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30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 含答案.docx

甘肃白银会宁县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含答案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

审核: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耜耕

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2.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

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

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3.《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

C.井渠D.灵渠

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

A.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灌钢法

B.开通丝绸之路产品远销欧亚

C.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6.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7.史料记载: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

”这反映的是(  )

A.市舶贸易B.民间贸易C.互市贸易D.朝贡贸易

8.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

A.官营手工业发达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0.鲁迅笔下提到了“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茅盾笔下提到了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的买办。

这里的“新人物”“买办”指的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激进派

11.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政府提倡与鼓励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13.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的改变

14.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5.新中国成立后,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16.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1949年B.1952年

C.1956年D.1979年

17.“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

”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8.“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经济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的批评

C.“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9.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的改革

20.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2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人文、地理学的进步

23.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引起了“价格革命”B.引起了“商业革命”

C.引起了“商业危机”D.引起了“贸易革命”

24.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

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5.经过长期的殖民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期间与英国进行过激烈殖民争夺的列强主要有(  )

A.葡萄牙、西班牙、德国B.葡萄牙、荷兰、美国

C.意大利、西班牙、法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

2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7.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隆普顿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

这表明当时(  )

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B.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8.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

这直接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D.促进经营理念革新

29.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

A.英国、法国B.法国、德国C.英国、美国D.德国、美国

30.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

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号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

座位号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1、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8分)

 

32.(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图一 纺织工厂     图二 火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8分)

 

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机梭”“女汲水”“男采薪”很容易判断出这是古代的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

3.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蜀守”“冰”“百姓飨其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项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故选A项。

4.解析:

D。

灌钢法发明于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时间是明中后期,故C项错误;制瓷业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故D项正确。

5.解析:

A。

无论是夜市,还是瓦子,都是商业经营的场所。

“通晓不绝”“终日居此”表明,北宋时期,市的经营已没有时间限制,这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

6.A7..D8.D

9.B [从题干茶、丝的大量出口可知,西方列强从中国大肆掠夺原料,这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选B项。

]

10.解析:

A。

据“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描述的是洋务派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成果来维护落后封建统治秩序,

11.解析:

D。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其目的均在“自强”,故排除A、B、C三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民用工业,其目的在于“求富”,故D项正确。

12.解析:

在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下,民族工业诞生了,故①正确;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工业诞生了,故②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故③错误;政府提倡与鼓励出现于民国初年,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13.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故答案:

D

14.解析:

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内地薄弱。

15.解析:

A。

材料中的成就都是“一五”计划的重大成果。

16.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占有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

17.解析:

根据题目中关键词“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炼钢铁,是“大跃进”大办工业的表现,“大跃进”是“左”倾错误指导下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运动,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大跃进”是一次严重挫折,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18.解析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恢复调整,1973年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正是其调整的结果。

19.解析: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材料中播种面积减少了而总产量却增加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0.解析:

C。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21.【解析】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的时间范围是1978年到1995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故①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②正确;1960年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符合题干时间,故③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④正确。

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

故选C。

22.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23.解析:

B。

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之所以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主要原因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所引起的“商业革命”,故选B项。

24.解析:

D。

新航路的开辟是开辟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不是快速形成,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25.解析:

D。

在英国的殖民扩张中,多次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称为“日不落”帝国。

故答案为D项。

26.解析:

B。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棉纺织厂数量的增加,这表明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其原因在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故选B项。

27.D

28.解析:

B。

材料显示,从“18世纪初”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急剧增加,再结合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史实,综合判断可知,材料直接说明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29.D

30.解析:

D。

材料“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关,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

31.解析:

(1)问“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

(2)问材料二中的“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材料三中“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

(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商业)

(2)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3)后果:

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32.

(1)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革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

(3)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4)影响: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工业革命引起交通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