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466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 人民版选修1Word文档格式.docx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尼克松主义”出台,对苏采取缓和外交;

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平衡,并推行“缓和”外交

苏联在“缓和”战略的背景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苏联实力下降;

里根上台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全球争霸造成苏联经济困难;

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

美国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表示支持,放松了对苏联的对抗

表现

美苏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美苏首脑互访;

1973年“中欧裁军会议”和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

1979年苏军侵人阿富汗,在世界范围内到处出击;

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战略,并制定“星球大战计划”

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会晤,签订《中导条约》;

1985—1988年美苏双方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上取得进展,签订43个双边协议

考点对应例题

例尼克松政府对苏联采取“缓和"

政策的表现是()

A.1972年尼克松出访苏联B.提出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

C.提出与苏联平起平坐的要求D.与苏联签署《中导条约》

B、D两项分别相对应的事件均发生在里根政府期间。

C项是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可能提出的。

A

考点对应训练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变化B.第三世界国家实力的发展

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变化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方法探究规律总结】

专题复习攻略

学习本专题,一要理清冷战形成、美苏争霸的历程的基本脉络;

二要学会运用历史和辩证的观点认识雅尔塔体制的性质和作用;

同时还要学习纵横对比研究各种史实,进而树立起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感。

复习方法例说

方法运用流程图把握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的内在联系

方法点拨:

通过知识结构,可较好地把握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基础,美苏冷战的展开加速并导致两极格局于1955年最终形成。

目标落实:

【典题类析能力升级】

题型一重点难点突破题

雅尔体制及其作用下的“冷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重要的切人点如从雅尔塔体制形成到表现“冷战”、美苏争霸,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等。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与当今重大时政问题相联系是命题的重要方式。

典例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国由同盟关系逐渐走向“冷战”对抗。

请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不受雅尔塔体制影响的是()

A.德国分裂B.联合国成立C.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D.美苏两国“冷战”的展开

2.美国策动西方国家建立北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西欧各国人民革命B.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C.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D.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1.C项在雅尔塔体制形成前便存在着。

2.遏制苏联是北约成立的主要目的。

答案:

1.C2.D

题型二专题知能综合题

本专题中,美国对外政策的纵向演变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美苏争霸不同阶段的态势等,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

典例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无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尼克松说:

“……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

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

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

“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

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原因如何?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的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是争夺世界霸权,不同点是由进攻型转向防守型。

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1)意味着美国正式对苏联发动了冷战,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完全破裂,同时美国也公开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2)苏联。

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向防御。

原因:

美苏争霸削弱了美国实力;

欧日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深陷越战泥潭消耗了美国国力;

苏联军事实力增强等。

题型三延伸探究创新题

美苏争霸及美苏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

从命题的形式看,多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美苏战略调整等内容相联系,且往往通过设置材料新情景的方式进行考查。

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也是特点之一。

典例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

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

他还把苏联的对外政策概括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

他声称,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

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布什说:

“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建立一个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

戈尔巴乔夫说:

“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

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

“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

——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2)《共青团真理报》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正确吗?

为什么?

回答

(1)问应首先明确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苏联三个历史阶段的外交政策,其次要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出三个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内容、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斯大林时期全面对抗美国政策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时期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

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与美国等国家全面缓和。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别是:

使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美苏争霸的形成;

促使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2)正确。

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专题演练巩固落实】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侵入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

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

……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

记者的谈话》

材料二l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

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

(1)综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说明斯大林与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不同点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材料三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实现了吗?

说明理由。

2.有人认为“冷战”是指除直接交战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所以在“冷战”格局下,没有硝烟弥漫的战争,天下太平。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3.(08宁夏文综)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

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

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

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已被冻僵:

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

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

斯·

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

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征服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参考答案】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考点一“冷战”的缘起和形成

1.B

2.

(1)领导全世界,即称霸世界。

(2)因为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膨胀。

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并控制了资本主义市场和金融体系;

军队庞大,装备先进,拥有核武器,而且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近500个军事基地,军事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确立了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

这些都助长了美国向全球扩张的野心。

(3)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对手。

考点二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以及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D

专题演练巩固落实

1.

(1)斯大林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维护自身安全,并力图维护和扩大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赫鲁晓夫则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或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

前者加剧了美苏全球战略矛盾的对峙,加速了“冷战”的发生;

后者使美苏争霸局面形成。

(2)加强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

其目的没有实现。

因为进入80年代中期后,苏联经济进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也归于失败。

2.上述观点不正确。

“冷战”中也有“热战”,如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

美苏争霸中两国不惜发动侵略战争以便取得战略优势,如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另一方面,“冷战”是美苏双方对抗的主要形式,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所以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形成了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3、答案要点:

⑴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1947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众生活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⑵影响:

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

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

遏制社会主义的影响。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教案1岳麓版选修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的主要革命活动。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艰辛过程,认识和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了解马克思研究经济学说,呕心沥血撰写《资本论》的史实;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领导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中的巨大贡献;

理解《资本论》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投身于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武器的批判”等基本史实的同时,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探索方面的创新勇气。

搜集和阅读介绍马克思、恩格斯事迹的有关资料和图片,或集体观看《青年马克思》等历史影片,在丰富与提高历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会或撰写小论文等形式,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撰写《资本论》,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革命运动等基本史实,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理论勇气,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马克思、恩格斯了解农民和工人等社会基本群众的生活状况,批判封建主义的专制和资本主义的贪婪,亲自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等活动,为其一生走上革命道路、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奠定了基础。

他们两人创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探索革命真理的非凡气魄。

要学习他们的实践精神、合作精神和理论探索勇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命运,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和领导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和倾向的斗争中得到了传播,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通过学习,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创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贡献,学习他们勇于探索革命真理的非凡气魄和实践精神与合作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身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

⒉《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⒈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⒉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

马克思:

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者。

英国《焦点》月刊文章题:

把世界一分为二的人。

1883年3月,伦敦海格特墓地一角。

一小群人聚集在一座新墓前,其中一个人开始念悼词。

对于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境,悼词的用语显得溢美。

他说,下葬的这位男子“受到无数人的爱戴、尊敬和悼念”;

他是一位天才,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100多年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仍然存在。

许多人认为,那天葬在海格特墓地的那个人仍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试图帮助无数受压迫者获得解放。

对另一些人来说,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恐惧和厌恶之情就油然而生。

  这个人就是卡尔·

马克思。

一、追求真理的步伐

(提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成为一个追求真理的富有伟大理想的人的?

(学生活动)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站。

(1)马克思:

1818年 普鲁士特里尔,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律师

(2)恩格斯:

1820年 普鲁士巴门市,父亲是富有开拓精神的基督徒和商人

2、求学经历及对真理的探索

中学毕业:

立志为全人类服务;

柏林大学,涉猎不同学科知识;

成为“博士俱乐部”的精神领袖;

《莱茵报》主编:

1842年借文笔犀利的文章宣传进步思想;

《莱茵报》遭禁:

1843年奔赴巴黎

在父亲安排进入商行;

自学知识,柏林大学:

1844年,服兵役时成为旁听生,学习哲学-----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

对马克思的人格和渊博学识印象深刻

3、伟大合作的开始

(1)相识:

1842.11 《莱茵报》编辑部

(2)交往开始:

1844年 巴黎

(3)第一次合作:

1844年《神圣家族》

内容:

物质生产是历史的真正发源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意义:

这标志着在创立科学理论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提出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如何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

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有何意义?

1、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深入工人群众中,认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与使命。

劳动是人们满足需要、发挥潜力和争得自由的源泉。

但是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并不如此,它变质了、异化了,劳动成为压迫工人,使工人成为非人的外在的统治力量。

(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深入工人群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845-1846年,与M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用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原理,即历史唯物主义;

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2、理论形成

(1)背景:

(补充)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来源:

德英法的三大思想成果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入实践

(2)标志:

1848.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

(3)意义:

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行动上升为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自觉行动。

(4)三大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三、光照后世的《资本论》1867年

(提出问题)马克思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资本论》的?

其主要内容如何?

有什么意义?

恩格斯对其有何贡献?

1、写作背景

(1)19世纪中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

(2)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风暴迅猛发展;

(3)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对工人运动的错误影响日渐加深

2、主要内容

(1)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

(2)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3)提示资产阶级存在的基础是对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

3、意义: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

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实际上是对《共产党宣言》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使《宣言》的理论根基更加稳固。

4、恩格斯对该著作的贡献

(1)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

(2)为马克思提供参考意见;

(3)在出版后写了多篇书评。

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革命实践活动

1、与1848年欧洲革命的关系

2、与第一国际的关系

3、与巴黎公社的关系

4、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领导工人运动

五、鞠躬尽瘁→革命导师的逝世

1、马克思的逝世:

1883.3.14两大历史贡献:

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一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

一是剩余价值学说;

一是唯物史观。

2、恩格斯继续马克思的未竟事业

(1)整理出版马克思文献遗产《资本论》的第二卷、第三卷

(2)继续领导工人运动独立进行理论宣传工作;

推动第二国际的成立:

1889.7.14

3、恩格斯的逝世:

1895.8.5

课堂小结:

在资本主义的矛盾得到某些缓和的同时,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却遇到了挫折,甚至是严重的挫折。

于是,敌视社会主义的人就高兴起来了,热爱社会主义的人就难过起来了。

其实,这种高兴和难过都是没有充足理由的。

应当看到,那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资本主义以后,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原先承诺的种种美满、幸福,却出现了经济衰退、两极分化、社会治安恶化、居民生活水平降低、平均寿命缩短、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请你关注一下俄罗斯、乌克兰、捷克、波兰、匈牙利的近况就一目了然。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满现实,越来越怀念过去。

据法新社xx年12月30日来自莫斯科的报道,在该日,也就是苏联建立80周年纪念日那天公布的一项新的民意测验显示,75%的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时代,对苏联解体表示遗憾。

这不是也能够多少说明一些问题吗?

风物长宜放眼量。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经过严重的挫折之后,将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从而变得更为成熟,发展得更加健康。

列宁说过:

对于运动,“不仅要从过去的观点来看,而且要从将来的观点来看,并且不是像‘进化论者’那样庸俗地理解,只看到缓慢的变化,而是要辩证地理解”。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有退潮也有来潮,有低潮也有高潮,既有二十年等于一天的时期,也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中思考题]

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什么关系?

提示:

体现了两者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

人们为什么会对马克思做出崇高的评价?

提示:

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所敬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崇高理想而无私献身和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人们所景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仅指导了国际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