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677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含答案.docx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25×2=50分)

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B.欧文顿根据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结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C.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要在阳光照射下便能取得成功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解析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需要绿叶和阳光照射才能成功。

答案 C

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都有纤维素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指储存能量的多糖

解析 磷脂是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

动物细胞没有纤维素。

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常被称为“生命的燃料”。

答案 A

3.给病人输液时不能直接输入蒸馏水,而要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原因是(  )

A.蒸馏水不含营养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入细胞

C.由血液中的红细胞的特性决定的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解析 细胞有一个特点:

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在等渗溶液中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若输入蒸馏水则细胞会因过分吸水而涨破;若输入浓盐水则细胞因失水而皱缩变形。

为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必须输入生理盐水。

答案 D

4.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

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及功能特点,属于考纲识记、理解层次。

神经元的树突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到细胞体的功能;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显著增加了内膜面积,膜上附着大量的酶,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甲状腺细胞可产生甲状腺激素,属于蛋白质类的激素,细胞内的内质网为网状膜,附着大量的酶,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叶绿体的基粒是类囊体薄膜堆积而成,显著增加了膜面积,膜上附着大量的酶和色素,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

答案 A

5.下列有关下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B.框图②内的生物除烟草花叶病毒外,都是原核生物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原核生物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烟草花叶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衣藻和金鱼藻属于植物,有细胞壁;酵母菌为真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二者都具有细胞壁。

答案 C

6.如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解析 细胞中含有两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细胞核中可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核苷酸分子合成核苷酸链的过程要脱去水分子,高尔基体合成细胞壁的过程中也可以产生水,都是脱水缩合过程;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故a、c肯定有生物膜,不可能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 D

7.[2014·四川高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解析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A正确;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过程中生成物H2O中的氢一个来自-NH2,一个来自-COOH,B正确;有氧呼吸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以及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C错误;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D正确。

答案 C 

8.如下图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情况,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不同酶的活性有着不同的pH范围

B.不同的酶有着不同的最适pH

C.低于或高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D.pH越高酶的活性越高

解析 酸碱度低于最适pH时,在酶不失活的情况下,pH越高,酶的活性越高;但当酶已经失活时,则其活性不会随着pH的升高而恢复;另外,当酸碱度高于最适pH时,酶的活性会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甚至丧失。

答案 D

9.确定某嫌疑人真实身份的最可靠方法是(  )

A.研究嫌疑人的牙齿结构、成分和年龄,然后进行分析判断

B.鉴定指纹特点,并与档案指纹相比较,进行确认

C.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与档案的相比较

D.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并与档案的相比较

解析 每个DNA分子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和排列顺序是特定的,不同人的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 C

10.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解析 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参加,但与有氧呼吸一样属于氧化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贮藏水果应在低氧环境。

答案 D

11.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解析 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

答案 C

12.[2015·天津市高一统考]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

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

情况

适宜

浓度

酵母

菌液

50mL

破碎细

胞(细胞

不完整)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50mL

未处理

25mL

75mL

无氧

25mL

75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

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

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少,丁组能量转换率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答案 D

1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B.癌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化

C.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在任何条件下,细胞分化都是不可逆转的

解析 植物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在适宜的条件下,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经离体培养可重新获得分化能力。

答案 C

14.[2014·安徽高考]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析 线粒体内膜上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A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成人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耗能多,其所含线粒体的数量较多,C正确;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主要聚集在尾的基部,D错误。

答案 C 

15.[2015·湖南高一十二校联考]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解析 ATP中含有核糖,DNA中含有脱氧核糖,染色体中含有DNA,细胞膜上有糖蛋白;淀粉酶是蛋白质,脂肪和蛋白质中不含有糖类。

答案 A

16.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分别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H]、丙酮酸

解析 图中的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ATP较少,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

答案 B

17.右图显示一个细胞一次分裂的细胞周期。

假如以具放射性的核苷酸供应这个细胞,这些核苷酸进入染色体的位点是(  )

A.W   B.X

C.Y     D.Z

解析 放射性的核苷酸进入染色体是DNA复制的时期。

X、Y是分裂期,Z是间期的开始,W处于间期中间,是DNA复制的时期。

答案 A

18.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条形统计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一定很高

C.②表示着丝点已经分裂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解析 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条形图可判断①为染色体复制之后到着丝点分裂之前的时期,包括间期的一部分时期、前期和中期。

只有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很高。

②表示后期,③表示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

答案 B

19.[2015·河南高一九校联考]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颜色变化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B.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C.利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线粒体,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接近于无色

D.利用无水乙醇提取黄色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经纸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解析 黄色叶片中的叶绿素已被分解,只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经纸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只有两条,颜色分别为橙黄色和黄色。

答案 D

20.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解析 不同种植物在相同光照和温度等条件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强度不一定相同。

在密闭小室中,由于光合作用的进行,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逐渐下降,直到与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若甲叶片所在小室CO2浓度较乙低,说明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固定CO2的能力较乙高,消耗的CO2多。

答案 B

21.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半透膜的特点以及识图的能力。

由于鱼鳔是一种半透膜,故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进出鱼鳔,而水分子能够透过半透膜进出鱼鳔,也就是说水分子既可以由烧杯内进入鱼鳔内,也可以由鱼鳔内进入烧杯内;但由于鱼鳔内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烧杯内的蔗糖溶液浓度,故单位时间内烧杯内水分子进入鱼鳔内比鱼鳔内水分子进入烧杯内的水分子数多。

故烧杯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逐渐上升,且随着烧杯内溶液浓度不断上升,失水能力逐渐降低,速度逐渐减慢,表现出B图所示曲线。

答案 B

2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不使细胞数目增加

B.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改变

C.细胞分化的结果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D.动物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潜能的体细胞

解析 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发生变化而使细胞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细胞的数目并未增加。

细胞分化的结果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可逆转。

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只是其全能性受到限制。

答案 D

23.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图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着丝点与另一极之间的距离(  )

A.a         B.b

C.c D.d

解析 着丝点在中期时排列在赤道板上,与每一极距离为a,当着丝点分开后,会移向细胞的一极,则与另一极的距离最终变为2a。

答案 A

24.日常生活中致癌因子很多,像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放射性物质等,尽管从整体而言,癌症的发病率并不高,但老年人易患癌症,这说明了(  )

A.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抵抗力强

B.年轻人没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细胞的癌变是一个累积效应

D.致癌因子对不同的人作用不同

解析 考查对引起癌变原因的理解。

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大量病例分析表明,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一个细胞中至少有5~6个基因突变,才能表现出癌症特征。

答案 C

25.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因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nuc-1基因(又被称为细胞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而荣获200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遗传信息缺失可能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B.如能激活癌细胞nuc-1基因,可导致癌细胞死亡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具体表现

D.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的数量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解析 由于细胞中nuc-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水解,使遗传信息缺失,可能导致细胞编程性死亡;如能激活癌细胞nuc-1基因,使其编码蛋白质,会使癌细胞内的DNA水解,可以使癌细胞死亡;尾部细胞中的溶酶体将自身水解,是一种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现象;生物发育过程中,如青少年时期,细胞产生的数量大于死亡的数量。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处理

60℃

100℃

0℃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表2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1

加淀粉溶液

2mL

2

加蔗糖溶液

2mL

3

加斐林试剂甲

2mL

2mL

4

加斐林试剂乙

数滴

数滴

5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表1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2)该实验把温度处理改为pH分别为5、7、9能否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2为探究________的实验。

(4)请修正表2操作步骤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实验题目可以确定自变量,根据自变量也可以确定实验题目;碘液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在碱性条件下不能用碘液鉴定淀粉;斐林试剂的用法与双缩脲试剂的用法不同,要将斐林试剂甲和乙等量混合后使用,并且要进行水浴加热。

答案 

(1)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2)不能,因为氢氧化钠与碘液反应,不能在碱性条件下用碘液对淀粉进行鉴定 (3)酶的专一性 (4)斐林试剂甲和乙要等量混合后使用 应先加酶溶液后加斐林试剂 加斐林试剂后要水浴加热(任答两项即可)

27.(6分)人体甲状旁腺细胞能够摄取氨基酸作为原料合成某种分泌蛋白。

下图为人体甲状旁腺细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甲状旁腺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

(2)氨基酸进入甲状旁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3H标记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3H出现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_(填写序号),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H可能来自氨基酸的________(基团)。

(3)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解析 

(1)人体甲状旁腺细胞为真核细胞,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前者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后者没有。

(2)氨基酸进入甲状旁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为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答案 

(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具成形的细胞核) 

(2)主动运输 ②③⑦① -NH2(氨基)和-COOH(羧基) (3)受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12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

请据图回答:

(1)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

(3)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产生。

(5)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③产生的H2O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6)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在________(填细胞器)。

解析 

(1)由题干可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说明环境干旱,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干旱(或沙漠)地区。

(2)图中a为CO2的固定,b为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为还原剂[H],其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3)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利用,故ADP的转移途径是从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

(4)植物夜晚能吸收CO2,说明CO2固定正常,却不能合成(CH2O),说明C3还原受影响,C3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由于无光,光反应受阻,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白天,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图中呼吸作用②产生。

(5)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③产生的H2O的转移途径是C→D→E→H2O。

(6)乳酸菌的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有氧呼吸②③过程,其场所为线粒体。

答案 

(1)干旱(或沙漠)地区 

(2)基质 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 (3)从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类囊体薄膜上 (4)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 ② (5)C→D→E→H2O

(6)②③ 线粒体

29.(10分)下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

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①________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②________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

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______

④______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

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__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温度变化,其他变量是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对于无关变量要控制其等量且适宜。

(2)将C6H12O6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氧气的干扰。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呼吸作用的有无,因变量还是温度变化,因此除步骤二以外与B组完全相同。

(4)有氧呼吸产生的热量最多,而没有呼吸作用的C组几乎不产生热量。

答案 

(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

(3)③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30.(12分)如图所示,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3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此时细胞中有DNA分子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