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431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HB=Hi-b=HA+a-b

(2)四等水准观测的要求:

限差要求:

视距<

=80m

前后视距差<

=3m

前后视距累计差<

=10m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5m

高差闭合差允许值:

f允许的值等于正负20倍的根号下L(mm)

其中:

L为测量长度(KM)

(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

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见附表1;

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

2导线测量

导线形式分为三种:

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开始,经过多个点之后,又回到起始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测量各水平角和边长。

(1)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勘测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A、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的事项:

a、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b、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c、导线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步测量。

d、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测区。

B、角度观测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取测回法观测,用DJ6型经纬仪测两测回。

半测回互差:

β半限=β左-β右=<

36”,

一测回互差β测限=β1-β2=<

24”。

C、距离测量

利用钢尺(皮尺)、花杆、测钎等进行测量。

在实际丈量中,为了校核和提高精度,一般需要进行往返丈量,往测和返测之差称为较差,较差与往返丈量长度的平均值之比称为丈量的相对误差,用以衡量丈量的精度。

即:

K=|D往-D返|/D平=1/D平/|D往-D返|

D平=1/2(D往+D返)

K<

=1/2000

(2)闭和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始数据是否正确。

A、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B、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a、计算角度闭合差: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的含有误差,致使观测的内角和不等于理论值,因而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值=观测内角总和—理论内角总和;

理论内角总和=(N-2)*180度

N为测角总数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值<

=60秒乘以根号下N

若超限则需重新检查或重测;

反之继续进行。

b、计算水平角改正值:

各观测角的改正数:

Vi=-(水平角闭合差/N)

将各改正数Vi分别加到个观测角值上,即可得到改正后角值。

*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度

c、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1-1)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Q23=Q12+180度+所对应的改正后角值-(+)360度(1-1)

最后推算出的坐标方位角,应与原有的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需重新检查并计算

d、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根据已推算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的边长利用公式(1-2)和公式(1-3)计算出各边的坐标增量。

*X=对应角的余玄值乘以所对应的边长。

(1-2)

*Y=对应角的正玄值乘以所对应的边长。

(1-3)

再根据

X的改正值=-(*X的总和Fx除以总的边长D再乘以Di)

Y的改正值=-(*Y的总和Fy除以总的边长D再乘以Di)

最后求出改正后增量。

注意:

坐标增量总和+改正值总和=0

(3)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公式:

αcd'

=αab+n180+β观测总合-n360°

fß

=αcd'

-αcd

允=±

60"

*根号下n

改正值:

Vi=-fß

/n

坐标方位角:

Q23=Q12+180度+所对应的改正后角值-(+)360度

计算出各边的坐标增量:

坐标改正值:

fx=X测量总和-(Xc-Xb)

fy=Y测量总和-(Yc-Yb)

Xi=-fx/总长度*Di

Yi=-fy/总长度*Di

3、碎步测量:

(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4、内业计算及绘图:

 

8.实习步骤:

经过了实习动员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各个组的任务并且分发了仪器。

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踏勘、选点,确定首级控制类型和图跟控制,并开始实施。

在12月28日~12月31日这4天时间里,我们一二班对应组交替进行了导线测量与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

1月1日,我们进行了距离丈量。

虽说听起来这项容易,但是实际操作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2日我们进行了图跟点内业计算并展绘控制点,内业计算工作量较大。

3日至6日进行了碎步测量,并且拼接、整饰、成图。

7日我们完好的的归还了仪器,并递交了实验成果图和实验数据。

当我们自认为满意的图交到老师面前时,我们真的惭愧了。

原来有好多疏漏及错误之处。

我们有进行了认真的改正。

至此测量实习工作实习部分圆满结束。

九.实习心得:

由于我们是在学校学到专业课时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工程测量实习,作为水电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测量不仅是获取书本的理论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以及体会测量思想“从控制到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步步检核”等原则对工程测量的指导意义。

这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将来走向社会有极大的帮助,毕竟国内高校给予学子实践的机会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机会创造最大的知识收益。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实习这个平台,改善我们的思维结构,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在测量实习开始之前,我把工程测量的课本从头至尾认真复习了一遍,以便于站在一个理论者的高度,去做实践。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课本知识,遇到问题可以参考课本,可以询问老师,可以与同学讨论。

一系列的动作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

这两周全部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小组七人的大量心血,一次测量实习做完整做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实习过程中协同问题也常发,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强”,所以最终站在一条战线上破城斩将,得以全线突破。

所以只要我们七人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测量期间有时候回来很晚,食堂吃饭赶不上,只有吃泡面等;

白天外页测量劳累,晚上回来处理数据。

累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激情满怀,完成任务收获丰硕成果。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我们实习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只有两个星期的测量时间,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比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应选在重要的地方。

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由两个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过,在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比较难的还是检验校核,不过,我之所以认为它难,也是因为在此之前不是很会计算它,在这次实习中,我又重新了解它的计算方法,现在也能自己把它计算检验出来了,顿时觉得校核也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么难。

(4)最后的困难就是画图的部分了,虽然画图是交给一个同学完成的,但是我们整个组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错,图就不可能画出来。

我们画图之初,最先是把控制点的坐标画出来,然后绘图员就画,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却被告之需要重画,而且有的坐标也有一定的误差,我们就不断的在檫了画、画了檫的过程中如此往复,不断精益求精,测绘图的一点一滴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碎部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等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不过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另外,在这次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水利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由于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

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从事水利工程的前辈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总之,我会好好体会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成果,我相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中是极其有帮助的。

附表1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测站编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方向及

尺号

中丝读书

K+黑减红

高差中数

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视距差

∑d

P24~P25

1.484

1.409

1.349

6.036

+0.074

1.213

1.142

1.275

6.063

-1

27.1

26.7

后-前

-0.027

+1

+0.4

P25~P1

1.590

1.569

1.351

6.137

+0.026

1.111

1.081

1.325

6.011

47.8

48.8

+0.126

-0.1

-0.6

P1~P2

1.621

1.611

1.451

6.140

+2

+0.010

1.279

1.271

1.441

6.230

34.2

34.0

+0.2

-0.4

P2~

P3

1.460

1.432

1.343

6.132

-2

+0.030

1.228

1.195

1.314

6.000

23.2

23.7

+0.029

+0.132

-3

-0.5

-0.9

附表2水平角观测记录

测站

观测点

盘左

,,,

盘右

2C(左-右)

(左+右)/2

平均角值

P24

02036

1802806

2701412

2701421

2701422

A6

2704048

904236

2701430

902154

2700312

2701426

2701424

03630

1801724

附表3基线丈量记录与计算表

点号

尺段

次数

前尺读数(m)

后尺读数(m)

尺段长度(m)

尺段平均(m)

各测回边长(m)

平均边长(m)

T2~T1往

1

0.645

23.426

22.781

22.779

30.871

30.872

0.811

23.589

22.778

0.949

23.928

22.779

2

15.700

23.793

8.093

8.092

15.960

24.051

8.091

16.272

24.303

T2~T1返

1.122

23.901

22.780

30.872

1.234

24.025

1.366

24.145

16.400

24.490

8.090

8.092

16.552

24.644

16.921

25.014

附表4附和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测角

坐标方位角

边长

*X

*Y

X

Y

1865552

941115

1149.05

506.82

1010624

58.200

-11.21

57.11

C4

1791230

1137.93

563.94

1001811

67.788

-12.12

66.69

C3

2673440

1125.92

630.65

1875208

60.119

-59.55

-8.23

C2

2654930

1066.47

622.43

2734055

44.136

+2.83

-4.04

C1

951600

1069.37

578.40

1885610

78.776

-77.82

-12.24

P2

892315

991.67

566.18

9818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