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88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docx

部编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卷二

茅箭区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填涂,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

4.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7分)

1.下面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wăn转要塞sài炽zhì热锐不可挡dăng

B.气氛fēn翘qiáo首锃zèng亮油光可鉴jiàn

C.愧祚zuò喝hè采猝cù然殚dàn精竭虑

D.累léi赘隽juān刻诘jié责屏píng息敛声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和血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传统美德,是普天之下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举世无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自豪的,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

A.灵魂丰富资格前提B.精神丰厚资格根基

C.灵魂丰厚资本根基D.精神丰富资本前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的优势,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这本小说非常精彩,它深刻的社会主题和抑扬顿挫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味的。

①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入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

②我认为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

③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

④在中国文学中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

⑤这样便使我们读一个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

A.②④①⑤③B.②④③①⑤C.①⑤③②④D.②①④⑤③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全集共收《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共10篇。

B.传记主要用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文学性和写实性双重特点。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二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外貌。

C.《古诗十九首》这组诗一般被认为产生于西汉末年。

钟嵘用“文温以丽,意悲而远”评价它的语言风格和情感特点,《庭中有奇数》对此特点体现得非常充分。

D.《答谢中书书》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样,都是骈文书札中的名篇,都具有语句工整、讲究对偶的特点;同时,都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对喧嚣尘世的厌弃之意。

6.古诗词默写填空

⑴,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⑵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⑷睛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⑸,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⑹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一诗中最能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点的名句是:

,。

⑺“,”,诗句以马为喻,抒发诗人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决心。

(选填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野望》一诗,按要求回答第7—8题。

(4分,每小题2分)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恬淡闲适,表现了诗人乐而忘忧的隐逸情志。

B.“徙倚欲何依”表现作者的孤寂无依的愁绪,奠定了全诗思想情感的基调。

C.第三联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巧妙,用动态的描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最后两句使用典故,通过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诗人隐逸山林之志。

8.请用简洁语言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写之景。

(二)阅读下面两篇古文,按要求回答第9—12题。

(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种树欲其成荫,非十年不可。

最易活者莫如杨柳,求其荫可蔽日,亦须数年。

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之舍,不转盼①而成高士②之庐。

——李渔《闲情偶记》

①转盼:

转眼②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求其荫可蔽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种树欲其成荫,非十年不可。

11.选出对两段文字内容理解或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甲文全文仅85字,但表达方式却非常丰富,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言简而意丰。

B.乙选文通过竹树对比,一个“即”字,突出了竹子成长速度之快的特点。

C.赏明月,看竹柏,自得其乐,闲适自在,甲文在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怀的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失意情绪。

D.乙选文告诉读者:

布置园林要多种竹子,因为竹子比其它树成材更快。

12.“竹”是两文中出现的共同内容,请结合文段乙的内容和相关文化知识,试分析苏轼在所住院子里种竹子的原因。

(3分)

(三)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按要求回答第13—15题。

(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士兵在国外的名声很不好。

很多人觉得他们的枪主要是摆设,打仗只是用鸦片烟枪,双方交火都互相约好了要朝天放枪,战斗结果由银洋决定,士兵饷金用鸦片发放。

从过去大多数军队的情况来看,以上说法部分属实。

但此时,装备精良的一流中国士兵(无论白军还是红军)已不再是“插科打诨”。

中国仍然有着许多部队像滑稽戏一般。

但这几年,新型中国战士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不久就会取代以往的那些战士。

内战,尤其是红军和白军之间的阶级战争,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战争往往打得既惨烈又残酷,双方都不打算让对方有喘息之机。

如果说在其他方面,十年中国内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它至少创建了一支核心作战力量,培养了一批善于运用现代技术和战术的军事人才,并且很快就会建成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会再被视为没用的摆设了。

人才从来不是问题。

在1932年淞沪战役期间,我就已经发现,中国人与其他任何别国的人一样能战斗。

姑且不考虑技术上的局限性,真正的问题在于统帅没有着力于培养麾下的人材,培养他们的军事纪律、政治信念和夺胜意志的能力。

红军的优势正在于此——它往往坚信自己是唯一为理想而战的作战方。

红军在建军的教育工作方面更为成功,这使得他们能够与在技术上和数量上占据巨大优势的敌军相抗衡。

红军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中国农民,他们有着顽强的忍耐力,能够毫无怨言地承受艰难苦困,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在长征中已经得以体现——红军在各方面经受了严酷考验,他们长时间露宿野外,吃的是粗劣的食物,但仍然团结一致,表现出一支强大军事力量应有的面貌。

13.《红星照耀中国》是国记者所著的一本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真实情况的纪实作品。

通过阅读作品,我们知道作者采访了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

(最后一空要求至少写3人)

14.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插科打诨”“滑稽戏”中选择一个词语解释其含义。

15.受本书的影响,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写出了名著《中国的惊雷》,他说:

“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请结合选段内容,概括《红星照耀中国》对红军有哪些发现和描述。

(四)阅读《母亲的收藏》,按要求回答第16—20题。

(14分,第16题2分,其他每小题3分)

母亲的收藏

何永康

  ⑴假日回到老家看望母亲。

晚饭后,陪老人家看电视,播放的是一档收藏类节目。

看到别人把祖传的宝贝或父母收藏的老东西拿来显摆,其中不乏价值不菲的“国宝级”藏品,心中不免酸酸的——早些年我干啥去了?

为何没有胆识和眼光去淘点古玩什么的,到今天不也发了?

随后,又不经意和老太太开玩笑,说您老当年如果也收藏一些宝贝,今天拿来拍卖了,您孙子今后买房、出国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

老太太一听,脸色微妙地变了一下,随之引开了话题。

⑵第二天一早,老母亲战战巍巍地走到我面前,很严肃地递给我一个很有些年头的、牛皮纸做的“卷宗”,说:

“昨天你不是说收藏吗?

这就是我的收藏。

⑶打开“卷宗”,里面是一个8开大的笔记本,本子里夹着的东西让我大吃一惊——母亲的收藏,居然是我从13岁到33岁那20年里写给她的43封书信!

⑷我翻阅着,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回到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

这些信件,承载着一段历史,个人的,也是家国的。

⑸写信的“信笺”是千奇百怪的,分别展示着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社会背景:

最早用小学生作业本写的时候,我在陌生的城市漂流;把香烟盒拆开翻过来写的时候,我在农村插队务农;用满是油污的包装纸写的时候,我在一个小工厂里打工……后来,用就是比较规范的稿签纸了,学校、社团、媒体、机关的大名赫然地印在天头。

这些信纸,像一片片枯黄的落叶,随风飘到母亲的眼前,又像一个个歪斜的脚印,深刻地留在母亲的心巾。

⑹大概是担心这些书信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的缘故,母亲在笔记本上粘贴好书信原件后,接着就用她当教师练就的字帖一样的钢笔字,工工整整抄写了一遍。

我从小字迹潦草,忙乱时更是鬼画桃符。

母亲就像一个翻译,对我的“天书”一丝不苟地连读带猜,有的地方还写了旁批,顺便还校正我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⑺老人家把我每年写给她的信分别作了统计,数量是逐年减少的,正好说明一个人越小越依恋父母,越大越与父母疏离。

最后一个年头我只写过一封信给她。

她在写下一个“一”之后,接着写下她的叹息:

“这以后就没写信了,改打电话了……”其实,现在电话也少了,改短信了。

唉!

我也不免一声叹息。

⑻母亲还乐此不疲地从我的信中发现问题并记录在案。

譬如:

“这段时间身体不太好”、“思想压力太大”、“孩子教育有偏差”等等。

我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对自己多次转换工作单位的具体时间记得并不清楚,填写履历表时也只是写个大概,但母亲对我人生经历的记载却能精确到年月日,这是她从我信巾的只言片语中清理出来的。

⑼我早就到了不轻易动情和流泪的年龄,但面对母亲这份特殊的“收藏”,还是忍不住泪眼婆娑了。

⑽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宗”还给母亲。

她问,你带走吗?

我连忙摆头。

又问,复印一份吗?

我开玩笑说,不,还是让它成“孤品”为好。

⑾但凡收藏,一要看社会背景,譬如“盛世收藏,乱世黄金”;二要看经济基础,没有钱,看到好东西也收不了;三要有眼光和胸襟,看得准还要留得下。

母亲前半生含辛茹苦,为一家老小温饱苦熬时日,哪里有闲钱、闲心、闲暇去做物质的“收藏”呢?

但母亲却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收藏了她多年的希望和寄托,同时也收藏一份平实的生活、平实的心境。

⑿玩收藏的收集大都是宝物,但每个人对宝物的认识不尽相同。

古人就有“君子以不贪为宝”之说。

我的母亲的收藏虽然不是宝物,她心目中,儿子成长过程的记录比任何宝物还要珍贵;而在我看来,厚重而本真的母爱更是难能可贵。

⒀我想,今后偶尔也该用笔给母亲写写信了,既可让她戴上老光眼镜一字一句慢慢读,还能让她的“收藏”延续下去,也就让她的希望和生命不断地延续下去。

还有,母亲以前的“收藏”,都免不了有一些悲情色彩(信笺上的泪痕足以证明),现在,该多一些“喜感”才是吧?

16.阅读本文第⑴段,分析作者写陪母亲看收藏类的电视节目有何作用?

17.阅读文章第⑶段,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母亲收藏了我写的43封信,从数量上看,你觉得是多还是少,为什么?

18.读文章第⑸段结尾划线句,结合内容和写法写几句评价鉴赏性的文字。

19.母亲对“我”写的信非常珍视,从第⑹-⑻自然段三个细节中可以看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的行为。

⑴⑵⑶

20.选出对第⑽-⒀段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A.第⑽段,“我”不复印母亲的收藏,是想让“收藏”成为“孤品”而能够增值。

B.第⑾段,比较真正的收藏和母亲的“收藏”,突出了小时家庭生活的艰辛。

C.第⑿段,是全文的主旨段,点出了母亲的收藏的意义和价值。

D.第⒀段,打算继续给母亲写信,是因为以前的信让母亲感到悲伤,现在想写一些让母亲感到快乐的开心事。

(五)阅读下面的消息,按要求回答第21—23题。

(9分,每小题3分)

11连胜!

中国女排世界杯完美收官!

参考消息网9月29日报道9月29日,中国女排在对阵阿根廷女排的比赛中,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完美的配合,以3:

0战胜对手,完成了11连胜的壮举,成功卫冕。

本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的每一场比赛都有惊喜和亮点。

9月14日,当中国女排3-0击败韩国队迎来开门红时,郎平在采访中说出了全网“刷屏”的六个字:

升国旗,奏国歌!

虽然一路保持连胜,但事实上每一场比赛都是硬仗。

回想9月22日中国女排对战巴西女排的比赛,在1-2落后的情况下,姑娘们没有自乱阵脚,韧性十足的她们拧成一股绳,连扳两局,最终以3-2的比分取得胜利。

9月23日,女排姑娘们以3:

0的成绩战胜美国队让全国人民沸腾了。

而这场胜利也结束了中国队前两届世界杯“逢美不胜”的尴尬纪录,与此同时,中国队成为本届世界杯上迄今为止唯一保持不败的队伍。

女排主帅郎平对这场比赛的印象也极为深刻,她表示:

“赛前,我们做了最困难的准备,打五局的准备,美国队也是非常强的一支队伍,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赢下了比赛,我们还会去继续研究。

女排姑娘在3:

0战胜塞尔维亚提前夺冠后,众多国内外网友纷纷祝贺。

有网友称“没有朱婷的中国女排已经是一个好的队伍,有她的中国女排无疑是奥运冠军队伍”,“朱婷就是MVP”。

对此,主帅郎平坦言,中国队有进步,但奥运强手如林。

这次世界杯赛因为不涉及奥运会参赛资格,有些队没有派全部主力来参赛。

但她也相信,如果对手们都全力以赴,也还“有的打”。

本次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一路高歌猛进。

最终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完美结束了日本世界杯之旅。

纵观我国三大球各个项目,中国女排一直用其特有的女排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1981年,中国女排从日本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篇章。

2019年,中国队又在日本11连胜锁定女排世界杯冠军。

中国队主教练郎平说:

“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有这个机会还是要升国旗、奏国歌。

21.大多数消息都有电头,电头是消息的外在标志,请写出本消息的电头,列出其包含的信息。

22.选出下列各项关于消息内容和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标题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11连胜”“完美收官”两个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B.本文标题两个惊叹号极具视觉冲击力,说明女排取得如此成绩让人始料未及,无比惊讶。

C.第1段为消息的导语部分,按照消息的文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要求陈述了消息最主要的内容“女排11连胜夺冠”,这种结构便于读者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

D.最后一段为消息的“背景”部分,介绍了女排的女排精神和历史战绩等相关内容,属于消息的次要部分,所以放在最后交待,起补充作用。

23.最近热播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第三集《夺冠》,讲述了1984年中国女排奥运夺冠的故事。

从此,“女排精神”精神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请结合本则消息或电影,具体解释“女排精神”的内涵。

三、写作表达(5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小传

⑵请以《窗外》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选择题目⑴的,请补全题目,为自己、家人、同学或动植物伙伴写一篇小传;选择题目⑵的则为命题作文。

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合理,力求有新意。

③思路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茅箭区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填涂,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

4.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7分)

1.下面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宛wăn转要塞sài炽zhì热锐不可挡dăng(炽挡)

B.气氛fēn翘qiáo首锃zèng亮油光可鉴jiàn

C.愧祚zuò喝hè采猝cù然殚dàn精竭虑(祚殚)

D.累léi赘隽juān刻诘jié责屏píng息敛声(隽屏)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和血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传统美德,是普天之下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举世无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自豪的,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

A.灵魂丰富资格前提B.精神丰厚资格根基

C.灵魂丰厚资本根基D.精神丰富资本前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的优势,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这本小说非常精彩,它深刻的社会主题和抑扬顿挫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抑扬顿挫用词不当)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味的。

①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入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

②我认为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

③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

④在中国文学中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

⑤这样便使我们读一个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

A.②④①⑤③B.②④③①⑤C.①⑤③②④D.②①④⑤③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全集共收《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共10篇。

B.传记主要用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文学性和写实性双重特点。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二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的外貌。

C.《古诗十九首》这组诗一般被认为产生于西汉末年。

钟嵘用“文温以丽,意悲而远”评价它的语言风格和情感特点,《庭中有奇数》对此特点体现得非常充分。

(东汉)

D.《答谢中书书》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样,都是骈文书札中的名篇,都具有语句工整、讲究对偶的特点;同时,都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对喧嚣尘世的厌弃之意。

6.古诗词默写填空

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⑵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⑷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⑸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⑹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一诗中最能体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点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句以马为喻,抒发诗人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决心。

(选填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错一字扣半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野望》一诗,按要求回答第7—8题。

(4分,每小题2分)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恬淡闲适,表现了诗人乐而忘忧的隐逸情志。

(错在“乐而忘忧”一词对作者思想情感把握不准确)

B.“徙倚欲何依”表现作者的孤寂无依的愁绪,奠定了全诗思想情感的基调。

C.第三联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巧妙,用动态的描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最后两句使用典故,通过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诗人隐逸山林之志。

8.请用简洁语言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写之景。

每一棵树都是秋天枯黄的颜色,每一座山峰都染上落日的金黄余晖。

(二)阅读下面两篇古文,按要求回答第9—12题。

(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种树欲其成荫,非十年不可。

最易活者莫如杨柳,求其荫可蔽日,亦须数年。

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之舍,不转盼①而成高士②之庐。

——李渔《闲情偶记》

①转盼:

转眼②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⑵求其荫可蔽日:

追求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种树欲其成荫,非十年不可。

种植树木想要它成大成材,没有十年时间不可能(长成)

(**意思对即可,关键字词错一个扣1分)

11.选出对两段文字内容理解或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3分)

A.甲文全文仅85字,但表达方式却非常丰富,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言简而意丰。

B.乙选文通过竹树对比,一个“即”字,突出了竹子成长速度之快的特点。

C.赏明月,看竹柏,自得其乐,闲适自在,甲文在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怀的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失意情绪。

D.乙选文告诉读者:

布置园林要多种竹子,因为竹子比其它树成材更快。

(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之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

这句话是乙文关键。

12.“竹”是两文中出现的共同内容,请结合文段乙的内容和相关文化知识,试分析苏轼在所住院子里种竹子的原因。

(3分)

竹子具有空心、挺直的特征,中国人根据它的特点赋予其虚心和气节等文化内涵,自古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梅松竹”岁寒三友等美称。

苏轼在院子里种竹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