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14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docx

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习题

第五章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

一、名词解释题:

1.天气:

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2.天气过程:

各种天气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

3.气团:

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种物理属性比较均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4.暖锋:

由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并向冷气团一方移动的锋。

5.冷锋:

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并向暖气团一方移动的锋。

6.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由于地形的阻滞作用,移动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的锋。

7.气旋:

又称低压,是一个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气旋内气流反时针自外向内辐合。

8.反气旋:

又称高压,是一个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反气旋内气流顺时针自内向外辐散。

9.霜冻:

在作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表气层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引起作物遭受的冻害。

10.平流霜冻:

由于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的霜冻。

11.寒露风:

我国南方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时所遇到的低温冷害天气。

12.寒潮:

是指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南下,使所到之处产生剧烈降温、冻害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国家气象局对寒潮的一般定量标准:

一次冷空气入侵,使该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在5℃以下。

13.干旱:

是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作物需水量与土壤供水量在相当长时间内失去平衡,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危害,造成产量下降的灾害性天气。

14.干热风:

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

15.梅雨:

平均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我国宜昌以东的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天气,此时正值江淮梅子成熟,故称这时期的降水为梅雨。

16.西南涡:

是指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700毫巴或850hPa气层中的冷性低压天气系统。

17.梅雨:

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18.切变线:

呈气旋(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性转变的两股不同方向水平气流的分界线称为切变线。

在天气图上,表现为风向的不连续线。

在天气学中,切变线一般是指低空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

19.气旋:

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20.锋:

当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时,两气团之间有一交接过渡区,称它为“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锋线,锋线简称为锋。

21.高空冷涡:

高空冷涡系指位于高空且中心气压较四周为低,并有冷中心相配合的涡旋天气系统,简称冷涡。

22.霜冻:

指在一年中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季节里,夜间土壤表面和植物表层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现象。

23.无霜期:

终霜到初霜之间的时期,称为无霜期。

24.干热风:

是高温、低湿及伴随一定风力而造成大量蒸发的一种灾害天气。

25.干旱是指在农业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相适应,而使农作物产量降低的天气现象。

26.冷害:

是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20℃条件下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

27.洪涝:

由于长期阴雨和暴雨,雨量过度集中,出现河水泛滥,山洪暴发、土地淹没,作物被淹或冲毁的现象,是为洪涝。

28.霜期:

从秋季的初霜开始到第二年春季的终霜止,这段时间称为霜期。

29.

二、填空题:

1.一气团移往某地后,本身温度逐渐升高,这个气团被称为

(1)冷气团。

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

(2)极地大陆气团、(3)热带海洋气团,夏季除此之外还有(4)热带大陆气团、(5)赤道气团。

2.在(6)高压系统长期稳定控制下易发生干旱。

按季节划分,长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有(7)伏旱和(8)秋旱。

3.我国寒潮的标准是:

一次冷空气入侵,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9)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在(10)5℃以下。

寒潮的主要特点是(11)大风和(12)降温。

4.按成因,霜冻分为(13)辐射霜冻、(14)平流霜冻和(15)混合霜冻三类,每年的终霜冻是(16)春季的(17)末次霜冻。

5.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取(18)西移路径、(19)西北路径和(20)抛物线路径。

6.长江中下游(或湖北省)梅雨出现时间一般在(21)6月上旬-7月上旬,副高脊线位于(22)°N附近,梅雨区出现在副高的(23)西北侧。

7.干热风的主要特征是(24)高温,(25)低湿并伴有(26)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

危害华中地区的主要是(27)盛夏干热风,危害华北的是(28)初夏干热风。

8.静止锋的形成是因(29)暖气团和(30)冷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受(31)地形阻滞,而使锋面在原地少动或来回摆动,产生降水的时间(32)长,范围(33)广。

9.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移动方向是自(34)西向(35)东,槽前脊后盛吹(36)西南风,附近有(37)上升气流,天气多(38)阴雨。

10.台风的天气区由(39)台风眼区,(40)涡旋区,(41)外围大风区三部分组成,其中(42)涡旋区天气最恶劣。

11.锋面按其移动方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地面反气旋的气流方向是_________、中心气压比周围气压______、垂直气流的方向是______。

13.导致华南静止锋形成的山系是________________。

14.夏季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是北纬到间,东经以西洋面。

16.施放烟幕可以防御霜冻,是因为烟幕可减少地面有效辐射。

17.锋面是温度等剧烈变化的天气系统。

18.西南涡是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700毫巴或850hPa高空的天气系统,东移会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天气。

19.反气旋内的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20.天气图方法预报未来天气的四个步骤_观测、通讯、填图、绘图分析__。

21.寒潮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风和降温。

22.初霜冻和终霜冻分别是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和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冻。

23.梅雨开始称为入梅,结束称为出梅,梅雨天气不明显为空梅。

24.冷害的四种类型为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和稻瘟病型。

25.按干旱的成因分类,有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类型。

26.

三、判断题:

1.在北半球,高气压系统中的气流是逆时针辐散的,对应为晴好天气。

2.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3.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4.气团是在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5.切变线是指在850hPa或700hPa高空,温度出现的不连续线。

6.冻害是由于地面的强烈辐射冷却降温形成的。

四、选择题:

1.霜期是指C这一阶段之间的日期。

A.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年内的最后一次出现霜,

B.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到秋季第一次出现霜

C.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第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

D.上半年第一次出现霜到下半年最后一次出现霜

2.冬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压系统是_B。

A.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

B.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C.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D.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

3.下列地区中,_D_是既多秋雨又多梅雨的地区。

A.四川盆地B.华南沿海

C.两湖地区D.长江下游

4.湖北省秋季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时,地面和高空分别受_B_控制。

A.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

B.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

C.赤道海洋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

D.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

5._D的天气有利于夜间辐射霜冻的形成。

A.晴朗、大风B.微风、多云

C.土壤潮湿、多云D.晴朗、微风

6._B这组农业天气影响我省的中稻、晚稻生产。

A.倒春寒、盛夏干热风B.南洋风、寒露风

C.寒潮、寒露风D.梅雨、倒春寒

7.反气旋指的是水平流场上具有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而气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气压场中称为(高压)。

A低、逆、低压B高、逆、低压C低、顺、高压D高、顺、高压

8.形成霜和露的有利天气条件是()。

A晴朗无风的夜晚B晴朗微风的夜晚C多云无风的夜晚D多云微风的夜晚

9.坡地上的果园应该在其()建防护林,防御冷平流造成的低温危害。

A坡上侧B坡下侧C四周D南北两侧

10.缓行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D)。

A、锋左 B、锋右 C、锋前  D、锋后

11.第二型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D)。

A、锋左B、锋右C、锋前D、锋后

12.在北半球,背摩擦风而立,高压在(B)。

A、左前方B、右后方C、左方D、右

13.中央气象台规定,长江中下游24小时内降温(D)以上为寒潮。

A、0CB、0CC、0CD、0C

14.夏季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内,天气(A)

A、炎热B、湿热C、温暖D、凉爽

15.下面属于天气系统之一的是(D)。

A、气温B、气流C、气压  D、气旋

16.反气旋即是(B)。

A、低压   B、高压 C、低涡D、高压脊

17.从冬到夏,太平洋副高向(B)方向移动。

A、北 B、北偏西 C、西D、西偏南

18.鞍形气压场包括(D)个高压(脊)和(D)个低压(槽)。

A、1……2B、2……1C、1……1D、2……2

19.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A)类。

A、2B、3C、4D、5

20.锋面气旋内含有(D)。

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冷锋和暖锋

21.我国中央电视台每晚7时30分左右预告次日天气,属(C)预报。

A、定时B、短时C、短期D、中期

22.暖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C)。

A、锋左B、锋右C、锋前D、锋后

23.与缓行冷锋相比,急行冷锋的锋面坡度(A),降水强度(A)。

A、大……亦大B、小……亦小

C、大……较小D、小……较大

24.一般气象台站(天气站)一天内每隔(D)小时观测一次。

A、1B、2C、4D、6

25.切变线是指(D)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B、湿度C、气压D、风

26.第二型冷锋移动速度(B),一般降水性质为(B)。

A、慢……连续性降水B、快……阵性降水

C、慢……阵性降雨D、快……连续性降雨

27.长江中下游地区,(C)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B、6月上旬C、6月中旬D、6月下旬

28.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B)。

A、结霜  B、低温C、风D、结霜加低温

29.下面霜冻最轻的是(C)。

A、谷地B、洼地C、山顶D、坡地

30.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D)的,称为台风。

A、8级B、9级C、10级D、12级

31.寒露风引起的水稻冷害,属于(B)型冷害。

A、延迟B、障碍C、混合D、稻瘟病

32.一般干热风的标准是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B)。

A、25℃B、30℃C、35℃D、40℃

33.不同季节的干旱中,(D)对农作物的直接影响最小。

A、春旱B、伏旱C、秋旱D、冬旱

34.冰雹在气流(C)过程中形成。

A、上升B、下降C、反复升降D、稳定不动

35.台风按其各部位天气现象的不同,可分为(C)个区域。

A、5B、4C、3D、2

36.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大风,其风力一般在(B)以上。

A、4级B、5级C、6级D、7级

37.根据天气系统移动的方向,(AF)易产生阴雨天气。

A、槽前B、槽中C、槽后D、脊前E、脊中F、脊后

38.一年中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旋有(BDE)。

A、热带低压B、东北低压C、印度低压D、西南涡E、江淮气旋

39.受第二型冷锋影响的地区,往往出现(AD)天气。

A、大风B、晴朗C、连续阴雨D、阵性降水E、晴间多云

40.梅雨的主要天气特点是(ABCE)。

A、日照少B、雨日多C、云量多D、风速大E、湿度大

41.寒潮入侵我国的路径有(ABFH)。

A、东路B、西路C、南路D、北路E、南加北路

F、东加西路G、东北路H、西北路

6、按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旋涡称为(BCD)。

A、高压B、低压C、低涡D、气旋E、反气旋

4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天气旋涡称为(DE)。

A、低涡B、低压C、气旋D、高压E、反气旋

43.高压控制下,天气(DE)。

A、少云B、多云C、阴间多云D、阴E、晴

44.冷气团控制区域内,天气(BCE)。

A、阴B、晴C、有大风D、湿润E、干燥

45.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主要是(DE)气团。

A、海洋性冰洋B、大陆性冰洋C、极地海洋

D、极地大陆E、热带海洋

46.昆明准静止锋可造成(ABC)地区持久的连阴雨天气。

A、云南B、贵州C、四川D、西藏E、广西

47.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CE)。

A、脊线B、槽线C、锋线 D、切变线E、锋

48.冷锋式切变是由(DE)构成的切变。

A、东风和南风B、东风和西风C、西风和南风D、偏北风和西风E、偏北风和西南风

49.在地面天气图上,寒潮表现为一个(DF)。

A、暖低压B、暖高压C、冷低压D、冷高压E、气旋F、反气旋

50.干热风的标准是(BCE)。

A、日平均气温≥30℃B、日最高气温≥30℃C、日最小相对湿度≤30%D、最大风速≥3m/s E、风速≥3m/s

51.寒潮天气最突出的表现是(DE)。

A、大暴雨B、大雪C、冰冻D、大风E、降温

52.在(AD)作用下可形成霜冻。

A、平流B、对流C、乱流D、辐射 E、抬升 F、下沉

53.

五、简答题:

1.为什么锋面附近常常是阴雨天气

答:

(1)锋面两侧是不同的气团,温、湿、压、风等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锋面过境时常引起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

(2)锋面移动时,暖空气沿锋面向上爬升,绝热冷却,水汽达饱和后,易凝结成云,产生降水,因而锋面附近常常是大风、降水天气。

2.何谓天气、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彼此有什么关系

答:

天气是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而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称之为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称为天气过程。

因此三者的关系是:

天气系统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制造者和携带者,它的有规律的移动,造成一定地区一系列的天气过程,反映在每个时刻就是天气的变化。

3.为何“槽前脊后”是阴雨天气,而“槽后脊前”是晴好天气

答: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北上。

由于暖空气轻,因此作上升运动,在地面对应为一暖低压,常常是阴雨天气。

槽后脊前盛行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由于冷空气重,作下沉运动,对应地面为一冷高压,常常是晴好的天气。

4.霜与霜冻、冻害与冷害有何联系与异同

答:

在作物生长季节,当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气层的温度降至0℃以下时,作物遭受冻害,即为霜冻。

它是一种生物学现象。

出现霜冻时,若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达饱和,在地面就会有白色晶体状凝结物出现,这就是霜,所以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出现霜时不一定有霜冻,出现霜冻时也不一定有霜。

当温度低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物学温度,而高于0℃时,就会出现冷害(又称寒害),所以冷害与冻害都是由于低温对作物引起的危害,不同的是前者温度在0℃以上,后者在0℃以下。

5.简述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

答:

副高(全称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内部和其外围南北侧的天气是不同的。

在副高内部有强烈的下沉气流,气压梯度很小,多是晴朗少云,炎热微风的天气。

若长期控制,会造成严重干旱和高温酷署。

副高外围的西北侧,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又与西风带相邻,水汽充沛,上升气温强烈,在地面上常是一条东西向的宽广雨带所在地,梅雨就出现在这个区域。

副高南侧与赤道低压带相邻,盛行东风,多台风和热带低压活动,时有大风、暴雨天气。

6.寒露风的含义及类型

答:

寒露风是指我国南方地区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期所遇到的秋季冷空气造成的低温冷害天气。

可分干湿两种类型:

干型寒露风的特点是晴朗、干燥、低温,气温日较差大,相对湿度小。

湿型寒露风是低温多雨,气温日较差小,相对湿度大。

7.暴雨形成的条件

答:

形成暴雨需具备三个条件:

①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一来提供足够水汽,二来提供能量;②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以维持暴雨的强度;③要有湿空气的不稳定层存在,以促使和维持对流的发展。

8.台风的结构及无气特征

答:

台风结构:

从内向外为台风眼区、涡旋区和外围大风区。

天气特征:

①台风眼区,中心有下沉气流,产生逆温,层结稳定,风平浪静,为晴好天气。

②涡旋区,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狂风暴雨,为最恶劣的天气区;

③外围大风区,以大风为主的天气。

9.简述气团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10.当一个锋面气旋自西向东经过某地时,当地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11.什么叫霜冻霜冻与霜有什么区别霜冻的类型、影响霜冻的因素及其防御方法如何

答:

霜冻是指温暖时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天气现象。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由于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和贴近地面的气层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点温度低于0℃)时,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直接在地面和地物表面凝华的白色冰晶。

霜冻有三种类型,平流霜冻:

因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平流入侵而出现的霜冻。

辐射霜冻:

因冷季夜间或凌晨地面和植物表面辐射冷却作用而出现的霜冻。

混合霜冻:

是在冷空气平流入侵和辐射冷却双重作用下的霜冻。

可能采取的防御措施:

①农业技术措施,从霜冻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用诸如选育抗冻品种,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种植比例,调整播种期和移栽期,避开冻害,增施磷钾肥提高抗冻能力等。

②物理化学措施,人工施放烟幕,以减弱地面有效辐射;露天加温,即人工直接对近地气层加热;人工喷雾法,即向大气中喷水,利用水的热容量大等性质延缓降温;此外通过灌水或覆盖等措施均可起到防冻害作用。

12.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哪些时期干旱危害最大有哪些防旱、抗旱措施

 

13.简要回答北太平洋副高控制下的天气情况。

答:

(1)太平洋高压脊内部有很强的辐散下沉气流,同时.副高脊线附近的气压梯度又很小。

所以为晴朗少云、炎热微风的天气。

(2分)

(2)太平洋高压的西北侧,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同时,它与西风带系统相邻,多冷空气活动。

因此,副高的北侧.水气充沛,上升运动强烈,故多阴雨天气。

(2分)

(3)太平洋高压的南侧,盛行东风,常有台风、热带低压、东风波等天气系统活动,造成雷暴、大风大雨天气。

(2分)

14.缓行冷锋和急行冷锋有何不同

答:

缓行冷锋又称为第一型冷锋,因为其移动速度较慢,暖空气沿锋面上升比较平稳,所以形成的云雨分布和暖锋大体相似,只是排列次序相反。

(2分)

急行冷锋又称为第二型冷锋,因为急行冷锋移动速度很快,锋面坡度大于缓行冷锋。

(2分)

15.目前天气预报有哪几种方法

答:

目前天气预报有1、天气图方法2、群众经验法3、数值天气预报4、统计预报方法每要点分

16.为什么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中纬度地区

答:

锋面气旋是指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锋是冷、暖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多见于中纬度地区。

而低、高纬度地区常见单一性质气团。

17.我国不是气团的源地而多锋面活动,为什么

答:

我国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而气团的形成一般在低、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往往是冷、暖气团交绥地区,因而常见锋面活动。

18.霜与霜冻有何区别

答: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由于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和贴近地面的气层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点温度低于0℃)时,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直接在地面和地物表面凝华的白色冰晶。

霜冻是指温暖时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天气现象。

在发生霜冻时,可能有霜也可能没有霜。

人们常将没有白色水汽凝结物的低温冻害称为黑霜。

19.什么叫初霜冻、终霜冻及霜期

答: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

从秋季的初霜开始到第二年春季的终霜止,这段时间称为霜期。

20.梅雨天气有何特点出现在什么季节哪些地区

答: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降水,常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

21.干热风的类型有哪些

答:

干热风的类型有

(1)高温低湿型特点是大气急剧增温变干,以大气干旱为主要特征;

(2)雨后枯熟型主要出现在小麦乳熟及蜡熟初期;(3)旱风型特点是空气湿度低、风速大,但气温不一定高于30℃。

22.什么是洪涝防洪抗涝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

洪涝是指一段的时间降水,雨量过于集中,导致地面径流量大,使江河泛滥,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的土地,使城市和农田被淹所造成的灾害。

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有规划地修筑堤防、水库,管好、治好河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合理分洪泄洪,绿化荒山,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救灾复产。

六、综合论述题:

1.分析我省一年四季所出现的主要农业天气。

答:

春季的主要农业天气是寒潮、霜冻、倒春寒和春季连阴雨。

我省一年中寒潮以初春最多,主要特点是大风、降温可使小麦、油菜、果树等遭受冻害。

霜冻常与寒潮相伴,小麦拔节后再遇霜冻则危害较重。

入春以后,若前期气温偏暖,越冬小麦较早拔节,油菜提前抽苔,抵抗低温能力减弱,这时若出现倒春寒,危害很大,同时春播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苗期也怕冻。

我省的春季连阴雨多为低温阴雨,多出现在寒潮冷空气活动后期。

低温阴雨过长影响到棉花、水稻的播种,因此春季需利用天气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夏季的农业天气主要是初夏梅雨和盛夏伏旱。

梅雨是6月上旬至7月上旬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大型降水过程,梅雨期间,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多,日照少,风小。

由于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旺盛时期,需水较多,梅雨带来的较多雨水对农业生产有好处。

但梅雨量的多少,入梅、出梅时间等年际间变化很大,有时会出现大范围的水涝和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

梅雨结束后,伏旱开始。

伏旱时期高温酷署、干旱少雨、并常出现南洋风,危害早稻、中稻并使之减产。

秋季的农业天气主要是秋旱与寒露风。

秋旱是由于入秋后地面为冷高压,高空仍为副热带高压,天气晴朗少雨,持续秋高气爽天气阶段。

它虽然有利于棉花、晚稻的后期生长,但对小麦、油菜播种不利。

在后季稻抽穗开花时期,也常遇寒露风,使晚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