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838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

《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就业援助的功能Word下载.doc

  “功能通常用来指一种事物内在的存在依据,其通常与目的相关联。

”①论及就业援助的基本理论,有必要对就业援助所发挥的功能进行整理和讨论,因为就业援助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关系到就业援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其应当在现实中发挥何种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在研究就业援助的社会功能时,首先应当弄清该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帮助就业援助对象实现就业是这一制度最表层的目的;

其次,通过帮助就业援助对象就业的方式使他们克服贫困是其内在目的;

再次,就业援助要发挥实效,需要培育进而提升援助对象的劳动能力,这是一种保障受助对象发展权的制度安排。

基于对就业援助上述目的的考量。

本文认为就业援助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一、发展型救助、克服福利依赖功能

  改善城镇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提高其社会地位,仅靠政府和社会团体以“输血式”的方式帮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②“社会救助立法应突出考虑贫困者发展权需求,通过就业援助促进贫困者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自救自立,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之生存与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消除贫困,减少政府、社会压力,实现社会救助的价值”③传统的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有其固有缺陷,传统的社会救助重心多是置于对救助对象的经济帮助上,而忽视了对受助者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了克服其高福利给其带来的财政压力,纷纷通过引进“工作―福利制”进行其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具体做法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劳动政策,对受助对象开展充分的就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就业公共服务,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融入社会的信心,从而在根本上帮助他们实现脱离贫困,并减轻国家福利压力。

随着人们对贫困认识的加深,贫困已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收入的缺乏和生活资料的缺乏,劳动能力缺乏已逐渐被公认为贫困的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社会救助体系中、贫困多被认为是一种收入的缺乏,所以针对这种贫困所采取的措施多是直接给予受助对象以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救助手段现已被认为较难以维持现状,且易形成福利依赖的“恶性循环”,难以达到打破贫穷循环的目的。

在现实社会中,部分受助对象多是表现为一种“能力贫困”。

对此,我们在进行贫困治理、对受助者进行救助时,有必要革新传统的救助理念,通过开展“发展型救助”④或“能力型救助”来提升救助对象的就业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从而杜绝单纯的经济型救助所带来的福利依赖困境。

就业援助就是秉承这一救助理念而出现的兼具就业促进和社会救助属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一种发展性救助,秉承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改革和积极型的社会救助政策理念,⑤所谓发展,主要是指其在保障受助者的生存权的同时,也较为重视他们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并且这种救助模式有助于克服福利依赖问题。

发展型社会政策自其产生以来,就一直担负着克服困扰西方国家的福利依赖问题,始终与“工作福利”相关联,就业援助应当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克服我国的福利依赖,特别是低保依赖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低保受助群体中出现了福利依赖现象,他们依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不愿努力去寻找工作。

”⑥

  二、克服失业型贫困功能

  在我国,就业收入构成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如果就业不充分,一些家庭可能陷入贫困状态。

目前我国存在的贫困问题是一种“冲击型贫困类型,主要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体制转轨和经济周期所导致的失业、下岗现象增加,使一部分劳动者及其家庭收入锐减而造成的。

调查显示,在目前城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中,失业和下岗人员超过了40%。

”⑦而这类人群中的大部分大都具有较强的工作意愿,只是因为年龄过大、技能不足等问题而成为失业性贫困者。

由此可见,就业是解决当前我国城镇因经济体制改革而造成的新型贫困类型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其快速摆脱失业的困境,能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类群体的贫困问题。

  三、促进就业功能

  虽然就业援助制度在属性上应该归属于社会救助⑧。

“但其本身是获得就业的保证,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有助于帮助他们脱贫,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出路。

”⑨由于就业援助兼具就业促进和社会救助的双重属性,提起就业援助,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该制度的作用在于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因为其内部运作机理在于通过促进就业来达到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一种治本性的社会救助。

在对就业困难的城镇贫困人员救助时,就业援助制度选择了通过促进他们就业来达到对其救助的目的,促进就业是就业援助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就业援助也发挥着很强的促进就业功能,这在我国的《就业促进法》的相关立法中也已得到体现。

  就业援助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着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在就业援助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和社会通过就业培训、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来进行就业援助。

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直接帮助就业援助对象就业,另一方面,其作用于经济的效果更为明显,“它在推进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中,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积极探索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⑩

  四、社会稳定功能

  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不能就业,不但会失去收入来源,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且会进一步拉大社会分配差距,影响社会公平。

劳动者长期找不到工作,会逐256渐使其对社会的信心,也会由此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

因此,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有利于帮助他们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帮助他们安居乐业,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更好地融入社会。

进而缓解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关系,实现和谐稳定。

中央十七大报告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曾强调,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

“就业问题关乎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只有人们都有工作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人心才会思安,才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就业援助主要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设置的,他们涉及的范围较广,有曾经为国有经济发展贡献过力量的大龄失业者(如“40、50人员”),有经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就业困难大学生,也有因为身体残障而难以就业的残障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城镇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这些人群是失业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较为敏感的一些人群,他们的生计问题处理不好的话,极易导致社会冲突和激化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根源。

开展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是实现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不但有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提升其生活水平,而且可以使他们有机会融入社会,减少社会排斥,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之中,远离“孤岛效应”。

总之,就业援助通过国家提供的就业培训和各种优惠性政策可以有效解决这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从而对于促进就业与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田文利.国家伦理及其实现机制:

从国家伦理到国家价值观及国家责任[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22.

  ②吴碧英.中国城镇经济弱势群体救助系统构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59.

  ③杨德敏.就业援助:

社会救助立法的基本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④“发展型社会救助”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当前的主流理念也是如此,并收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同,例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是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途径。

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⑤何子英著.社会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0.

  ⑥田奇恒,孟传慧.城市低保社会福利受助者“就业意愿”与社会救助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8

(1).

  ⑦蔡?

p.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30年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09.

  ⑧就业援助应当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在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的第8条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8章中得到了体现。

  ⑨杨德敏.就业援助:

  ⑩杨德敏.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75.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