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1184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全国通用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C.9克Al转变成Al3+时,失去电子数目为NAD.标况时28g氮气所含氮原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A、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22.4LH2O物质的量不是1mol,A错误;

B、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11.2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0.5mol,B错误;

C、9克Al的物质的量是

,转变成Al3+时,失去电子数目为NA,C正确;

D、28g氮气是1mol,含有2mol氮原子,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B.SiO2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它在常温下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C.因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所以H2SiO3酸性比H2CO3强

D.SiO2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芯片材料的重要原料

【答案】D

【解析】A.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一般也不溶于酸,但是可以溶于氢氟酸,A错误;

B.SiO2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它在常温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B错误;

C.要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应该采用常温下强酸制取弱酸的方法,即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C错误;

D.SiO2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芯片材料的重要原料,D正确。

答案选D。

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机械照搬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

而该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其原理是利用难挥发性物质制备易挥发性物质,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往往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注意适用范围和条件。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Fe3++3OH﹣=Fe(OH)3↓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

2Na+Cu2+=Cu+2Na+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

【解析】A.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Fe 

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

Fe3++3NH3•H2O=Fe(OH)3↓+3NH4+,故B错误;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2Na+2H2O+Cu2+=Cu(OH)2↓+2Na++H2↑,故C错误;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

HCO3-+H+=CO2↑+H2O,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Cl2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氨气

D.排水法收集NO

【解析】A.碘和酒精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分离,故A错误;

B.氯气、HCl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不能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氯气中的HCl,故B错误;

C.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原理分析。

本题的易错点为C,氯化铵受热能够分解生成氨气,但同时生成氯化氢,常温下,二者又反应生成氯化铵。

7.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A.AB.BC.CD.D

【答案】A

............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把握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摩尔质量的应用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常温下,铜片和铁片放入浓硫酸中,均无明显变化,原因是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A.二氧化硫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气体易溶于水,B正确;

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没有生成氢气,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

D.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不是钝化,D错误;

9.有NaCl、MgCl2、FeCl2、FeCl3、AlCl3五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它们的是( 

 

A.NaOH溶液B.盐酸C.氨水D.AgNO3溶液

【解析】A.分别与NaOH反应的现象为:

无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为红褐色、红褐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现象不同,可鉴别,A正确;

B.均与盐酸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氨水不能鉴别MgCl2、AlCl3,因为二者均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

D.五种溶液均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D错误,答案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和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

注意任何具有明显实验现象差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可用于物质的鉴定。

在物质鉴定过程中常常是根据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气体产生、能否溶解、有无沉淀、有无吸热或放热等现象来判别,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10.某无色稀溶液与铝作用放出H2,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Cu2+、SO42-、NO3-B.K+、Na+、Cl-、Mg2+

C.Na+、K+、HCO3-、NO3-D.K+、Ca2+、NH4+、CO32-

【解析】某无色稀溶液与铝作用放出H2,则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碱性溶液中NH4+、Cu2+均不能大量共存,且铜离子显蓝色;

如果显酸性NO3-与金属铝反应得不到氢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K+、Na+、Cl-、Mg2+之间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酸性NO3-与金属铝反应得不到氢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碱性溶液中Ca2+、NH4+均不能大量共存,且Ca2+、CO32-不能大量共存;

如果显酸性CO3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11.欲将混合液中Al3+、Cu2+、Ba2+、Ag+逐一沉淀出来加以分离,加入试剂①Cl- ②SO

③OH- ④CO2 ⑤CO

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③⑤①②C.②①③⑤D.①⑤③②

【解析】Cl-仅和Ag+生成沉淀,SO42—能和Ba2+、Ag+生成沉淀,OH-能和Al3+、Cu2+、Ag+生成沉淀,CO32—能和Al3+、Cu2+、Ba2+、Ag+都能生成沉淀,故先加Cl-,再加SO42—,再加过量的OH-,最后再通入CO2,使AlO2—生成沉淀,故A正确。

12.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②H2SO4③HNO3④NaHSO4⑤CH3COOH

A.②④⑤B.④⑤C.①③D.⑤

【解析】①HCl为强酸,且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是可溶性的钡盐氯化钡,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BaCO3+2H+=CO2↑+H2O+Ba2+表示;

①能代表;

②H2SO4为强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的是难溶性的钡盐硫酸钡,不可以用BaCO3+2H+=CO2↑+H2O+Ba2+表示,②不能代表;

③HNO3为强酸,且硝酸钡为可溶性钡盐,硝酸与碳酸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BaCO3+2H+=CO2↑+H2O+Ba2+表示,③能代表;

④NaHSO4,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该反应不可以用BaCO3+2H+=CO2↑+H2O+Ba2+表示,④不能代表;

⑤CH3COOH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所以该反应不可以用BaCO3+2H+=CO2↑+H2O+Ba2+表示,⑤不能代表;

答案选A.

13.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①质量 

②密度 

③分子总数 

④原子总数⑤质子总数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①氢气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氢气、氯气的总质量与HCl的质量相等,但氢气、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

1,故氢气、氯气的总质量与HCl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①错误;

②由①中分析可知,氢气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时,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相等,但氢气、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1:

1,故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

③氢气、氯气的总体积与HCl体积相等,则氢气、氯气总物质的量与HCl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总数一定相等,故③正确;

④氢气、氯气的总体积与HCl体积相等,则氢气、氯气总物质的量与HCl物质的量相等,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原子数目一定相等,故④正确;

⑤H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Cl原子中含有17个质子,由于氢气和氯气的物质的量关系不确定,等物质的量时两个容器中气体的质子数不一定相等,故⑤错误;

答案选A.

14.将一定体积CO2气体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相关试剂,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逐滴滴加盐酸溶液,立即产生气泡,则生成物只含有NaHCO3

B.逐滴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无气泡产生,则生成物可能含有Na2CO3

C.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可确定CO2和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2OH-==CO

+H2O

D.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

【解析】将一定体积CO2气体通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得到的溶液可能是碳酸钠,还可以是碳酸氢钠,或者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或者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A、逐滴滴加盐酸溶液,立即产生气泡,则生成物只含有NaHCO3,因为含有氢氧化钠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是优先的,没有气泡,有碳酸钠时,碳酸钠和少量的盐酸反应没有气泡,A正确;

B、滴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无气泡产生,则生成物可能含有Na2CO3或是NaOH中的至少一种,B错误;

C、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可确定CO2和NaOH反应的产物中存在碳酸钠,还有可能存在碳酸氢钠,C错误;

D、加入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能是产生的碳酸镁沉淀,还有可能是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产生氢氧化镁沉淀,D错误,答案选A。

本题考查学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情况,注意物质的过量和不足引起的反应产物的变化是解答的关键。

分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

在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盐酸先与何种物质反应,取决于CO32-和HCO3-结合H+的难易程度。

由于CO32-比HCO3-更易于结合H+形成难电离的HCO3-,故盐酸应先与Na2CO3溶液反应。

只有当CO32-完全转化为HCO3-时,再滴入的H+才与HCO3-反应。

如果含有氢氧化钠,则优先发生中和反应。

15.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解析】试题分析:

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可得KNO3晶体,故选CD。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的相关知识。

视频

16.标准状态下,4.48L的C2H4和C2H6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得到CO和CO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则其中CO的体积为多少?

A.1.12LB.2.24LC.4.48LD.6.72L

根据碳原子守恒,标准状态下,4.48L的C2H4和C2H6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得到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4.48L×

2=8.96L。

CO和CO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429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1.429g/L×

22.4L/mol=32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

=

,因此CO的体积为8.96L×

=6.72L,故选D。

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7.

(1)写出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矾净水的原因是因为它与水反应产生_________。

(2)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主要是由离子浓度大小决定的,利用“液体导电性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作下列实验,灯泡能出现由亮—暗—熄灭—亮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

A.向BaCl2溶液中滴入稀H2SO4

B.向Ba(OH)2溶液中滴入稀H2SO4

C.向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

写出所选项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n2+、Bi3+、BiO3-、MnO4-、H+、H2O组成的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BiO3-→Bi3+的反应过程。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

【答案】

(1).KAl(SO4)2=K++Al3++2SO42-

(2).氢氧化铝胶体(3).B(4).Ba2++2OH-+2H++SO42-=BaSO4↓+2H2O(5).Mn(6).BiO3-

【解析】

(1)明矾含有铝离子和钾离子两种阳离子,属于复盐,所以明矾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SO42-,明矾净水的原因是因为它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起到净水作用。

(2)A.向BaCl2溶液中滴入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Cl,溶液中离子浓度还是较大,所以灯泡不会熄灭,A错误;

B.向Ba(OH)2溶液中滴入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变暗,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为零,灯泡熄灭,继续加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又增强,灯泡又变亮,B正确;

C.向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生成NaCl,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灯泡不会熄灭,C错误;

向Ba(OH)2溶液中滴入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3)Mn2+、Bi3+、BiO3-、MnO4-、H+、H2O组成的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BiO3-→Bi3+的反应过程,反应中Bi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BiO3-作氧化剂。

M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所以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Mn。

1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下列阳离子或阴离子中的若干种:

Na+、K+、NH4+、Fe3+、Cu2+、Mg2+、Cl-、SO42-。

现做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无沉淀产生,但有气体生成;

(3)向混合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再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4)用铂丝蘸取少量粉末放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试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

(1)分别写出步骤二和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三能否省掉加入AgNO3溶液步骤?

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OH-=NH3↑+H2O

(2).Ag++Cl-=AgCl↓(3).Na+、NH4+、Cl-(4).Fe3+、Cu2+、Mg2+、SO42-(5).能,因为前一步证明无SO42-,由于物质呈电中性,所以必须含有Cl-

(1)无色透明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即一定不存在Fe3+、Cu2+;

(2)混合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无沉淀产生,但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一定存在NH4+;

(3)向混合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SO42-;

再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Cl-;

(4)用铂丝蘸取少量粉末放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存在Na+。

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K+;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步骤二和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NH4++OH-=NH3↑+H2O、Ag++Cl-=AgCl↓;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包白色粉末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NH4+、Cl-;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Cu2+、Mg2+、SO42-;

(3)因为前一步证明无SO42-,由于物质呈电中性,所以必须含有Cl-,所以步骤三能省掉加入AgNO3溶液步骤。

本题考查了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注意掌握常见的离子之间的反应现象及检验方法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能够根据反应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和不能存在的离子,注意互斥性原则、电中性原则和进出性原则的灵活应用。

19.已知A、E为金属单质,B是淡黄色粉末且常用于防毒面具中,回答下题。

(1)实验室中A常常保存在盛放__________的广口瓶中。

(2)写出B转变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molB参与该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沉淀G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A、B、C、D、E、G、H选出试剂可制备F,写出对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向F溶液中加入B固体,写出可能出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煤油

(2).2Na2O2+2CO2=2Na2CO3+O2(3).0.1NA(4).4Fe(OH)2+O2+2H2O=4Fe(OH)3(5).2Fe3++Fe=3Fe2+(6).有无色气体生成,产生红褐色沉淀

(1)实验室中钠常常保存在盛放煤油的广口瓶中。

(2)B转变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则0.1molB参与该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1NA。

(3)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4)可以用氯化铁与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5)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直接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产生红褐色沉淀。

20.已知FeBr2是一种黄绿色鳞片状的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它的还原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I.实验需要90mL0.10mol·

L-1FeBr2溶液

(1)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配制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为1.944g的FeBr2

b.将称量的FeBr2放入容量瓶中,加90mL蒸馏水溶解

c.洗涤溶解FeBr2的烧杯,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容量瓶贴签存放配好的FeBr2溶液

e.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配制的FeBr2溶液浓度偏高

II.探究FeBr2的还原性

取10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

Br-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

Fe2+被Cl2氧化成Fe3+。

(3)请你完成下表(补全简要步骤,并描述预期现象),验证假设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

结论

①取样,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

假设1正确

②取样,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

假设2正确

(4)若在50mL上述FeBr2溶液通入足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