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818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疗法.doc

(一)行为疗法的简介及原理

一、行为疗法的简介:

行为疗法又名行为矫正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咨询的派别。

它是继精神分析疗法之后当今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二、基本治疗原理:

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通过设计某些特殊的治疗程序,逐渐纠正或者消除来访者的异常或不良行为,并建立起新的适应行为。

(二)行为疗法的理论来源

行为疗法的理论来源: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的建立是通过刺激—反应反射而形成的。

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接近且条件刺激恰好出现在无条件刺激之前。

1、条件反射的形成(巴甫洛夫实验)

(一)刺激无条件刺激:

在这个实验中,狗看见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

条件刺激:

本来单独的铃声是不可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对狗来说,铃声属于一个中性刺激,当这个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肉)联结就变成了条件刺激。

(二)反应无条件反应:

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分泌唾液称为非条件

反应。

条件反应:

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

(三)列表

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形成前

(阶段1)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无反应

(肉)(唾液分泌)(铃声)

形成中

(阶段2)

中性刺激(铃声)

+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肉)(唾液分泌)

形成后

(阶段3)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铃声)(唾液分泌)

2、条件反射的消退

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3、条件反射的泛化

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4、条件反射的分化

是指只对原来的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

有机体这种排斥不适当的刺激的能力就称为辨别作用。

例如铃声所发出的音调过高或过低,那么,就不会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是由斯金纳所创立。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刺激情境中,自发的做出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的发生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

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如书写,讨论,演讲等。

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两大类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应答性行为受刺激控制,而操作性行为则受行为结果的影响。

强化:

是指通过控制某种行为产生的后果来增加此种行为反复出现的可能性的方式。

正强化:

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反应概率增加

强化

负强化:

消除令反应者厌恶的刺激,是反应概率增加。

惩罚:

是指通过给予一些刺激以控制行为产生的后果来减少行为重新出现的可能性的方式。

正性惩罚:

行为发生之后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行为发生概率下降。

惩罚

负性惩罚:

行为发生后跟随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行为发生概率下降

强化程序:

程式

定义

示例

反应建立方式

强化终止后的反应

连续强化

给与每个反应强化

一开灯就亮

迅速学会反应

反应迅速消失,毫无持续性

定时强化

固定时段后给与强化

按时发工资

随强化时间的临近,反应数量迅速增加,强化后反应数量骤减

反应具有很短的持续性,当强化时间过去不再出现强化物时,反应速度迅速降低

定比强化

固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

计件工作

反应建立迅速,强化后反应会暂停

反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当达到预期的反应数而不再有强化物时,反应速度降低

变时强化

不定时给予强化

随堂测验

反映建立缓慢,稳定强化后反应不会暂停

反应具有更长的持续性,反应降低的速度缓慢

变比强化

在不定反应次数后及与强化

买彩票、老虎机

反应建立的速度很快,强化后几乎不会暂停

反应具有最长的持续性,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不会消失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

观察者通过感觉通道、知觉活动、认知加工等贯注于示范事件的过程。

保持过程:

把模仿学习获得的信息通过记忆进行编码、存储。

再造过程:

通过自己动作组合再现模仿的过程。

动机过程:

这是使一项模仿能否实际发生的过程,它取决于示范行为的表现能否为观察者带来奖赏性的结果。

观察学习的功能:

一是习得新行为。

观察者通过模仿而习得一种新行为。

二是行为抑制和去抑制。

行为抑制是指人在观察他人行为后而抑制自己相应的行为。

去抑制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使先前受抑制的行为重新表现出来。

三是促进行为。

观察者内心原有未表现的行为通过观察是该行为表现出来。

四、认知行为理论:

突出强调认知因素在变态行为的病理学和治疗实践的作用,对事件的认知、判断与评价是导致人们行为异常的关键。

认知行为疗法主张矫正病态行为首先要矫正病态观念,通过解决内部的言语行为和想象活动,最终改变外部行为。

一、行为主义理论在心理咨询或治疗方面的基本假设:

1、行为等于心理;心理健康等于行为适应;心理障碍等于行为不适。

2、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

3、我们可以通过鉴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来实现行为的改变,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二、行为治疗的基本特征:

1.行为治疗的对象是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

(运用行为治疗对不正常行为进行矫治,并训练他们形成新的适应行为)

2、行为治疗强调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华生的例子)

3、行为治疗不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只针对当前问题。

有些心理辅导疗法,如精神分析疗法,着眼于假设行为的潜在动因(如俄狄浦斯情结),但行为疗法拒绝这种假设,认为这种解释与发生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其真伪永远无法证实。

行为疗法重在对求助者当前的问题,如不适应行为进行矫正,而不对行为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进行考虑。

4、行为治疗是一种系统的、操作性很强的方法。

(行为疗法强调行为的客观表现以及可测量的数据作为有效的辅导依据。

所以行为矫正的治疗程序遵守严格、特定的系列过程。

这样就便于辅导者正确实施这些程序和方法。

三、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1、了解来访者非适应性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2、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或称靶行为)。

3、向来访者说明行为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4、采用专门的行为治疗技术或配合必要的药物或治疗器进行治疗。

5、根据行为治疗技术的性质及来访者行为的改变情况给予正负强化。

6、根据治疗的转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法。

7、将治疗效果迁移到非治疗情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