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516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设计《氧气的制法》Word文档格式.docx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科目。

在学习中,特别是实验演示课中,学习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因此,做好演示实际,不断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功手能力,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

掌握分解反应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基本原理

常识性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巩固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方法

难点:

催化剂

五、学法指导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

通过O2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H2、CO2实验室制取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学法中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本节教材特定以及学生认识情况,本节采用实验演示和启发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问题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

(2)问题2:

我们在工业、医疗用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得呢?

(3)请学生自主学习第十七页氧气的工业制法,并思考这个过程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多媒体展示下表

氮气(先蒸发出来)

经过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使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工业制法,并且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

2、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催化剂。

(1)问题:

实验中我们用到的少量O2是怎样制取得呢?

(2)展示:

高锰酸钾,让学生的观察、高锰酸钾色、态。

(3)补充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并用带火星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使学生认识到高锰酸钾在加热时产生O2。

(4)[演示1—6、1—7、1—8]三个实验让学生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6加热氯酸钾至熔化有氧气产生

实验1—7加热二氧化锰始终无氧气产生

实验1—8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迅速产生氧气

然后比较这三个实验,使学生明白二氧化锰的作用,经过实验,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原理,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能力,为以后利用实验探究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5)总结出实验室制O2的原理

3、比较归纳,掌握分解反应

上面实验室制O2的两个反应在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有什么特点?

(2)学生比较、归纳,教师总结出分解反应概念。

(3)巩固练习18页第3题。

4、演示实验,了解实制O2的装置、收集方法,以及操作步骤

实制O2药品状态和需要什么反应条件。

制得O2应如何收集呢?

(3)补充演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O2实验。

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O2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5、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1)教师讲述:

为了系统地学习气体知识,我们如何选用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2)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得出实验装置的选用由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收集方法由气体的物理性质来决定。

通过讨论,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提高理论认识。

6、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1)必做题:

17—18页1、2。

(2)探索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O2制法,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制取O2呢?

请学生查阅资料。

探索,为有能力的学生准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1、氧气工业制法。

2、氧气实验制法。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3、装置:

固体加热装置。

4、收集方法

(1)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课题:

氧气的制法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本节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提问: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学生回答、阅读:

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回答:

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

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小结:

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的不同,使液态空气的各成分分离,是物理变化。

板书:

引入:

上节课我们验证氧气性质时用的一瓶瓶氧气,量不大,但要纯净。

这一瓶瓶氧气又是怎样制取的呢?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如何将空气和氧气两瓶无色气体分开?

学生回答:

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余烬木条检验。

能使余烬木条燃烧的气体是氧气。

好,下面就来做三组实验,大家仔细观察,并用这方法来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

展示一瓶氯酸钾,一瓶二氧化锰,请学生观察。

①给氯酸钾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

②继续加热至熔化,再检验。

③再继续加热至沸腾,再检验。

④试管离开火源沸腾状态消失,检验。

⑤利用试管余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检验。

⑥另取一试管单独放入二氧化锰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

⑦向上述实验⑥的余热试管中继续加入少量氯酸钾,再检查。

⑧继续加热直到氧气不再产生后,再补加少量氯酸钾,再检验。

填表:

实验

现象

带火星木条现象

结论

 

加热氯酸钾

木条不燃烧

不产生氧气

白色粉末熔化

药品沸腾

火星更红

产生氧气

沸腾状态消失

氯酸钾+二氧化锰

⑤很快有气体放出

木条迅速燃烧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氯酸钾

⑦有气体放出

木条燃烧

有氧气产生

⑧又有气体放出

讨论回答:

①加热氯酸钾能否产生氧气?

什么时候产生氧气?

②加热二氧化锰是否产生氧气?

③当二者混合遇热时能否产生氧气?

反应的速率如何?

1、氯酸钾加强热,可以产生氧气,但二氧化锰不行。

2、仅仅加热氯酸钾,放出氧气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很快放出大量氧气。

3、二氧化锰第二次还能用,说明它性质没变化。

只是氯酸钾放完氧气就消耗完了。

引出: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②加热高锰酸钾

学生:

理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选用哪些仪器?

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讨论:

1.为什么盛固体药品的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

2.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直伸得过长?

3.给药品加热时,为什么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加热?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能马上收集?

5.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必须先撤出水槽中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

为了防止试管上冷凝的水滴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导管插入试管内过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可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炸裂。

开始出来的气泡是试管受热排出的空气,要待气泡连续不断且均匀放出方可收集。

如先移开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骤降,水槽里的水会倒吸流入,使试管炸裂。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2.氧气的验满与检验区别是什么?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检验是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

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出别?

(略)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本节课小结:

课堂检测:

作业(略)

板书设计:

一、空气的工业制法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