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621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汕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放之四海而皆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C.汽车在不断增加,石油需求量也不断上升。

对此,不容忽视的是人们将不得不在未来为自己的汽车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支付更多的汽油钱。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5.选择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1)由于发生了严重骚乱,本次比赛被迫_____,待事态平息后再继续。

(2)铁路建设北起呼和浩特,向南一直到太原才。

(3)有的机构_____说,经过他们培训的求职者,平均月薪五千元,高的达到七八千元。

(4)针对新一轮“超女围剿战”,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赛事机构要选好评委,不搞不切实际的,不责难选手。

A.中止终止吹捧吹嘘B.终止中止吹捧吹嘘

D.终止中止吹嘘吹捧D.中止终止吹嘘吹捧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小石城山记》是他《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文章融描写与议论于一体,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B.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C.初唐时期,骈体文风盛行。

“古文”是和“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的主旨是提倡写文章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主张恢复和发扬魏晋时期的文风。

D.唐宋传记散文师法《史记》,又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融入了更为浓郁的个人性情。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①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

不能用,信终亡耳。

“吾为公以为将。

“虽为将,信必不留。

“以为大将。

“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

①戏,通“麾”。

7.对下列加点的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虽长大如果

B.数以策干项羽追求

C.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丢失

D.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常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

A.亭长妻患之

B.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C.滕公奇其言

D.壮其貌

9.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和意义与示例中加点的“乃”字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A.乃晨炊蓐食

B.此乃信所以去也

C.具礼,乃可耳

D.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0.下列句子中句式倒装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为斩壮士!

B.上未之奇也。

C.上不我用。

D.无所知名。

11.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

(《鸿门宴》)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__________, _________ 。

(《陈情表》)

3.窥之正黑,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小石城山记》)

4.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黄州快哉亭记》)

5.人之将死,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其绝必有处。

(《<

张中丞传>

后叙》)

6.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六一居士传》)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

我国科学家治理沙尘暴新说:

要治沙先“治”人

如果有人问怎样才能防治沙尘暴,随便一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建议多种树,甚至会慷慨解囊资助这样做。

但是好心的人们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认为:

沙尘暴可以“无为而治”。

蒋高明指出:

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关键要解决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演替中牲畜的压力,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借助自然力解决。

“荒漠化治理不是科学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目前中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生态退化的沙地草地植树、飞播。

但是这两项经费支出的效果相对于大量的投资来说收效很小。

如果将这部分经费用于围封,建自然保护区及改善搬迁牧民的生活,腾出土地“休养生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香港嘉道里有一片山地,因为农业活动停止了,在40年的时间里自然恢复,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关于飞播,蒋高明有这样一组数据:

某旗县飞播了5000亩沙地,使覆盖率提高了约30%,成本81万元,每提高10%的覆盖率合54元/亩,这还不包括飞播不成功造成的各种浪费。

而围栏实验证明,在4万亩沙地草地里的实际投入只有16万元围栏费,滩地的草本覆盖率达到100%,流动沙丘的自然恢复率达到30%,平均起来,每提高10%的覆盖率的费用为1.73元/亩。

且自然恢复的植被没有外来种,为优质的禾本科牧草。

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生态上来看,飞播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浑善达克沙地,蒋高明他们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胡舒噶查进行了4万亩的围封实验,滩地上的草本植物第1年就实现了全面恢复,植被覆盖度达到了100%,第2年的效果更加惊人,草层高度达1.43米,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据当地牧民讲已经全面恢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在群落演替上,植物种类由当年的杂类草向优质的禾本科草原发展。

这是任何人工的力量难以实现的。

而在治理前,这里却是牧民们分不出去的碱滩。

蒋高明表示,《易经》有云:

“万物本乎土”,“百谷草木丽乎土”。

古老的智慧就已经告诉我们土地在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土是生命的温床,有土就有生机。

因此在草地生态治理中依靠土地自身的生命力繁育各类生命,进行生态治理,是目前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理方式。

(摘自中国新闻网,2月24日,有删节)

13.文章中说,沙尘暴可以“无为而治”,对这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为而治”就是放弃所有的人工干预,只要借助自然力就可以防治沙尘暴,无须每年花那么多钱去植树和飞播。

B.“无为而治”的核心就是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问题,依靠土地自身的生命力进行生态治理。

C.建自然保护区和改善搬迁牧民的生活就是“无为而治”的具体表现。

D.“无为而治”就是强调土地自身的作用,停止农业活动,让土地休养生息。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则新闻报道的是:

这些年我国在防治沙尘暴的工作上非常重视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却忽视了人的因素。

造成一方面是花大力气治理,一方面人为破坏植被的现象屡禁不止。

荒漠化的治理速度远跟不上人为破坏的速度,造成沙尘暴一年比一年严重。

B.报道中引香港嘉里的一片土地前后变化为例是为了说明土地本身在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围封是治理沙地的普遍做法。

C.选文第三段引述了二组精确的数据是为了形成对比,用以说明飞播与围封养地两种方式孰优孰劣,真实可信,言简意赅。

D.虽说选文属于新闻这种应用文体,并不需要刻意强调文学性,但选文末段引用了《易经》中的两句话,确实使得选文妙趣横生,亦庄亦谐,改变了新闻在人们心目中那种古板的形象。

E.只有扎扎实实地解决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才有可能减缓沙尘暴的频发,当然这仍然无法根治沙尘暴。

15.文章标题说,要治沙先“治”人。

但文章除了开头之外还有很多地方都讲到种树,为什么要这样写?

16.你赞同选文所报道的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新方法吗?

请作简要说明。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A)春的感知

严阵

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来一封短信,信上说:

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这几株兰草,给我带来一些春的感觉。

友人带来的兰草,是放在蒲叶编织的包里外加草绳裹起来的,所以虽经路途遥远,我打开时,包里的泥土却依然保持着江南空气里的那种柔润。

看到兰草根部的那一团褐里透红的泥土,我不由想起江南那些如淡墨一样微微隐现于云影中的小山,我想,正是这些小山,正是这些小山的泥土,培育出了我面前的这些兰草吧。

当我把这几株兰草,小心地栽进一只青花瓷盆里时,才发现兰草的根部居然已经发出几支小小的尖尖的裹得紧紧的青玉一样的花苞,看到这几支在窗外皑皑白雪映照下显得极其珍贵的花苞,想起胡适先生有关兰草的那首诗以及他面对从山中带来的兰草,一日看三遍,苞也没一个的失望和无奈,我不由感到春色乍然光临的那种幸运和喜悦。

我想,这也许正是友人不远千里为我带来兰草的用意所在吧!

其实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

节气一到,大地春回,又有何处何地不在春天的萌动之中呢?

因此,面对这几株兰草,我不免浮想纷涌。

那么,雪里也有春色吗?

有的。

只要大的气候到了,雪里也充满春意,你看到那些雪里的白杨吗?

它戴雪的梢头,正孕满了三春的绿意。

你看到那些冰上的垂柳吗?

它挂冰的枝条,正蕴含着柔情万千。

你看到那些梅园吗?

你看到那些竹园吗?

你看到那些樱桃园吗?

你看到那些玫瑰园吗?

此时此刻,它们也都在或深或浅的积雪里,忙碌地编织着它们春天的梦境,它们知道,在这个新的春天里,人们需要多少梅花,人们需要多少绿竹,人们需要多少樱桃,人们需要多少玫瑰。

那么,风里也有春色吗?

把皮帽摘下来,把棉帽摘下来,你便会感觉到这些依然带有寒意的风里,正怎样百般地将你爱抚。

你的发丝、你的衣袖、你的领口以及你的每一粒纽扣上,都会悄悄留下它带来的有着二十四番花信的憧憬。

难道不是吗?

千万不要错过,不要错过此时此刻正从我们身边似乎是默默的但却是一涌而过的人间最美丽最值得品味的风景。

那么,雨里也有春色吗?

有的,把沉重的雨衣收起来,把雨伞也收起来。

不要遮住那些雨,不要挡着那些雨,去接受那满面的嫣红吧,去接受那满身的姹紫吧。

要知道,此刻在你面前出现的每一颗雨点里,都藏着一个开放的故事,此刻在你面前消失的每一阵雨声中,都留下了一片发展的辉煌。

你知道山也有声音吗?

你知道我们所有的山脉,此刻正在说什么吗?

你当然知道水声,但你知道我们所有的水系,此刻正在说什么吗?

那些美玉,那些青瓷,那些琴弦,那些绘画,那些溶化,那些凝固,那些打造,那些建筑。

那些普普通通的车轮,那些普普通通的道路,那些普普通通的脚印,那些普普通通的汗水和泪水,还有那些几乎司空见惯的普普通通的微笑里,普普通通的握手里和普普通通的呼吸里,都布满了留待你去解密的这个正在到来的全新的春天的数码。

你注意到南极冰盖上那一面正在飘动的五星红旗吗?

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

由此,我不由深深地感谢送我兰草的这位江南友人,因为这时我才知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19日 

第八版)

(B)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草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

17.作者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写到“极其珍贵的花苞”?

18.严阵在文章中写道:

“这也许正是友人不远千里为我带来兰草的用意所在吧!

”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兰草”的真正用意。

19.文章中提到的“胡适先生有关兰草的那首诗”就是《希望》,同样都写“兰草”,请说说它们在寓意上相同或不同之处。

(5分)

五、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20.依据下文写出“写作学”的定义。

(不超过15字)(4分)

写作是一门具体科学,应归入表达学。

表达学又称表义学,是一门亟待建立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将其思想或感情表达出来,表达学要运用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研究表达的本质和概念,表达的过程和规律,意思的形成和组合,表达媒体与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与社会各系统领域的关系等。

表达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分支是演讲学和写作学,前者是口头表达科学,后者是书面表达科学。

答:

21.请从下列历史任务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一组:

孔子与庄子 

第二组:

项羽与刘邦

第三组:

李白与杜甫 

第四组:

林黛玉与薛宝钗

22.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

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曾给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荒谬的试题:

“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但却有90%的学生给出了答案:

86-34=52岁。

经调查,是因为这些学生觉得“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不可能不能做”。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字数800以上;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14(5分)

答案

1)/

2)/

3)/

4)/

5)/

6)/

15.(4分)

16.(4分)

17.(4分)

18.(6分)

19.(5分)

20.(4分)

21.(5分)

22.(4分)

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选B.(A睨nì

C洳rù

曩 nǎng D髯rá

n裼xī)

2.选B.(A文不加点:

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C如虎添翼:

指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程度的增加,这里只是表明他们受欢迎,并无更上一层的含义;

D项江河日下一般指形势上的衰颓,而不是确指河水断流。

3.A

4.选C.(A中“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与“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搭配不当,可改为“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B中“对于”误用,应去掉;

D中“不必要的”应去掉,成分赘余。

5.辨析: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终止指完全结束,停止。

辨析:

吹嘘、吹捧都有不切实际地夸大、张扬的意思。

贬义词。

“吹嘘”主要是自己对自己的优点或功劳的夸大,说别人的较少;

“吹捧”主在是以恭维、讨好对方为目的,为对方吹嘘捧场。

“吹嘘”有夸张地宣扬的意思;

“吹捧”没有这个意思。

6.选C.(C中“魏晋时期”应改为“先秦、两汉时期”)

7.B

8.B

9.A于是,就。

(A于是,就;

B是;

C才;

D竟然)

10.D

11.

(1)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4分,错2个扣1分)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只看大王的谋略是如何决定的而已。

12.默写

13.A(并非放弃所有的人工干预,即使是“无为而治”也是一种人工干预)

14.CE(A.本则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是提出防治沙尘暴的新思路:

加强管理,围封养地,无为而治。

B.并非普遍做法。

D.选文引《易经》中的两句话,还是为了强调治理需以土为本。

并非为了增趣。

)(4分,选对一项得2分)

15.1)种树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摆在开头引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起读者兴趣。

2)在文中罗列种树治法与自己提出的方法在成本和成效上进行对比,突出新方法的科学行和可行性。

16.言之成理即可。

赞成重在简述这种新方法的好处,比如成本低,见效快,易于操作等。

不赞成则重在指出这种方法其实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它更适合于草地生态治理地区,不可能适合所有荒漠化治理。

在有些地区,还是应与植树同步进行为宜。

(观点1分,论述3分,共4分)

17.1)花苞代表春意,扣住文题。

2)作者身在雪中的北京,能看到花苞,而且是朋友带来的,倍感珍贵。

2)呼应前文,朋友在信中说要带给作者一些春的感觉。

3)因为极其珍贵才能凸显出下文作者的喜悦。

答到2点即可得4分。

18.1)兰草是春的象征。

(1分)

2)让作者感到江南春色乍然光临的那种幸运和喜悦,捕获一种春的感觉。

3)引起作者对雪、风、雨所代表的自然春色的向往,对琴弦、绘画、车轮、道路等所代表的生活的全新的春色的向往,以及对南极冰盖上的五星红旗所代表的强大昌盛的国家(祖国的春天)的讴歌。

(3分)

4)表达对充满生命力的春天的珍惜。

19.相同:

可扣住“希望”。

不同:

严,幸运,喜悦;

胡,失望,无奈

重在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写作学是研究书面表达的具体科学。

21.略

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