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0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docx

解析0527教师客观题答案

2012年5月27日客观题真题(小学段)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教学基础

1、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0.8分,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12缺失

13.司马光砸缸时处于()状态

A.心境B.应激C.激情D.焦虑

【答案】B

【模块】情绪情感发展

【考点】情绪特点

【解析】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4.《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年B.六年C.十二年D.十年

【答案】A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考点】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解析】总则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5.对孩子低控制低情感联系的父母属于()

A.民主型B.专制型C.溺爱型D.忽视型

【答案】D

【模块】家庭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考点】家庭教育方式

【解析】民主型是多鼓励多引导,有效的引导是既富有感情又是严格要求的。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家长往往运用斥责、体罚、剥夺儿童权利的方法强迫孩子服从,溺爱型的父母则是把孩子视若掌上明珠,生活上父母包办一切,过分迁就和袒护他们。

忽视型的父母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16.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其他学业证书。

A.政府机构B.企事业单位C.其他教育机构D.机关单位

【答案】C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考点】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解析】教育基本制度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17.《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不得()

A.批评教育B.警告C.告诉家长D.开除

【答案】D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考点】学校

【解析】第三章学校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8.《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A.教学目的B.社会要求C.学校规范D.学生年龄

【答案】D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考点】教育教学

【解析】第五章教育教学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9.根据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分化出属于支配地位的和被支配地位的儿童阶段属于()

A.水平分化期B.垂直分化期C.部分团体形成期D.集体合并期

【答案】B

【模块】学校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考点】非正式群体

【解析】日本心理学家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把它划分为:

第一,孤立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之间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团体,各自正在探索与谁交朋友。

(一年级上半学期)第二,水平分化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空间的接近,如座位接近、上学同路等自然因素,儿童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第三,垂直分化期。

在这一时期凭借儿童学习水平和身体能力的高低,分化为属于统治低位的和被统治地位的儿童(二至三年级)第四,部门团体形成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之间分化并形成了若干个小集团,并且出现了统帅小集团或班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加强了,并出现了制约成员行为的规范。

第五,集体合并期。

各个小集团之间出现了联合,形成了大团体,并出现了统帅全年级的领袖人物,团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加强了。

20—30缺失.

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2分)

31.义务教育必须()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A.实施应试教育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实施素质教育

D.尊重个人兴趣

E.提高教育质量

【答案】BCE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考点】总则

【解析】总则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2.以下()是受教育者应该尽的义务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C.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E.遵守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答案】ABCDE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考点】受教育者

【解析】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3.教师对学生抱有主观期望而导致学生在学业与行为方面发生改变的效应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A.教师对高成就者与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

B.高成就者能得到更多的指导

C.高成就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班级活动和回答问题

D.高成就者的正确回答会受到更多的赞扬,而错误的回答较少受到批评

E.教师并不期待低成就者知道课堂所提问题的答案和参与活动,因而为他们提供较少的机会和鼓励

【答案】ABCDE

【模块】学校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考点】教师的期望效应

【解析】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能力感、学业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教师正面的期望产生正面的效应,负面的期望产生负面的效应。

期望能导致新的行为和成就模式。

34.17岁的小强去营业性舞厅,歌厅下列行为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

A.要求小强出示身份证

B.不允许小强进入

C.未阻止小强进入

D.允许小强进入唱歌,但不超过两个小时

E.要求小强由成年人带领进入

【答案】CDE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考点】社会保护

【解析】第三十六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35.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小学男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弱点,应特别注意()

A.加强听、说、朗读等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B.加强拼写,语法,定标点的训练

C.帮助理解有难度的书面材料

D.帮助领会复杂的逻辑关系

E.加强写作文等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答案】ABCDE

【模块】言语的发展

【考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解析】针对小学男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弱点,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男生加强听、说、朗读等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拼写、语法、定标点、理解有难度的书面材料、领会复杂的逻辑关系、写作文等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便使小学男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良好的发展

36.学校下列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规定的是()

A.及时将小学生从漏雨的教室转移到安全地方

B.定期检查校舍安全状况

C.教室电线严重老化无人处理

D.定期检查体育设施的安全状况

E.安排小学生参加山林火灾的扑救

【答案】ABD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考点】学校保护

【解析】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37.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下列描述正确的包括()

A.从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B.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理解(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

C.从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

D.一直是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E.一直是具体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答案】ABC

【模块】记忆的发展

【考点】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解析】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从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导逐步向抽象记忆发展。

38.小学教师处理学生注意方面的性别差异应该()

A.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有趣的实例,经常性的提问,表扬与批评培养男生的注意稳定性

B.注意激发男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有意注意,以此分散男生注意容易分散的现象

C.应注意对每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的导入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儿童能迅速地将注意力从原来的学习内容或课间活动转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上来

D.在教育中应培养女生兴趣指向的多方面性,并通过相应的组织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

E.应多给男生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教师和女同学交往的机会,从而使男生的注意兴趣也能得到良好发展。

【答案】ABCDE

【模块】注意的发展

【考点】注意的培养

【解析】小学儿童在注意方面存在着教明显的性别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有趣的事例、经常性的提问、表扬与批评等方法培养男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有意注意,以此克服男生注意容易分散的现象。

同时教师应注意对每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对课的导入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儿童能迅速地将注意力从原来的学习内容或课间活动转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上来。

针对女生注意的兴趣很少指向物、不太喜欢摆弄物体的弱点,教师在教育中应培养女生兴趣指向的多方面性,并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针对男生不太注意人与人的关系的偏向,教师应多给男生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教师(小学教师多为女性)和女同学交往的机会,从而使男生的注意兴趣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9.缺失

40.根据《教育法》对学位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B.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C.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D.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科研工作量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不颁发学位证书

E.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答案】ABC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考点】教育基本制度

【解析】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41.下列各项中,属于情感的有()

A.道德感B.审美感C.理智感D.爱与恨的体验E.愤怒

【答案】ABC

【模块】情绪情感的发展

【考点】情绪情感分类

【解析】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绪的分类:

(1)四种基本的情绪: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

厌恶、惊奇、新奇、轻快等。

(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成功与失败、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等。

(4)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爱与恨。

42.小学生注意品质包括()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散E.注意的分配

【答案】ABCE

【模块】注意的发展

【考点】注意的品质

【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43.缺失

44.让小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有()

A.及时复习,及时强化B.让学生“试图回忆”C.分散时间学习

D.尽可能只利用视觉记忆E.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记忆方法

【答案】ABCE

【模块】记忆的发展

【考点】学习策略

【解析】防止遗忘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及时强化。

让学生试图回忆、分散学习时间、过度学习、多种感官参与、运用有效的记忆方法等

45.小学生在创造思维过程的准备期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A.验证假设B.明确创造目的C.收集广泛的信息

D.掌握必要的技能E.掌握丰富的经验

【答案】BCDE

【模块】思维的发展

【考点】创造性思维的准备期阶段的主要任务

【解析】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前期准备的阶段。

46.关于申请教师资格的学历条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同层次中专学历也为合格学历

C.取得初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大学专科毕业为不合格学历

D.取得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E.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级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答案】BCE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考点】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解析】第十一条: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的学历;取得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47.关于教师资格认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B.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C.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D.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外籍人士,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

E.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

【答案】ADE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考点】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解析】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

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要求有关部门认定其教师资格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予以认定。

48.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的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果断性D.独特性E.深刻性

【答案】ABCDE

【模块】思维的发展

【考点】思维的品质

【解析】略

4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活动不可以在学校进行

A.勤工俭学B.社会服务C.传教D.宗教聚会E.教学研究

【答案】CD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考点】总则

【解析】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50.小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特点表现在()

A.对挫折的认识比较片面

B.对挫折的认识比较消极

C.对挫折的体验比较肤浅

D.淡化挫折的能力不强

E.不易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答案】ABCD

【模块】意志的发展

【考点】小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特点

【解析】小学生心理承受力的特点:

对挫折的认识比较片面;多挫折的反应比较消极;对挫折的体验比较肤浅;淡化挫折的能力不强。

三、是非题(10题,每题0.6分,判断每题的陈述是否正确,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不答不得分,答错倒扣0.6分)

51.家庭教育风格常常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评价()

【答案】A

【模块】家庭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考点】家庭教养方式

【解析】略

5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不享有参与权()

【答案】B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考点】总则

【解析】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5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A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考点】教育教学

【解析】第三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4.低年级儿童主要是以社会反应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答案】A

【模块】情绪情感的发展

【考点】低年级儿童的情感体验特点

【解析】在道德情感方面,低年级儿童主要是以社会反应作为知觉情感体验的依据

55.学校应当与未成年人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在保证未成年人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其学习负担()

【答案】B

【模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考点】学校保护

【解析】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56.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

【答案】A

【模块】家庭影响心理的发展

【考点】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解析】离异家庭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负面的影响。

57.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其发散性思维是可以等同的。

()

【答案】B

【模块】思维的发展

【考点】创造性思维

【解析】发散思维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二者不可以等同。

58.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情地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述,激起小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这种情感体现之为移情。

()

【答案】B

【模块】情绪情感

【考点】情感体验

【解析】情感体验教学模式:

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歌曲美的旋律,让学生鉴赏美,并能使自己的情感与词交融、与曲交融、与景交融、与教学活动产生一种共鸣;移情是把主体的感情移到客观事物上。

59.教师对小学生进行体罚,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

【答案】A

【模块】学习动机的发展

【考点】学习动机

【解析】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对小学生进行体罚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

所以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60.教师可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答案】A

【模块】《教师法》

【考点】教师的权利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第五点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第二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四、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0.8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61.马克思,恩格斯曾说:

“个人怎么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么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样的”这句话表明了()

A.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B.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C.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D.个人生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案】B

【模块】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考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解析】从题干内容可以推出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62.为考察学生对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能采取的提问方式是()

A.理解性提问B.知识性提问C.综合性提问D.应用性提问

【答案】B

【模块】课堂教学技能

【考点】提问技能

【解析】知识性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

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应用性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

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

63.一位教师讲《失街亭》一文时,首先就提出:

“究竟是谁失街亭”,这样的导入方法叫()

A.激疑导入法B.悬念导入法C.情境导入法D.典故导入法

【答案】B

【模块】课堂教学技能

【考点】导入技能

【解析】悬念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题干中问题正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一种导入方法。

6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形成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立了班级工作计划

【答案】C

【模块】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

【考点】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解析】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65.上课时,有学生在交头接耳,老师点名让说话的学生上讲台和其一道做演示试验,使其专心学习,这位老师采用的方法是()

A.暗示B.冷处理C.行为替换D.惩罚

【答案】C

【模块】教学管理

【考点】课堂管理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演示实验替代了讲话行为,属于行为替换

66.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是()的要求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中教育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A

【模块】德育原则

【考点】疏导原则

【解析】考查疏导原则定义

6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答案】D

【模块】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品德的构成

【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68.数学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主性B.自愿性C.多样性D.开放性

【答案】B

【模块】课外校外活动

【考点】课外活动的特点

【解析】课外活动的原则:

选择性和自愿性、伸缩性和广泛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题干体现了课外活动的自愿性原则。

尊重学生,自愿参加。

选择性和自愿性也是与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区别。

69.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群众性活动,个别活动与()

A.班会活动B.小组活动C.科技活动D.文艺活动

【答案】B

【模块】课外校外活动

【考点】课外活动基本组织形式

【解析】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群众性活动、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

70.德育的内容是()

A.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B.品德教育、社会教育和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D.道德教育、品行教育和政治教育

【答案】A

【模块】德育

【考点】德育的内容

【解析】德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71.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教学设计工作的一种一种书面化表达,通常简称为()

A.教案B.教学设计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

【答案】A

【模块】教学设计技能

【考点】教案设计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