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92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77及相关练习。

课标分析:

课标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数的意义和位值,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在建立整数概念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从表面上看是不断认识更大的数,但是从数感的培养来看,三个阶段是各有重点,“1000以内数的认识”刚好处于建立整数概念的第二阶段,是在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千”,是对数位的进一步扩充,同时也是后续学习“数级”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析

教材中采用小棒、点子图、计数器、方块模型、算盘等多种素材共同作用,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建立位值观念及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进行了以下选材取舍、调节整合。

1、由复习前面所学乘除法口算整齐排列100道引导学生复习100的特点,并引出比100大的数。

2、用数字、0、1、4摆出比100大的数。

104、140、401、410等教学读法、写法、在计数器上的表达方法以及组成。

3、继续选用计数器进行数数从126往后一个一个地数5个数,304往前一个一个地数五个数,以及从949往后十个十个地数5个数并由此引出1000,学习读写组成。

以此来突破学生数数难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4、选用方块模型让学生感受1000及它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5、用《千字文》文本取代了点子图,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

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方块、数汉字、用计数器数等数数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摆数读数、拨数活动,学生初步体会读数、写数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数《千字文》的字数、找到相应的字,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体会读数、写数的方法或本质。

教学用具:

课件、学生练习用的小卷子,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1.视算练习(除法口算题10—20道)

2.出示排列整齐的100题。

师:

猜猜这是多少除法题?

师:

怎么猜的?

预设:

10道一列,一共有10列,10个十是100.(板书100一出新课)

3.复习100.

师:

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100,关于100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100是三位数,双数,……

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板书)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师:

比100大的数多吗?

谁能说一个?

师:

比100大的数多吗?

说得完吗?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比100大的数。

二、新课学习

(一)用上0、1、4这三张数字卡片,摆出比100大的数。

(课件出示)

1.摆一摆(指名说说怎么摆)

预设:

生1:

把1放在最前面,4放在中间,0放在最后面,也就是把1放在百位,4放在十位,0放在个位。

140(板书)

生2:

104……

小结:

写数的时候不能把0放在最高位,最高位上不能是“0”。

2.读一读,拨一拨。

①教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和组成。

师:

认识吗?

老师挑一个(指着104问)

预设:

指名读数

读得真好,再来一遍。

师:

老师把你们的读法记录下来(板书:

一百零四),读数的时候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读,中间的“0”要读吗?

要写吗?

小结:

中间的“0”既要读出来,又要写出来。

师:

104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下?

如果对了就给他掌声!

师:

哪位同学能介绍104的组成?

(指名回答)

②教学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和组成。

师:

再挑一个410,这个认识吗?

(指名回答)板书:

四百一十。

师:

这个“0”要读吗?

师:

这个“0”要写吗?

师:

在计数器上表示410。

如果对了就给他掌声!

师:

介绍410的组成.

师:

老师再挑一个认识吗?

(指着410问)

预设:

指名读数

读得真好,再来一遍。

师:

老师把你们的读法记录下来,读数的时候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读,末尾的“0”要读吗?

要写吗?

小结:

末尾的“0”不读,但要写出来。

师:

410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下?

如果对了就给他掌声!

师:

哪位同学能介绍410的组成?

(指名回答)

③读写小练习

a.读数

师:

140和401怎么读?

(指名读数板书读法)

b.在计数器上表示

师:

谁在计数器上表示140和401。

(肯定有很多学生)

师;老师把计数器画在了练习之上,请你画珠子表示。

c.投影展示交流

师:

这里有2个“4”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师:

哪个“4”是4百?

哪个“4”是4十?

小结:

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不一样。

师:

画对的请举手。

(二)教学数数:

课件出示下图

1.读题习惯教学

师:

这里还有一些计数器,这些数你认识吗?

师:

看看这道题有几个要求?

师:

先写再读,然后说说组成,带着这三个要求完成练习纸第2题。

2.同桌交流

3.数数教学

教学从126一个一个地往后数5个数

师:

老师也写了,认为老师写的对请点点头。

介绍126的组成(指名回答)

师:

要求:

请同学们一个一个顺着往后数5个。

先自己数一数

再指名数数

齐数(课件播放计数器拨珠过程)数到129问:

129后面是(),130是怎样想出来的?

预设: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多指名学生说说)

教学从304一个一个地往前数5个数

师:

老师也写了,认为老师写的对,请微微笑。

介绍304的组成(指名回答)

师:

要求:

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倒着往前数5个。

先自己数一数再指名数数

齐数(课件播放计数器拨珠过程)数到300问:

300前面是(),299是怎样想出来的?

预设:

个位没有了,十位也没有,从百位退1个珠子,到十位变成10个十,从十位退1个珠子到个位变成10个一,十位变成9个十,去掉1个珠子个位也变成9。

(课件播放拨珠过程)。

(多指名学生说说这过程,训练学生数学表达)

教学从949往后一十一十地数5个数

师:

那么多珠子看清了吗,认为老师写的对,请微微笑。

介绍949的组成(指名回答)

师:

要求:

请同学们往后一十一十地数5个数。

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师:

你发现了一十一十地往后数,哪个数位发生变化?

师:

999是很特别的数,它特别在哪里?

预设:

三个数位上都是9,最大的三位数

师:

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一样吗?

师:

999最大的三位数,再加1个就是1000(用计数器演示这个过程体会“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

认识1000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珠子就能表示1000?

引出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三)感知1000

1.(课件出示)

分四个层次

1由下向上一百一百地数一数10个一百是1000

2从右往左减少1百,1百,3百(学生说出剩下的900、800、500……)

③正面一层一十一十的减少(学生说出剩下的990、980、……900)

④正面最上层一个一个的减少(999、998、……)990是个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

2.课件呈现《千字文》

师:

估一估共有多少个字?

(学生估数)

师:

我们来验证

每句4个字,每行5句,共20个字,5行就是100个字。

②一百一百地圈一圈,10个一百是1000。

介绍《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找到第661个字圈出来

找到第113个字圈出来

找到第305个字圈出来

找到第223个字圈出来

分别是:

“我、爱、学、习”。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将“用0、1、4”摆数变成用5颗珠子摆数。

在事先画好的计数器上摆数

摆一个最大数。

5000

摆一个最小数。

5

每个数位上都有珠子,摆一个最大数。

2111

每个数位上都有珠子,摆一个最小数。

1112

像2111、1112这样的数你能读出来吗?

像这样比1000的数我们今后还要研究!

 

《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100以内数”,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

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能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具备了一个一个,十个十个等数数的方法,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初步理解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初步理解了进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学生对数的概念很抽象,所以我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口算题排列出发,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猜一猜,找一找等多种方式感受1000等数的概念。

学生在数到接近整百,一千数时很容易出错,于是我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体会十进制关系。

3、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

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效果分析

活动中我创设了“数口算题”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

课件出示“100口算题”,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

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

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这一环节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导课的目的

接下来让学生说出比100大的数,0、1、4三张数字卡片摆出比100的数。

104、140、401、410,学习了数的写法,最高位不能是“0”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说一说数的组成。

由于环节很系统的让学生进行了写数、读数、拨数、体会数的组成,在练习中很少有学生出现的错误。

然后继续选用计数器进行数数从126往后一个一个地数5个数,304往前一个一个地数五个数,以及从949往后十个十个地数5个数并由此引出1000,学习读写组成。

数形结合从而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也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在后面的练习检测中发现学生已经能较熟练的用计数器拨一拨满十进一的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时我选用方块模型1000。

首先方块模型1000采用动态呈现,一层100,10层1000,然后分别一百一百的拿掉、十个十个的拿掉、一个一个拿掉,学生数剩下的。

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利用《千字文》建立数感和找出第661个字“我字是,如果先让学生圈出600字,再圈出60字,然后再圈出1字,这样不仅能够很快的找到对应的数字,而且对数的组成也是很好的数形结合。

相信如果这样处理的话这个环节会比我直接让学生直接找到找出第661个字“我”字好很多。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它能让学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有例及类,能帮助老师梳理知识点及把握教学重难点,并确定教学目标,构思教学流程,

2011版教材改变了实验版教材中采用单一计数器帮助建构概念,而采用小棒、点子图、计数器、方块模型、算盘等多种素材共同作用,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建立位值观念及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进行了以下选材取舍、调节整合。

1、由复习前面所学乘除法口算整齐排列100道引导学生复习100的特点,并引出比100大的数。

2、用数字、0、1、4摆出比100大的数。

104、140、401、410等教学读法、写法、在计数器上的表达方法以及组成。

3、继续选用计数器进行数数从126往后一个一个地数5个数,304往前一个一个地数五个数,以及从949往后十个十个地数5个数并由此引出1000,学习读写组成。

以此来突破学生数数难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4、选用方块模型让学生感受1000及它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5、用《千字文》文本取代了点子图,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教育。

练习纸

班级姓名

1.画珠子

140

401

2.写出下面个数并读一读,再说说他们的组成。

()

()

()

126顺着往后一个一个地数出5个数:

304倒着往前一个一个地数出5个数:

949往后十个十个地数出5个数:

3.

估一估,数一数。

一共有()个字。

圈出661个字。

第661个字是()。

圈出113个字。

第113个字是()。

圈出305个字。

第305个字是()。

圈出223个字。

第223个字是()。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

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

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的认识的。

活动中我创设了“数口算题”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

课件出示“100口算题”,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

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

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接下来让学生说出比100大的数,0、1、4三张数字卡片摆出比100的数。

104、140、401、410,学习了数的写法,最高位不能是“0”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说一说数的组成。

这了环节系统的让学生进行了写数、读数、拨数、体会数的组成是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然后继续选用计数器进行数数从126往后一个一个地数5个数,304往前一个一个地数五个数,以及从949往后十个十个地数5个数并由此引出1000,学习读写组成。

数形结合从而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也加深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时我选用方块模型1000和《千字文》。

首先方块模型1000采用动态呈现,一层100,10层1000,然后分别一百一百的拿掉、十个十个的拿掉、一个一个拿掉,学生数剩下的。

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第二,我用《千字文》代替了教材上的千数彩点图。

让学生找到第661个字“我”、第113个字“爱”、第305个字“学”第113个字“习”。

既增强了数感又进行了传统文化熏陶。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

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利用《千字文》建立数感和找出第661个字“我字是,如果先让学生圈出600字,再圈出60字,然后再圈出1字,这样不仅能够很快的找到对应的数字,而且对数的组成也是很好的数形结合。

相信如果这样处理的话这个环节会比我直接让学生直接找到找出第661个字“我”字好很多。

另外在教学设计时还体现了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例如401和140中“4”,以及999中的三个9各表示什么意思?

等巧妙地环节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给忽略了实在可惜!

第三,在导课环节中采用口算乘除法的形式,用时间较长且与数数关系不大,如果改成直接数一数算式的形式导入的话可能会为后面节约更多新课研究时间。

真切的实践和深入的思考会让课堂更高效,我将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努力!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容标准”的第一学段中提出: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4.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可见,课标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数的意义和位值,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在建立整数概念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下图),这三个阶段从表面上看是不断认识更大的数,但是从数感的培养来看,三个阶段是各有重点:

“1000以内数的认识”刚好处于建立整数概念的第二阶段,是在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千”,是对数位的进一步扩充,同时也是后续学习“数级”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