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487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历史二轮命题角度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专题卷全国通用Word下载.docx

3.(2017全国Ⅲ·

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本题考查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

从材料来看,农庄发放物质报酬的周期缩短,农民还可以像工人一样领取工资,这些做法会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

1953年,苏联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不可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故C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早在1929年就已开始,故D项错误。

4.(2016全国Ⅱ·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B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概念,从题干中可推出1932年,苏联吸引了大量的美国人的关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而苏联基本上没有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

由于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没受到大危机的冲击,故A项错误。

题干未涉及农业和城市的关系,故C项错误。

美国人信奉私有制,因此苏联吸引美国人不是因为其公有制,故D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

刷高分

题组一

1.(2018湖南六校联考)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

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农工一起劳动,此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

颁布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允许商品货币关系存在

B.防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复辟

C.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D.创造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条件

 C

 材料没有涉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内容,故A项错误;

材料中规定主人与农工一起劳动是由于当时俄国是消灭了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故该法令不是防止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复辟,故B项错误;

材料中允许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集体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天一联考)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

上述做法(  )

A.有利于苏联农业产品商品化

B.标志着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是苏联长期推行的税收制度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可以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到对苏联农业税的影响,故B项错误;

这种税收政策仅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适用,实施农业集体化后该政策被取消,故C项错误;

该政策出台时,苏联已经成立,故D项错误。

3.(2018重庆一中模拟)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

这反映了(  )

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斯大林模式完全确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并未出现战争,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项。

4.(2018江西上饶二模)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税的全面推行B.允许工农自由贸易

C.农业走集体化道路D.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由材料中“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推知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提及的是农业总产量的增长,非工农自由贸易的作用,故B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是在1927年后,与1925年不符,故C项错误;

农民的地位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就得到提高,故D项错误。

5.(2018河南六市一模)列宁说: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

”这反映出列宁(  )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材料反映的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只能改变苏俄(联)小农国家的现状,即要发展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

A项与苏俄(联)的社会性质不符;

材料反映的是列宁对苏俄(联)建设方向的指引,不是信心不足的表现,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错误。

6.(2018江西南昌一模)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

“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

”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A.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C.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轻重工业增长率的调整并没有改变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故A项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故B项错误;

当时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中,故C项错误;

国内轻重工业增长率的调整表明苏联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故D项正确。

7.(2018湖南长郡三模)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

图1、图2为苏联工业化时期宣传其成就的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该海报(  )

A.客观地宣传了纺织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B.展现了工业化促进纺织业发展的成果

C.反映纺织业为苏联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史实

 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而海报宣传纺织工业的成就,忽视了当时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事实,故答案:

为D项。

海报的宣传内容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

纺织业作为轻工业的组成部分,发展落后,排除B项;

纺织业发展落后,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8.(2018湖北名校联考)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

这说明(  )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

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由“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可知本来的计划被更改,重工业被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可见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愿望强烈,故B项正确。

9.(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于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

由此可知,该学者(  )

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

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

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

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

据材料“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得出该学者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故B项正确;

该学者对困境根源的认识是清醒的,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

10.(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成就,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1957年3月3日

成功进行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

比美国早9个月

1957年10月4日

成功向太空发射一枚人造卫星

比美国早近4个月

1961年4月12日

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并安全返回地面

比美国早10个月

A.美苏争锋中苏联取得了战略优势

B.苏联率先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C.改革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D.苏联的体制为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故A项错误;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就已经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故改革不是苏联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苏联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原子能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国家实施高科技建设,故D项正确。

11.(2018河南八市联考)1957年苏联撤销了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

这一做法(  )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

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

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

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这一做法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未能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没有陷入困境,故D项错误。

12.(2018江苏宿迁质检)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26年,到1940年,也就是14年中,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9.2%,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7%,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4%跃升到19%。

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

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是在1921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故A项错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利于苏联缩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正是伴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形成,跟题干中时间相吻合,故C项正确;

发展速度惊人是成就的一个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3.(2018山东滨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

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

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1)苏俄(联):

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体制。

原因:

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

美国:

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美国: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

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苏联:

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

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

(1)问,第一小问“转变”,苏俄(联)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转变,美国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进行干预”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是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结合所学可从当时苏俄(联)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严峻的形势分析;

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

(2)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

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

题组二

1.(2018山西太原一模)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逐见成效

 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在1939年以后,跟1918年的台词无关,故A项错误;

苏联是在1922年建立的,故B项错误;

1918年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故C项正确;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故D项错误。

2.(2018重庆六校期中)1921年,哈默23岁,是当时美国著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这年6月,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到克里姆林宫(苏俄中央政府所在地)会面,用英语同哈默交谈。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引起苏俄极大兴趣

B.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实现俄国工业化

C.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向

D.苏俄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材料反映出苏俄试图利用美国资本发展经济,没有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

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并非实现俄国工业化,故B项错误;

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向,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苏俄试图改善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而非外交关系,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武汉调研)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联)领导人说: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即使他们赚150%的利润,我们也在所不惜。

”这一讲话旨在(  )

A.解决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B.推动工业建设的全面展开

C.调整发展社会主义的策略

D.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

 1920年底,苏俄(联)的三年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不存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故A项错误;

工业化全面展开是在苏联的斯大林统治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题干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因素来发展自身的力量,恰好反映了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即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而不是与西方国家展开经济竞争,故D项错误。

4.(2018安徽芜湖一模)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

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据所学,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故A项排除;

右倾投降主义是指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而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由材料“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而非根本变革,故D项错误。

5.(2018辽宁丹东一模)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

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

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大量进口西方的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故C项错误;

“(苏联)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6.(2018湖南怀化一模)下面为漫画《苏联消耗华约成员的粮食》,此漫画主要表明(  )

THEMANWHOCAMETODINNER

A.苏联已控制华约各国的经济命脉

B.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苏联

C.苏联的工业化得益于华约的建立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华约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结成联盟的,华约各国不会让苏联控制其经济命脉,苏联只是向其同盟推行其经济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

图片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

苏联的工业化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况且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故C项错误;

华约所有的国家都实行斯大林模式,导致了其同盟国经济发展不景气,反映了斯大林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故D项正确。

7.(2018广东汕头质检)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

这表明当时(  )

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材料表明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并非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故A项错误;

“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特定条件下,工程师和各国专家不属于过剩产能,故C项错误;

1929至1933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工业停产,生产下降,“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表明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故D项正确。

8.(2018四川资阳二模)1923年托洛茨基在俄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由于俄国经济落后,所以我们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

‘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

据此可知(  )

A.俄共全党高度肯定新经济政策

B.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

D.新经济政策存在严重弊端

 根据材料,“请市场帮忙”是俄国基于国情的无奈之举,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不能用集中的计划来裁夺和调整经济生活……于是就向市场这个魔鬼说:

‘请你来帮帮我们的忙’”,表明俄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故B项正确;

材料叙述的是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无关,故C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故D项错误。

9.(2018湖南郴州质检)下面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漫画中有“1928年”的字样,联系所学可知,苏联1928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西方国家说苏联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此漫画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1933年西方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经济严重下滑,而苏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