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73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docx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

公共基础必备知识点

一、【公基常识】中国近现代主要人物著作和重要观点

1、林则徐: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

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2、魏源:

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严复:

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4、洪秀全: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5、洪仁玕:

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冯桂芬: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李鸿章、奕、曾国藩、左宗棠:

洋务派代表,推行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8、康有为:

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

9、章炳麟:

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邹容:

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11、陈天华:

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12、陈独秀、王明: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陈独秀为书记。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大会推举陈独秀为书记。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提出“二次革命论”。

王明:

“左”倾教条主义代表,提出“毕其功于一役”,即“一次革命论”,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

13、李大钊:

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

“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

11月、12月,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9月、11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4、张学良:

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1912——1928)。

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5、陈云:

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16、周恩来: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63年,周恩来将我们党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7、刘少奇:

在中共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并写进党章。

18、邓小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被称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宣言书。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公基常识】17种气候效应

1、森林效应

森林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的保护层,它对地面热量、水分的保存和交换起到很大作用。

森林中的湿度一般比田间高5%左右,在干旱地区森林能使湿度提高10%~15%。

森林能防风固沙,增加6%左右的降水量。

2、湖泊效应

各种类型人工建造的水库就像一座座天然湖泊,可以使水库周围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库区和周围的温度变化缓和,增加湿度、云量、雨量,也可使夏季最高气温有所降低,冬季最低气温有所升高,无霜期延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作为湖泊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湿地。

湿地,又称沼泽,是一种陆上的生态系统,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在大部或全部时间内有缓慢流动的水或滞流水渗入土壤中。

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草、树或灌木,并且还是各类候鸟重要的栖息地。

3、绿洲效应

绿洲,指的是荒漠中因有水而肥沃或通过人工灌溉而农牧业发达的地方。

绿洲一般见于河流两岸,泉、井附近以及受高山冰雪融水灌注的山麓地带,比如中亚河流两岸和我国天山、祁连山麓一带均有绿洲。

绿洲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和降水量,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使气候向好的方向转化。

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中部地区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人工灌溉培育绿洲,使俄克拉荷马等州的6.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降水量增加了10%。

这就是利用“绿洲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4、荒漠化效应

土地荒漠化主要是人为破坏性行为带来的恶果。

这些破坏性行为最典型的现象是对森林与树木无限制地乱砍滥伐,开荒种地,使地表原有的林木、草地等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破坏,变成荒山秃岭,导致水土流失,干旱地区面积扩大,沙漠蔓延,风沙灾害严重,沙尘暴与黑风暴现象增多。

因而规范人类的行为是减少“荒漠化效应”的关键。

5、城市热岛效应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愈来愈集中到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数以千计的工厂、鳞次栉比的高楼、穿梭不息的车辆,构成了城市特有的繁华景象。

人们生产、生活的燃料消耗随着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日增加。

燃料消耗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粉尘、废气和热量。

这些排出的热量和废气、废物,污染了大气,使城市的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空气不爽,气味欠佳,还使市区气温高于周围其它地区。

这种在全球许多大城市都有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是现代化大城市气候最典型的特征,它不仅加重了城市夏季高温的程度并产生高温灾害,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下降,空调耗能增加,甚至出现老弱病人中暑身亡。

6、病菌效应

由于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燃煤及燃油(汽油、尤其是柴油)车辆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在大城市里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不但影响能见度,还刺激人的眼睛;另外,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人们的咽喉粘膜、呼吸道,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损害呼吸、神经与造血系统,甚至造成死亡。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的酸雨、酸雾与酸露,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伤害着植物,腐蚀了建筑物,还会毒死鱼类和其它生物。

7、温室效应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交通及工业飞速发展,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大量本可以控制、净化或减少的废气及有害气体排入地球大气,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的化学成份和比例。

尤其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燃烧的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化合物、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大量增加,造成了大气污染,并使气温升高,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

这种人类活动导致的增暖效应被称为“温室效应”。

这种温室效应虽然在一些低温寒冷地区可以减少因供暖所消耗的燃料及费用,但就全球环境的影响来讲却是弊大于利,严重后果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水资源减少或短缺,雨量减少,干旱加重;工农业、林业生产成本上升;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动植物生存面临威胁,甚至有些种群灭绝。

8、海洋沙漠化效应

是指由于漏油在海面扩展成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阻碍潜热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上升;同时,由于水份蒸发受阻,海面上的空气也变得干燥,失去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9、焚风效应

最早在阿尔卑斯山的北坡谷地,人们发现这里常出现干热气流,在其影响下,气温会增加10度左右。

冬季能造成雪崩,春季则积雪融化,温暖季节促进农作物早熟,强烈时可使植物枯萎,甚至引起山火。

原因是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时水汽已凝结降落,到背风坡下沉时发生绝热性增温,变得高温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在地球上热带、温带的山地屡见不鲜,甚至可找到主要由“焚风效应”影响形成的荒漠。

10、盆地效应

在地表的盆地内部,温暖炎热时期,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

若是底部面积不大的洼地,在寒冷季节的夜间,常因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洼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

若盆地封闭性不强,则因其位置和开口方向,阻挡或汇集的气流性质的不同,产生增温或降温的不同反应。

谓之“盆地效应”。

11、高原效应

大面积隆起的高原其上空空气密度变小,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形成气压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地势愈高这种特点愈明显,谓之“高原效应”。

12、狭管效应

液体在管中流动,经过狭窄处时流速加快。

气流在地面流经狭窄地形时类似液体在管中的流动,流速也会加快,并因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密度也会增大。

地球上山地的许多风口和许多地方出现的地形雨都与气流经过狭窄地形密切相关。

13、冷岛效应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发现在地球上的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沙漠低30度左右,蒸发量少一半左右。

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把暖空气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大气稳定度较大,以致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此现象被称作“冷岛效应”。

14、阳伞效应

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能散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这种作用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被称为“阳伞效应”。

阳伞效应的产生使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减少,且阴、雾天气增多,影响城市交通等。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包括人类活动在内造成的地球大气中的烟尘粒子的阳伞效应,其降温值相当于全球温室效应升温值的20%。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烟尘粒子的阳伞效应,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幅度将更大。

世界上最严重的阳伞效应是大规模核战争造成的“核冬天”。

因为核爆炸会把更大量的沙土尘埃送进大气层,使地球大气变得乌烟瘴气。

由于地面上得到的太阳热量剧减,使地球气温甚至降到零下,因而被称为“核冬天”(核冬天理论本身尚不成熟,处于研究阶段)。

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而阳伞效应却使全球变冷,只不过变冷程度远不如变暖罢了。

15、干岛效应

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伴存在的。

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筑造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大部份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了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

因而平时城市接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分补给。

这样,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

16、雨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存在,使城区气压相对四周气压偏低,当大型环流微弱时,这种因局部温度场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导致热岛环流,即四周的气流聚合到城区。

城区气流上升,并在四周下沉,再流向城区。

上升气流中一旦水汽和其条件适合时(如有足量凝结核),便可产生城区的对流雨,此现象谓之“雨岛效应”。

17、湿度效应

大气中的湿度会影响人们对温度的感觉。

高温时,人体散热需通过汗液将热量排出体外。

如空气湿度较大,汗不易挥发时,人就感到闷热,感觉温度往往比实际温度高。

所以在高温条件下,地面河湖众多,水面面积较大会使空气湿度增大,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气温的感觉。

湿度的这种影响称为“湿度效应”。

练习题1、近年来,我国多座城市遭到罕见暴雨袭击。

这些灾害性天气现象与“雨岛效应”有关。

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下列关于雨岛效应的成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

B.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吸湿性凝结核增多容易成云致雨

C.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摩擦阻碍作用使云层移速减慢,延长下雨时间

D.城市绿地和水体增加了空气湿度,有利于低云层在市区上空增多

【解析】D。

导致雨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有:

①城市的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使市区内的上升气流加强,有利于云的形成。

②城市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凝结核,尽管绝对湿度小,但吸湿性凝结核的增多仍然有利于云的形成。

③城市的摩擦阻碍作用使得锋面、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在市区的移速减慢,云层在市区滞留时间加长;建筑物加大了空气的被迫抬升,有利于云,特别是低云的增加。

A、B、C项,都属于雨岛效应的成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城市绿地面积和水域面积相对于农村来说面积较小,这不是雨岛效应形成的原因,符合题意,当选。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练习题2、下列对有关气候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阳伞效应是指由于天空中大块乌云的阻挡而削弱太阳短波辐射,使气温降低

B.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性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C.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透过太阳长波辐射,大量吸收地面短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D.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海洋因受周围陆地沙漠化的影响,失去了对气温的调节功能

【解析】B。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错误,阳伞效应指由于大气中固、液体粒子对太阳辐射的强烈阻挡作用,而使地表气温降低的现象。

大气中的固、液体粒子来源于人为排放和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

它们能直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能,还能作为凝结核,使天空云量增加,加大反射率,这些都能使地表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B项正确,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较四周郊区为高,好像一个温暖的岛屿分布于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中。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人类活动导致有大量人为热释放;产生污染物质增多,加强了大气保温作用;下垫面吸收的辐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市区空气。

C项错误,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导致地表附近气温的升高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是:

温室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地表由于吸收短波辐射被加热,提高了温度,再以长波向外辐射,而长波又被温室气体吸收,使气温升高。

D项错误,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指倾注到海洋中的废油,在海面形成油膜,起到抑制海水蒸发的作用,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使海洋失去调节气温的作用,因而海洋上的空气变得愈来愈干燥,故称之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故正确答案为B。

三、【公基常识】古代发明常识

一、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干扰选项:

西汉、发明造纸术

(二)印刷术

唐朝——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

干扰选项:

唐朝与北宋相混淆、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相混淆(三)指南针前

身:

战国——司南

应用:

北宋——指南针——航海——对近代的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

干扰选项:

南宋

(四)火药

源于:

炼丹术

应用:

唐朝——用于军事;

南宋——突火枪;元明——火铳

干扰选项:

唐朝突火枪;南宋用于军事

二、天文

1、商代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历法。

2、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3、战国:

《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东汉:

张衡,对月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解释。

5、唐朝:

僧一行,做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实测。

三、历法

1、西汉:

《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唐朝:

僧一行《大衍历》标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3、北宋:

沈括,“十二气历”,有利于安排农事。

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约瑟称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4、元朝:

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5、清朝:

康熙仿制西方天文仪器,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四、地理

1、东汉:

张衡发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但是这不是四大发明之一。

2、西晋:

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制作了《禹贡地域图》。

3、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4、明朝:

《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

五、数学成就

1、《周髀算经》,早于《九章算术》。

既是一本天文学著作,又是一本数学著作,在里面介绍了勾股定理。

2、《九章算术》,成书年代:

东汉。

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做注本。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九九乘法表”

4、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宋人,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他的著作是《缀书》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科书。

六、四大农书

1、《氾胜之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氾胜之,西汉

2、《齐民要术》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作者贾思勰,南北朝时期北魏人。

3、《王祯农书》元朝时期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特别是在介绍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具有特色。

作者王祯,元朝人。

4、《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

重要的特色是贯穿了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这是区别于其他农书的最大特色。

作者是徐光启,明朝人。

四、【公基常识】诸子百家思想

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传: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思想之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

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儒、道、法。

一、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品:

《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二、道家:

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

代表作品:

《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三、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

代表作品:

《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四、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李斯。

代表作品:

《韩非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五、名家:

代表人物:

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代表作品:

《公孙龙子》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

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

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八、杂家:

代表人物:

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这个派别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十、小说家,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五、【公基常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重要的人文界限

1、人口密度界限:

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基点,形成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东南人口稠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

2、旱地水田分界线:

以我国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多为旱地;以南多为水田。

3、农作物分界线:

仍然是以我国秦岭淮河为界,以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以南农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