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6062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辅导员真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英国人指责美国人没有礼貌,少教养,喜欢表现自己,待人接物太随便。

美国人则责备英国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这种情况使英美关系有些紧张。

在盟军即将进行诺曼底登陆,攻占欧洲大陆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

  “这显然是一个不利因素”的“这”指的是()。

  A.大批美国士兵来到英国

  B.美国人英国人互相指责

  C.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张

  D.盟军即将攻占欧洲大陆

答案C。

  “这”是指代前面所说,而该段文字的前面主要是讲美军与英国军民产生了一些摩擦,由此而使得英美关系有些紧张。

故“这”就是指“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张”。

  第4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B.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C.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答案D。

题干前句是后句的充分条件,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一关系。

  第5题:

防晒霜:

太阳伞

  A.信用卡:

储蓄卡

  B.水杯:

饮水机

  C.写字台:

台灯

  D.书包:

书籍

防晒霜和太阳伞都是用于防晒的物品。

信用卡和储蓄卡都是用于交易的银行卡。

水杯是盛水用的器皿,饮水机是提供饮用水的电器。

写字台是书写用的桌子,台灯是照明的工具。

书包是装书籍的物品。

  8、C.D项所述关系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稍有常识和观察力的人都会感到,我们的母语汉语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不会说好中国话以及不会用中国话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现代科技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汉语和汉字也逐渐被边缘化。

由于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总体上看质量低、效果差、人为因素干扰多和教材、教师的问题多多,汉语教学和学习滑坡的情况正在日益加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刺激和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提高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保护汉语旨在刺激和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B.当前急需提高国民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及其语文应用能力

  C.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汉语和汉字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D.汉语和汉字的逐渐边缘化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B。

文段第

  一、二句话指出当今汉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会说、不会说好以及不会用中国话;

二是汉语和汉字被边缘化;

第三句话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第四句话提出解决措施,当务之急是提高国民汉语学习积极性及其语文应用能力。

B项是尾句的同义转述,当选。

  第7题:

根据我国2020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是()。

  A.人权保障制度

  B.劳动保障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文化保障制度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故选C。

  第8题:

已知:

  

(1)如果甲和乙是肇事者,丙就不是肇事者;

  

(2)如果丁是肇事者,那么乙就是肇事者;

  (3)甲和丙都是肇事者。

由此推出()。

  A.乙和丁都是肇事者

  B.乙和丁都不是肇事者

  C.乙是肇事者,丁不是肇事者

  D.乙不是肇事者,丁是肇事者

答案B。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

  (3)可知,丙是肇事者,代入

  

(1),根据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所以甲或乙不是肇事者,结合

  (3)得乙不是肇事者。

同理再由乙不是肇事者和

  

(2)可以推出。

丁不是肇事者。

所以答案选B。

  第9题:

从社会总成本角度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核心是()。

  A.社会总成本的结构

  B.社会总成本的补偿

  C.社会总成本的支出

  D.社会总成本的收入

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实物替换和价值补偿的实现问题,若从社会总成本角度来看,则是社会总成本的补偿。

  第10题:

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

  B.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C.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

  D.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与关系

文段最后一句“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对前文的总结,分析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即可抓住文段主旨。

根据就近原则,此句中“这”指代的是前一个句子。

即“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结合文段最后的总结句,本文的主旨就是“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即答案为B。

  第11题:

勺子:

筷子

  A.电笔:

钢笔

  B.打字机:

纸张

  C.手套:

眼镜

  D.绵羊:

毛衣

勺子和筷子都是餐具,手套和眼镜都是穿戴物品。

  第12题: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

  A.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答案A,B。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

对立是指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分是绝对的,不能混淆的。

统一是指:

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的谬误,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会成为正确的认识或结论。

故本题选AB。

  第13题: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错误的是()。

  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B.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

  D.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法制完备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先决条件,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

法制完备首先是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故A项正确。

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法制完备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但真正达到法治还有其他的内涵,故B项说法不准确。

依法治国还有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制约公权力,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等内涵,故

  C.D项正确。

本题答案为B。

  第14题:

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并详细记载。

  A.发文字号、签发人和附件

  B.发文字号、签发人和分送范围

  C.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附件

  D.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

对复核后的公文,应当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故选D。

第15题:

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

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

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

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在当代有了新发展

  B.虽然穷人捐款数额有限,但其却包含了更高的慈善价值

  C.爱心不以捐钱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穷人的慈善一样可贵

  D.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更多的穷人应成为慈善的主力军

这段文字由孟子的名言引出慈善的话题,并以抗震救灾中无数普通人的表现说明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穷人的爱心一样值得肯定。

孟子的思想并不是文段谈论的重点,排除A。

  “包含了更高的慈善价值”没有依据,文段只是说捐钱更多的富人不一定比捐钱少的穷人更有爱心,排除B。

  “更多的穷人应成为慈善的主力军”的表述属无中生有,排除D。

本题答案为C。

  第16题:

当前,信息技术、视听手段的空前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这是发明蒸汽机和电力以来,最伟大的科学进步。

不少人认为,电视,电脑提供的画面与音响,已足够提供人类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超过了文字的功能。

于是他们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文字的价值依然存在,并不会被图像信息完全替代

  B.对于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来源,很多人存在错误的看法

  C.影像所提供的信息含量并不比文字负载的信电少

  D.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在当前社会是非常重大的

从最后一句“于是他们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的‘读图时代’”可以明显看出,文段认为所谓读图时代的完全到来只是一种不够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说传统文字依旧存在价值,不会被图像信息完全替代,因此选A。

  第17题:

中国农业问题的瓶颈所在,即社会已整体地工业化、商业化了,而农业结构依然维持着传统的小农状态,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缺。

秉承传统的轻徭薄赋理念,乃至彻底取消农业税,并实施对农业直接或间接的各项补贴,都只能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须积极调整社会结构转型。

现实一点说,就是要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降低身份转换成本,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以上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B.实现土地的自由流转是解决农民富裕问题的关键

  C.农业结构是中国农业问题的瓶颈所在

  D.彻底解决农业问题应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

文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指如中国农业问题的瓶颈在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结构。

第二句指出现今采取的一系列针对农业的措施只能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

  第三句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须积极调整社会结构转型。

第四句是对第三句的进一步阐述。

可见文段主要意思是要彻底解决中国农业问题须积极调整社会结构转型。

  第18题:

应当遵守行文规则的原因有()。

  A.确保公文迅速、准确传递

  B.避免行文紊乱

  C.保障公文发行

  D.确定行文关系

行文规则是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公文迅速而准确地传递,避免行文紊乱,防止公文“旅行”,而制定的控制行文数量、行文方向及行文方式的有关规定。

故选ABD。

  第19题:

下列法律行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

  A.李某订立遗嘱,将全部遗产都分给长子继承

  B.王某为购买轿车提供订金

  C.费某为于某代理购买化肥

  D.张某自动放弃了对其父亲财产的继承

答案A,D。

单方法律行为,是指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即这种法律行为仅凭一方的意思表示而无需得到对方同意的意思表示,便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订立遗嘱的行为与放弃继承的行为都是单方法律行为。

  第20题:

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C.三

  D.四

中国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者多达1500余条。

由于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河源到河口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

居世界第一位。

  第21题:

有人指出:

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

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有些人却认为:

广告多了令人心烦。

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

这说明()。

  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

  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

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

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二是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

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题干说的是不同主体意识的主观差别,因此只有A项是正确的。

  第22题:

定义:

①音高:

是指人感觉声音调子高低的程度。

②音色:

是指乐器或嗓音等由于质地不同而形成的音质。

③音强:

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典型例证:

  

(1)乐曲的高低起伏

  

(2)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

  (3)大声呼唤和窃窃私语上述典型案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乐曲的高低起伏属于音高;

  

(2)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是由于质地不同而形成的音质属于音色

  (3)大声呼唤和窃窃私语是声音的大小,属于音强。

  第23题:

经济纠纷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就权利义务关系所发生的分歧、争执。

  下面不属于经济纠纷的是()

  A.某校认为,省教委所拨某项经费额度不合理,与之发生分歧,引起争议

  B.甲厂拖欠乙厂货款,乙厂长期索要不成,准备起诉

  C.甲厂就商标名誉权问题要求乙厂赔偿,并停止使用现行商标,乙厂拒不执行

  D.船闸管理人员扣押船只导致船方经济损失。

船方要求赔偿,船闸管理人员拒不赔偿

发生经济纠纷的前提是“经济活动中”,而A项中因为所拨经费额度不合理发生的争执不属于经济活动。

  第24题:

一个由4个数字(0-9之间的整数)组成的密码,每连续两位都不相同,问任意猜一个符合该规律的数字组合,猜中密码的概率为()。

  A.1/5040

  B.1/7290

  C.1/9000

  D.1/10000

排列组合概率题,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满足条件的情况数为1;

总的情况数:

4位数,每位可选10个数,要求每连续两位都不相同,需分步计算,千位10种选择,由于百位不能与千位数字相同,百位只有9种选择,同理,十位不能与百位相同,只能有9种选择,个位也有9种选项,总的情况数=10×

9=7290。

所以概率=1/7290。

  第25题: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根据《刑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①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②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③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④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而A项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不是假释的规定。

A项错误。

  《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抢劫、强奸、绑架、放火、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本条的解读应当分两部分,一是对累犯不得假释;

二是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放火、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因此

  B.C两项说法错误。

  《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而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由于刑罚还未执行完毕,不能构成累犯。

D项正确。

  故选D。

  第26题:

如果音乐会中有令人鼓舞的演奏,观众们就会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演出。

然而,除非观众中有细心的听众,否则,就不会有精彩的演出;

如果是一个细心的观众,则必须了解自己的音乐根基。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那么以下哪项选项一定是真的?

  A.如果观众中没有细心的听众,音乐会中就不会有令人鼓舞的演奏

  B.如果观众中没有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演出,则观众中就没有了解自己音乐根基的人

  C.如果观众中有人了解自己的音乐根基,音乐会中就至少有一场演奏是令人鼓舞的

  D.除非观众中有人不了解自己的音乐根基,否则观众将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演出

此题考查充分条件,同时考查了充分条件的传递性。

第一句:

令人鼓舞的演奏一精彩的演出;

第二句:

精彩的演出一细心的听众;

第三句:

细心的听众一了解音乐根基;

串一下:

令人鼓舞的演奏一精彩的演出一细心的听众一了解音乐根基;

再根据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规则判断一下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