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65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D.教案

6.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了 

的教学规律。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统一

C.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7.当前,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教学 

B.合作教学 

C.分组教学 

D.自主学习

8.在道德教育理论上,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的是 

A.杜威 

B.班杜拉 

C.柯尔伯格 

D.涂尔干

9.社会学习论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 

B.案例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10.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是 

A.单通道授受的关系 

B.朋友式友好帮助的关系

C.以儿童为中心的关系 

D.放任自由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和 

3.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4.目前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阶段性班级活动,可以分为 

和竞赛型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 

2.美育 

3.核心课程 

4.教学评价 

5.学校德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未来”是少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3.潜在课程也是真正的课程。

4.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教师价值观的核心是个性化的价值观。

5.班级的组织管理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实现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2.试结合实际论述德育过程的结构与主要矛盾。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给“母亲”一个答复。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走了。

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

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

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

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

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

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

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

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作者:

张晓风 

转引自《现代语文(高中版)2004年第5期)

2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答案

1、C 

2、B 

3、A 

4、D 

5、C6、D 

7、A 

8、C 

9、A 

10、B

1.教育问题2.个别差异性3.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4.实践能力5.工作型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2.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3.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种课程。

4.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5.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25分)

1.对。

(1分)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

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

(2分)教育方向的明确、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质量的评估等都要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分)

2.错。

(1分)“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2分)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

因此,“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3.错。

(1分)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

这里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索。

(2分)它们是以潜移 

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 

态传递方式。

(1分)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1分)

4.错。

(1分)教师的价值观总是代表着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2分)他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

5.错。

(1分)班级的组织管理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

(4分)

五、论述题(刨、题15分,共30分)

1.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基本特点:

(1)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2)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3)学生自主选择;

(4)关注探究性认识过程;

根据论述酌情给分。

(1—5分)

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o(4分)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智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同时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曼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 

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实施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根据联系教育实际的论述酌情给分。

(1—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与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的气息。

(3分)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根据论述酌情给分。

(1—8分)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

1.强调将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是( 

)心理学。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2.马戏团的动物只要做出训兽师期望的动作,训兽师就会用食物作为奖励,以后它们做出这种动作的几率就会提高。

这种反应形式称为( 

)。

A.消退 

B.泛化 

C.工具性条件反射 

D.经典性条件反射

3.下列不属于脑干的是(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小脑

4.“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适应 

B.对比 

C.练习 

D.调和

5.对两个刺激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叫(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6.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提示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叫( 

A.幻想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练习曲线中两次上升之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是( 

)现象的体现。

A.抑制 

B.高原 

C.疲劳 

D.适应

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先天决定论 

B.强化学说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9.与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 

A.安静型 

B.弱型 

C.不可遏制型 

D.活泼型

10.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认知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反映。

2.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

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________________知觉。

4.“人云亦云”的人,往往缺乏思维的_______________性。

5.威特金把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和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观察法 

2.感觉对比 

3.气质 

4.智力技能 

5.抽象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基本观点。

2.简述空间知觉及其主要的类型。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简述动机的功能。

5.简述注意的品质。

6.简述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联系学习动机的培养实际,阐述并评价伊扎德提出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3.根据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及其关系,谈谈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题答案 

1.B 

2.C 

3.D 

4.A 

5.C 

6.C 

7.B 

8.A 

9.D 

10.B 

1.主观能动 

2.第二信号系统 

3.时间 

4.批判 

5,场依存 

1.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行,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感觉对比:

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气质:

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动力特征。

4.智力技能:

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5.抽象:

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它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

1.

(1)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

(2)反对体罚儿童;

(3)培养儿童各种习惯;

(4)对幼儿养护的要求;

(5)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

(1)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征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

(2)空间知觉主要分为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

3.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

(3)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

(4)个性差异。

4.

(1)激发功能;

(2)选择和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

5.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分配;

(3)注意的稳定性;

(1.5分)

(4)注意的转移。

(1.5分)

6.

(1)特质是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反应倾向;

(2)特质可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基本成分。

(3分) 

1.

(1)机械识记的概念及特点;

(5分)

(2)意义识记的概念及特点;

(3)二者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合理应用。

2.

(1)他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的体系;

情绪是动机系统的核心;

(2)对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评价;

(3)合理联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实际。

3.

(1)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需的;

(2)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3)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4)联系实际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6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