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24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x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v=s

速度公式:

t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公式变形: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

 

密度公式:

=m

V

浮力公式:

F浮=G物–F示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G物

 

压强公式:

P=F/S(固体)

物理量单位

F浮——浮力N

G物——物体的重力N

物理量单位p——压强Pa或N/m2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物理量单位

p——压强Pa或N/m2

ρ——液体密度kg/m3

h——深度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1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1

F1=

或写成:

F2

 

滑轮组:

1

 

F=nG总

(G总=G物+G动)

物理量单位

F——动力N

G总——总重N(当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时,G总=G物)

s=nh

物理量单位

s——动力通过的距离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F=G物s=h

1

对于动滑轮而言:

∵n=2∴F=2(G物+G动)s=2h

 

功的公式:

W=Fs

 

功率公式:

W

 

P=t

物理量单位

W——动力做的功J

F——动力N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

 

物理量单位

P——功率W

W——总功J

t——时间s

公式变形:

W=Pt

机械效率:

W

物理量单位

η——机械效率

=有用

W总×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W有——有用功J

W总——总功J

 

物理量单位

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c——比热容J/(kg·℃)

m——质量kg2

△t——温度差℃

Q=cm△t

电流定义式:

I=Q

t

欧姆定律:

I=U

R

电功公式:

W=UIt

物理量单位

I——电流AQ——电荷量库Ct——时间s

物理量单位

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Ω

物理量单位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通电时间s

W=UIt结合U=IR→→(串联)W=I2Rt

U2

W=UIt结合I=U/R→→(并联)W=Rt

U2

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

(串联)Q=I2Rt(并联)Q=R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

Q=I2Rt=W=UIt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电功率

W

kW

P=W/t

W——电功

J

k﹒Wh

t——通电时间

s

h

P=IU

物理量单位P——电功率WI——电流A

U——电压V

(并联)P=U2/R

(串联)P=I2R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相等。

表达式:

I=I1=I2

电压: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

U=U1+U2

U1=R1

串联分压原理:

U2R2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W1+W2

W1=R1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W2R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

P=P1+P2

P1=R1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

P2R2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

I=I1+I2

I1=R2

并联分流原理:

I2R1

电压: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

U=U1=U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W1+W2

W1=R2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W2R1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

P=P1+P2

P1=R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P2R1

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各个物理量的相关规律及变化比较:

串联:

电流I相等,分电压U,电阻R越大,分电压越多,实际电功率P越大,如果是小灯泡越亮,产生的电热Q越多,消耗电能W越多。

(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U,P,Q,W都与电阻R成正比)

并联:

电压U相等,分电流I,电阻R越大,分电流越小,实际电功率P越小,如果是小灯泡越暗,

产生的电热Q越少,消耗电能W越少。

(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I,P,Q,W都与电阻R成反比)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物理量

主要公

主要单位

(1)用刻度尺测

(2)路程s=vt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W/F

Km、m、dm、cm、mm等

长度(L)

(4)力臂l1=F2L2/F1

1km=1000m

(5)液体深度h=p/(ρ·g)

1m=100cm

(6)物体厚度h=V/Sa=3V

(1)面积公式

S=ab

S=a2S=πR2=

1

4

πD2

m2、dm2、dm2、cm2

面积(S)

1m2=102dm2

(2)体积公式

s=V/h

(3)压强公式

s=p/F

1m2=104cm2

 

体积(V)

4

(1)数学公式V正=a3V长=Sh=abhV柱=ShV球=πR3

3

m

(2)密度公式V=(3)用量筒或量杯V=V2-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F浮/ρ液g

部分露出时V排=V物-V露

m3、dm3、dm3、cm3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1m3=106cm3

时间(t)

(1)速度定义t=s/v

(2)功率t=W/P

(3)用钟表测量

h、min、s

1h=60min1min=60s

速度

(1)v=s/t

WFsP

(2)P===Fv则v=

ttF

m/skm/h

(v)

1m/s=3.6km/h

重力(G)

(1)重力公式G=mg

(2)功的公式G=W/h(3)用弹簧秤测量

N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质量(m)

(1)重力公式m=G/g

(2)功的公式W=Gh=mghm=W/gh(3)密度公式m=V(4)用天平测量

t、kg、g、mg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密度

mGG

(1)=m=有=

VggV

(2)压强公式p=gh=p

gh

F浮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则ρ液=

gV排

 

kg/m3g/cm3

(ρ)

1g/cm3=1000kg/m3

合力(F)

(1)同方向F=F1+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2)反方向F=F1-F2(F1>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N

压强(p)

F

(1)p=(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

S

(2)p=gh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1Pa=1N/m2

浮力(F浮)

(1)称重法F浮=G-F示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漂浮或悬浮法F浮=G

N

动力、阻力

Fl=Fl则F=F2l2F=F1l111221l2l

12

l1与l2单位相同即可

 

功(W)

(1)定义W=Fs重力做功W=Gh=mgh摩擦力做功W=fs

(2)总功W总=F动sW总=W有+W额

有用功W有=GhW有=W总-W额

W有W有W

(3)η=W有=ηW总W总=(4)P=W=Pt

W总t

 

1J=1N﹒m=1w﹒s

 

机械效率

W有W有1

(1)η===

W总W有+W额1+W额

W有

W有P有tP有

(2)η===

W总P总tP总

G

(3)对于滑轮组η=(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nF

W有GhG

(4)η===

W总Gh+G动hG+G动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η)

所以η总小于1

 

拉力(F)

1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G

n

1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F=(G+G动)

n物

G

(3)一般用F=n(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4)物体水平匀速运动,一般F=f(f一般为摩擦力)

 

N

功率(P)

WWFs

(1)P=

(2)P===Fv

ttt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1w=1J/s=1N﹒m/s

(1)Q吸=cm(t-t0)Q放=cm(t0-t)

Q

可统一为Q=cm△t则c=

m∆t

(2)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热平衡方程)

C的单位为

J/(Kg﹒℃),水的比热为

比热容

4.2×103J/(Kg﹒℃),物

(c)

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为

4.2×103J

 

电流(I)

Q

(1)定义I=(Q为电荷量)

t

U

(2)欧姆定律I=

R

W

(3)电功W=UIt则I=

Ut

P

(4)电功率P=UI则I=(P为电功率)

U

Q

(5)焦耳定律Q=I2Rt则I=

Rt

W

(6)纯电阻电路W=UIt=I2Rt则I=

Rt

P

(7)电功率推导式P=UI=I2R则I=

R

(8)串联:

I=I1=I2并联:

I=I1+I2

(9)从电流表上读出

 

1A=1000mA

1mA=1000微安

(1)欧姆定律U=IR

W

(2)U=

It

(3)U=P

I

U2QR

(4)焦耳定律Q=t则U=(Q为产生的热量)(5)

Rt

U2

P=则U=PRR

(6)串联:

U=U1+U2并联:

U=U1=U2

(7)从电压表上读出

 

1KV=1000V,

1V=1000mV。

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电压(U)

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0V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

36V

U

(1)R=(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I

U2WU2t

(2)由W=UIt=I2Rt=t得R=或R=

RI2tW

2PU2U2

(3)P=IR则R=P=则R=

I2RP

QU2t

(4)焦耳定律Q=I2Rt则R=或R=

I2tQ

(5)串联:

R=R1+R2则R1=R-R2R2=R-R1

111RR

(6)并联:

=+R=12

RR1R2R1+R2

(7)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铭牌上读出:

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Ω1A”等字样。

 

1Ω=1V/A

电阻(R)

1KΩ=103Ω

1MΩ=106Ω

 

电功(W)

(1)W=UIt

2U2

(2)W=Q=IRt=t(纯电阻电路)

R

(3)W=Pt

(4)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K﹒Wh)

国际单位为J,电能表上常用单位为KW﹒h1K﹒Wh=3.6×106J

 

电功率

(P)

2U2

(1)P=UI=IR=

R

W

(2)P=

t

(3)从用电器上读出

 

1Kw=1000w

1马力=735w

电热(Q)

2U2

(1)Q=IRt=t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UIt=

R

I2Rt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

其单位为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