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7126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A.⑥①③⑤②④B.⑥④①⑤②③C.⑥①②④③⑤D.⑥④①③⑤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

“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

“朝觐官孰廉?

”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④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

“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

“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天启初,谥贞肃。

节选自《明史·

杨继宗传》

【注】①中官:

宦官、太监;

②汪直:

明代宦官。

③司礼:

即司礼监,官署名。

④廨:

xiè

,官吏办公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嘉兴知府擢:

升迁

B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遇:

对待

C濒行,突入府署濒:

临近

D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籍:

抄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为祛除之遇学官以宾礼

A.B.

为知府将具实以闻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每于帝前毁继宗

C.D

而心甚衔之请于继宗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杨继宗“为官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②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③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④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⑤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⑥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④⑥

8、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儒清军打死不少百姓,遭到杨继宗的抵制,孔儒心怀忌恨想突入杨府找杨继宗贪污受贿

之类的茬子,但无“功”而返。

B.杨继宗在担任嘉兴知府期间,严格执行朝廷规定,大兴社学,府内的教师也竞相劝勉,一

时文化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

C.杨继宗不巴结官,不爱钱财,曾因“敝衣数袭”使御史羞惭,在回家给母亲发丧时只带了

“一仆、书数卷”,凭“不私一钱”使宪宗得闻。

D.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但心肠慈厚,当仓官面临牢狱之灾时,他想从宽处理,后来找

到仓粮亏空的真正原因,使仓官冤案得以昭雪。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0分)

(1)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

(4分)

(2)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3分)

(3)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谒金门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

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旧居”。

(1)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作简要分析。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门衰祚薄,___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

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有志矣,___________,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我感到,生活本身比书籍的世界要丰富多了,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

人的心灵,是开在路口的客栈,谁愿进来谁进来。

这种对事物的多样性追求,才使生命绚烂激越起来。

所以,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而这种敏感却在读书人那里悄然丢失了。

何以至此?

盖因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

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

厮熟的书斋环境,培植了阅读者的生活惯性和生命惰性。

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

于是,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

纪德在《地粮》一书中说:

“抛掉我的书吧,不要在这书中寻求满足;

也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这种念头正是你的奇耻大辱:

假如我为你找到食品,你会反而不饿了;

假如我为你铺好床铺,你会反而不困了……抛掉我这本书吧,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去寻找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吧,别人能做得跟你同样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

别人能写得跟你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写。

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啊。

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这里的含义是深刻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对一种思想的眷恋,就意味着对其他的一切的放弃。

而这其他一切却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恋的更有价值、更可取。

因此,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同时,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创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

如果这还不能让读书人醒悟,那么,反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往往是读书人这一事实,也应让偏执的阅读者警醒了。

不用讳言,读书人是对书籍伦理有过分嗜好的人。

所谓书籍伦理,就是书本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

所以,读书人与市井人的分野,就在于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断;

而在市井人那里,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别的智慧。

因此,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读书人有更灵活的“变通”能力,他们生活得更灵动、更有生气,也更有力量。

有人问纪德:

“伦理能增加你的乐趣吗?

“不能,”纪德回答说,“只会证明我的乐趣是正当的。

那么,书籍伦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长期处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考虑之中,犹豫踯躅,弄得筋疲力尽,最后确信,只有干脆一动不动,才不会犯错误。

在生存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的现实面前,在不容分说的生活洪流面前,书籍伦理显得多么苍白,书生的面孔显得多么柔弱。

读书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于书本。

也正像家庭把伟岸的丈夫奴役为庸夫,书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

腐儒是什么?

是与自然、社会和生气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是离开书本就不能发出生命之音的人。

他幽闭了生命的处所,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倾听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创击而发出的人性的呐喊,更不会听到正义的讼辞。

走出书斋吧。

美的东西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们心中的价值;

过于魇饱的阅读,会淡化读书的生命乐趣。

我们应该时常到市井上走走,不仅是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也因为对书本的暂时疏离,会找回久已不尝的对阅读的“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有渴望,才有被满足之后的酣畅醉意。

到了这般天地,书才真正融入读书人的生命之中;

读书生活已远离了功利,成为一种天伦之乐。

(选自《走出书斋的阅读》)

(l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卷上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读书人如果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就不可能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

物的敏感。

B.书斋的空间有限,光线也比较暗淡,读书人要有选择地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看

看风景,去听听风声。

C.读书人过分嗜好书籍伦理,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不但失去了读书的价值,也失去了读

书的乐趣。

D.由于读书人嗜好书籍中苍白的伦理,所以,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总是不如市井之人。

E.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如果读书人不醒悟,不走出书斋,那么他将成为一个反

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

13、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理解恰当的一项(3分)()

A.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是人们选择阅读的原动力。

如果读书幽闭了我的内心,真的不如没有书。

B.读书应该使心灵达到更开阔、更开朗的境界,营造一种无限的容量,即保持一种能随时接受新事物的敏感。

C.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

D.因为生活的给予与转化大于书本,我们应该走出书斋,离开书本,走入市井,这才是读书的一种天伦之乐。

14、作者引用纪德《地粮》中的话目的是什么?

请简要阐述。

15、作者主张“走出书斋阅读”,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怎样的阅读才是“走出书斋的阅读”?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陈泥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

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

“你们看!

黑吗?

”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

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

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

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

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

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

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

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

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

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又过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

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

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

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

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

船碎了,人掉在水里。

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

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

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

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

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

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

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

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点积蓄也没有。

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

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

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

“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

淹死会水的。

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

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

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

怎么知道是女尸?

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

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

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

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

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

”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

我有急用。

这是玩命的事!

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

就这一下。

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

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

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

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

“十块就十块吧!

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

”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

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

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

大家伙发了一声喊:

“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

”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

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

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

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

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

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

“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节选自汪曾祺《故里三陈》,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画线语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何作用?

17.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陈泥鳅这一人物形象。

(5分)

18.有人认为,本文隐藏着生活的哀戚,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

(不超过25个字)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

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

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

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

结果第一组的学习成绩最好,第三组最差。

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

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

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这则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0.你参加市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给予你精心指导的语文老师在班上宣布了这一喜人的成绩,对你表示祝贺,并给予鼓励。

请你发表获奖感言,要求感情真挚,语言得体,符合情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6分)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1年1月18日,杭州图书馆成了热门话题,常有乞丐和拾荒者来此阅览,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却因此遭到一些读者的投诉。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对投诉者说的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数千次。

记者为求证想连线褚馆长遭拒,后几经辗转才找到杭图办公室主任。

刘主任惊讶地说:

“这也算新闻吗?

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

记者来到杭州图书馆,除了外面漫天飞雪,一切如常——自修室内几乎满座;

白发老人戴着耳机安适地窝在沙发上听音乐;

阅览室里有民工模样的人在静静翻书。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据悉,目前的杭州图书馆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题答卷

座位号:

二、9.(10分)

(1)

(4分)

(2)

(3分)

(3)

10.

(1)

11.(6分)

(1)

(2)

(3)

(4)

三、12.(5分)()()13.(3分)()

14.

15.

四、16.

17.

(5分)

18.

五、19.(6分)

20.(6分)

60

六、作文(60分)(做在作文纸上)

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题答案

一、1、C.dà

ng,xiān,tuò

jué

;

(A.bà

n,jū/zǔ,lú

n,jù

n;

B.yì

ng/yīng,sǒng,chōng/chuá

ng,fǔ;

D.zhuó

ng/qīn,qiǎ,qǐ/jī)

2、B忍俊不禁,忍不住要笑出声。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常用于文艺作品。

C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里,比喻同有学识且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D不孚众望,指不能让人满意,“孚”,使人信服。

此处与文段意思不合。

3、B.(A.“不在于……而在于”是针对“文章写得好”,因此本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把“与坏”删去。

C.不合逻辑,应是“就没有赤壁之战,甚至三国格局都有可能改写。

”D.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4、D(要抓住语段的思路做题,思路是:

先提出观点,然后比较诗歌语言和其他语言的不同,接着总写诗歌语言的特点,最后从两个方面分写诗歌的特点。

二、5.D籍,登记ks5u

6.C.转折连词,但是(A.介词,替/动词,担任B.介词,用/连词,来D.介词,在/介词,向)

7.B(杨继宗大兴社学时的规定;

④杨继宗治理杖打百姓的恶官时的榜文内容;

⑥杨继宗对自己入京谒见上司时必身穿朝服的解释。

8.B(朝廷无大兴社学的规定)

9.

(1)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

(分点:

超迁,破格提拔;

数,多次、屡次;

忤,冒犯。

每个分点1分,句意1分。

(2)有十多名管仓库的官吏因缺少官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来抵偿缺额。

坐,因、因为;

鬻,卖、卖掉;

句意1分,重点在被动句、省略句,(被)系(于)狱中。

(3)这二位必当为天下人才之冠,我为朝廷得到人才而(表示)祝贺。

魁天下,为天下之魁,为天下之冠;

得人,获得人才、得到英才;

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

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成化初年,由王翱推荐,升任嘉兴知府。

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

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人们都不敢有所冒犯。

然而他却能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替大家排忧解难,又在所辖府内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前去上学,就要处罚他们的父兄。

杨继宗用宾客之礼对待学官,府内教师儒生竟相劝勉,一时文教大兴(文化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他鞭挞而死。

杨继宗张榜告示说:

“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来府衙报告名姓。

”孔儒十分恼怒。

杨继宗前去拜见他说:

“治官治民应有一定规矩,您应着重清除奸邪弊端,对官吏惩恶扬善。

像这样挨家挨户稽查考核,则是地方官府之事,不是你风宪官的管辖之事。

”孔儒无法与之辩驳,但心里却深为忌恨杨继宗。

临行前,他突然闯入知府衙署,打开杨继宗的衣箱察看,里面只有几件旧衣服而已,孔儒满面羞惭离去。

有宦官来嘉兴府,杨继宗送给他们的只是菱角、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