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550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Word格式.docx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反应原理

仪器装置

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

[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电解水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光合作用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

操作复杂;

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

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试验探究一]: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的探究

探究内容

现象

能否产生气体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老师提问]上述三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

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探究试验可知:

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氧气产生;

当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时,有少量气泡产生,火星更加明亮,说明产生的氧气少;

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适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小结]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凡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投影]形形色色的催化剂

在化工生产、科学试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可谓无处不在。

汽车尾气里含有有害的一氧化

学生乙:

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等组装的。

学生丙:

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长玻璃导管等组装的。

[学生交流分析]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

有的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

有的既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又便于及时添加药品……各有优缺点。

[梳理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

收集气体。

三、制取氧气

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自己认为组装的最好的仪器装置,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体验交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

[方法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多媒体情景]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让学生体会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

[交流应用]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

四、课外活动设计:

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氧立得”是一种轻便、快捷的制氧装置,请同学们课下找找它的说明书或通过上网查询,来了解它的原理。

你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

五、教后反思:

该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

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

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三个方面学习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本节课活动较多,应注意节奏的控制。

(说明:

本节课是20XX年山东省化学优质课的参评课,并获得一等奖。

她是我校全体化学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沭阳县怀文中学陈新蓉叶敬华

适用教材和版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2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

一、总体教学设计意图

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了“民主和揩,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自主展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三动五自主”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二、本节教材分析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以后学习氧气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分析归纳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记住所用药品的状态,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所用的仪器。

会检验、验满、收集的方法并能指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问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

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最后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气装置,并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

催化剂。

五、教学过程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通过讨论得到结论。

六、教学准备:

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沸石、火柴;

七、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投影图片,图片内容分别是

(1)展示火巨20XX年我们北京将迎来世界奥运会,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熊熊燃烧的圣火。

(2)20XX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型运载火箭点火;

(3)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七载人飞船发射。

看到火我们自然会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引导学生回答]:

氧气的重要性

[投影]展示氧气的应用。

[引出课题]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的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自主探究]

1、电解水

2、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3、光合作用

[问题]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请同学们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

自主探究

[探究一]: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探究二]:

[探究三]: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提问]上述三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

[讨论]

自主展示

[总结]通过探究试验可知:

当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时,有少量气泡产生,火星更加明亮,说明产生的氧气少;

[板书]1、原理: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H2O2H2OO2

[老师小结]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凡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即“一变二不变”。

[投影]催化剂的作用

在化工生产、科学试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的用途。

汽车尾气里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

酶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自主拓展]

1、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是否分解?

2、取相等质量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一份中加入二氧化锰,另一份不加,那么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

[过渡]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自己进行组装,如何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学生分组实验]

[自主探究]

1、制取氧气所需哪些仪器?

如何进行装置?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

4、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

[提出问题]

还能否用其它的方法收集氧气?

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学生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

检验气体;

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多媒体投影]

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让学生体会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

讨论用双氧水制氧气比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有何优点?

[迁移应用]

观看多媒体画面:

几种能得到氧气的方法,思考哪一种方法更适宜潜水艇供给氧气?

展示潜水员在水中潜水的图片。

[交流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

识,有什么新感受?

[课外实践活动]1、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

2、制取氧气还可采取哪些方法?

自主评价

观看

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过或生活中了解的2~3个生活需要氧气事例及其氧气的重要性与同学们交流。

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

学生讨论

学生自主合作:

自主展示:

说出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

认识制取气体的药品,原理等

自主探究:

制取氧气的条件。

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小组分析讨论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时,有少量氧气产生;

实验二:

实验三:

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

活动小结:

当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

拓宽学生视野

仪器装置

操作顺序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检验氧气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学生讨论:

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出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

验满氧气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复燃。

思考并说出原因。

[自主展示]

学生说出用双氧水制氧气的优点。

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

记录活动内容

联系奥运圣火、神六、神七的发射,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实验,探究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交流能力

体会探究学习的收获

加深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记忆巩固:

突破难点。

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

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

强化重点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会反思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归纳能力。

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流探究学习中的得到收获。

板书设计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原理: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H2O2H2OO2

“一变”:

改变化学反应速度

“二不变”: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3.装置所需仪器

4.操作顺序:

“查”“装”“验”“收”

5.检验氧气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6.收集方法

排水法

7.验满方法: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景

在屏幕上播放与氧气有关的图中,使学生感知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你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回答:

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使学生初识氧气引出求知的欲望。

PPT

3分钟

引出课题

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

引出本节的课题:

板书

2分钟

新课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反应原理、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

给学生一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以后制二氧化碳做铺垫。

根据已有的知识,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帮助学生分析这几种方法的不足之处。

讨论交流得出:

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

使学生体会到并不是能制得氧气的方法都适合于实验室的制取。

总结引出下文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

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探究。

探究报告:

1、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的过氧化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2、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3、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分组完成实验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实验2适合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锻炼学生观察和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探究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PPT板书

10分钟

总结:

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引导学生得出催化剂的概念,提供资料了解形形色色的催化剂。

交流生物学中各种酶都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开扩学生的视野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

引导学生完成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探究制取氧气的装置,师提供需要的各种仪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室氧气的反应原理,讨论并尝试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每组派代表交流,分析每组的优缺点,选取实验室制氧气最佳的装置。

通过自己的手组装仪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物展示

5分钟

梳理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气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听讲、领会、做好记录

给学生一明确制氧气的一般步骤及基本要求。

实践操作

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自己认为组装最好的仪器装置,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体验交流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氧气已集满?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应立即收集?

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实验

通过自己的动手制取了氧气,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成就感。

实物

12分钟

方法拓展

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也可以制取氧气,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

观看、记录

让学生体会到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1、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2、装置: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水槽。

3、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满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则集满。

七、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问题,由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来制取氧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学生之间充分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2.小组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有效的相互学习方式,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能让学生形成做完实验后记录真实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小结的习惯,不能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如何制取氧气

探 

究 

内 

现 

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