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28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docx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

物理二级结论

“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又叫“半成品”。

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

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

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

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细心的学生,只要做的题多了,并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到“心

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

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

F1FFFF方向与大力相同

212

3.拉密定理:

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

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F1FF

23

sinsinsin

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

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F1已知方向

F1

F2的最小值

F1

FF

F2的最小值

F2的最小值

mg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F1

二、运动学

F2

F1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①1T内、2T内、3T内······位移比:

S1:

S2:

S3=1

2:

22:

32

②1T末、2T末、3T末······速度比:

V1:

V2:

V3=1:

2:

3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

SⅠ:

SⅡ:

SⅢ=1:

3:

5

2Sn-Sn-k=kaT2a=ΔS/T2a=(Sn-Sn-k)/kT2④ΔS=aT

位移等分(S0):

①1S0处、2S0处、3S0处···速度比:

V1:

V2:

V3:

···Vn=

1:

2:

3:

:

n②经过1S0时、2S0时、3S0时···时间比:

1:

2:

3:

:

n)③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S0、第三个3S0···时间比

t1:

tt:

:

t1:

(21)nn

:

:

(32):

:

23n

1)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v

vvSS

0t12

v

t22

/2

T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v

v

t

/2

v

0

2

v

t

中间位置的速度

v

t/2

v

2

0

v

t

2

2

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

v

v1v

2

2

2vv

12

v

1

v

2

5.自由落体

6.竖直上抛运

同一位置v

t

上=v

t

2h

g

t

vo2H

gg

7.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点光源v

v

平面镜θω

2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0,确定了滑行时间t大于t0时,用vt2as

S=vot/2,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0时

s

1

vt

02

at

2

2

9.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S=At+Bt

2

2)V

式中a=2B(m/s

0=A(m/s)

10.追赶、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

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V

匀=V

匀减

V0=0的匀加速追匀速:

V匀=V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S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

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与B相距△S,A追上B:

SA=SB+△S,相向运动相遇时:

SA=SB+△S。

11.小船过河:

⑴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td/

v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s=dd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

td/v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

sd

v

v

VV

d

V

三、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α-μcos)α

4.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α增大,时间变短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上,则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为N

1

m

2

m

1

F

m

2

3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F

F

m

2

α

mm2

1

α

m

1

F

αm1

m

2

m

2

α

m

1

F

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gα

a

a

aaa

a

光滑,相对静止弹力为零相对静止光滑,弹力为零

7.如图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

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

分析

F

ga

a

F

简谐振动至最高点在力F作用下匀加速运动在力F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FB

F

B

9.超重:

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

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F=mgtgα方向水平,指向圆心

NN

4

mgmg

2.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盘旋飞车走壁

T

θ

θ

mg

3.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火车R、V、m

mv

vm

mv

L绳

.o.o

1)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gR,最低点最小速度5gR,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min=

gR

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H

R3)竖直轨道圆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

T=3mg,a=2g,与绳长无关。

“杆”最高点vmin=0,v临=gR,

v>v

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v

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

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2

4)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GM/R

距离该星球表面h处(即距球心R+h处):

g'

GMGM

r

2()

Rh

2

5

22

Mmv4

2

5)人造卫星:

'

G

2mmrmrmamg

2

rrT

23

GM4r

推导卫星的线速度;卫星的运行周期T。

v

rGM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一宇宙速度VⅠ===

gRGM/R79km/s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

r=R=m6,V

6410

运=V

Ⅰ,T==84.6分钟

2R/g

6)同步卫星

T=24小时,h=5.6R=36000km,v=3.1km/s

7)重要变换式:

GM=GR

2(R为地球半径)

2

8)行星密度:

ρ=3/GT

式中T为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的周期,即可测。

三、机械能

1.判断某力是否作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①F与S的夹角(恒力)

②F与V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③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

①W=FScosa(恒力)定义式

②W=Pt(变力,恒力)

③W=△EK(变力,恒力)

④W=△E(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功能原理

⑤图象法(变力,恒力)

⑥气体做功:

W=P△V(P——气体的压强;△V——气体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

Q=f·S相对。

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

SS

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W=μmgS

四、动量

1.反弹:

△p=m(v1+v2)

2.弹开:

速度,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V1'=[(m1—m2)V1+2m2V2]/(m1+m2)

V2'=[(m2—m1)V2+2m1V2]/(m1+m2)

6

当V2=0时,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特点:

大碰小,一起跑;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4.1球(V1)追2球(V2)相碰,可能发生的情况:

①P1+P2=P'1+P'2;m1V1'+m2V2'=m1V1+m2V2动量守恒。

②E'K1+E'K2≤EK1+EK2动能不增加

③V1'≤V2'1球不穿过2球

④当V2=0时,(m1V1)

2/2(m1+m2)≤E'K≤(m1V1)2/2m1

EK=(mV)

2/2m=P2/2m=I2/2m

5.三把力学金钥匙

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适用条件

质点力的瞬时作用效F、m、aF=m·a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果体

质点力作用一段位移W=FScosaW=EK2—EK1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空间累积)的P=W/t

系统

效果

P=FVcosa

EK=mv

2/2

EP=mgh

E1=E2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体,只有重力和弹力

做功

质点力作用一段时间P=mvFt=mV2—mV1低速运动的宏观物

(时间累积)的I=Ft

体,普遍适用

系统m1V1'+m2V2'=

效果

∑F外=0

m1V1+m2V2∑F外>>∑F

某一方向∑F外=0

△px=0

五、振动和波

1.平衡位置:

振动物体静止时,∑F外=0;振动过程中沿振动方向∑F=0。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和波速:

注意“双向”和“多解”。

3.振动图上,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

看下一时刻,“上坡上”,“下坡下”。

4.振动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

看前一质点,“在上则上”,“在下则下”。

5.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由介质决定)

6.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要画经过一段位移S或一段时间t的波形图:

“去整存零,平行移动”。

7.双重系列答案:

y/cmy/cm

△x55

x/mx/m

012345

012345

7

-5-5

向右传:

△t=(K+1/4)T(K=0、1、2、3⋯)S=Kλ+△X(K=0、1、2、3⋯)

向左传:

△t=(K+3/4)TK=0、1、2、3⋯)S=Kλ+(λ-△X)(K=0、1、2、3⋯)

七、静电场:

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

abc

Eb=0;Ea>Eb;Ec>Ed;方向如图示;abc比较b点电势最低,

+g-g由b到∞,场强先增大,后减小,电势减小。

E

abc

Eb=0,a,c两点场强方向如图所示

E

+4g-g

abc

Ea>Eb;Ec>Ed;Eb>Ed

+g-g

d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

E

4

kQ

S

,与板间距离无关。

5.LC振荡电路中两组互余的物理量:

此长彼消。

1)电容器带电量q,极板间电压u,电场强度E及电场能Ec等量为一组;(变大都变大)

2)自感线圈里的电流I,磁感应强度B及磁场能EB等量为一组;(变小都变小)

电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

同增同减同为最大或零值,异组量大小变化趋势相反,此增彼减,

若q,u,E及Ec等量按正弦规律变化,则I,B,EB等量必按余弦规律变化。

电容器充电时电流减小,流出负极,流入正极;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时电流增大,流出正极,流入负极,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八、恒定电流

1.串连电路:

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

UR,

UR

1

U;PR,

1RR

12

PR

1

P

1RR

12

2.并联电路:

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8

I1/R;

IR

2

I;P1/R;

1RR

12

PR

2

P

1RR

12

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值最大。

4.估算原则:

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

纯电阻时

R

UIr,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Rr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

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8.画等效电路:

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电路;等势点合并。

9.R=r时输出功率最大P

4r

10.

R1R,分别接同一电源:

2

2

R1Rr时,输出功率P1P2。

2

串联或并联接同一电源:

P串=P并。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R

=。

Rr

12.含电容器的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其电压值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

电阻是虚设。

电路发生变化时,有充放电电流。

213.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UI

入,发热功率PIr

热,

2

输出机械功率PUIIr

九、直流电实验

1.考虑电表内阻影响时,电压表是可读出电压值的电阻;电流表是可读出电流值的电阻。

2.电表选用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的偏转角度尽量大)误差越小,一般大于1/3满偏值

的。

3.相同电流计改装后的电压表:

UgR;并联测同一电压,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V

电流表:

Ig1/RA;串联测同一电流,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4.电压测量值偏大,给电压表串联一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的电阻;

电流测量值偏大,给电流表并联一比电流表内阻大得多的电阻;

5.分压电路:

一般选择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电阻

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

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多组实验数据)

时;

9

3)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

分流电路:

变阻器的阻值应与电路中其它电阻的阻值比较接近;

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6.变阻器:

并联时,小阻值的用来粗调,大阻值的用来细调;

串联时,大阻值的用来粗调,小阻值的用来细调。

7.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内接时,

R测R;外接时,R测R真。

1)

RxR或

A

R

x

R

A

R

V

R

x

时内接;RxRV或

R

x

R

A

R

V

R

x

时外接;

2)如Rx既不很大又不很小时,先算出临界电阻R0RARV(仅适用于RARV),

若RxR0时内接;RxR0时外接。

3)如RA、RV均不知的情况时,用试触法判定:

电流表变化大内接,电压表变化大外接。

8.欧姆表:

1)指针越接近

R误差越小,一般应在

R

10

10R范围内,

RR0Rr

中;

gI

g

2)

R;

xII

xg

3)选档,换档后均必须调“零”才可测量,测量完毕,旋钮置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9.故障分析:

串联电路中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无电压(电压表并联测量)。

断开电源,用欧姆表测:

断路点两端电阻无穷大,短路处电阻为零。

10.描点后画线的原则:

1)已知规律(表达式):

通过尽量多的点,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舍弃个别

远离的点。

2)未知规律:

依点顺序用平滑曲线连点。

11.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r:

安培表接电池所在回路时:

测;r测r真电流表内阻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

安培表接电阻所在回路试:

测;r测r真电压表内阻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

半电流法测电表内阻:

rgR,测量值偏小;代替法测电表内阻:

rgR。

代替

半值(电压)法测电压表内阻:

rgR,测量值偏大。

十、磁场

1.安培力方向一定垂直电流与磁场方向决定的平面,即同时有FA⊥I,FA⊥B。

2.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mv

R,

Bq

T

2

m

qB

(周期与速度无关)。

3.在有界磁场中,粒子通过一段圆弧,则圆心一定在这段弧两端点连线的中垂线上。

4.半径垂直速度方向,即可找到圆心,半径大小由几何关系来求。

5.粒子沿直线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BqvqE,

量多少无关,与进入的方向有关。

10

E

v。

与粒子的带电性质和带电

B

6.冲击电流的冲量:

BILtmv,BLqMv

7.通电线圈的磁力矩:

MnBIScosnBIS(是线圈平面与B的夹角,S线圈的面积)

有效

8.当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即=0时,磁力矩最大,MnBIS

m

十一、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

(阻碍原因)

内外环电流方向:

“增反减同”自感电流的方向:

“增反减同”

磁铁相对线圈运动:

“你追我退,你退我追”

通电导线或线圈旁的线框:

线框运动时:

“你来我推,你走我拉”

电流变化时:

“你增我远离,你减我靠近”

I

2.i最大时(0

t

I

,I=0)或i为零时(最大

t

I)框均不受力。

最大

3.楞次定律的逆命题:

双解,加速向左=减速向右

4.两次感应问题:

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结合安培定则和楞次定律依次判定。

5.平动直杆所受的安培力:

F

22

BLV

R

,热功率:

22

BLV

P

热R

2

6.转杆(轮)发电机:

1

2

2

BL

7.感生电量:

n

Q。

R

图1线框在恒力作用下穿过磁场:

进入时产生的焦耳热小于穿出时产生的焦耳热。

图2中:

两线框下落过程:

重力做功相等甲落地时的速度大于乙落地时的速度。

十二、交流电

1.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与e为互余关系,此消彼长。

2.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

e2nBLVsintnBSsintnnsintnsint。

安培力:

FAnBILsint

m

磁力距:

MFALsintBImSsin

222

2nBSsin

t

R

2

t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