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58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docx

科学课堂中提升中年级学生观察目的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正文1

正文

第一章在科学课堂中对观察目的性和有效教学的认识

在人类的历史上,观察一直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发现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于观察这一项认识方法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及认可。

而科学观察它本身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性的认识方法,同时它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认识活动,它能够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之中。

当然科学观察不光光是感性的活动,同时它还是由科学理论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所武装起来的认识方法,它的理性思维渗透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因此,它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才能透过现象来发现本本质。

1.1观察

观察一直是所有探究问题的开始,也是所有与外界信息进行交流的窗口,且其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得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同学,他的观察能力也是需要在长时间的观察中进行培养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的。

然而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却忽略了其观察的本质,常常会因为看到了,明白了,就认为那就是观察,其实不然,只有具有目的的观察才是正真的观察,它不是一般性的看看,了解,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再根据我们所要应允的目的进行诊断与分析,从而达到正真的观察意义。

观察的目的性是观察品质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很多人已经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做了很深刻的研究。

尤其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

众所都知,观察是一种具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而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家长和教师的精心培养以及训练,然后才能渐渐的形成,并得以发展起来。

一个观察能力强大的人,他是能很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现事物的一些不太明显的特征等。

因此观察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

1.2观察对于科学学习及研究的重要性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观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科学观察来抓住事物或者现象的外部特征,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

且这些感性的材料是理性认识的原料,也是科学学习的出发点,更是学生进行科学性思维加工的重要条件。

二、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对外界事物或现象的探究欲望。

是通过科学观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

蚂蚁可能背动比它重很多倍的东本,蜘蛛会吐丝结网,蝴蝶会从茧里出来等,这些都是有趣的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可以激起书法家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且这种现象在学生科学习学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但这些有趣的现象却不是仅仅通过观察发现的,这还需要深入科学观察之后,才能引发一连串的问号,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探索。

三、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通常学生的科学能力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几种。

而运用观察方法,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要方法。

科学观察的内容是要抓住事物或者现象的主要特征为目的,而不是搜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现象。

观察对于科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早在很久以前就被中外自然科学的工作者所认识。

如:

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就说过:

“应该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再比如: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也说过:

“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中。

”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对于科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和改造自然的一切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导致科学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同时可以扩大研究领域和开辟新的道路。

1.3科学观察

所谓的科学观察其实就是指在一定的科学知识的背景下,为人们在问题发现或问题解决上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运用感官考察现象的一种感知活动,这种活动通常都是与思维相结合的。

在科学观察的领域里,人们通常认为它很简单,无非就是现象的发生、观察、记录这三个部分组成。

而这三个部分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就不简单了,就如名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说的:

“看并不是观察”一样。

真正的科学观察是需要灵敏的感知,然而这个感知却只是观察的一个方面,它还需要学科知识、理论、实践以及思维的协调。

如果在进行一节科学性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对此课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缺乏的话,学生就不可能对此科学进行有意义的观察。

由此可以看出,科学观察并不仅仅是看而已,其实质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1.3.1科学观察的特征

科学观察有三大特征:

第一,系统性的观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活动。

众所都知,观察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日常技能,它只需要注意和描述表面的特征。

然而这样却往往使得学生只看到表现的现象,而无法展开新的知识,更没有办法将观察与科学的推理与解释相结合。

第二,科学观察并不只在某个领域里的实践,而需要与学科知识、理论相结合的。

如果观察没有与学科的知识相结合的话,那么只能说明学生仅仅在看而不是在进行观察。

第三,学习科学观察是需要极具学科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虽然孩子的专注观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且与科学家的观察有相似性,但是孩子还是需要支持才能做到更好。

1.3.2科学观察的本质与特点

科学观察与一些笼统、具体性的或者是美学方面的观察不同,它具有其特的情景、内容和目的性,总得来说,科学观察的本质为下几点:

一、科学观察不是一个孤立进行的过程,它是整个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整个调查研究的基础,因此它在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观察与研究的目的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实际的意义。

三、科学观察的过程极其复杂,且具有独特性。

四、在科学观察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选择及观察结果的解释。

五、科学观察者对观察任务的认知度以及已有知识度和经验是对观察中的选择性注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特点有理论指导、目的明确、观察记录、解释合理、思维渗透以及意志品质等。

1.3有效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我国的教学的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独角戏模式进入到现在的互动型模式,学生从刚开始的被动的接受体变成了主动体。

而有效的教学它主是把这个层面的关系扩大化,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进行观察和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学原理,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恰当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物资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

教学有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者说是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

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那要如何才能做到一个有效的教学呢,特别针对那些刚刚开始进入转折性的学生。

首先我们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这个主体意识,我们可以从几个部分来分析:

第一、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引导者,本身就应具备这种教学民主的意识,不管学生是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的状态如何,都应让学生在课上至少发言一次。

做为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可以通过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层次的创设问题,再通过问题把学生引进学民的殿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针对于那些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项意识还不够强烈,由于他们都经历过了前期的学习,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又新加了一门重点学科,给学生的身心及学习兴趣带来许多的问题,从而对于课堂上的发言也就越来越少,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成了独角戏。

第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在一个课堂内学生如果有了问题,那么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需要和有意或者无意之中大大扩充了知识量,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观察力更有目的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三、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民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启发式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是中国两千年以来最受学子们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二章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观察能力和观察活动目的性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采用的学生科学观察现状调查问卷,其问卷分为两卷,一为学生问卷,二为教师问卷(见附录)。

主要是调查本市小学中年级学生及科学任课教师的观点。

2.1问卷调查

1、问卷的编制

(1)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

此调查问卷是为了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在科学课堂中进行观察的现状,从而分析学生目前所具有的科学观察能力的水平,以及所存在的观察问题,从而为提升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做铺垫。

(2)取样:

为了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研究性结果的有效性,调查拟选取本市三所小学的260名四年级学生以及50名科学教师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3)调查形式:

以拟定的问卷进行调查。

(4)问卷设计:

以科学观察特点以及分析的角度为基础,形成初步研究的框架,在此过程中去小学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取对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观察的情况了解,并与其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确定调查学生科学观察现状的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如:

对观察的总体认识、目的性与计划性、工具与方法、合作与交流、思维性以及观察记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着手设计问卷,编制一系列的问题,并请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评定和筛选,然后再进行整修,使其完成初步的问卷编制。

(5)问卷的有效度检验:

问卷编制完成后,进行反复的斟酌与修改,同时请相关研究专家对题目的可执行和适宜性做出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该问卷的测试题目设计较好,内容也较为满意。

2、调查统计

(1)调查对象: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本市的小学科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对问卷的理解上存在着不足,通过问卷的方式无法全面的搜集到有效的信息;同时也是由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对问卷问题的理解以及对自己本身在科学课堂上进行观察的认识不够明确。

(2)数据统计:

本研究的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面收回的方式,本调查借一次研讨会的机会,对参会的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56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

各项的教师人数统计如表:

科学观察特点

人数

非常符合

基本符合

有时符合

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目的性与计划性

0

8

13

22

7

工具与方法

0

0

22

25

3

观察记录

0

2

13

30

5

表达与交流

0

0

33

10

7

思维渗透

0

8

35

12

5

意志品质

0

3

36

7

4

在对问卷的分析上,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科学观察课上的观察情况,再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学生调查结果为如下表:

科学观察特点

人数比例(%)

非常符合

基本符合

有时符合

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目的性与计划性

0

8

15

20

57

工具与方法

6

12

20

28

30

观察记录

0

10

22

30

38

表达与交流

0

15

7

22

56

思维渗透

0

10

8

21

61

意志品质

0

0

2

10

88

2.2访谈调查

1、访谈计划:

在科学课堂中,无论是教师所进行的科学观察教学还是学习进行的科学观察学习,都必须要明确科学观察的本质及价值,并在这个一观念下进行指导性的观察。

所以此访谈可从教师对科学观察本质及价值的认识以及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合前期准备中所搜集的资料制定的访谈计划,列出其访谈内容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

一、实际观察杯中的水,给出整个水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描述;二、老师认为科学中“观察”是什么?

如何看待观察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的影响力;三、老师在对“推论”在科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四、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后的陈述的解释和看法;五、老师认为在科学观察中学生注意的重点在哪里?

六、学生在科学观察过程中的思维性。

七、学生在科学观察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缺陷。

八、学生在科学观察过程能力的上升空间。

2、访谈分析

(1)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观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在对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观察是教师来引导的,但是对“教师的引导”本质的解释却又不同,这些解释体现了教师对科学观察“教”与“学”以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的不同理解。

就比如说在采访过程中教师对科学课堂上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如何选择观察对象一问来说,答案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通常都是按照我指定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不管是否有更有趣的现象发生,他们都只会尽快以任务式的完成。

(教师A)

在我的课堂中,少数的学生会根据所观察的目的进行确定观察的对象,极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根据自己曾经了解的知识以及自的经验,而不管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否正确,他们都要会从脑海中提取类似的东西,来对观察的对象进行预测,甚至有部分学生有可能在心里就已经对观察的结果做出了预测,并在观察过程中对其进行证实。

(教师B)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他们会观察我让他观察的现象,并还同时还会观察一些其他的东西,而对于一些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如果没有我的提示或者指向,就会出现迷茫的状态,不知道应该观察些什么,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目光呆滞,很容易走神,因此我在发现这样的情况时,就要给学生提示,告知学生在现象发生时应该注意什么,观察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等。

(教师C)

从上述访谈结果来看,教师A所认为“教师引导”是比较极端的,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只观察教师要求的对象,而缺乏自主性;教师B所认为的“教师引导”是间接性的,学生在进行观察时,是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观察目的进行观察的,或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作出观察预测后进行观察的;教师C的“教师引导”是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确认。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B的执教过程中,整个科学课堂都充满了活跃、自主的气氛的,同时他们也能够根据其观察的目的,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进行观察。

而对于教师A的执教中,学生显然没有教师B的学生来的有自主性,教师A的学生显然是缺乏自主的一群孩子,他们都是亦步炕头趋的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观察学生的。

然而在目前所进行的科学课堂观察中,这些情况都是常见的且真实存在的。

(2)教师认为观察是科学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在访谈过程中,直接问教师们:

“您认为观察在科学学习中重要吗?

”答案一致统一为是的,而对于“您觉得观察是怎么样帮助科学学习的效果提升?

”这个问题时,教师的答案就不会不一样了。

“通过观察,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去搜集所需要的数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A说。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对科学学习的开发与兴趣也有所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在操作方面的技能,更加扩大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B道。

“通过观察,学生能亲自进行观察,同时也能更加了解科学现象的发生原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可以使学生自己发生各种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让学生对科学的概念和现象更具体。

”教师C道。

(3)观察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对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观察问题的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几个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通过一系列的陈述,让教师谈谈自己的学生在科学观察课上如何进行观察的,在学生观察的实际过程存在哪些让其头疼的情况,以便我们对其班级学生观察现状的全面了解。

通过访谈,所有教师对这个方面的回答都表明学生在进行观察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者,比如一些对自己的观察结果没有信心的,就会修改自己的观察结果,或者是抄其他同学的观察结果;一些会仔细观察的学生就会详细记录的其观察的结果;还有一些虽然仔细观察,但是不会将其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A)

“学生不喜欢对其观察现象或者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他们比较倾向于新奇的事物,或是新奇的现象。

在整个科学活动中,他们所希望的是令他们感到惊奇的现象,但是这些惊奇的现象却不会被他们所记录。

他们更希望能通过别的同学的记录来完成记录的任务。

”(教师B)

“在课堂上通常学生都不会听教师的指导,无论你如何明确此次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他们都不会按照你的要求进行观察,有时刚开始时还会有些目的性的观察,之后就会很兴奋很激动,使得学生把刚开始的要求和目的都抛之脑后了,等观察结束后,得出结果也就不解人意了,然而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班里是常常出现的,无法必免。

”(教师C)

(4)教师认为用分组的形式进行观察活动,成员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观察

当我们问及教师:

“在科学观察活动中进行分组观察时,人员数量是否会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影响”时,教师的回答也是不相同的。

“我认为在用分组式的方法进行科学活动的观察中,人数的多少总会有些影响的,比如说人少,小组在活动时动手的机会就会多,观察也会相对仔细,依赖性较低;而对于人数较多的小组来说,有的学生就会钻空子,会让其他成员去做,而自己却在一边玩或者是看着别的同学做,心想反正有其他人做的,只有小组能出结果就行了。

同时对于人数多的小组都有一个通病,能力一般的,或者是没有自信的成员都不会主动去做,都是让能力较强的成员去做,这样那些能力一般的学生积极性就会降低,而能力强的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上升,同时也会成为这个小组的核心人物。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学校的活动工具和设备有限,只能多人进行活动。

”教师A

“我认为用分组的方形进行活动,人数多会影响许多学生的观察,一般人数为多的活动,只有个别两个学生是在认真操作和观察的,其他的学生都是在一旁无所事事,等着那个别两个学生给出结果,完全不会自己去观察,他们只会觉得很好玩,很有趣,看完就算了。

他们喜欢观察,但是却不喜欢去动脑筋,更不喜欢去记录观察的结果。

”教师B

“我认为在学生独立观察的任务时,学生会尽力的去完成,然而在观察过程中混水摸鱼的学生还是存在的,一些主动性强的学生通常都会成为核心人员,是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主角。

这样的现象,你在我课堂观察的时候都会发现。

”教师C

在这个观点上,三位老师的观点大致是相同的,而这些现象在我们进入课堂时也会经常发现。

(5)教师认为观察过程中思维的渗入也至关重要

对于在科学课堂中,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我们做了访问,其回答都所不同。

“只有一些平时比较喜欢动脑的学生,发言较积极的学生会提出问题。

”(教师A)

“一般会的,但是学生所提出问题往往会与其观察的目的性反其道而行,或者是根据不相干。

不过有时也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你想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也有时会提出超越他们本身年龄度的思维问题。

更有时会提出一些超越课堂所学知识的问题等。

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许多的知识才能够解释清楚。

”(教师B)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都是在好奇心所引起的,一般你做的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必然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因为好奇而提问,提问的大多是一些发言率高,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

像发言率不高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概率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

”(教师C)

在访谈的过程中,教师表明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很重要的。

有的教师认为:

“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否与科学有关,都是一种投入的表现,只有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我更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观察的具体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科学观察。

同时也只有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并记能将其问题进行记录,才能真正的表明他们在认真的进行观察,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然而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大多都是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并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这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

在访谈过程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采取的促进学生提出思维性问题的措施问题中,教师的回答也各不相同。

“我主要是运用预测结果的方法,在做科学活动之前让学生预测一下观察结果,当然预测的结果不一定会是对的,且预测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

当学生在不同的预测结果上所占的人数正整数比时,我会继续,如果有大幅度的偏向性比时,我想办法给少数的学生观点给予支持。

通过这样的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且给予学生一个论证的过程,且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不错,要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观察程序的效果来的显著,并且通过这个方式,学生不会有害怕犯错误,学生主动提问的机率也会大大提高。

”教师A

“在我的课堂里,班上的学生如果出现不提问的现象,我大多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指引学生去思考,同时为了不让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我的步伐走,我还会给予计星式的奖励促进学生提问,这样学生就会为了得到一两颗星而主动去思考去提问。

”教师B

“在课堂上,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同时也会用言语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但当我问及学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基本学生都会低下头,不敢抬头看我。

”教师C

“在课堂上,我通常会给学生们一个分组讨论的过程,然后学生分组统计自己的问题,并让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还能使学生不畏惧犯错误的现象。

并且这种效果也很明显,由于是大家都不知道是谁提出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学生笑话学生的现象,而提出问题的学生也能更好的进行观察。

”教师D

在访谈过程中,教师们虽然都知道学生在观察中思维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挺难的一件事情,上面回答中,教师A和D的效果都很明显,在课堂上的气氛也什么很活跃,问题也会很多。

而教师B和C的课堂相对A和D来说就相对欠缺了。

(6)访谈中的其他发现

1、教师们大多认为学生不能够很明确的区分“看”和“观察”的区别。

2、教师们多数认为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不能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

在观察过程中有一些学生调皮捣乱,外面有什么响动,教师帮助其他学生操作等,学生都不自主的受到影响。

3、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观念也会影响学生的科学观察。

2.3调查结果

1、学生的科学观察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

从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能否确定观察的顺序以及能否制定观察计划的问题上,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够基本达到,同时在本人所进行的课堂观察中,学生所进行的观察同样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

在科学观察实验课上,学生在进行实验观察时无法按照实验的顺序进行观察,更无法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因此就会出现学生在观察结果描述时缺乏条理的现象。

2、学生不能及时记录观察对象

在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这个问题的调查上,我们发现学生大体能够味明确地知道观察记录的具体内容,也能基本的采用文字和绘图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但是教师们认为真正能够详细有序的记录观察的结果的学生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能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学生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七左右,因此在所有的教师调查表中,统计到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够客观的记录观察对象。

同时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的学生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而不愿意进行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的观察及描述容易掺杂主观性的想法以及推论

在问卷的调查中,对于学生能不能很客观的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而不掺入任何的主观性的想法和推论的回答中,只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做到。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也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解释,同时在课堂观察中,对于学生的不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准确的描述这个现象也很明显。

4、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