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949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分类指导,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二)有效管理和集约利用资源

  (三)积极发展生态经济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五)防治和减轻地质灾害

  六、实施科教人才兴州战略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壮大人才队伍

  七、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二)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八、促进和谐怒江建设

  

(一)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二)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主法制建设

  (五)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六)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章 

规划的组织实施

  前 

  《云南省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编制的五年规划。

“十一五”是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纲要》,对于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州委提出的全面实现温饱,努力建设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是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是凝聚人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五年,是统一思想、真抓实干、锐意改革的五年,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五年。

“十五”计划目标的实现,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念,更加明确走符合怒江实际的发展路子。

  编制《纲要》的依据是《中共怒江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

编制《纲要》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编制《纲要》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把握州内外形势,充分体现全州各族人民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迫切愿望,更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纲要》是全州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引领未来五年怒江发展的导航图。

《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纲要》既指出了全州人民期望的发展方向,又提出了需要政府运用各种方针政策努力实现的目标,特别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向全州各族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

在州委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州各族人民,努力完成《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五”是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瓶颈制约,战胜多种严重自然灾害,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详见附表)。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全州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9%;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997元,年均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30%;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15.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1亿元,年均增长10.23%,以上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

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25:

24:

51调整为2005年的19:

34:

47,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通过完善“领导挂帅、部门负责、社会联动”的项目工作机制,打开了项目争取工作的新局面。

事关发展全局的怒江干流开发前期工作全面推进。

金六二级公路、六库新区开发、城网改造、六库防洪堤、兰坪丰坪水库、中小水电、兰坪大矿等项目顺利实施,交通、能源、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冬季农业开发面积大幅度增加,畜牧业获得较快发展。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五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累计解决了6.5万群众的温饱问题,2.3万户贫困农户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累计解决了14万人的饮水困难,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5.76%和90.93%。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全州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707元提高到2005年的5100元,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覆盖率分别达到40%、37%和46%。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22元提高到2005年的1034元,年均增长2.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达102.8%,保持在计划控制范围内。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8.79%。

  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1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5亿元,年均增长27.56%。

围绕水电、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累计引进投资20亿元,招商引资正成为我州扩大投资的主要力量。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州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2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1.02%,普通高中毛入学率15.96%。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文艺创作和民族文化开发再创佳绩。

民族体育运动有新的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9.25‰。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五年完成天然林管护面积 

128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35万亩,部分水土流失重灾区得到有效治理。

造林7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

五年易地安置了失去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1万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定公示制、听证制。

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初步建立起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机制。

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确保了边疆社会稳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总量不足,综合实力薄弱,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全州经济总量仅相当于省内中等县的规模,从2000年到2005年,怒江州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由2235元扩大到4064元;

  ——农民增收难,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全州四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9个扶贫攻坚乡,25.4万人处于贫困线下,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7万人,贫困面、贫困程度及返贫率仍居全省之首;

  ——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开放程度低。

交通、能源、水利、农业、城镇、以及对于怒江州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灾害防治等“大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瓶颈制约极其突出,全州城镇化水平仅为16%,投资环境还不尽人意;

  ——工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严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矿产、水能等优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刚刚起步,支柱产业培育尚需时日,财政自给率仅为16%,多年来未做过建设预算,难以提供维持项目建设和正常运转所需的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陷入“前期工作滞后——投资不足——发展缓慢”的不良循环;

  ——公共服务落后,城乡居民增收缓慢,就业压力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极为落后;

  ——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生态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

“十五”期间自然灾害平均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自然灾害点多面广,危害程度深,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素质观念落后,发展难度大,发展能力弱。

青壮年文盲率偏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6.12年,人民收入水平低,民间投资能力差。

  面对高山、峡谷、边疆、民族、贫困及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状况,怒江州干部群众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牢固树立一切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的思想,下大力气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积累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坚持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在困境中求发展,使怒江州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验和启示有以下几点:

  ——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切合怒江实际的发展思路。

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走“科技教育兴州、矿电经济强州、生物经济富州、旅游文化活州”之路,在千方百计攻脱贫、扎扎实实打基础、围绕特色调结构、突出重点抓生态、解放思想促开放等方面开展工作,大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确立了突出怒江特色的目标定位——“两基地、一品牌”。

在深化州情和宏观形势认识的基础上,州委、州政府确立了构建怒江国家级水电基地和兰坪有色金属基地,打造东方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两基地、一品牌”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正成为引领怒江州对内对外开放、扩大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航标。

  ——统筹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

以大电、大矿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全州扶贫攻坚、生态保护、结构调整、社会发展、城镇化和基础建设联动发展,逐步建立“怒江开发与保护立体建设模式”,这对于怒江州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实现温饱,努力建设小康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推动作用,也是怒江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有效路子。

  ——创新工作思路,“一手抓干部、一手抓项目”的工作举措取得实效。

即一手抓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队伍。

一手狠抓项目,尤其是抓好关系全局的大项目,找准突破口,靠大项目拉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通过抓项目来推动思想解放,发现、培养和锻炼干部,促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推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二、面临的形势

  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搞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国际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消费结构迅速升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我省人均GDP已超过900美元,“十一五”初期即将进入1000美元以上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都有利于我州拓展发展空间,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加快发展。

  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下,“十一五”时期怒江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重要转折期。

即进入优势资源开发期、经济结构调整期、扶贫攻坚关键期、思想观念变革期、各种矛盾碰撞期、对外开放形成期、执政能力考验期、提速发展机遇期。

一方面,怒江经济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一个伴随怒江干流开发长达15年以上的快速增长期,使怒江经济加快融入区域经济分工体系;

另一方面,“三农”问题、生态环境建设以致整个社会发育水平不可能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宏观环境和发展形势的变化,给怒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以下机遇和有利条件:

  争取上级支持和加大投入的政策更有利。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国家和省将加大统筹发展力度,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助于怒江州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宽领域、多层面的建设中,争取得到上级更大的支持。

国家和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民族“直过区”的发展,是怒江加快发展的又一重要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不断增强。

伴随资源性产品进入新一轮需求增长期,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呈现强化趋势,为怒江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水电、矿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拉动。

两个国家级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怒江知名度,打造东方大峡谷世界旅游知名品牌,加快旅游业发展。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条件日趋完善。

“十一五”时期,大矿、大路和城镇开发建设等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大电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明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将形成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丰富的资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矿产资源,州内已发现各种矿藏28种,矿床点200多个,其中仅兰坪铅锌矿探有储量就达1432万金属吨,是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

水能资源,在怒江州境内,怒江干流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472万千瓦,澜沧江干流达240万千瓦。

旅游资源,拥有“三江并流”的壮美景观、神秘的东方大峡谷、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等。

生物资源,有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此外,还有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区位优势等。

  在迎来加快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环境变化及自身发展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

  观念和体制的挑战。

“十一五”是怒江州转向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更新,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但长期以来怒江经济社会发展“慢半拍”的现实,导致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缓慢,开放意识不够。

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足,服务不到位。

经济总量小,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实现加快发展的内源性增长机制的培育尚需时日,矿、电大开发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人才科技的挑战。

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劳动者素质差,贫困人口大多属于知识性和技术性贫困,缺乏各类产业发展所需的管理和实用技术人才,科技推广应用水平较低。

  对内对外开放面临剧烈竞争。

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怒江州处在全国和全省路网的末梢,信息闭塞、物流不畅,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互补性不强,在扩大内外贸易、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部资金等方面面临竞争加剧的态势。

  社会问题风险加大。

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生存环境容量有限,移民任务重、安置难度大、挑战性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

随着体制改革进入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攻坚阶段,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稍有处理不慎,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十一五”期间,尽管怒江州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只要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得当、政策措施得力,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怒江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技教育兴州、矿电经济强州、生物经济富州、旅游文化活州”的发展思路;

坚持“一手抓干部、一手抓项目”的工作举措;

坚持科教兴州、新型工业化、全方位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两个基地、一个品牌”战略目标,把握重要发展机遇期,强化发展措施,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综合规划、重点突破。

发挥人口少、资源多、后发展三大优势;

突破基础、素质、观念三大制约;

开发水电、矿产、旅游三大资源;

实现环境、观念、人民生活水平三大转变。

  根据国家和省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怒江实际,“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下原则。

  ——实事求是。

一切从发展不足的最大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基础优先。

基础落后是根本的落后,基础制约是最大的制约。

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扎扎实实打牢加快发展的基础。

要把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放在打基础的战略中统筹考虑,深入实施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统筹发展。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实现温饱,努力建设小康”的重要阶段性进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构建两个国家级基地、打造一个世界级品牌”的战略进程明显加快,基本建立起矿、电两大支柱产业;

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形成一批辐射面大、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专栏1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专栏1 

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亿元)

24

43

12

预期性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19:

47

12:

50:

3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元)

4997

9000

10.7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2

4

15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0.3]

[1.5]

38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

[4.2]

[10]

7.4 

城镇登记失业率(%)

5

- 

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比重提高(百分点)

[1]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500

300

[-200]

农业水利化程度(%)

25

30

[5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1

10以上

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27

-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6.12

6.5

[0.38年]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6.38

17.4

1.2

农村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比重(%)

97 

100

[3个百分点]

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

 85

97

[12个百分点]

公路总里程(公里)

4071

5000

4.2

其中:

高等级公路里程(公里)

10

300

[29倍]

城市污水处理率(%)

50%以上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价,亿元)

[46]

[100]

[1.17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价,元)

5100

7500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价,元)

1034

1500

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1.12 

2 

12.3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80 

总人口(万人)

48.03

52

9‰

耕地保有量(万亩)

75

67

[-10]

解决农村安全饮用水人数(万人)

16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

1000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95

孕产妇死亡率(人/10万人)

95.15

单位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

3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百分点)

[-9]

导向性

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百分点)

[4.6]

城镇化率(%)

16

30

[14个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

70

72

[2个百分点]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人)

3500 

边贸进出口总额(当年价,亿元)

3.85

7

12.7

非公经济占GDP比重(%)

14

60

注:

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专栏2 

规划指标的属性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政府的战略意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导向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三类。

  l导向性指标。

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政府通过创造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