1.5rem)。

对于这种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要有个人剂量监测,对场所要有经常性的监测,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和场所监测档案。

乙种工作条件:

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可能超过15mSv(1.5rem)。

但有可能超过5mSv(0.5rem)。

对于这种工作条件的场所,要定期进行监测。

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受照射剂量档案。

丙种工作条件:

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可能超过5mSv(0.5rem)对于这种工作条件的场所,可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并作记录.。

2.8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少数工作人员接受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

对这种照射必须事先经过周密的计划,由本单位领导及防护负责人批准,其有效剂量当量在一次事件中不大于100mSv(10rem),一生中不大于250mSv(25rem)并满足2.2.1款的要求。

接受这种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应有医学观察并详细记入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

2.9从事放射工作的孕妇、授乳妇(仅指内照射而言)及16~18岁的实习人员,不应在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不得接受事先计划的特殊照射。

2.10从事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所接受的照射,应严格按均匀的月剂量率加以控制。

2.11未满16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3.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值

3.1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下列限值:

全身5mSv(0.5rem)

任何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5rem)

3.2当长期持续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时,公众中个人在其一生中每年的全身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应不高于1mSv(0.1rem)

上述年剂量当量是指任何一年内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3.3公众中个人的年入摄量限值和导出浓度仅用于成年人。

在计算儿童由于摄入放射性核素而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时,应考虑儿童在器官大小和代谢方面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模式,相应地减少有关的放射性核素的摄入量。

3.4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单位在制订放射防护规程时,必须把现有的和预期的各种放射源对公众的照射计算在内,要使公众个人所受照射的总剂量当量低于上述限值。

对新建放射工作单位进行放射防护预评价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3.5未来的剂量当量负担:

有许多实践所释放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会在环境中长期累积,将不断增加对公众的照射。

同时其他放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

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保证当前和未来实践所产生的剂量不致对公众造成过量的照射。

3.6为了估计公众个人所受的剂量当量,应在可能受照的人群中选择合适的关键人群组,并选用适宜的参数和数学模式,估算出这个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当量,以此进行剂量评价。

3.7人类的活动有时会使天然电离辐射对公众的照射水平有所变化,限制由此增高造成的附加照射是必要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放射源类型及其剂量分布,确定具体的调查水平,管理限值和干预水平。

3.8为了便于监测和管理,由年摄入量限值推导出公众的导出食入浓度(DIC),见附录B。

在不超过年摄入量限值和符合2.6款的基础上,其浓度可依据实际的摄入量而增减4.铀矿及其它矿井下作业人员吸入氡、氢及其子体的限值

4.1在矿井下作业、工作人员除受γ射线的照射外,同时由于暴露于空气中的氡、氢及其短寿命子体以及矿尘(含有铀、钍长寿命核素及其衰变产物),经过吸入而产生内照射。

其中氡子体的照射是主要的危害因素。

222

4.2对空气中的Rn及其短寿命子体,放射工

作人员的年摄入量限值(ALI)和导出空气浓度

(DAC)如下:

短寿命Rn子体任何混合物α潜能的年摄入

量限值(ALIp)为:

ALIp=0.02J

3--1

假定平均呼吸率V=1.2mh,每年工作

2000h,由此得出导出空气浓度:

--6--3

DACp=8.3×

10Jm

--222

用平衡当量氡浓度(ECRn)表示时:

--222--3

DAC(ECRn)=1500Bqm

220

4.3对空气中的Rn及其短寿命子体,放射工

作人员的年摄入量(ALI)和DAC值如下:

ALIp=0.06J

--5--3

DACp=2.5×

放射科岗前防护培训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本科室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

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

二、工作中严格遵守放射防护原则,即放射诊断正当化、合理化、最优化,对病人采取距离屏蔽、时间屏蔽、防护屏蔽。

三、对孕期妇女和婴幼儿,尽量不采用放射检查,对使用放射检查的孕妇或婴幼儿,首先告知辐射危害,并让其家属签字同意,采用放射防护以后,才能进行检查。

四、本科新员工在医务科进行岗前培训,在本科由科主任实施。

进行放射防护培训,同时进行健康体检。

五、新员工行由本院体检合格后参方可上岗,后参加凉山州放射人员体检和放射防护培训。

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医师应对X线检查的适应症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采用放射性检查诊断技术,合理使用X射线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2、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术,并根据被检查者具体情况制定照射条件,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提高射线质量,减少被检者接受剂量。

3、放射科必须建立和健全X射线检查者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制度;

不得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查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严格控制各种健康体检中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

控制X射线检查的间隔时间,接尘工人的X射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5、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

不得使用有防护缺陷的X射线机进行X线检查。

6、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

确有必要者应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并进行知情告知。

7、放射科医技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受检者照剂量;

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8、候诊者和防护人员(病人必须需被搀扶才能进行检查的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听情况下在机房内停留。

9、科室应规划安全区域,确保候诊者不受射线辐射。

X线透视检查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施行X线透视检查时,必须十分注意缩短曝光时间。

二、在没有条件使用影像增强器及遥控操作的设备进行透视时,操作者事先要经过充分的暗适应。

三、X线透视操作者及受检者应采用个人防护用品,对相应部件进行屏蔽防护。

四、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的,非常特别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的X线检查。

X线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一、控制照射量,特别是应尽量避免对性腺和红骨髓的直接照射,特殊需要时加铅橡皮防护

二、病人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决不许在机房内候诊。

三、尽可能减少曝光次数和曝光量,杜绝不必要的复查。

四、用片和照射野尽可能缩小。

五、工作熟练、细致、准确避免失误,杜绝或尽可能减少误照和重照。

六、控制台上的部件和指示器完好,准确可靠,操作熟练准确。

七、应避免X线骨盆测量,以超声检查代替。

八、早孕期应当避免X线检查。

放射科医生的温馨提示

拍X光片,是最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作为一名在放射科工作的医生,在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检查过程中,患者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还是很多的,对此深有感触,认为很有必要指出某些错误观念,提请大家注意。

1.候诊时进入拍片室

进入放射科的病人,可能是前后排队时间太长,致使病人一来就恨不得马上检查,不管其前后是否有危、急、重症病人,也不管检查室里是男病人还是女病人,硬是要站在检查室内,殷切地期望“下一位”"

便是自己。

殊不知这看不见的X光,特别是散射线对人体具有穿透作用和电离效应,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对人体是一种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对小孩则更是如此。

所以,患者候诊“越位”时,放射科大夫都会好言相劝,让其在门外等候,这时你可不要错误地认为这是医生在故意“赶”你。

2.只要拍着就行

一些车祸骨折的病人因疼痛难忍,放射科大夫却要给他摆出这样或那样的姿势,他很不配合,认为只要拍了能看清是否骨折就行。

其实不然,医生给你摆正、侧位其目的不仅仅只看有否骨折,更主要的还要看其骨折端是凸向前还是凸向后,是凸向左还是凸向右,还是螺旋骨折等,这样便于骨科医生对你骨折的判断、是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切开复位、以及如何复位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有利于骨折的恢复,而不至于愈后产生畸形及后遗症。

如果拍出的X光片子既不正又不侧,医生就很难把握了。

因此,为了让患者少受苦,避免重拍,一定要遵照医生的指令完成一张标准的X光照片。

同样,有的还要加照斜位、切线位,甚至是对侧,都得好好配合才行。

3.不是金属不碍事

随着人们就医知识的不断提高,逐步认识到凡有碍X光穿透的,如:

金属钮扣、拉链、纹胸、耳环、项链、发卡、玉佩等都会在医生的提醒下一一去除,患者一般也愿意配合。

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患者就不那么愿意合作了。

有一位年青的母亲带着感冒发烧的宝宝前来拍X光平片时,说什么都不愿意让小孩脱去衣物,认为不是金属不碍事。

其结果使本来就难以诊断的小孩胸片,又因几件毛线衣的干扰留下了重重伪影,最终她等了半个小时等来的结果只有生硬的两个字:

重照!

相类似的还有护膝、腰围、膏药、以及衣服上的塑料珠子、油漆图案等。

所以,当你躺在摄影床上,去除被子、衣物后,还不要忘记拿掉垫在下面的被子哟,更不能因为是急诊病人恨不得把单架都抬到摄影床上去。

4.人体都有两个侧面

拍X光不像通常人们所用的照相机,拍左边时就看不到右边,而X光具有穿透作用,是看其内部实质性内容,有时病人硬嚷着要拍另一个侧面,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有时拍四肢骨、脊椎的侧位时一个位置便可以了。

相反,当你怀疑手指或脚趾骨折去放射科拍片时,医生却给你申请的是正、斜位片,就连一个侧位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想想看,倘若拍侧位,几个指头或趾头都重叠在一起,这还能看些什么呢?

5.拍的范围越大越好

一位自述“腰痛”的病人来到放射科拍片,可等医生为其拍好后他却说不对,原来他所说的“腰部”是医学上所说的膈下肋骨,而对于这两个部位的拍法则大相径庭,不是人们所想象地顺带一下一起拍摄。

因此,其一,在你说不清人体医学部位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指给医生看,不要想当然,造成医生的误解。

其二,在指点时要精确,明明是颈椎的问题,说什么都得照一下头才放心,更有甚者恨不得全身都拍。

这样很不好,不仅增加X线对你的辐射,还增加你的经济负担。

6.站着拍、躺着拍效果一样

拍X光平片时该站着拍的,患者应坚持站着,即便在亲友的帮助下也要站着拍,就拿最常见的胸部照片来说吧,站着拍的目的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心影自然,在大口吸气时可以使肺部扩张,前胸靠片可减少心脏的模糊、减小心脏的放大率,且可因投照距离的增大使两侧肩胛骨投影在肺野之外并减少胸部的放大率。

不仅如此,还可以对病灶的性质有所判断,比如:

通过站立位可以看出病灶内有无气液平,可以看出胸腔内有无胸水及其量的多少。

相同的还有,站立位腹部平片,当医生怀疑有胃肠穿孔时,由于气体是向上“跑”的,所以可利用站立位看见膈下有否“一弯残月”,以判断是否为游离气体;

当大夫怀疑你有肠梗阻时,拍一张站立位腹部平片看看是否有气液平,以明确诊断。

当然,在危及生命时就不能千篇一律了。

因此,要尽全力配合放射科医生,也是为了你自己----少受罪、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拍过片子、做过X光钡餐或是CT,回到家中最好洗个澡、换换衣服,多喝点茶水这些对你都有好处。

受检者须知

凡接受X线影像检查的受检者:

1、持临床医师出具的检查申请单就诊。

2、根据检查部位的需要,受检者需去除发卡、夹;

耳环、金属坠、玉石坠、手镯、膏药、中药敷料等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品。

3、去除影响胸腹部影像的丝织品、毛织品、带有金属的纽扣、宽厚橡皮松紧带、印有油漆字样的衣服和女性有金属架的胸罩等物品。

4、作特殊检查的受检者(如胆道、泌尿系统的造影)必须作清洁肠道内容物后方可检查。

5、遵守检查单位的制度,检查时只需1个陪伴人员,以免影响检查。

6、检查过程中,受检者需积极配合检查医师的吩咐和要求。

7、检查中如检查医师未按要求检查时,受检者有权提出建议。

8、孕期妇女一般不作X线检查,必须检查者应预先告知检查医师。

9、X射线有害健康。

喜德县人民医院

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告知书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X线检查技术具有一定风险,婴幼儿、妊娠期女性在做此项检查前,请仔细阅读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

然后听取医师详细说明和解释,并向医师询问有关事项后,如果您完全理解了本检查(治疗)方案和风险,愿意承担各项风险带来的后果,请你在“X线检查申请单”上面签上“同意”及“您的名字”后我们才能为你安排该项检查,谢谢合作!

一、受检前,如果您是育龄期妇女,请您主动告知医师:

您的月经史和是否处于怀孕期。

如果隐瞒相关病史,导致对您进行X线检查,造成的不良后果应由您自己负责。

二、X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对物体具有一定的穿透性。

X射线影像诊断正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差别吸收、感光作用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包括X线拍片、X线透视、乳腺X线摄影、骨密X光检查、CT检查等。

三、胎儿、婴幼儿处于组织器官生长的旺盛期,对X线照射更加敏感,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可能导致孕妇流产率增高、畸胎发生率升高、婴儿先天性缺陷,特别是大脑缺陷、生长受阻、智力低下、白血病、婴儿死亡等不良现象。

四、接受X线检查时,请你主动向医生索取防护用品,用于保护非照射部位。

五、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医用X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48-2010)

8.1对育龄妇女进行腹部或骨盆部位的X线检查时,应首先问明是否已经怀孕,了解月经情况。

检查宜限制在月经来潮后的10天内进行。

对月经过期的妇女,除确有证据表明没有怀孕的以外,均应当作孕妇看待。

8.3带节育器(简称带环)的妇女,在有出血、感染、腰痛等异常情况或怀疑节育器脱落时,应首先进行妇科、超声波检查。

在上述检查不能确诊时,方可进行X射线检查并采用盆腔X射线平片检查。

9.2严格控制对孕妇进行腹部X射线检查,以减少胚胎、胎儿的受照危害。

孕妇分娩前,不应进行常规的胸部X射线检查。

9.3妇女妊娠早期,特别是在妊娠8周一15周时,非急需不应实施腹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X射线检查。

原则上不对孕妇进行X射线骨盆测量检查,如确实需要也应限制在妊娠末三个月内进行,并在医嘱单上记录申请此项检查的特殊理由,经有资格的放射科专家认同后方可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