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8884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9分)

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表明(  )

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再生能力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

2.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  )

A.曲辕犁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3.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耒耕耜耕

4.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下列哪件物品不在自给自足的范围(  )

A.丝绸                    B.茶叶                     C.盐铁                    D.粮食

5.战国时期,政府组织力量兴修的水利工程大量出现,如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彰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这表明战国时期(  )

A.最高执政者已建立绝对权威                B.各诸侯国加强治水方面的联合

C.重农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施政                D.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6.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观察下图,郑国渠位于(  )

A.①B.② C.③               D.④

7.唐代后期,江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发明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

短曲辕犁的出现(  )

A.标志牛耕技术普及                               

 B.加速江南经济开发

C.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标志经济重心南移

8.中国古代经济曾经有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9.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下列属于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井渠                    D.郑国渠

10.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

“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

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B.土地买卖频繁

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D.小农经济破产

11.唐人罗让指出唐朝“根本实在于江淮矣”。

杜牧也说:

“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江淮经济发达

C.唐朝重视江淮的开发                            D.江淮赋税负担沉重

12.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13.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

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宋朝                    D.明清

1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

A.冶铁业中开始使用灌钢法                    B.开通丝绸之路产品远销欧亚

C.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15.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扰车)、弹、纺、织之具”,全面更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种植面积已遍及南方

16.下表是战国时期《考工记》的有关记载,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类别

原文

铜%

锡%

钟鼎之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6/7

1/7

85.71

14.29

斧斤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

5/6

1/6

83.33

16.67

戈戢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4/5

1/5

80.00

20.00

A.铁器铸造技术达到相当高水平            B.青铜器合金技术得到较好总结

C.青铜器铸造技术领先世界水平            D.铁器成为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

17.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这样赞誉道: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中国被冠以“丝国”之谓始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8.分析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原因和结果搭配正确的是(  )

A.宋朝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政府放弃商业监管

B.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D.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被废止

19.以下是关于“古代商业”的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明代有的徽商经营染业致富,但仍然要“治甫田以待岁,凿洿池以待网罟,灌园以待瓜蔬,腊饔飧,不外索而足。

”材料主要说明有的徽商(  )

A.积极开发农村市场                                B.以农业为发展基础

C.存有自给自足观念                                D.改变了旧经营方式

21.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赋役征银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22.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

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

23.下列材料描绘的现象出现于宋代的是(  )

A.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C.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24.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  )

A.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B.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C.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D.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

25.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6.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

“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

”这反映了当时(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                D.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

27.“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骨吏之铸,底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观念是(  )

A.重视积聚财富    B.追求功名仕途     C.土地贵于一切    D.期盼生活自足

28.洪武三年(l370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七年(1374年),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资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

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这些做法(  )

A.有力防范了宫吏腐败                            B.说明政府已放弃贸易垄断

C.有利于民间贸易发展                            D.易造成当时对外贸易萎缩

29.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901年荣宗敬与弟荣德生等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

两者都(  )

A.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0.《上海乡土志》记载本邑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

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B.农村奢侈之风开始盛行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                    D.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

31.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B.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                                D.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3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④政府提倡与鼓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3.清末状元张謇认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为此张謇创办了(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大生纱厂            D.保兴面粉厂

34.图4呈现了民国初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这与以下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 

A.洋务派大力投资和兴办新式企业        B.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办厂限制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5.抗战胜利后,美国等国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而中国面粉业、制药业、火柴业等民族企业基本使用美国原料。

这一状况的直接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民族轻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C.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资本市场            D.中国外贸大量入超

36.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

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37.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对表中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文革”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进步

B.50年代末农民生产积极性遭到了挫折

C.60年代初“左”倾错误结束推动了经济发展

D.80年代初城市全面改革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

38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A.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温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           

D.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39.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水平达到19.7%成为城市化新高峰,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40.下面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粮食

棉花

原油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A.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B.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

C.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D.三大改造阻碍了工农业发展

41.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

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

这一指示(  )

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42.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43.下表是1949—1955年间国家向私营工业企业的油工订货和私营工业企业自产自销情况统计表。

表中的比重变化(  )

            年份

项目

191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加工订货占总产值(%)

11.88

28.83

42.71

56.04

61.84

78.53

81.69

自产自销占总产值(%)

88.12

71.17

57.29

43.96

38.16

21.47

18.31

A.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说明私营企业经营已陷入困境

C.表明私营企业的发展迎来春天            D.说明国家对私营工业控制加强

44.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

其直接因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45.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

这(  )

A.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B.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

C.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在过渡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这里的“道路”是指(  )

A.大力推行工业化                                    B.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C.实行“赶超”战略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材料阅读

47.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族,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王崇古在河东贩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6分)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2分)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2分)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棉布生产随市场需求而变化,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

北方所产棉花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

……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间,新创立民族企业的资本远远超过战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以剥削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9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得出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稳固,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和很强的再生能力,故B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积极性,C项表述属于弊端,故C项错误;D项属于小农经济的弊端,与题意强调的积极性不符,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曲辕犁是犁耕工具,不属于灌溉工具,故A项错误;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不属于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翻车是曹魏时发明的灌溉工具,有脚踏与手摇两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筒车是唐朝才发明的灌溉工具,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D项错误。

3.【答案】C【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石器锄耕是商周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并被长期沿用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耕耜耕又称为石器锄耕,主要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家庭手工业生产丝绸,因而丝绸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故A项错误;茶叶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家庭生产的产品,因而也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盐铁官营,盐铁属于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因而不在小农经济下自给自足的范围内,故C项正确;粮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因而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周王室地位削弱,诸侯权力增强,因此A项“最高执政者已建立绝对权威”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彰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没有体现诸侯联合治水,故B项错误;材料“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彰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体现各国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彰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没有体现出技术革命,只是反映了各国统治者对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视,故D项错误。

6.【答案】A【解析】①位于关中地区,故A项正确;②位于西南四川地区,故B项错误;③位于宁夏内蒙河套地区,故C项错误;④位于陕西河南关内地区,故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标志着牛耕技术普及的是汉代犁壁的问世而非曲辕犁的发明,故A项错误;这种轻便的短曲辕犁的发明,必然有利于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故B项正确;曲辕犁只是国内的一种农业生产工具而已,它与海外贸易的繁荣没有必然的联系,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两宋之际而非唐代后期,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定窑白瓷孩儿枕是宋代的瓷器,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选择C项符合题意。

9.【答案】C【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