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748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docx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

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二年级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很多人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

唐代刘禹锡有句话:

“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应该是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与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古诗文阅读。

(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

举明经,授卫县尉。

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

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

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

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

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

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

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

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

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

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七年卒,赠工部尚书。

太常博士张星议日:

“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

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

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

有一于此,人之所难。

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

”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

安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

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

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

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

背离

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④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

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

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

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

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8.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濛濛细雨中。

①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③故曰:

至人无己,                ,               ?

(庄子《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静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

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

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

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

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

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

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

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

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

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

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

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

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

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与不曾实现的未竟愿望,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

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

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

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

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

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

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

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

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

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

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

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

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

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

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

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

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

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0、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2分) 

11、品味文中加粗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6分)

①拍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喝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挺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赍发(jī)      央浼(měi)        提防(dī)       模样(mó)

B、怂恿(sǒng)    谗言(chán)       熟稔(rěn)   憎恶(zēng)

C、彤云(tóng)    晦朔(shuò)       角隅(yú)      连累(lèi)

D、祈祷(qí)      讥诮(qiào)       洞穴(xué)     弱冠(guān)

1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噩耗     通宵     没精打采      皇天厚土

B、蓬蒿     火炭     金刚钻        哎声叹气

C、穿梭     酒馔     生当陨首      碎琼乱玉

D、下榻     涸辙     委屈求全      青云之志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专家,请大家来就是要听一听各位的高见,请大家别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言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⑤②④③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③②④⑤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    )

A、穷岛屿之萦回              穷:

极尽

除臣洗马                  除:

任命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

自夸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

迫近

C、腹犹果然                  果然:

很饱的样子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

改变

D、帝乡不可期                期:

满一年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

就着,依着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活用方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而后乃今将图南

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眄庭柯以怡颜

B、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水击三千里            园日涉以成趣

D、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望长安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使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奚以知其然也

C、而刘夙婴疾病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去以六月息者也       南冥者,天池也

五、作文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德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要求:

根据以上文字,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滦二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考试

语文答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

原文说“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因而“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错,还强加因果)

2、A(解析:

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

3、C(解析:

“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文中无据,可参考D项。

二、古诗文阅读。

(32分)

4.【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答案】A

【解析】A项的“充”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常见的多义词,在这里是“担当”“充任”的意思。

因为“仍”是“依然”的意思所以不会原来就“代理岭南采访使”因此“充”是“担当”“充任”的意思。

乖方是“违背法度”,乖:

背离。

5.【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答案】A

【解析】③是在皇上下诏命庆礼在柳城筑营州城,。

⑤是为政清严,⑥是为政清严的结果

6.【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B

【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

B不是另址再建营州城,是原址再建。

7.

(1)【答案】(4分)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

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字“功役"、“嗤”、“切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

(2)【答案】(4分)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解析】:

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字“苦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

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

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

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

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

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

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

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

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

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

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

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

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

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

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

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

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

“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

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

”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

“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

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

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

”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8、

(1)“怯园公”是使园公担忧害怕的意思,“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2分)表现了诗人勇于在艰难时世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2分)

9、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正解】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

(2分)

11、【正解】①“拍拍”:

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2分)

②“喝令”:

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

(2分)

③“挺直”:

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2分)

12、(每点1分)【正解】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知道了父亲软弱的一面;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著、坚韧。

13、(每点2分)【正解】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14、(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正解】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

②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3×8=24分)

15、B   16、C

17、A 让枣推梨:

比喻兄弟友爱。

姑妄言之: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意为任意偏造的、没有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