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68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冀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docx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

3.古诗四首(课堂实录)

一、以文引诗、营造气氛。

师:

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师常常想起学生时代学过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的文章,叫《春》,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美,我想背几句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生:

好!

 

师: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  

师:

写得美吗?

  

生:

美!

  

师:

你们想不想来读一读?

  

生:

想!

  

师:

好,春天……

[师引读]  

生: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幻灯片出示,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现在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师:

这几句话,就是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咱们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请大家打开书,先把《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念一念,看看能不能把它们念得通顺流利!

  

(生自由读这两首诗)  

师:

能读通吗?

  

生:

能!

  

师:

好,男孩子读第一首,女孩子读第二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男孩子来!

《春日》——  

(男生齐读)  

师:

女孩子来!

《游园不值》——  

(女生齐读)  

师:

读得不错!

你们读下来觉得这两首诗哪首比较难学?

  

(生议论)  

师:

很多同学都说第二首。

你想先学难的还是简单的?

  

生:

难的。

  

三、切入一首,深入理解。

  

师:

真不错,很多同学都说学难的,敢于向困难挑战,是不是?

好,那么咱们就先学《游园不值》这首诗!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古诗有哪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

还记得吗?

  

生1:

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语序、补省略。

  

[师板书:

看、查、联、换、补]  

师:

好,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试着学学《游园不值》这首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也可以找我商量,好不好?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生讨论学习,师巡视指导)  

师:

好,咱们现在交流一下!

好,先读一下题目——游园不值。

[幻灯片出示插图与诗歌]  

(生齐读题目)  

师:

题目什么意思,谁来说!

  

生1:

到园里去,没有遇上主人。

  

师:

把话说顺,你再说一次!

  

生1:

作者去游园,可是没有遇到主人。

  

师:

好的,这个“园”字在这里是什么?

  

生1:

是游玩的意思。

  

师:

“园”字?

  

生1:

“园”字是花园。

  

师:

花园,对,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都有私人的花园,所以这个“园”字指的就是花园。

好,我们一起来读第1句、第2句。

  

生: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看屏幕读]  

师:

这个地方有两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同学们自己在书的边上写一下,一个是“扉”字,一个是“屐”字。

  

(生写)  

师:

你们说古代的“屐”和“扉”就是咱们今天的什么呀?

  

生:

“屐”是鞋子,“扉”是门。

  

师:

这两句诗你自己能学到什么,汇报一下!

  

生1:

我学懂了这句诗的意思。

  

师:

哪一句?

  

生1:

上半句。

可能是主人害怕鞋子踩坏了门前苔藓。

  

师:

这一句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生2:

主人十分爱惜苍苔,所以他怕有客来了,客人的鞋把他的苍苔踩坏了。

  

师:

这个“苍苔”什么意思?

  

生:

苔藓。

  

师:

看到过吗?

  

生:

看到过!

  

师:

“怜”指的是什么?

是怜惜、可惜的意思。

在这里“应”的解释是什么?

  

生3:

应该。

  

生4:

大概。

  

师:

到底是“应该”还是“大概”?

联系一下下一句,下一句谁学懂了?

  

生5:

作者轻轻地敲柴做成的门,可是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师:

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产生了上面这样的——想法,猜测(生说)那么你说这个“应”字应该解释为什么?

  

生:

大概。

  

师:

诗人游园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生自由读)  

生1: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

老师觉得她“久不开”这个词读得不错,“久不开”好象是非常失望的样子,对吧!

  

生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

这么长时间还没来开门,还有谁来读?

  

生3: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

小扣柴扉久不开,多么失望啊!

一起来试试,好不好?

  

(生齐读1、2两句诗)  

师:

真好,要不要再来一次,好!

  

(生齐读1、2两句诗)  

师:

正当诗人有点失望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

  

生:

一枝红杏。

  

师:

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大伙儿一起读。

  

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

什么意思?

谁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1:

春天的景色在花园里是关不住的,一枝红色的杏花伸出墙来。

  

师:

好,谁再来说一次!

  

生2:

春天的景色花园里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长出了墙。

  

师:

听懂了没有?

其实啊,同学们,为了表达诗人惊喜的心情,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

你听,老师加了一个什么字?

  

生:

呀。

  

师:

这就让这个句子变成了一句——  

生:

感叹句。

  

师:

下一句说,你会说吗?

试试看!

  

生1:

瞧,一枝红色的杏花已经伸出墙来了!

  

师:

真好,这也是一个感叹句啊!

还有谁说?

其实啊,还可以这么说——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

你听,这是什么句?

  

生:

反问句。

  

师:

那下一句该怎么说?

  

生1:

看,那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来了吗?

  

师:

真好!

这种惊喜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自己念念!

  

(生自由读)  

师:

谁先来!

  

生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

脸上笑了,很惊喜了!

谁还想读?

  

生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

真不错!

表达了作者高兴、激动的心情。

好,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3、4句诗)  

师:

好,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好不好?

  

(生读《游园不值》这首诗,师指导前两句轻一点)  

四、带动《春日》,整合学习。

  

师:

满园的春色到底怎么样?

诗人叶绍翁有没有写出来?

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的空间。

可是巧了,今天咱们要学的另一首诗《春日》,其中有好几句,是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的,有没有兴趣来研究一下?

[板书:

满园春色]  

生:

有!

  

师:

好,那我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来研究《春日》这首诗,你看看哪几句是可以描绘这满园春色的?

  

(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顺势研读《春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种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师:

好,谁来读《春日》这首诗?

[屏幕出示插图与诗歌]  

(生1诵读,师鼓励)  

师:

这首诗有没有同学学懂了,用自己的话说,试试看!

  

生1:

作者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泗水河边寻找优美的景色,无边无际的风光景色一下子焕然一新。

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春天的面容,春天总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

  

师:

对她的说法还有补充吗?

  

生2:

最后一句。

所有颜色都在表明春的存在!

  

师:

懂了吗?

春天的颜色非常的多!

那你说这首诗中的哪几句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春色?

  

生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

还有没有?

  

生2:

无边风景一时新。

  

师:

还有吗?

你们都觉得第1句不是,是吧!

咱们一起来念一下!

  生:

胜日寻芳泗水滨。

师:

为什么这一句不太合适呀?

  

生1:

我觉得主要是在“泗水滨”这三个字上。

“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滨”就是水边,“春色满园”我想一条河不会在园子里。

  

师:

就是说他描写的地点是不一样的。

但是,这句话里也有春的,哪些词有春?

  

生1:

“胜日”。

  

师:

“胜日”什么意思?

  

生1:

“胜日”就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师:

对,还有哪个词有“春”?

  

生2:

“寻芳”。

  

师:

为什么?

你说!

  

生2:

“寻芳”就是寻找美丽的景色。

  

师:

对啊,春天的景色就是很美,是吧!

那么就让我们重点读好下面的三句话,来体会春天的美丽,同学们练一练,你喜欢哪句诗,你就重点念好哪句诗!

  

(生自由练读)  

师:

谁先来读?

  

生1:

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

“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

  

(生自由说)  

师:

这么多颜色把春天打扮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这句话该怎么读?

谁来读?

  

生2:

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

你好像把我们带入万紫千红的春天了!

[屏幕出示:

花团锦簇的背景,上有诗一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来?

  

生3: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4:

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5、6:

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

大家一起来,好不好?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

读得真好,我想再听一遍,齐!

  

生:

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

你还喜欢读哪句呢?

  

生1: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我觉得你的“一时新”读得很好!

同学们,听了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生2:

我仿佛看到了河水边,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棵棵柳树摇着长辫子,十分美丽。

  

师:

这就是你脑海中的“一时新”,是吧!

那这句话你读读,该怎么读?

  

生2: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你简直把这个“一时新”读活了!

谁还想读?

  

生3: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他笑眯眯的,让人感觉春天真广阔呀!

  

生4: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好,请喜欢读这句话的同学们一起来!

  

生: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大伙儿一起来,好不好?

  

生: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春光无处不在,当然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它了,让我们读读第3句!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

  

师:

好,让我们连起来读这三句诗!

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的美丽!

  

生: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

你们的朗读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妙的春光图啊!

同学们,如果要你给这幅图取题目的话,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个词最合适?

  

生1:

我觉得是“万紫千红”。

  

师:

你特别喜欢这个词是吗?

请你上来写在这儿!

  

(生1上前板书)  

师:

还有吗?

  

生2:

寻芳。

  

师:

“寻芳”也不错的!

还有吗?

你觉得呢?

  

生3:

无边光景。

  

师:

“无边光景”也很好!

春光很广阔。

还有吗?

  

生4:

胜日。

  

师:

也好的!

你呢?

  

生5:

一时新。

  

师:

你真有眼力!

你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5上前板书)  

五、欣赏春色,激活情感。

  

师:

你们刚才描绘的这满园春色,想不想亲眼看看啊!

  

生:

想!

  师: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看到高兴的时候,你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甚至还可以手舞足蹈,尽情地来表达我们的感受,敢不敢?

(敢!

)敢不敢笑?

(敢!

)敢不敢叫?

(敢!

)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放媒体欣赏满园春色。

师配以解说,生感叹不已)  

师:

美不美?

  

生:

美!

  

六、内外结合,回归整体。

  

师:

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的优美诗文,通过朗诵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好不好?

  

生:

好!

  

师:

你想到哪一段,想到哪一首诗,就站起来!

谁先来?

  

生1: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

前两句特别合适,接着来!

  

生2: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

这诗你怎么知道的?

  

生2:

课外书里看来的。

  

师:

好的,再来!

  

生3:

《春晓》。

(配乐,齐诵读)  

生4:

《草》(配乐,齐诵读)  

生5:

阳春三月……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白花争艳的盛会……  增添了许多生趣。

(配乐,齐诵读)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师:

同学们,你们刚才描绘得非常的美,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对不对!

你们刚才描绘的画面就是“万紫千红”,就是“一时新”。

你们看,这两个词用得多么的凝练、传神啊!

同学们,诗人叶绍翁虽然没有把满园春色写出来,但我们的想象和描绘却填补了这个空白。

是什么唤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是什么呀?

  

生:

红杏。

  

师:

就是这一枝小小的红杏向我们传递了无穷无尽的春天的信息,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中的下面两句!

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

老师发现你们在读这个“春”字的时候,特别带劲,特别有力量!

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要读出什么吗?

  

生1:

要读出作者欣喜、兴奋的语气。

  

师:

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你看这一枝红杏就这样伸出墙外来了,它非常的……  

生2:

红杏出墙来了说明园子的树木花草已经非常茂盛了!

  

师:

噢,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这枝红杏出墙来了。

一个“出”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那种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是吗?

(是)那你们说是谁赋予了这枝红杏顽强的生命力呢?

  

生:

春天!

  

师:

对,就是春天,就是这神奇的大自然!

那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再赞美春天,赞美这神奇的大自然,好不好?

特别要注意什么字?

  

生:

出!

  

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

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学了这两首诗,马上请同学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爷爷的三句话。

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三句话,再读一读这两首诗,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  

师:

谁发现了?

这三句话分别解释了咱们今天学的诗中的哪几句?

  

生1: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解释了“无边光景一时新。

”  

师:

你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一句,是吧!

还发现什么了?

  

生2: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想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

”  

师:

是不是很巧妙的联系起来啦!

还发现什么了?

  

生3:

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我想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师:

都是那样的充满了生命力!

是啊,同学们,不管是古代的诗人还是现代的作家,尽管他们写作的角度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向我们描绘的春天都是这样的美丽,是这样吗?

(是)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首诗,体会春天的美,配上音乐,好么?

  

(生读《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  

师:

能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一下吧!

  

(生背诵)  

七、设计作业,自主学习。

  

师:

学完这两首诗,老师有一个提议!

平时,咱们这个作业都是谁布置的?

  

生:

老师。

  

师:

想不想做老师?

  

生:

想!

  

师:

敢不敢做老师?

  

生:

敢!

  

师:

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这个权利。

你来设计一个作业,给大伙儿设计,也可以给自己设计!

根据这两首诗,你想设计一个什么作业?

  

生1:

课外收集一下关于“春天”的诗文。

  

师:

好啊,还有吗?

生2:

读诗!

  

师:

有自己的想法!

  

生3:

创作一首春天的诗!

  

师:

好,那从你开始,好不好?

  

生4:

依据诗句画图画。

  

师:

这个作业创新,非常好!

  

生5:

把诗的题目换一下!

  

师:

可以啊!

  

生6:

把诗改一下。

  

师:

改成现代文,写下来,是不是?

  

生6:

是。

  

师:

写也有了,再说!

  

生7:

我觉得可以让同学们将诗中不满意的词找出来,改一改!

  

师:

你的意思是向古代的诗人挑战,改一改他们的诗,对吗?

  

生7:

是。

  

生8:

我们还可以对这两首诗评头论足。

  

师:

好,这些作业我们平时都没听说过的,设计好了作业,老师还有一个提议,下节课,我们上节活动课,形式呢,就是把大家的作业展示一下,咱们起一个主题:

新世纪第一春。

不满意,还可以改!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

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板书:

             

一时新

一枝红杏——满园春色

万紫千红

查、看、补、换、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