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41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x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

名词解释:

1、康复:

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

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

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

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

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内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内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行,内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行.)

5、原动肌:

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

6、拮抗肌:

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

7、固定肌:

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

8、协同肌:

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

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张收缩:

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contraction):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

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13、言语治疗:

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目的:

改善言语功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4、构音障碍:

指因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肌张力异常和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

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

15康复辅具:

疾病和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需一些专门的器具来加强其减弱的功能或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这些器械统称为功能性辅助器具或康复辅助器具,简称康复辅具。

作用:

矫治畸形、弥补功能缺陷、预防功能进一步退化。

16、假肢:

用于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专门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17、矫形器:

是装备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

18、助行器: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

分类:

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

19、生活辅具:

指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患者设计制作的专门器具。

20、肌张力:

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21、关节活动范围:

ROM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22、步态周期:

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23、代谢当量(MET):

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安静、坐位时,每千克体重、每分钟的耗氧量为(kg?

min),即1MET。

代谢当量与热卡有对应关系,其换算公式是:

热卡=MET××体重(kg)/200。

24、ADL(日常生活活动):

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必须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25、运动再学习疗法MRP: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

26、脑卒中:

亦称脑血管意外CAV,曾称“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小儿性脑瘫:

又称脑瘫,是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发的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可以引起活动受限。

27、神经源性膀胱: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伤病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多见于脊髓损伤。

28、联合反应:

表现是患肢无随意运动,由于健肢的运动引起患肢的肌肉收缩。

是脊髓水平的异常运动,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

在上肢呈现对称性;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伸为相反的表现。

它可用于诱发患肢的活动。

29、压疮:

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或受摩擦力与剪应力的作用后,受力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

第一章

康复治疗原则:

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治疗的工作模式:

1、物理治疗:

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因子和手法治疗的手段,重点改善肢体功能。

2、作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制定个体化的作业活动,重点是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3、言语治疗:

重点是改善交流能力和吞咽功能。

4、心理咨询:

通过心理疏导和宣泄,调节心理状态,改善心理功能。

5、文体治疗:

借助文娱活动,调节精神心理活动,改善躯体功能。

6、中国传统医学治疗:

借助中药、针灸、中医手法、传统锻炼方法等,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

7、康复工程:

借助现代科技为伤残人士服务,主要是安装和使用假肢、利用机器人辅助训练等,改善患者功能。

8、康复护理:

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健康教育,包括床上良肢位,肺部护理,预防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等。

9、社会服务:

主要是对病、伤、残者提供社会康复方面的指导,如职业培训、指导再就业等。

第二章

1、人体的三个基本运动面包括:

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2、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3、骨骼肌按其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4、肌肉的收缩形式:

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5、等张收缩又根据肌纤维长度变化的方向不同分为:

等张向心性收缩,等张离心性收缩

6、等张向心性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向肌腹中央收缩,长度变短,肌肉的起止点相互接近。

如肱二头肌收缩引起的肘关节屈曲。

7、等张离心性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变长,肌肉起止端远离,此时肌肉收缩是为了控制肢体的运动速度。

如下蹲时,股四头肌收缩但长度延长,其作用是控制下蹲的速度。

8、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

单收缩,强直收缩

9、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1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基础心率增加,血流量减少,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心室充盈量下降没播量减少,心功能降低。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卧位时膈肌上移,液体容量相对增加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呼吸肌肌力下降,肺活量下降,呼吸运动减弱,分泌物排出困难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3,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肢体由于疼痛限制活动可以产生肌肉废用,肌肉固定后出现肌肉萎缩肌肉易疲劳,肌肉的蛋白总量下降使肌肉的收缩力下降。

4制动对韧带的影响:

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导致滑膜粘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

韧带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5,制动对关节的影响:

长期制动骨骼的骨吸收加快易出现骨质疏松。

可出现严重的关节退变,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

关节囊内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重构。

6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制动后由于感觉输入减少可以产生感觉异常和痛觉异常。

7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卧床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增加,且由于腹压减小不利于膀胱排空易导致尿潴留。

患者瘫痪后导尿增加易出现尿路感染。

8制动对皮肤系统的影响:

制动可使皮肤及其附件产生萎缩和压疮,皮下组织和皮肤的坚固性下降。

9制动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负氮平衡(多尿使氮排出增加,食欲减退使蛋白质摄入减少可以产生低蛋白血症),激素水平变化(如抗利尿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雄激素水平降低)水电解质改变:

(如高钙血症)。

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

1、肌张力:

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的肌张力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平衡运动,使关节有序固定,肢体保持一定的姿势,有利于肢体协调运动。

2、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等级评定标准

0级无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无阻力。

1级肌张力稍微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到ROM之末出现轻微阻力。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ROM后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住,并在此后的被动活动中均有较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时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

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3、肌力分级标准:

MMT(徒手肌力测试)是根据受检肌肉肌群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受检体位,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条件下完成一定动作,按动作的活动范围和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进行分级。

级别名称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的百分比(%)

0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

1微缩有微弱肌肉收缩,但没有关节活动10

2差在去重力条件下,能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25

3尚可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不能抗阻力50

4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微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75

5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100

4、关节活动范围:

ROM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尺度,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是肢体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测量方法:

量角器的摆放:

量角器的轴心与关节中心一致,固定臂与关节近端的长轴一致,移动臂与关节远端的长轴一致;体位:

确定关节运动范围的体位方法为中立位法,即解剖学中立位时关节角度定为“零”起始点。

测量旋转度时选正常旋转范围的中点作为“零”起始点;另外,检查者要保证被检者体位舒适,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测量方法:

关节活动时,固定臂不动,移动臂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而移动,移动臂移动终末所显示出的弧度即为该关节的活动范围。

5、步态周期:

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支撑相:

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60%。

分为早期、中期、末期。

摆动相:

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阶段,占步行周期的40%。

6、常见异常步态:

1、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支撑相躯干前后摆动显着增加,又称鹅步)、臀中肌步态(支撑相躯干左右摆动显着增加,又称鸭步)、屈髋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无力步态(长期处于此状态将极大增加膝关节韧带和关节囊的负荷,导致膝关节损伤和疼痛)、踝背伸肌无力步态(摆动相出现足下垂,导致下肢功能性过长,往往以过分屈髋屈膝代偿,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前脚掌先接触地面)、腓肠肌肌无力步态(表现为支撑相中期踝关节背屈控制障碍,支撑相末期延长,下肢推进力降低,患侧膝关节屈曲力矩增加,导致支撑相中期膝关节屈曲和膝塌陷)

2、中枢神经疾病常见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患者足内翻,摆动相时骨盆代偿性增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肢下侧向外侧划弧迈步,又称划圈步态)、截瘫步态(截瘫患者如果损伤平面在L3以下,有可能独立步行,但由于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瘫痪,表现为跨栏步态)、脑瘫步态(痉挛型患者常见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痉挛导致足下垂和足内翻,股内收肌痉挛导致摆动相足偏向内侧,表现为踮足剪刀步态)、帕金森步态(普遍性肌肉张力异常增高,表现为步行起步困难,下肢摆动幅度减小,髋膝关节轻度屈曲,重心前移,步频加快的慌张步态)。

7、平衡:

是指身体保持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姿势:

是指躯体的一种非强制性、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

人体平衡的分类:

静态平衡:

人体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动态平衡:

1、自动动态平衡:

指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是所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2、他动动态平衡:

指人体对外界干扰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8、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1、感觉输入:

视觉系统:

提供周围环境及身体运动和方向的信息;躯体感觉:

提供身体重心位置;支撑面变化的信息;各部位空间定位和运动方向;前庭系统:

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

2、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方案。

3、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

9、代谢当量(MET):

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健康成年人安静、坐位时,每千克体重、每分钟的耗氧量为(kg?

min),即1MET。

代谢当量与热卡有对应关系,其换算公式是:

热卡=MET××体重(kg)/200.

10、失语症:

是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候群,实际上是由于脑损伤使原来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受损的一种综合征。

脑卒中是失语症的最常见的原因。

构音障碍:

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

11、吞咽功能评定方法包括

(1)触摸吞咽动作

(2)反复唾液吞咽试验(3)饮水试验(4)摄食-吞咽过程评定。

特殊检查:

(1)吞咽造影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最全面、可靠、有价值的吞咽功能检查方法,把造影剂混入不同质地的食物如流质、半流质食物中,让患者食入,通过X线透视来观察患者口腔、咽的功能并确定受损的部位;

(2)电视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3)测压检查;(4)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5)超声检查;(6)表面肌电图检查;

12、认知功能:

人体高级机能的重要功能之一,认知是一种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活动,即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的过程,它是一个体现机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是人类适应周围环境的才智。

认知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思考等过程,广义的认知可以包括与脑功能有关的任何过程。

13、心理与认知功能评定可应用于康复的各个时期:

①初期:

了解是否存在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程度,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②中期:

判断康复的效果及预后,为修改康复计划提供依据③终期:

为全面康复提出建议。

14、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15、ADL的范围:

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家务活动等。

运动方面有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室内或室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自理方面有更衣、进食、如厕、洗漱、修饰等。

交流方面有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境标志等。

家务劳动方面有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等。

16、Barthel指数项目:

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鞋带)、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m)、上下楼梯

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

第一节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治疗手段: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治疗、辅助器具。

物理治疗:

包括:

声、光、电、磁、力、热、冷;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

(一)、运动治疗:

一、生物力学技术(关节活动技术):

1、主动运动:

常用各种徒手体操或器械体操2、主动助力运动:

常用的有悬吊练习、滑轮练习和器械练习3、被动运动:

一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另一种是借由外力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二、软组织牵伸技术:

牵伸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1、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2、分类:

可根据牵伸力量的来源、牵伸方式和持续时间分为:

手法牵伸、器械牵伸、自我牵伸三种。

3、临床应用:

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均可采用牵伸治疗。

三、肌力训练技术:

根据超量负荷的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

1、分类:

根据肌肉的收缩方式:

等长运动、等张运动;根据是否施加阻力:

非抗阻力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前者包括主动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后者包括等张性、等长性、等速性抗阻力运动。

2、肌力训练方法选择:

肌力1-2级:

徒手肌力训练;3级或以上:

主动抗重力或抗阻力肌力训练;

四、神经发育疗法

常用的技术有:

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

1、目的:

将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ADL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

2、治疗顺序:

按照头-尾、近端-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成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

五、运动再学习疗法(MRP):

把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和再训练的过程,脑损伤后的功能重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的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

其特点为:

1.再学习和再训练的过程2.患者主观参与3.特殊运动作业训练,可控制的肌肉活动练习,控制作业中的各个运动成分4.现实生活活动的再学习。

其内容为:

1、上肢功能2、口面部功能3、仰卧到床边坐起4、坐位平衡5、站起与坐下6、站立平衡7、步行;

六、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CIMT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健侧上肢。

七、运动处方:

包括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循的原则:

1、掌握好适应症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4、个别对待5、及时调整;

二物理因子治疗:

(一)电疗法:

根据所采用电流频率的不同,电疗法通常分为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0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适应症:

神经炎、神经根炎、神经痛、关节炎症等;禁忌症:

恶性肿瘤、高热、意识障碍等。

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TENS: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骨折后骨愈合不良、慢性溃疡等;禁忌症:

置入心脏起搏器者、颈动脉窦处等。

电体操疗法:

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肌肉失神经支配、废用性肌萎缩等;禁忌症:

痉挛性瘫痪。

功能性电刺激:

适应症:

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后的足下垂、站立步行障碍等;禁忌症:

植入心脏起搏器禁用其他部位的功能性电刺激,意识不清等。

3、中频电疗法:

适应症:

瘢痕、关节纤维挛缩、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关节炎等;禁忌症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倾向;4、高频电疗法:

短波疗法和超短波疗法(应用最多):

适应症:

软组织、五官、胸腹盆腔器官的炎症感染、关节炎、扭挫伤、骨折愈合迟缓等;禁忌症:

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等。

微波疗法:

同上。

(二)光疗法: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光疗法。

1、红外线治疗:

治疗作用:

红外线辐射机体组织后主要产生温热效应(辐射热),红外线穿透组织的深度很浅,近红外线可达皮下组织,远红外线只达表皮。

表浅组织产热后通过热传导或血液传送可使较深层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并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因而有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促进水肿吸收、炎症消散、镇痛、解痉作用。

2、蓝紫光治疗:

治疗作用:

蓝紫光照射于人体后皮肤浅层血管扩张,血液中的胆红素吸收蓝紫光后,在光和氧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变化,转变为水溶性低分子量易于排泄的无毒胆绿素,经胆汁、再由尿和粪便排出体外,使血液中过高的胆红素下降。

3、紫外线治疗治疗作用1)杀菌、消炎、增加机体防卫和免疫功能:

2)镇痛;3)脱敏;4)加速组织再生;5)促进维生素D生成、防治佝偻病和软骨病;6)光敏反应。

4、激光治疗:

低强度激光对组织产生刺激、激活、光化作用,可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拔除,抑制痛觉,有镇痛效应;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增强组织代谢与生物合成,加速组织修复。

照射穴位时有刺激穴位、经络的作用,因而有“光针”之称。

作用于反射区时能调节相应节段的生理功能。

高强度激光对组织有高热、压强、高电磁场作用,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甚至炭化、汽化、用于组织止血、黏着、焊接或切割、分离。

(三)超声波疗法:

治疗作用:

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于人体时引起微细按摩效应、温热效应、空化效应以及多种理化效应,连续式超声波的温热作用较明显,脉冲式超声波的非热效应较明显。

(1)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较好的镇痛、解痉作用。

(2)加强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细胞通透性,改善组织营养,促进水肿吸收。

(3)提高结缔组织的弹性,使胶原纤维分解,松解粘连、挛缩,瘢痕组织变细而松软。

(4)低强度或脉冲式超声波可刺激组织的生物合成和再生修复,加速骨痂的生长。

(5)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于神经节段可以调节其支配区神经血管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6)许多实验研究发现超声波有很好的溶栓效应,可使血栓形成的血管再通而恢复血流。

治疗作用:

(四)磁疗法.

第二节作业治疗

定义:

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重要成分:

1作业治疗是一门专业学科,必须在受过专业训练的作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2以作业活动为治疗媒介,即作业可以作为作业治疗的方法;3针对的是日常生活作业功能,即做也可以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4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性活动,学习或者再学习新的或已失去的技能,从而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行为上的改;5非常注重利用环境改良方法减轻残疾及残障,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最终目的包括预防伤病带来的残疾和残障,维持健康,提高生活独立程度,使人可融入社会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作业治疗的对象:

所有作业功能有障碍的人。

作业治疗的分类:

按作业内容分:

1功能性作业治疗;2职业作业治疗;3娱乐活动;4作业宣教和咨询5环境干预;6辅助技术:

矫形器、辅助器、假肢使用训练;

作业治疗内容:

1)躯体功能作业治疗2)社会心理作业治3)发展性作业治疗

常用的干预方法及注意事项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2)转移训练3)生产性活动训练4)手功能训练5)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6)知觉功能训练7)认知功能训练8)压力衣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应用:

禁忌证:

意识不清、病情危重、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活动性出血、严重认知障碍等。

第三节言语与吞咽功能障碍

一、言语治疗

定义:

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目的:

改善言语功能,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手段:

言语训练、交流替代设备。

适应症:

有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