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257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Word下载.docx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典型例题 

【例题1】、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

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扣住词中“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

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

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

“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

“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

“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

“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步骤1)全诗选取了游览诸葛亮祠堂时所见之景:

柏树,碧草,黄鹂,描绘一幅祠堂中幽静,寂寞的图景。

(步骤2)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意境。

(步骤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追念悼惜之情,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

解析第一问:

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四、【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蕊香

张耒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妆。

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

⑴请简要说说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

(2分)

参考答案:

(1)空间上由房内写到房外。

(1分)时间上由白天写到晚上。

(1分)先写风动门帘,

再写燃香香兽,这是房内之景;

然后写黄昏的朱栏和月下的长廊,这是房外之景。

也体现  

了时间的变化。

(共2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

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分)

(1)(3分)上阙写的实景(眼前之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结合;

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

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

(每问1分))

 

五、方法总结 

答题思路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六、课后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瓮:

这里指水瓮。

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画面大概是:

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的气氛的,给2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答案】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

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并用昨晚温暖的梦境:

“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

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山水名篇历来为人们称道,请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

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主要描绘了幽草、西涧、黄鹂、深树、春潮、雨、野渡、舟自横等景象, 诗人通过这些景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

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

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

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的山村日暮图景,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答案】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意境荒凉、孤寂,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台城(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

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

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

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表述景物形象的特点

一、典型例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

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

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例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例2.描写了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的季候特点。

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了游子对季候变化敏感的某种心理。

二、答题思路 

对于考查分析景物特点的题目,第一步,要抓住诗歌中有关描写景物的句子。

苏轼的《海棠》首句写海棠花在春风吹拂下的光彩焕发的艳丽,第二句写香气的馥郁。

“月转廊”又点出了朦胧的背景。

吴涛的《绝句》选择典型的“游子”春衫试单的细节,再通过描写仲春开放而“飞尽”的桃花,于夏初结子的梅子以及“蛙声歇”“十日寒”等景物,显示了乍暖忽寒的季候特征。

钱钟书的评论,重在“情味”,落脚点是在“游子”。

他们天涯飘零,对气候冷暖的变化尤其敏感,一个“试”字写出了这种心理:

因气候乍暖还寒,变化无定而尝试。

第二步,根据解读结果,组织简练的语言拟写出答案。

二、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徘徊,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的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融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融洽的关系,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的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

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第三课时 

1、分析刻画景物形象的方法 

2、景物形象比较题型解题技巧 

分析刻画景物形象 

【例】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

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

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描写刻画景物形象,其方法多样(见前述,此不赘语)。

答题时,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正宫]塞鸿秋》中的“长江万里白如练”等四句,都运用了比喻辞格;

“江”与“山”地名对,“万里”“数点”数量对,“白”与“青”颜色对,“练”与“淀”名物对,对仗工稳,是对偶。

从写景顺序看,开篇伊始,起势不凡:

纵眺万里长江,横望淮南远山。

两句写远景,故能放眼“万里”,远山看似“数点”;

而又紧扣秋景,故秋江澄澈,静如白练(白绸带子),秋山苍翠,青如蓝靛(深蓝染料)。

三四句写近景:

俯视江上轻帆,仰观庐山飞泉。

大江宽阔浩瀚,故江帆显得如几片苇叶,唯其轻灵,故疾如飞箭;

庐山巍峨高耸,故瀑泉仿佛千尺银河落地,唯因陡峭,故飞如闪电。

五六句写云和月的变化明灭之态,又是整个画面的背景。

傍晚,天空云气飘浮,旋又凝聚渐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低空,这是暗;

晚霞在天边消逝,初月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圆形的团扇,这是明。

从写景的动静角度看,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雄伟寥廓,是静态画面;

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江、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侧重描绘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1)本诗中间四句分别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

试简要分析。

(2)你怎样理解“草绿湖南万里情”一句中“情”的含义?

【参考答案】 

(1)三、四句都是写两人相聚时的景物。

三句取视觉角度,四句取听觉角度。

五、六句都是写送别时的景物,五句从现实(实)的角度,写严士元乘船从江上离开时的情景;

六句从想象(虚)的角度,写严士元将要去的湖南的情景。

(2)这里的“情”,是刘、严二人的惜别之情。

这种情就像湖南境内的万里绿草一样,深厚绵长。

这句诗既写了湖南的景色,又用来比喻两人的感情,表达十分巧妙。

景物形象比较  

一、典型例题 

【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答题思路

比较景物形象的题目,和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样,其答题思路基本一致,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景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②求同析异,为比较作好准备。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木芙蓉,即芙蓉花,又名木莲。

秋日开花,有淡红、黄、白等色。

芙蓉花之为人们所称赏,已有唐代诗人高蟾的“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不开”之句。

那是从芙蓉花不与百花争春这一角度立意的。

而吕本中的《木芙蓉》则特别突出了芙蓉花的主观意志,写出了它有意在“雨后霜前”开得格外火红,强调了它的精神意志,并在这点上与桃花、李花作对比,以桃李的好无主张,“一生开落任东风”的任人摆布来衬托芙蓉花。

其构思用意有别于前人,更耐人寻味。

曾季貍《艇斋诗话》称此诗“极雍容含不尽之意,盖绝句之法也。

荆公咏木芙蓉云:

‘还似美人初睡起,强临青镜欲妆慵。

’觉得味短,不及远矣。

”所评良是。

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写木芙蓉孤苦、辛酸,处境凄凉,但仍然坚强乐观的性格特征。

它在秋冬之际开花,又叫拒霜花。

“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

”(王安石)“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苏轼)这些诗句,有力地表现了木芙蓉不随万卉同枯,但求岁寒晚节的精神。

诗的后两句,写木芙蓉更向霜神(青女)致意:

你尽管降霜下雪好了,我是不怕寒冷侵袭的,不会像一般花朵那样,显出一副“愁红怨绿”的可怜相。

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三、课堂训练 

阅读王冕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的“白梅”具有什么特点?

《墨梅》诗中表现了画中的梅花什么特点?

(2)《墨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白梅具有不与凡俗桃李争高下,更不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

墨梅具有高洁、清香、淡雅、朴素的特点。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两首诗都是借梅花抒情言志,袒露诗人的襟怀,表达自己的节操与抱负。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