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635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9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docx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

界)段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

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评价单位: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九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改扩建工程概况 3

1.1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 3

1.2现有工程概况 4

1.3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4

1.4改扩建工程规模 5

1.5交通量预测结果 6

1.6投资及工期安排 6

1.7改扩建工程实施意义 6

第二章 环境现状评价 8

2.1自然环境 8

2.2社会环境 9

2.3生态环境 9

2.4声环境 10

2.5地表水环境 10

2.6环境空气 10

2.7项目现在主要环境问题 10

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2

3.1社会环境影响 12

3.2生态环境影响 12

3.3声环境影响 13

3.4水环境影响 13

3.5环境空气影响 14

第四章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 15

4.1设计阶段 15

4.2施工期 15

4.3营运期 16

第五章 结论 17

第一章 改扩建工程概况

1.1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基本在原路基础上进行改扩建,路线走向与老路基本相同。

路线起点LK10+551(原洛三高速公路设计桩号)位于宁洛高速公路与连霍高速公路交叉处——任村枢纽互通立交西侧(连霍桩号K705+840),与郑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终点相接,向西经新安县城北,设新安互通式立交,再向西经过庙头乡北,跨越县道X004,设义马互通立交,继续向西经过渑池县城北,设渑池互通立交,一路继续西行过三门峡市南,在RK134+926处设三门峡互通立交,作为三门峡市西出入口,在该互通西侧0.75公里处接原三门峡至灵宝高速公路设计起点(桩号K135+500),路线继续西行过陕县城北、灵宝北,在豫陕交界处(连霍桩号K900+957,原三灵高速公路设计桩号K205+937)与连霍高速潼关至西安段起点相接。

路线推荐方案为LK+RK+K线,从东向西先后经过新安县城北、义马市北、渑池县城北、三门峡市南、陕县城北、灵宝北,路线全长195.056公里。

项目地理位置参见下图。

1.2现有工程概况

现有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路线全长195.167公里,为

山岭重丘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24.5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现有高速公路全线设大桥6座,大桥50座,中桥10座,涵洞270道;互通式立交9座,分离式立交42处。

现有高速公路有三门峡、渑池、灵宝、豫陕界服务区4处,渑池西停车区

1处,另设1处超限站和1处省界收费站。

其中豫陕界服务区和渑池西停车区为2007年新建,三门峡服务区和灵宝服务区在2007年进行了扩建,在新建和扩建中,均考虑了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并按双侧加宽八车道方案进行了预留。

豫陕界收费站刚改造过,本次改建不予考虑;超限站在老路南侧,本次改扩建不影响。

1.3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扩建项目处于山岭重丘区,改扩建标准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形式为整体式局部分离式路基,加宽形式为大部分单侧加宽、起终点段双侧加宽。

其路幅按双向行驶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划分,内侧每边两车道供小客、大客、小货车行驶,外侧每边两车道供中货、大货、重型货车行驶,计算行车速度

100公里/小时。

本项目改扩建按照标准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双侧整体式加宽路基41米,单侧整体式加宽路基19.5+L米(其中L为新老路基中央分隔带宽度),单侧分离式路基宽度20.5米。

全线所有路基、路面、桥涵等均按标准八车道建设。

具体指标如表1-1。

项目

指标名称

单位

改扩建工程

综合指标

1

里程

km

195.056

2

地形

山岭重丘区

3

公路等级

标准八车道高速公路

单侧整体式加宽

单侧分离式加宽

双侧整体式加宽

4

设计速度

Km/h

100

100

100

路基指标

1

路基宽度

m

24.5+L+19.5

20.5

41

2

行车道宽度

m

4×3.75

4×3.75

2×4×3.75

3

中央分隔带宽度

m

L

0

2

表1-1 改扩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指标名称

单位

改扩建工程

4

左侧路缘带宽度

m

0.75

1.0

2×0.75

5

硬路肩宽度

m

3.0

3.0

2×3.0

6

土路肩宽度

m

0.75

0.75

2×0.75

7

路基设计洪水涉率

1/100

1/100

1/100

路线指标

1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m

700

2

最大纵坡

4

3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10000/4500

桥隧指标

1

桥面净宽

m

19.25

19.50

2×19.25

2

桥涵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Ⅰ级

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1/100(特大桥为1/300)

4

隧道宽度

m

17.75

路面指标

1

路面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

2

路面横坡

2

1.4改扩建工程规模

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195.056公

里,原路基宽24.5米,本次改扩建采用在原路基基础上分左侧加宽、右侧加宽、分离式路基和双侧加宽改扩建形式组合,单侧加宽段183.472公里,双侧加宽

段11.584公里。

单侧加宽或近距离分离路段加宽部分路基宽度19.5+L(中央分隔带)米,分离式路基路段路基宽度20.5米。

改扩建工程实施后,全线共设特大桥8座共9031.16米,大桥78座共

27668.30米,中桥7座共579.16米,涵洞226道;互通式立交9座,分离式立交41处,通道207座,天桥97座。

扩建工程新增占地总面积8898.012亩;全线计价土方为2724.2852万立方米,计价石方为555.1241万立方米;素混凝土桩处理地基9.705公里,灰土桩

7.932公里,灰土垫层处理34.828公里;加宽部分新建路面3409.078千平方米,补强老路路面3906.765千平方米;防排水圬工总量563897立方米。

改扩建工程全线主要工程量见表1-2。

序号

工程量名称

单位

改扩建工程

路基工程

1

路基土方

立方米

27242852(计价方)

路基石方

立方米

5551241

2

排水防护工程圬工

立方米

563897

3

素混凝土桩处理地基

公里

9.705

表1-2 改扩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量名称

单位

改扩建工程

灰土桩处理地基

公里

7.932

4

灰土垫层处理地基

公里

34.828

5

占地

8898.012

路面工程

1

沥青砼路面

千平方米

3409.078(加宽新建)

3906.765(老路补强)

桥梁、涵洞

1

特大桥

桥长米/座

9031.16/8

大桥

桥长米/座

27668.30/78

2

中桥

桥长米/座

579.16/7

4

涵洞

226

交叉工程

1

互通式立交

9(局部改建)

2

分离式立交

桥长米/座

41(部分拆除或改建)

3

通道

207

4

天桥

97(部分拆除或改建)

1.5交通量预测结果

拟建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见表1-3。

表1-3 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表

序号

起点

终点

2013

2020

2027

1

起点

新安互通

30379

63150

79751

2

新安互通

新安互通

39393

61527

77313

3

新安互通

新安互通

35071

60872

81353

4

新安互通

观音堂互通

31093

64325

71515

5

观音堂互通

三门峡东互通

30194

62845

79294

6

三门峡东互通

运三高速枢纽互通

31197

68802

72405

7

运三高速枢纽互通

三门峡西胡同

31504

67314

79885

8

三门峡西胡同

灵宝至卢氏高速枢纽互通

35994

64924

60781

9

灵宝至卢氏高速枢纽互通

灵宝互通

30079

46504

62919

10

灵宝互通

灵宝西互通

29107

45005

60891

11

灵宝西互通

豫灵互通

28436

43970

59490

12

豫灵互通

终点

28511

44085

59646

1.6投资及工期安排

本改扩建工程全长195.056公里,投资估算总金额为1071544.656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493.5232万元。

改扩建工程预计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底竣工通车。

1.7扩建工程实施意义

本改扩建工程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能够提高通道服务水平,保障连霍高速公路的畅通,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环境现状评价

2.1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工程沿线岩土类型较多,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3个地段:

①起点至新安段:

属黄土覆盖的中低山重丘地形,属邙山山脉,多呈梁、峁地貌,局部呈黄土塬地貌,冲沟发育;②新安至三门峡段:

属黄土中低山地带,其西段间有侵蚀起伏山峦,属崤山山脉,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局部呈鸡爪地形,地质灾害较多;过青龙涧河至三门峡地带属崤山山前的黄河河谷平原;③三门峡至灵宝豫陕省界段:

位于秦岭余脉北麓,汾渭地堑的东延部分,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逐渐呈阶梯状下降。

该区南部是陡峭的秦岭山脉,海拔高度大都在1000米以上,山高坡陡。

秦岭山脉北侧,地势急剧下降,形成山前洪积扇裙及山间河流冲积平原。

由南向北依次为黄土台塬,塬面平坦,略有起伏呈波状和带状近东西向分布。

塬面普遍高于山前洪积扇裙,故使山脉与台塬之间形成一个近东西向延伸的槽形低洼带。

由于南北向河沟切割,台塬边缘树枝状冲沟发育,切割深度为

20~120米。

台塬北侧,依次为黄河三级、二级和一级阶地及黄河漫滩和河床。

地形除在不同级阶地接触处呈陡坎下跌外,余者相对平坦,沿路线各阶地地面标高约320~540米之间。

(2)气象: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北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洛阳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9℃,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

三门峡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降水较少,气候干燥,降雨多集中在6至9月,年平均降水量550~800毫米。

(3)地质地震:

本项目范围内属于华北地震活动带,沿线断裂构造发育,大型断裂较多。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有东向西先后为0.01g、0.05g、0.10g、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分别为Ⅵ、Ⅴ、Ⅶ、Ⅵ度。

(4)河流水文:

地表水:

项目沿线属黄河流域黄河水系、伊洛河水系,路线跨越的河流主要有金水河、洪阳河、涧河、青龙涧河、苍龙涧河、好阳河、泓农涧河、大沙河、阳平河、枣乡河、十二里河、双桥河等。

地下水:

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并和地形、

地貌、水文等条件密切相关。

据河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资料,路线区浅层地下水属HCO3-Ca、HCO3-Ca·Mg、HCO3-Ca-Mg-Na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2克/升,属于淡水,按地下水侵蚀性标准判定,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构筑物的侵蚀性。

2.2社会环境

1)项目影响区中洛阳市经济较发达,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三门峡市所辖的义马市人均GDP最高,达到45018元,陕县人均GDP则最低,仅有16662元。

沿线各县市第一产业比例均较小,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地位呈逐步走低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较高。

总体来说,本项目沿线的直接影响区经济发展不是很均衡。

2)本项目不穿沿线城市总体规划区。

现有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均为农村地带,实施农林间作。

2.3生态环境

1)评价区地处豫西黄土丘陵地区,洛阳市下辖的新安县和三门峡市下辖的义马市、渑池县、湖滨区、陕县、灵宝市境内。

路线所经区域大部分属岗坡旱地,农业自然条件差,肥力差,产量低,部分路段林地分布较多,以果园为主。

工程局部路段靠近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现有连霍高速公路通车多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交通廊道。

这一交通廊道已经对区域生态系统形成明显的分割。

2)通过对公路沿线地区的植被调查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为豫西黄土丘陵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地形也多为丘陵,无大型山体,天然的次生植被类型相对较为贫乏,主要是以酸枣、荆条之类植物为主组成的耐旱的灌丛。

栽培的人工群落占据景观中的优势,主要类型有农作物、果园、防护林、行道树、村落周围的人工林群落等。

3)拟建项目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耕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新安县、义马市、渑池县和湖滨区都是以耕地所占比例最大。

总体上,沿线区域以林地、滩涂水面和未利用地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以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为代表的农业生态环境各占一半。

4)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位于黄河南岸,距河道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

其中距离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近的

路段为:

马谢附近(K135-K138)距离保护区边界约100m-500m;西寨附近

(K153-K156)距离保护区边界约300m-500m;高柏到盘东附近(K184-K190)距离保护区边界约100m-500m;双桥河大桥附近(K201-K203)路段距离保护区边界约200m-500m。

5)现有公路的绿化情况良好,在公路沿线两侧、中央隔离带、互通立交、服务区及边坡均进行了绿化,其中中央隔离带绿化以常青防眩树木为主,边坡绿化以植草为主,互通绿化则草坪、灌木及乔木相结合。

6)评价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红粘土和砂土3大类,共6个土属。

2.4声环境

项目为扩建项目,经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现有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

1)在平路基情况下,在无建筑物遮挡时,噪声衰减规律为:

距道路中线距离增加一倍,噪声衰减约4dB(A),该衰减值略大于理论线声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3dB(A),原因为随着距离增加,除了距离衰减外,还有地面吸声增大了衰减量,但由于监测时间为冬季,植被稀疏,因此地面吸声衰减一般。

2)24小时测点昼间均可满足4(a)类标准、夜间部分时段噪声级略超4(a)类标准,但超标较小。

以等效声级计,昼夜噪声相差不大,且均可满足4(a)类标准,分析昼夜噪声相差较小原因为昼夜车流量比较接近的缘故。

2.5地表水环境

沿线河流仅王庄水库各项水质监测因子可满足相应水质指标,其它河流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水质超标的河流中,pH值和石油类均可满足相应水质指标,但

CODMn、NH3-N、SS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超标原因是监测时节为冬季枯水期,河流水量很小,流速缓慢,甚至有断流现象。

2.6环境空气

项目沿线环境空气主要以TSP污染为主,各测点TSP均超标,超标率为100%,最大值超标倍数为0.5倍。

超标原因是项目监测时段正值冬季,植被稀疏,而风吹扬尘较大,汽车尾气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各测点NO2均未超标。

断面衰减监测结果显示,距离现有道路越近,TSP和NO2监测浓度值越大,但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7项目现在主要环境问题

现有工程已经营运多年,根据现场调查和环境现状监测,工程沿线绿化良好,生态恢复工程效果明显;立交、通道数量基本可满足沿线居民的通行需求;桥梁、涵洞工程可满足区域内水系正常流通和农业灌溉系统正常使用的要求。

因此,现有工程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基本不存在环境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休息有一定干扰影响。

另外,降雨集中时节,通道内会积水现象,影响附近居民通行。

第三章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1社会环境影响

(1)本改扩建工程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能够提高通道服务水平,保障连霍高速公路的畅通,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2)本改扩建项目的路线选择遵循了“靠城不进城”的原则,距离沿线乡镇较近,但均不从沿线城镇的规划城区内穿过,现有公路两侧均为绿化林地或农业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对沿线城镇规划影响较小。

(3)项目新增永久占地和拆迁,会对受影响的群众造成较大影响,在采取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措施后,将大大减轻公路扩建新增占用土地和拆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2生态环境影响

1)拟建项目的改扩建工程对公路红线范围内的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和服务区的绿化植被基本没有影响,对路基边坡的绿化虽然会全部破坏,但施工结束后会立即恢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会减少。

因此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现有公路红线外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损失,减少了路侧的绿化面积,使局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所降低,群落生产力降低。

2)由于拟建项目主要是在现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双侧拓宽路段每侧的占地宽度仅8.25m,两侧仍有10-30m的防护林,整体式单侧拓宽占地宽度为19.5m,最多仅损失一侧的防护林。

局部新建路段主要为荒山灌草丛,且桥梁、隧道所占比例较大。

因此总体上,拟建项目对植被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生产力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虽然局部路段距离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近,但由于拟建项目完全沿现有高速公路扩建加宽,没有新建路段,现有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已经存在,项目建设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对该湿地保护区的物种资源及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局部还可以减缓现有高速公路的影响。

4)本项目建设将使沿线各市县的耕地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由于拟建项目是改扩建项目,所以项目占用耕地数量并不大,沿线各市县中,耕地减少比例均小于0.12%。

从沿线各市县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看,项目建设前后,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002亩/人,相对目前人均耕地现状,人均耕地

损失面积较小。

总体而言,本项目建设不会改变项目沿线区域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对沿线农业生态的影响较小。

5)根据取土、弃渣场的设置原则,结合沿线的环境特点,特提出以下一些要求:

①禁止靠近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置取土场、弃渣场。

距离保护区500m以内的路段为:

马谢附近(K135-K138);西寨附近(K153-

K156);高柏到盘东附近(K184-K190);双桥河大桥附近(K201-K203)。

西江特大桥桥梁施工弃浆不得随意堆置,禁止将弃土弃渣堆置在西江堤岸内侧,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涂、岸坡。

③ 禁止在金水河等II类水体堤岸内侧,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涂、岸坡设置取土场、弃渣场。

④禁止将弃土、弃渣堆置在河道内,影响河流水文、河道防洪。

⑤ 沿线耕地资源宝贵,禁止在沿线K41-

K45、K60-K67、K72-K75、K112-K115、K132-K148、K165-174和K191-195

等基本农田集中分布的区域取土、设置弃渣场。

3.3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

公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施工管理措施后,其影响较小。

但由于沿线敏感点密布且距公路均较近,施工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不应忽视。

营运期:

现有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改扩建后,根据营运期噪声预测计算结果,公路交通噪声将对评价范围内村庄及学校的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远期公路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逐渐增大,需要根据敏感点的特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3.4水环境影响

改扩建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桥梁加宽、扩建时对水体的搅混和油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施工土料被暴雨冲刷进入地表水体从而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中桥梁施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将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并积极鼓励当地居民还田,施工场地砂石材料的冲洗水应通过临时沉淀池加以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沿线非敏感水体。

在严格采取上述后,则项目施工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小。

营运期桥面径流对沿线河流的影响轻微。

3.5环境空气影响

施工期:

拟扩建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出工地道路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突出。

通过对堆场、未铺装路面进行经常的洒水作业,合理选择灰土搅拌站的位置并采取严格的全封闭作业,可将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大大减轻。

营运期:

项目建成营运后,主要大气污染源是汽车尾气。

根据类比分析,营运中期前汽车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但营运远期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影响将逐渐增加,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内NO2浓度可能超标。

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公路两侧的绿化、不断采用清洁能源缓解。

第四章 主要环保对策措施结论

4.1设计阶段

(1)合理设置改扩建工程临时用地(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范围,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以减少新建营地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破坏。

(2)下阶段优化取土方案,最大限度减小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3)建议委托专业单位开展下阶段的环保设施设计工作,保证环保措施有效防治污染。

4.2施工期

1.生态环境

(1)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严禁砍伐征地范围以外的树木;

(2)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临时占地,以便植被恢复;

(3)取土场取土前收集表土,取土后覆盖表土,并加强经营管理,及时进行排灌、施足底肥,以缩短取土场恢复期,并减小水土流失。

(4)临时用地首先考虑复耕,对于难于复耕的临时用地首先考虑种植经济作物,其次考虑植树树木,最后考虑恢复为水塘。

2.声环境

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施工管理是防治和缓解噪声影响的主要途径。

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与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敏感点路段夜间停止高噪声机械施工、学校路段施工避开教学时间、在敏感点对应路段与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