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疗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19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疗法.docx

《人本主义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主义疗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本主义疗法.docx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一、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

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后,这一运动有较大发展,1971年在荷兰举行过国际会议,影响扩及欧洲和亚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疗法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该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与马斯洛。

他们认为咨询不应仅仅着眼于

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来访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该疗法的实质就是帮助患者去掉那些用于应付生活的面具,从而恢复真实的自我。

二、代表人物

1、马斯洛

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

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

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动机和人格》(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科学心理学》(1967)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

2、罗杰斯(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

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

早年主修农业,后转为历史。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协合神学院。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

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

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1956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罗杰斯对教育心理学也带来了重要的冲击,他的观点在教育心理学中被普遍赞誉为人本主义观点。

他同时也发展出体验性学习的理论,这个理论与他所称的认知性学习是相对的。

主要著作有:

《咨询和心理咨询:

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咨询:

实践、运用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咨询、人格和人际关系》;《自由学习》;《个人形成论:

我的心理咨询观》;《卡尔?

罗杰斯论会心团体》;《罗杰斯著作精粹》。

三、基本原理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生理需要:

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2)安全需要:

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

(3)社交需要:

包括友情、爱情、性亲密等,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

(4)尊重需要:

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需要:

是人类最高的需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等。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

2、罗杰斯自我理论

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是: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Self-Enhancement)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

马斯洛提出的所有需要层次都可归入这一动机中。

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地变动的经验世界里。

这个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世界,罗杰斯把其称为“现象场”。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现象场的产物。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一个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许多“机体经验”。

而个体经验的积累决定着个体是否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以及接受什么样的影响。

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案例补充:

一个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贬低,他内心很愤怒,他真实的想法是十分恨这位老师,但他从小接受的别人的价值标准是“对老师应当尊重,恨老师是不对的”。

那么他有可能会扭曲自己的感受,把它改造成能被别人接受的想法。

比如他可能这样想:

老师贬低我是“恨铁不成钢”,是为我好。

这样他可能会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但却压抑了自我的真实感受。

当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经验相冲突时,自我内部就发生了分裂,这个人就会感到紧张,不舒适。

为了阻止这些使自己感到威胁的经验形成意识,他就要建立防御机制,来维持自

身造成的假象。

这时人就越来越不能与环境适应,并出现烦恼、焦虑和各种异常行为。

四、基本概念

1、经验:

指来访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包括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他们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具有被知觉的能力。

比如,在某一时刻,人们感到了饥饿,这是意识到的经验。

但如果在这一时刻,人正沉迷在工作或玩乐中,完全没有感觉到饥饿,这是还没有被意识到的经验。

经验被个体体验、知觉的状况,对一个人自我的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心理适应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2、自我概念:

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3、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心中有两个自我:

一个是现实自我,即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一个是理想自我,即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

人格的成长在于充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和谐,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和不协调。

4、心理失调:

指人的心理活动过激或不足以及心理活动异常的表现,包括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

(1)心理偏差:

属于正常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有的轻度的心理

失调,包括错觉、记忆衰退、言语功能差(如口吃、唠叨)、思维活动受阻、智力下降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减退,对新鲜事物不敏感,反应迟钝,个性异常,怪癖等;

(2)心理障碍:

属于精神病人才具有的严重的心理失调,包括幻觉、记忆力丧失、妄想、言语严重错乱、异常情绪(如严重的忧郁、焦虑、狂躁、痴呆、精神错乱等)、人格障碍(如爆发性个性、癔病性个性、偏差性个性)等。

五、咨询技术

罗杰斯提出:

“假如我们不去考虑表现我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去完成这个咨询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用这种观点看待人,意味着咨询师注重人的建设性的一面,以及人的正确的方面。

这一方法把重点放在对自身的感觉上,使来访者通过观察自身而不是注重外部影响,来求得成长和完善。

这样,他们不需要来自咨询师的过多干预和指导就能够发生变化,他们对咨询师的需要是理解、真诚、支持、接受、关心和积极的评价。

这就是人本主义取向的重要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下面介绍三种关键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

又称共情、同理心、同感,是指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并把这种知觉向来访者交流出来。

(1)关注:

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的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来访者感觉到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人对人”的基础上。

不论来访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的什么样的,咨询师都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到来访者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注意既需要某种态度,也需要某种技巧。

有效的咨询师在不牺牲自已的认同感和独特性的前提下,在咨询过程中要抛开自己的问题,而全力以赴地关注来访者的问题。

咨询师的面部表情和躯体姿势可以告诉来访者他是否关注于来访者的话题和情感。

一定数量的点头(同意或鼓励),目光接触,微笑,对来访者心境的反映,表情的严肃性,对来访者的实实在在的兴趣,以及深层的关注等都可以表明咨询师的全力以赴。

咨询师的姿势也可以表明他是否尊重别人、认真、接受、焦虑、疑惑、困倦等。

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能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介入、认真、承诺以及信任的程度。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过多的目光接触、微笑、点头等却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过分频繁的点头和持续的目光接触达到“紧盯”的程度,会使来访者对咨询关系感到不自在,特别是当来访者在开始感到威胁和不信任时。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身体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很多咨询师都坐在桌子的对面,容易让来访者感到远不可及。

来访者可能把这张桌子解释为咨询师保护自己安全的方式,或者是一种屈尊的姿态。

一般说来,当咨询师与来访者很舒适地围坐在一起,在他们之间没有家具相隔时,来访者的感觉会好些。

当咨询师与来访者相对而坐,

而且距离适当时,能促进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全力以赴的感受。

如果与咨询师距离太近,有些来访者可能会感到不自在或感到威胁。

咨询师如果能够全力关注来访者,他就能较快、较容易地进人到来访者的世界,并且也就增加了释放来访者的防御,坦诚地与来访者建立关系的可能性。

(2)用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理解来访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要让来访者知道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是被准确地理解了的,不论是表面水平的还是深层水平的。

在表面水平上的理解,即咨询师的言语交流仅限于重复或反映来访者所表达出的内容。

【案例补充:

来访者:

考试之后我的成绩很低。

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做得很差。

咨询师:

你对考试成绩感到失望。

(浅层次:

重复或反映来访者

所表达内容)

咨询师:

你对你的考试成绩感到吃惊,也很烦恼,因为在你的预

料中成绩不应这么糟。

(深层次:

理解并表述出潜在的暗含的、深层的含义)

前一种反应的帮助作用比较小;而后一种反应的促进作用可能会更大,因为它帮助来访者从更广泛的范围内认识他的间题以及深层的个人意义。

第一种反应把来访者放在“失望”或“牺牲品”的状态,后一种反应则提出了来访者的自我期望间题,这在一开始时来访者可能并未意识到,而现在他们则可以抓住这一间题并想办法去应付。

时,咨询师所采用的就是艾根的提前的准确的共情。

但这并不是说咨询师要做出“试探”性的反应,并期望能说中来访者潜在的动机。

这仅仅是说咨询师要全力关注来访者所有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促进性的言语交流必须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目前的情感和认知内容上。

因此,咨询师要直接地应付来访者所关心的间题,而不是分析和探讨来访者的处境。

【案例补充:

下面的这段对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两者的区别:

来访者:

我的父母根本不信任我。

在他们看来,我根本做不好任

何事情~

咨询师:

你父母对你没有任何信心—很多父母都是这样。

(谈的

是来访者的处境)

咨询师:

你感到父母伤害了你,并因此而感到生气,因为你希望

父母能对你表现出信心。

你也希望能向他们及你自己证明你能把事情做好。

(直接

关心来访者的问题)

后面的这种反应要比前面的反应好一些,因为它直接关注的是来访者,并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探索,而不是关注来访者的父母。

同时,后面的反应也把对话直接引向来访者身上。

(3)非言语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

设身处地的理解包括准确地解释咨询师和来访者所表达出来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

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转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顺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音高与音调等),手、

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等。

省略的、没有说出的话,以及观察到的机体活动水平等,也能传达非言语的信息,甚至家具的摆放也会影响到个人距离和社会距离以及相互理解。

例如,来访者选择坐在距咨询师最远的地方可能表示了他的不舒服和不信任。

咨询师不仅要注意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还要注意他们向来访者传达的非言语信息。

咨询师可以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传达并解释咨询师的非言语线索,如疑惑、恐惧、愤怒、高兴、疲劳、怀疑、回避万拒绝以及羞怯等。

尽管对非言语线索的解释无法达到完全的准确,但对来访者在非言谈之外的这些非言语线索的关注将会极大地促进对来访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的理解。

(4)沉默作为交流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方式:

在心理咨询的很多情况下,“沉默是金”。

咨询中会出现某一时刻,咨询师和来访者都需要考虑所说过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语言,而且这时任何语言可能都会产生干扰作用。

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来访者什么时候在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表示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策略。

它向来访者表明:

“我看到也感觉到咨询师都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尊重你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而且我将在这里给你提供帮助,但只有当你准备好继续下去时。

【案例补充:

来访者:

他好像在告诉我,他可以算出有多少次我向他说我爱他

了。

咨询师:

你感到伤心,因为你感到他受到了伤害,因为你不太爱

说“我爱你”。

来访者:

是的,但是„„(3分钟的沉默)。

是的,我不想伤害

他,但我也不知道是否

爱他,他一直坚持说这就是爱(30秒的沉默)。

有时他

好像和我母亲很相似。

我觉得我该离开他了—我要自己单独生活一段时间。

咨询师:

你还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但你相信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

想要的。

来访者:

(两分钟的沉默)所有这些都与我小时候有关。

我是一

个淘气顽皮的小女孩,我总能得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

知果想要什么,我就能得到。

我想与那个男孩约会,我就

与他约会了。

我现在不想再与他约会了(30秒钟的沉默)。

我总是做母亲所期望的事情,我甚至在她让我结婚时我就

结婚了(30秒钟的沉默)。

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我想我

仍然没有长大,是一个32岁的孩子。

在这段谈话中所出现的沉默并没有使咨询师和来访者感到不安。

双方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都充分感受到了非言语的线索,而且这可能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一旦来访者了解到咨询师能够接受这种沉默并且不会感到不安。

那么他就会继续地探索公开他自己。

来访者也能体会到咨询师并没有

指导会谈的题目和重点的需要和愿望。

某种沉默行为也能起到对咨询师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强调的作用。

2、坦诚交流的技术:

艾根的帮助技巧系统是来源于罗杰斯的理论的。

按照艾根的观点,坦诚的交流包括:

(1)不固定角色。

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他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一样坦率,即他们是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并不把自己隐藏在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目前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情感。

(2)自发性。

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

自发的咨询师的表现很自由,不会出现冲动性或压制,并且不为某种角色或技术所羁绊。

他的言语表达和行为都以自信心为基础。

(3)无防御反应。

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

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所在,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

因此。

他们可以公开面对来访者的消极反应并且不会感到受到打击。

他们能够理解这种消极的反应并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对它们做出防御反应。

(4)一致性。

对坦诚的人来说。

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例如,一个坦诚的咨询师不会在对来访者有某种看法时,反而告诉来访者另外的内容;他们也不会信奉某一价值观时却表现出与这一价值观相冲突的行为。

(5)自我的交流。

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我。

因此,坦诚的咨询师会让来访者及其他人通过他的公开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了解他的真实情感。

【案例补充:

下面这段对话反映了在咨询关系中的坦诚。

地点是在讲解咨询技术的教室。

来访者对教师(也就是咨询师)感到很生气。

事先征得来访者的同意,然后在教室做示范会谈。

来访者:

你前天把我一个人晾在那儿。

我本来还要向你说请你做

这个咨询师委员会的主任的,而你总是以工作太忙而推

托。

对此我讨厌极了。

你应该是对人热情、能接受和理解

人的。

咨询师:

看来你还在生我的气,因为你觉得我的行为不符合你理

想中的我的形象。

来访者:

你在课堂上倒表现得像一个关心别人的人,但你又怎么

解释你以前对我那么无情.甚至不给我说明自己处境的机

会,

咨询师:

在你看来我的行为没有一致性,而且还可能是虚伪的。

来访者:

对~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不会再请你出任委员会的主任,

即使你是系里唯一的一个人我也不会请你。

咨询师:

我对此很抱歉。

看来我已处于一种双重的困境之中,而

且知果我去争取做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时,你也会处于一种

双重困境之中。

在这段对话中,咨询师既拒绝了来自各方而的压力,同时又没有对此进行辩解或防御。

通过非防御性的反应,思想与行为间的一致,以及拥有自己的情感等,咨询师在被当面痛斥时仍能应付自如。

通过一种不加任何威胁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情感,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了解到尽管目前的问题可能难以解决,但来访者仍是受到尊重的,面且咨询师表现坦诚,仍然是可以信任的。

3、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技术:

又称接受、尊重、关心以及珍视等。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

在艾根看来,咨询师可以不同方式向来访者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1)表现为是从来访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这一基础上而对他的尊重;

(2)应承自己要与他们一起努力;

(3)把来访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独特性;

(4)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导向的潜力;

(5)而且相信来访者是能够做出改变的。

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咨询师能表现以下四种行为,那么上述5种态度就会起作用:

(1)对来访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

(2)把来访者作为一个值得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并且持有一种非评价性的态度;

(3)对来访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即设身处地的理解),并因此表示出对来访者的参考结构的理解:

(4)培养来访者的潜力,并以此向来访者表明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的能力。

【案例补充:

下面的这段对话反映了对来访者的接受,来访者的问题是刚与她的同性恋伙伴闹“崩”了。

来访者:

我在心里斗争了很长时间—要不要跟你说这些。

我有点

担心您会怎么看待我跟我的女朋友的恋爱关系。

咨询师:

你为我能否完全接受你的恋爱方式而感到不安。

来访者:

是的(停顿)。

现在仍然是,我现在还在担心您会不会

觉得我很奇怪或不正常,我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跟您谈论

这个问题。

咨询师:

我能感觉到你在这时的冒险感,但我真正关心的是帮你

把握你的内部情感和选择——我对你的尊重并不会因你

的个人偏好而改变。

在这段对话中,咨询师的言语和身体语言向来访者表达了一种公开的接受,以及把来访者作为正常人一样地看重,这会促进咨询关系的健康发展。

而且咨询师的接受主要是着重于来访者所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她的性偏好。

上面的这个例子提醒咨询师,在表达接受时不应伴有任何形式的判断和虚假的谦让。

六、咨询过程

罗杰斯在其工作的早期,曾就咨询过程提出过12个步骤。

但他强调说这些步骤并非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1(来访者前来求助

这对咨询来说是一重要的前提,如果来访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咨询是很难成功的。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情况

咨询师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或咨询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

咨询师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咨询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师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发成长的气氛。

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绪

咨询师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进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

来访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

咨询师要有掌握会谈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对方表述。

4(咨询师能够接受、认识、澄清来访者的消极情感,并产生同感

这是很困难同时也是很微妙的一步。

咨询师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

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

应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

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诞无稽或滑稽可笑,咨询师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的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

有时,咨询师也需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来访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5(来访者成长的征兆

当来访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

6(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积极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

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咨询师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

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之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

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

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来访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7(来访者开始尝试接受真实的自我

由于社会评价的作用,一般人作出任何反应总有几分保留;由于价值的条件化,使得人们具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因此常常会否认、歪曲若干情感和经验。

这与人的真实的自我是有很大距离的。

而在咨询中,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

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了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

来访者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或行为

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

此时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作出的选择。

另外,对于来访者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及不敢作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

此时,咨询师也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

9(产生疗效

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

由于是来访者自己达到了领悟,自己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