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07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案例分析题Word文件下载.doc

第一,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热爱教育,甘于奉献;

第四,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第五,严谨治学,德才兼备;

第六,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

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结合所给材料,论述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教师个性品质的特殊要求。

(1)教师职业劳动具有许多特殊性,其中在人际关系中,必须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与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有着各种特殊性;

(2)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

(3)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对于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对个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乐群性”。

乐群性即乐于与他人、与群众共同相处的性格,作为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往,甘为学生献身,而且离开了学生甚至会感到不适。

三、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

问及原因,答曰:

“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

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

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

(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

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

(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

(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四、孙老师为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某高校任教。

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

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

因倍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

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

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

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

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此题评价教师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及对荣誉的态度。

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1)教师应正确的对待领导,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自己,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

(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

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

(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

五、李某为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某高校任教,他的大部分同学均出国或到国内大公司任职。

他原想去公司谋职,但因其身体矮小,谋职受挫,无奈进入高校。

来校之初,情绪低落,勉强应付上那几节课,既不愿意当班主任,也不愿意做其他工作。

后来,又与老同学联系,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校外兼职上去了。

用你学过的关于教师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的道理评价李某的行为。

此案例反映了一个年轻教师对教师工作的态度。

(1)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

(2)如果不从思想和实践上解决对教育工作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责任问题,势必对个人前途和教育工作带来重大损失。

六、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也很有成就。

早在30年代,苏步青在日本荣获理学博士,与同学陈建功相约,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

当时系里只有4个教师,10多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

他名为副教授,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

但他毫不动摇,他与陈建功每人开四门课,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

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资料,一个假期找回20万字。

靠这种自觉的事业心和意志力,为社会培养人才。

解放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就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来看,你从苏步青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

1.象苏步青这样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不胜枚举;

2.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

3.教师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

4.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七、据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

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

"

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

看你们是我自己的学生,原价45元。

优惠40元卖给你们吧。

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

另一名学生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

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去听课,不忘带上师兄,用过的教材。

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

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

老师很纳闷,看了才发现都是借来的旧书。

书岂能乱借?

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

该老师大发雷霆。

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买了新书,还要排队让老师签名。

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作自己牟利的对象,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惟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

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