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耳科疾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21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常见耳科疾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耳科疾病.docx

《常见耳科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耳科疾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耳科疾病.docx

常见耳科疾病

常见耳科疾病

第一节分泌性中耳炎

【病史采集】

1.询问有无感冒病史,鼻塞及鼻咽腔填塞史;

2.患者听力减退,头位改变时听力有无改善及流水声,有无自听过响、耳痛、耳内胀满感及耳鸣等;

3.儿童病人有无听话迟钝、误听及注意力不集中;

4.治疗经过和效果。

【体格检查】

1.检查鼓膜色泽,标志是否清楚,有无内陷及积液征(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或乳白色);

2.鼓膜紧张部有时有扩张的微血管,若积液为桨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

3.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

4.鼻腔及鼻咽部可见炎症并应排除鼻咽癌。

【辅助检查】

1.音叉试验及纯音听阈结果应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

2.声导抗测试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

3.乳突X线检查,乳突气房模糊。

【诊断与鉴别诊断】

1.有听力减退、耳痛、耳内闷塞感及耳鸣病史,结合鼓膜检查及听力检查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于无菌操作下行诊断性鼓膜穿刺而确诊;

2.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如:

鼻咽肿瘤、脑脊液鼻漏、外淋巴瘘、胆固醇肉芽肿及鼓室硬化等。

【治疗原则】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可于抽液后注入类固醇激素药物;

(2)鼓膜切开术:

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时,应全麻下作鼓膜切开术,术时用鼓膜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膜置管术:

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治疗;

(5)咽鼓管吹张:

可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6)乳突手术或鼓室探查术:

对慢性胶粘性积液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时须行鼓室探查术或乳突凿开术,彻底吸尽液体。

2.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2)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

(3)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疗效标准】

1.治愈:

鼓室功能恢复正常,听力正常,咽鼓管通畅;

2.好转:

鼓室功能及听力部分恢复;

3.未愈:

鼓室仍有病灶存在。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予出院。

第二节慢性脓性中耳炎

【病史采集】

1.持续或间歇性耳流脓,脓液的气味;

2.流脓的诱因;

3.听力变化;

4.有无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颤高热等症状。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1.单纯型:

(1)鼓膜多为紧张部中央性穿孔;

(2)分泌物多为粘性或粘液脓性;

(3)乳突X线拍片或CT扫描示板障型或硬化型;

(4)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耳聋。

2.坏死型:

(1)在鼓室内或穿孔附近有肉芽或息肉,锤骨柄坏死,甚至听骨链不存;

(2)分泌物多为脓性,常有臭味;

(3)X线拍片或CT扫描示鼓窦区可有边缘模糊的透光区,中耳有软组织影;

(4)听力学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

3.胆脂瘤型:

(1)鼓膜常为松驰部边缘性穿孔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或为紧张部或松驰部中央性穿孔,病变严重时有外耳道后上壁下塌;

(2)脓液恶臭,有继发感染或有肉芽生长时,有血性分泌物流出;

(3)乳突X线拍片或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边缘光滑锐利的骨质破坏区;

(4)听力学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具有耳聋、反复耳流脓史,结合乳突X线拍片或CT扫描即可确诊;

2.本病应与结核性中耳乳突炎、慢性外耳道炎、慢性肉芽性鼓膜炎以及中耳恶性肿瘤相鉴别,对于触之易出血的肉芽,应作活检。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恢复听功能。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2.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单纯型以局部治疗为主,抗生素溶液或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滴耳,必要时作脓培养+药敏试验,针对性治疗。

流脓停止,耳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2)骨疡型引流通畅者,以局部治疗为主,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肉芽较大,烧灼无效者,应以刮匙刮除,引流不畅可疑有并发症者,须行乳突手术,可同时行鼓室成形术(完壁式或开放式),必要时分期完成;

(3)胆脂瘤型应尽早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可同时行鼓室成形术,必要时分期完成。

【并发症】

分为颅外并发症及颅内并发症两大类

1.颅外并发症:

常见的有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岩锥炎等;

2.颅内并发症:

如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脓肿、耳源性脑积水、脑炎、脑室炎及脑疝等。

其中以前4种较常见;

3.诊断:

根据单纯型、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的症状、体征及乳突拍片或颞骨CT扫描有骨质改变等即可确诊。

4.治疗:

(1)手术治疗目的是通畅引流,清除病灶;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及时、足量,并参照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适当抗菌素;

(3)支持疗法;

(4)类固醇激素;

(5)对症治疗。

【疗效标准】

治愈:

1.单纯型鼓膜完整,听力恢复正常,咽鼓管通畅;

2.胆脂瘤型或骨疡型病灶清除干净,术腔上皮化,干燥,引流通畅。

好转:

1.单纯型鼓膜穿孔缩小,听力提高,咽鼓管通畅;

2.胆脂瘤型或骨疡型病灶清除干净,尚未上皮化,引流欠通畅。

未愈:

1.单纯型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不变或下降;

2.胆脂瘤型或骨疡型病灶存在,引流不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第三节Bell面瘫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周围性面瘫发生的可能病因、时间,有无耳内或耳后不适,治疗的经过和治疗反应。

【体格检查】

1.检查面部对称性,观察面部静止、皱额、闭目、微笑、吹哨等五个动作的变化;

2.仔细检查耳部,排除中耳疾病;

3.检查其他颅神经是否正常。

【辅助检查】

1.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

2.Schirmer流泪试验;

3.味觉试验;

4.镫骨肌反射;

5.肌电图;

6.影像学检查。

【诊断】

1.突然发生的周围性面瘫,有时伴耳痛,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泪腺分泌减少或溢泪;

2.起病后3~6月,面瘫无任何恢复征象的决不是Bell面瘫,Bell面瘫必能自行恢复,只是恢复的程度有异;

【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2.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如:

中耳炎、外伤、听神经瘤及腮腺疾病。

【治疗原则】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消除充血水肿;

3.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

4.对症处理;

5.保守疗法2个月无效者应行面神经减压术。

【疗效标准】

主要根据面部对称性的检查,观察面部运动的五个动作,每个动作的活动可分为四级,然后对每个动作详细评分,最后的总分即为面瘫恢复的程度。

0%30%70%100%

面部静止061420

皱额03710

闭目092130

微笑092130

吹哨03710

【出院标准】

面部对称性全部或部分恢复,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第四节梅尼埃病

【病史采集】

记录眩晕的起病时间、眩晕的特征(旋转、摇晃、升降或漂浮)、程度、持续时间、有无神志改变、间歇期情况、有无伴随植物神经反射症状;耳鸣:

音调及变化情况、与眩晕的关系;耳聋的发生与程度、与眩晕的关系、有无波动性及复听;有无头脑胀满感。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中耳炎史、高血压史、头耳外伤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病毒感染史、过敏反应史。

【体格检查】

1.全身、神经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尿、肝功、血脂、血流变学、血糖;

2.器械检查:

(1)听力学检查:

电测听:

诊疗期间每周一次;阈上功能检查;声阻抗;

(2)前庭功能检查:

冷热试验,眼震电图;

(3)甘油试验;

(4)影象学检查:

内听道X光照片、颈椎X光照片,有必要者行内听道CT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症状典型,检查结果相符者可确诊。

应与其他科室配合,做出眩晕的鉴别诊断;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前庭药物中毒、迷路炎、突发性耳聋、Hunt综合征、Cogan综合征、外淋巴瘘、颞骨横形骨折、耳蜗性耳硬化和听神经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发作期应卧床;高蛋白、低脂、低盐饮食;心理精神治疗不容忽视。

2.药物治疗:

(1)前庭神经抑制剂:

安定、眩晕停(diphenidol)等;

(2)血管扩张药:

脑益嗪、西比灵、培他定等;

(3)抗胆碱能药;

(4)利尿脱水药:

氯噻酮、70%二硝酸异山梨醇等。

3.手术治疗:

凡眩晕发作频繁、剧烈,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耳鸣和耳聋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宜先选用破坏性小又能保存听力者。

【疗效标准】

本病有时间不同的间歇期和自愈倾向,评价疗效的客观报纸争论颇多,因此,有关疗效的评判要慎重。

【出院标准】

临床治愈或好转或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第五节突发性耳聋

【病史采集】

记录耳聋:

时间、程度;耳鸣:

音调、与耳聋关系;眩晕的特点及伴随植物神经症状。

既往有无高血压史,头耳外伤史,病毒感染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过敏反应史。

【体格检查】

1.全身、神经系统及眼底检查;

2.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尿、肝功、血脂、血糖;

2.器械检查:

(1)听力学检查:

电测听(诊疗期间每周一次);阈上功能检查;声阻抗;脑干诱发电位;

(2)前庭功能检查:

冷热试验,眼震电图;

(3)影象学检查:

内听道X光照片、颈椎X光照片,有必要者行桥脑小脑角CT或MRI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

(2)原因不明;

(3)可伴耳鸣、眩晕、恶心、呕吐;

(4)除第8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梅尼埃病、内耳药物中毒、慢性化脓性中耳炎、Hunt综合征、颞骨横形骨折和听神经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

尽早应用血管扩张、神经营养、激素类药及高压氧治疗,必要时选用溶栓剂、抗病毒药。

1.血管扩张药:

低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40)、复方丹参液、654–2、活脑灵(Fonzylane)、活血素(Vasobzal)等。

2.神经营养药:

辅酶A(CoenzymumA)、ATP、脑活素(Cezebzalysine)、维生素B1、B12等。

3.激素。

4.疑为血栓形成者使用溶栓剂:

腹蛇抗栓酶(Ahylysantinfaretasc)、东菱抗栓酶(Defibrin)、血栓通等。

5.疑为血栓形成病毒感染者溶栓剂:

可使用无环鸟苷(Aciclovir)、金刚胺(Amantadine)等。

6.高压氧治疗。

【疗效标准】

1.痊愈:

0.25、0.5、1.0、2.0、3.0、4.0kHz平均听阈恢复到应用水平或近健耳水平或达患病前水平;

2.显效:

上述频率平均提高30dB以上;

3.有效:

上述频率平均提高15~30dB;

4.无效:

上述频率平均提高不足15dB。

【出院标准】

显效或治愈或住院连续治疗两周病情稳定者。

第六节听神经瘤

【病史采集】

记录耳聋:

起病、发展、持续时间、程度;耳鸣:

音调、与耳聋关系;眩晕及其特点、有无伴随其他颅神经受累症状如耳内疼痛、涎腺或泪腺分泌改变、面肌痉挛或麻痹、面部麻木等;治疗的经过和治疗反应。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中耳炎史、高血压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头耳外伤史。

【体格检查】

1.全身、神经特别是脑神经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尿、肝功、血糖、脑脊液检查等。

2.器械检查:

(1)听力学检查:

电测听;阈上功能检查;声阻抗;脑干诱发电位;

(2)前庭功能检查:

冷热试验,眼震电图;

(3)影象学检查:

内听道X光照片、颈椎X光照片,有必要者行桥脑小脑角CT或MRI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单侧缓慢进行性(偶呈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度或重度聋;

(2)可伴高调耳鸣头晕和不稳感;

(3)可伴有Ⅴ、Ⅶ、Ⅸ、Ⅹ、Ⅺ和Ⅻ脑神经受累的表现;

(4)影象学检查有异常发现。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桥脑小脑角胆脂瘤、脑膜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

尽早施行切除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根据肿瘤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进路和术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