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72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公平谈弱势群体的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文献表示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往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案逐渐瓦解,以前的一些强者因多种因素沦为弱者。

同时,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都造成了我国的弱势群体呈现扩大趋势。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应有之意,弱势群体的扩大显然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观背道而驰。

本文试图从公平的内涵谈起,对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及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对策做初步分析。

一、公平的内涵

关于公平的早期讨论见诸于西方经济学著作。

80年代中期以来,受西方经济学启发,我国学者围绕,分配不公展开公平问题的讨论。

近年来,随着弱势群体的扩大,公平问题再度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平问题展开讨论,出现了对公平内涵理解的多样化。

笔者现将对公平内涵的理解进行归纳并作简要评述:

1、平均分配的公平观,即把平均分配作为判断社会公平与否的标准。

这种公平观有悠久的历史: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圣人思想;

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地,均贫富”口号等,都主张平均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平均主义分配方案,这种做法使得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由此带来低效率。

2、收入差距大小的公平观,即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公平的标准。

这种观点主要来自西方某些学者的结果均等理论。

这样的公平观正视了收入差距大的消极后果,但脱离社会既定的生产关系及生产要素占有状况谈公平也是不可取的。

3、机会均等公平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常谈的一种公平观。

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保护自然不均等,消除人为不均等”观点。

完整阐发者是哈耶克,他从经济自由主义出发,认为公平就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市场竞争和其它场合都有平等的参赛机会,被挑选的机会等。

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客观要求,但只论及起点公平,而没有论及结果公平,实际上结果很不公平。

萨缪尔森《经济学》中提到西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平等,这说明机会的平等并不必然带来结果的平等.

4、单一的劳动公平观。

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按劳分配理论为依据,认为只有按劳分配才是唯一公平的。

虽然这种公平观把劳动作为分配的依据是正确的,但同我国现在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要素投入不符,这样的公平观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公平是一种价值和是非观念。

马克思曾说,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的发展。

因而作为一种价值的公平观不能脱离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公平观,但每一个社会,总有一种相对统一的公平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观应该是一个复杂体系,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作为前提意义上的公平观。

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就是要解决温饱问题。

其次是经济意义上的公平观,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会均等和结果的对称性。

各主体以平等的身份按统一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各主体的投入(包括劳动和生产要素)应该得到与之对称的收入。

再次是作为社会意义上的公平观。

由于各种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拉大,如果任其发展必然造成两极分化的格局。

这样的社会肯定不能说是公平的社会。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上公平观应该对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很显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主要涉及前提意义和社会意义上的公平观。

现阶段在我国的弱势群体中有很多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如有些下岗职工、贫困山区人民,还有老、弱、病、残、幼等群体都需要社会给予帮助。

因此,我们谈公平时,不能不把目光转向社会的弱势群体。

二、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谈到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首先要从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说起。

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通常分为五大类,即:

老年类、病残类、下岗类、精神病患者类。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的弱势群体还应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及城市下层的农民工。

我国的弱势群体有如下特征:

第一,弱势群体基数大,问题多。

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约有6000万残疾人,全国贫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以三位数统计,全国尚未解温饱的人口还有3000万。

①第二,弱势群体的保护任务重,这与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数大分不开。

第三,弱势群体数量有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弱势群体数量在一定时期增加。

如,中国加入WTO后可能增加失业人员,从而扩大弱势群体数量。

在《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提到“20:

80”的概念。

“即启用有劳动能力居民的20%就足以维持世界经济的繁荣,而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将被弃置不用,80%希望工作的人都没有劳动岗位,未来的轮廓将是富裕国家内将不再有数量上值得一提的中间等级。

”②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市场,虽然能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但国内弱势企业的破产将使更多的人失业。

可见,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对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公平观是一个严峻得到考验。

其次,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同样对生产方式有反作用。

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就是向更加公平的社会迈进了一步。

公平的社会环境将会积极推动政治、经济建设。

第一,公平有利于更有效率的经济。

许多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如,奥肯说:

人们无法既得到市场效率的蛋糕又公平地分享它,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社会面临着抉择。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也指出社会福利造成的懒惰。

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负效应反映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然而公平与效率也有内在协调的一面。

我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

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生产需要消费拉动,没有足够的消费群体,生产将处于疲软状态。

弱势群体也是消费者,在没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的条件下,他们自然会压缩消费。

因此,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创造更大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

另外,很多新的研究表明,分配不公往往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停滞不前。

③由此可见,保护弱势群体不一定是在牺牲经济效率,关键是我们的具体政策、措施制度落实的好不好。

第二,公平有利于政治的和谐、稳定。

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来,西方大批学者为“看不见的手”(市场)歌功颂德,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出现斯密描绘的神话。

贫富差距的拉大,失业的增加,通货膨胀,工人运动等都超出斯密所料。

事实证明,市场创造了效率,可它并不能解决公平的问题。

大量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引起的不稳定促使了西方福利政策的推行。

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公平的程度。

同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公平问题也值得关注。

如果弱势群体的基数过大,我们的社会不能说是公平的,人们也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会产生怀疑,这样政治会稳定吗?

显然,保护弱势群体,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维护稳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所必须的。

总之,从公平的角度看,保护弱势群体对政治、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三、对保护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国弱势群体现状及我国国情,保护弱势群体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为此建议:

1、软保护与硬保护相结合。

所谓软保护是指通过弘扬社会风尚、舆论宣传来促进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社会风尚和舆论宣传对引发人们互助友爱、扶危济贫的人道主义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这种类型的保护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硬性保护。

硬性保护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这体现在宪法、民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及法律实践中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与保护。

这种保护具有确定性,是保护弱势群体最有效的形式与手段。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标准。

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养老保险制度。

同时,建立并完善教育、医疗救助制度。

3、建立健全民间组织救助和服务网络。

政府在救助活动方面常常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而民间组织的救助活动有很多优势。

政府救助与民间组织救助结合,从而形成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的社会救助网络。

4、完善弱势群体的社区服务。

社区是人类群聚生活的栖息地和群体心灵的归属地,把对弱势群体生存和权益维护落实在社区是保护弱势群体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社区服务,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简言之,保护弱势群体,建立更公平的社会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问题。

我国的最大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因此,追求公平,保护弱势群体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归根结底,我们的公平观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上。

onprotectingdisadvantagedgroupsfromtheangleofequity

abstract:

inrecentyears,disadvantagedgroupsarepaidattentiontobymediaandscholars,theexistenceofnumerousdisadvantagedgroupsisn`tconsistentwithourpointviewofequity.Thecurrentstatusofthemmadeusuneasy,however,theoryandpracticedemonstratethatresolvingtheproblemofprotectingthemandcreatingmoreequalsocialenvironmentwillbenefitmoreefficienteconomyandstablepoliticalenvironment.Then,howtoprotectthemisworthdeepthinking,itisacomplicateandtoughproject.Disadvantagedgroupsneedsoftandhardprotection,thefunctionofgovernmentandNGO,consummatingthesustainingserviceofskeletoncornmunity.Certainly,efficiencyisthesustenanceofequity,protectingdisadvantagedgroupsalsoneedstrongmaterialbase.

Keywords:

equitydisadvantagedgroup.efficiencysoftprotectionhardprotection

注释:

①阎青春主编《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A〕第39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②〔德〕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合著《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第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③杨帆卢周来主编《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中国新世纪的前途与选择》〔A〕第7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

参考文献:

〔1〕韩德强《碰撞》〔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保罗•A•萨缪尔森、咸廉•D•诺德豪斯合著《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3〕亚当•斯密《国富论》〔M〕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5〕阿瑟•奥肖《平等与效率》〔M〕华夏出版社,1999年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