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13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易经·

责卦》中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

时至今日,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化,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

《辞海》对“文化”一词的解释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是指某一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等等的综合体现。

一个行业的文化发达程度和特质内涵,深刻地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也就深刻地影响着该行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

故有,有文化的行业,才是负责任的行业、先进的行业;

有文化的单位,才是有活力的单位、文明的单位;

有文化的人,才是有品位的人、智慧的人。

云南交通文化。

云南交通文化是一种行业文化,是云南交通发展历史的沉淀,也是交通人基于云南独有的地理自然条件、在推进交通发展中长期创造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了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

其中,物态文化是云南交通人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和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是可见的显性文化。

制度文化是云南交通人在实践中组建的各种行为规范,行为文化是云南交通人在工作中形成的礼仪风貌等行为模式,两者介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之间。

心态文化是云南交通人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审美情趣等心理因素,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同时也是交通文化的核心,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互交融,并对后三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道德文化。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长胜靠文化”。

道德文化是云南交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推进云南交通文化建设,重中之重是抓好职工道德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素养,是一个始于素养、忠于素养、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要把职工道德文化建设摆在交通文化建设的突出地位,在全行业大力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文化氛围。

(二)云南交通文化与交通发展同步“道者,蹈也;

路者,露也。

”(刘熙《释名》)道路是经过人们踩踏而成,这是原始的交通,也是交通肇始。

云南高山峡谷、大江大河的地貌阻碍了云南与外界的经济文化往来,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人类祖先用脚踩出了一条条羊肠鸟道。

为改变云南交通闭塞的状态,自秦汉始,古代先人依靠刀凿斧劈修筑了“五尺道”、“西夷道”等步驿道;

至明清,云南驿道内联四川、贵州、广西,外接缅甸、越南、老挝。

民国时期,云南始有公路,其中以修筑于1938年的滇缅公路最为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云南交通发展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农村公路竞相发展,水运建设突飞猛进。

时至今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蔚为可观。

从云南几千年的交通发展史看,无论是步驿道发展期,还是现代交通发展期,受制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既有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有相对停滞的低谷,总体呈现为时断时续的状态。

交通文化与交通发展同步。

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或某个特殊节点,交通文化就会凸显,并支撑交通发展,而交通发展相对停滞时,交通文化就会潜隐,但不会消亡。

南方丝路形成初期,“度博南,越兰津;

渡澜沧,为他人”的民谣记录了古人开山筑路、不畏艰难的情怀;

唐朝是云南驿道网络初步形成时期,“驿”、“馆”文化始兴;

云南驿道在元代实现了大规模发展,“站赤”建设深入影响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民国时期,云南交通文化体现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献身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经济建设处于困难时期,云南交通文化就突出了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特质。

可见,源远流长的云南交通发展史铸就了云南交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而云南交通发展时断时续的状态也直接导致云南交通文化呈现出时隐时显的特点。

(三)云南交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交通文化的凝聚力是交通行业所具有的聚集、吸引、团结和组织全体交通人的向心力,也是交通行业赖以发展的内在力量。

相对于体量庞大的云南交通物态而言,云南交通文化体量很小,然而却贯穿于整个云南交通物态的发展、有效支撑了交通物态发展,这就是交通文化凝聚力作用的体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云南交通文化的自然凝聚力,表现为一个在红土高原从事相同行业的群体所形成团聚力量和亲合力,以及特定的语言体系、思维习惯、相同习俗和对交通行业的依恋之情。

另一方面是云南交通文化的社会凝聚力,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

云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决定了云南交通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韧性;

云南地处边疆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多民族杂居的特点又决定了云南交通文化既有与全国交通文化的共性,又有“多血质”的个性;

云南文化融合的特征决定了云南交通文化在保留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又善于吸收外来的新鲜文化思想。

正是这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云南交通文化特有的凝聚力,对云南交通文化现象起到吸附作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调整、丰富,成为推动交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云南交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云南交通文化在交通不同发展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云南交通人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

如秦汉时期,为突破大山阻隔,江河围困,开山筑路者体现的是开拓人格;

云南驿道发展时期,马帮成为云南与外界沟通的重要载体,这时体现的是坚韧人格;

滇缅公路时期,筑路大军冒弹雨、舍生死抢通生命线,体现的是英雄人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筑路工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推进云南交通实现大发展,体现的是奋斗人格;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公路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并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网络迅速延伸,农村公路等级不断提升,水运建设加快推进,云南交通人体现的是创新人格。

各个时期的人格特征是云南交通人区别于其他行业从业者和其他省区同行神气风度方面的特点,也是对云南交通人这个群体气质培养与形成的要求。

(五)云南交通文化引导交通职工有品位的生活通过交通文化建设,积极支持和引导交通职工健康、和谐、正常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

而职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行业前进的动力、永不枯竭的源泉,交通文化也在这种不懈追求中,孕育、催生和演进。

为此,要着力改善交通职工民生。

改善民生,既要改善社会民生,也要改善行业民生和职工民生;

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

我们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工作,服务好基层单位发展和职工全面发展。

对广大交通职工政治上要多帮助、工作上要多支持、生活上要多关心,努力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解决好在住房、就医、交通、餐饮、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真正让大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增强作为云南交通人的归宿感和自豪感。

最终形成这样的交通职工道德文化环境: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交通文化建设是云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必然要求,是交通人助推新跨越和实现“云南梦”、“中国梦”的重要责任。

二、云南交通文化建设的现状“十一五”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高度重视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紧紧抓住“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关键,以职工道德文化建设为基础,着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着力提炼行业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理念,构建行业理念识别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职工行为,构建行业行为识别体系;

统一行业外在标志,构建行业视觉识别体系,使行业文化建设成为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文化自觉已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逐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构建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以“交融交谦诚,通达通厚德;

修路修人生,养路养人品”的行业核心价值观;

以“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的行业使命;

以“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各兄弟民族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更加和谐”的共同愿景;

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行业精神;

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相对统一的行业价值准则和职工行为规范,并使之转化为广大交通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实现职工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创建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

“滇西公路文化走廊”、“滇南绿色生态走廊”和“云南公路馆”成为展示公路文化的精品。

“路畅人和”被列为为“十二五”首批候选交通运输文化品牌,大丽高速被列为全国公路文化建设示范路,保腾高速被列为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科技文化示范项目。

省公路投资公司、怒江公路总段分别被命名为第二、三批“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昆磨路政支队等13家单位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先行开展交通运输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窗口(文明)单位。

8家交通运输行业基层单位被评为“全国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一大批文明单位、示范窗口和个人受到省、部表彰。

涌现了杨晓川、赵家富、汪建明、铁飞燕、和星、李志奎等一批交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在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中涌现出了10位“路县长”和30位“路乡长”。

交通运输部文明委曾给予高度评价:

“亮点突出,方法和形式多样,把交通行业文化与路域文化有机结合,在全国独树一帜,云南公路文化的一些经验可向全国推广”。

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先后组织了“昆瑞杯”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走滇缅路”摄影大奖赛、“昆磨杯”摄影大赛、云南古道古桥古驿站摄影大赛,“云南交通辉煌60年”巡展。

出版了《滇缅公路--镌刻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从茶马古道到昆曼国际大通道》、《1978—2008云南交通30年嬗变》、《云南古道古桥古驿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云南省交通运输职工摄影作品集》等大型画册。

举办了“和谐交通平安颂”文艺晚会,特别是去年在北京举办的交通运输部春节团拜会,云南交通文艺骨干精心准备、倾情演出,为交通运输部送去了一台充满节日喜庆色彩、展现七彩云南风情的高质量高水平节目,充分展示了部省之间的浓厚情谊,充分展示了云南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云南交通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部领导的一致好评。

形成了一套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2006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后,全行业成立了推进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不断加强和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出台了《云南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评审条件与表彰机制,在品牌选树、示范单位创建、典型培育、总结表彰及推广示范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更加突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确立了交通文化建设的八个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体现特色、重在领导、系统运作、追求卓越、突出经济、继承传统。

提出了交通文化建设的五个主要步骤和方法:

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着力构建价值体系、建立保障体系、践行价值理念、开展绩效评估。

助推交通建设大发展。

截至2012年底,全省国道主干线建设、西部大开发省级通道建设、“兴边富民工程”沿边公路网建设圆满完成,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9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943公里,“七出省、四出境”大通道朝着全面高速化目标迈进。

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4万公里,全省129个县中123个通高等级公路,“县县通高”目标基本实现。

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3.8万公里,农村公路总规模达18万公里,全省乡镇通畅率达到94%;

行政村通畅率和通达率分别达到36%和98%,农村交通条件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水运建设异军突起,水运投资快速增长,新增航道2194公里。

(二)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云南交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仍然不够扎实,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对现阶段云南交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任务、实施步骤、重点工作分析研究还不够透彻。

二是行业文化建设体系还不够完整,在行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以及符合各单位实际、体现科学管理要求的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文化建设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单位在组织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都缺乏工作机制,文化建设普遍缺经费、缺人员、缺编制,缺乏培训体系与激励机制,在行业内部也未建立起文化建设交流平台,整个行业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全省交通文化的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是职工道德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现象在交通运输行业依然存在,少数职工的思想道德状况让人堪忧,如政治意识有所淡化、道德标准有所模糊、价值取向个人利益化、生活目标有所盲目。

(三)交通文化发展要与云南大交通建设相适应2008年3月,国家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以及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并入交通部,并成立交通运输部,大交通的概念随之提出。

此次整合交通的大部门体制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国家站在大交通的高度,通盘考虑、合理构建多元协调的交通体系,宏观战略性地调配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交通资源。

今年3月,按照新的职责,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发展,可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无缝”连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

这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符合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也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为云南大交通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也为云南交通文化大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和空间。

云南交通文化发展为云南大交通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撑等“软环境”,而云南大交通建设为云南交通文化发展造就了基础设施、技术保障等“硬环境”,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软实力为目标,大力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应云南大交通建设要求、符合先进文化发展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行业发展特色的交通运输行业文化体系先进文化凝心聚力、用高尚精神统一思想,用科学管理规范行为,用优秀品牌提升形象,使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实力、竞争力得到全面地提升。

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以构建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巩固全行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以推进文化建设和行业管理相融共进为目标,着力创新文化管理实践活动;

以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契机,着力提升子系统文化建设水平;

以加强文化建设示范点的培树为重点,着力打造影响力较强的行业文化品牌;

以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着力改善行业文化阵地的环境条件;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以文化人、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到“十二五”末,争创具有重要影响的10个文化品牌、20个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10个先进典型;

争取打造30个省部级“青年文明号”,5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100个厅级“巾帼建功”单位;

90%以上的厅属单位成为省部级以上文明单位。

三、着力推进云南交通文化建设推进云南交通文化建设,要大力发掘文化载体的深度(区域性、民族性及生态性)和广度(传承性、公益性及群居性),创新驱动行业文化发展。

而核心就是不断发展和提升交通修养,把交通修养作为文化建设服务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境界和动力源,努力加强职工道德文化建设。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8个字:

立德、创牌、聚力、铸魂。

(一)立德道德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通常代表了社会正面的价值取向。

道德是自律,是法律的外延,法律是它律,是道德的底线。

第二种形态:

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组成。

第三种形态:

道德规范是社会或阶级用于和人们利益关系之间行为准则,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

道德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立德,就是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为契机,加强职工道德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核心价值倡导行动、道德模范示范行动、文明主题创建行动、文化精品培育行动、行业形象塑造行动”五大行动,进一步提升专项活动成效。

重点倡导和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基本内容的交通职业道德,切实树立交通运输行业“道德标杆”,积极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

爱岗敬业是关键。

要求广大交通从业人员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交通行业为全社会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货运输服务,交通工程建设关乎百年发展大计,客货运输服务惠及千家万户,要求从业人员要敬重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精益求精,为保证工程建设和运输服务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诚实守信是基础。

要做到诚实、诚恳,讲信义、守信用。

交通行业倡导并实践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着眼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近年来重点抓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出租车司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健全诚信机制,强化诚信意识,做负责任的行业、负责任的部门和负责任的岗位,努力提高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信誉度。

服务群众是目的。

服务是交通的本质属性,做好服务是交通发展的突出主题。

要通过开展文明单位、示范窗口和岗位标兵建设活动,大力推行热情服务、周到服务、规范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做好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奉献社会是根本。

交通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广大交通从业人员要将奉献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本职工作,以宽广的胸襟和坦荡的胸怀,以自己的才华和汗水真情地反哺人民、回馈社会,以奉献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肯定。

立德,就是要把交通修养、道德文化建设贯穿到广大交通职工做人做事全过程,做到决事一板一拍,处事以心换心,做事用心用力。

(二)创牌交通文化是支撑行业发展的软实力。

如何把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硬动力,着力点就是创牌,重点围绕行业建、管、养、运四个大系统,创立独有的文化品牌和“道德标杆”,在行业内人人熟知,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

同时,真正把交通修养、交通职工的道德力量转化为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

建设系统要创立“筑康庄道,架民生桥”的文化品牌。

自古以来,修桥铺路就被视为大善事、大好事。

但人的生命有限,而修路架桥的事业无限,所以要在交通建设单位和部门中倡导“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的理念。

把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事业结合起来,从修路是锤炼人生价值、培育优秀品格、塑造团队精神的高度。

路政系统要创立“依法护路,路畅人和”的文化品牌。

公路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国家是其产权所有者的特性决定了路政部门作为其维护者,依法履行好维护好路产路权的权力。

路政作为交通行政执法的窗口单位,必须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要求,不粗暴执法、不以罚代管,而是追求程序正义、实体正义,让执法对象在和风细雨中自觉纠正违法行为。

养护系统要创立“用心养路,路平人安”的文化品牌。

从物理层面而言,修路是基础,养路是关键,“养”是“建”的延续,是“建”的巩固。

建设的成果需要养路人的劳作来减缓损害的速度,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手段降低养护成本,保持公路的完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

由于养路的周期远远大于建设周期,也就衍生出养路的文化意义——“养路养人品”,养路是对养路人意志的磨练,是对养路人人品的砥砺,最终以“路平人安”的形式,表现“好人养好路,好路养好人”的辩证统一。

运输系统要创立“快捷便民,安全舒适”的文化品牌。

运输是实现人和物空间位置变化的活动,因为有运输需求才会产生建设与养护的需求。

运输包括客运和货运,二者的共同点是追求安全和快捷,在此基础上,客运侧重于舒适,就是要变“走得了”为“走得好”;

货运侧重于便民,就是货物中转环节尽量少,力争实现转运“零对接”。

创牌,就是要创立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文化品牌,带动交通文化建设,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追有方向、赶有目标。

(三)聚力聚力,就是唱响行业一首歌,以《彩云之路》为主线,唱响行业主旋律。

歌中这样唱道:

七彩的云霞,七彩的梦,七彩的大地是家乡。

沟通日月铸通途,飞越天堑舞巨龙。

枕着古道的铃声,找寻心灵的渴望。

奉献青春的笑容,吟唱幸福之颂。

长长的大路,长长的情,长长的彩练达四方。

路绕三江架彩虹,挥动玉带天下通。

踏着历史的天路,畅想高原的情怀。

牵着希望的春风,迈向金色之梦。

在每一位云南交通职工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心声:

如果有一个地方最让我魂牵梦萦,那就是彩云之南;

如果有一份事业可以让我们付出一生的青春,那就是交通运输事业。

这首歌生动地诠释了人与路的这份永世情缘:

人与路互为依托,又相互鞭策,其中有多少付出和收获,有多少追求和体现。

交通事业中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升华的价值,沉淀出了特别的交通精神。

这首歌中跳跃而出的字眼充满豪情和灵感:

天堑、巨龙、古道、铃声、彩虹、玉带、天路……与之相对应的是青春、心灵、笑容、希望、情怀和梦想,既深深烙上了云南印记,又真真切切饱含着交通行业的鲜明元素。

这首歌所传达出来的云南交通人的风采,既执着敬业、乐于奉献,又乐观豪迈、温情浪漫,因为我们“枕着古道的铃声,找寻心灵的渴望”,因为我们“踏着历史的天路,畅想高原的情怀”。

《彩云之路》是一首歌,也是云南交通人的格言。

(四)铸魂铸魂,就是树立一种价值理念,以“交融交谦诚,通达通厚德;

修路修人生,养路养人品”的交通修养来体现交通人执着、担当、智慧的交通情怀,展现交通人先行、安全、便捷的交通品质。

“交融交谦诚,通达通厚德;

修路修人生,养路养人品”。

在云南公路事业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下,公路行业的存在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决定了公路人群体和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