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78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武器.docx

沪科版生物选修3第2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武器

第二节 生物武器

1.列举生物武器的主要种类、特点。

(重难点)

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及其防护。

(重点)

3.形成坚决禁止生物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

知识点一|战争与传染病、生物武器与生物战

1.战争与传染病

(1)传染病

①含义:

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②特点:

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

③病原体:

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昆虫等。

(2)烈性传染病

①特点:

发病快、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②实例:

炭疽、鼠疫、霍乱和天花等。

2.生物武器与生物战

(1)含义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生物战是指用生物战剂进行的战争。

(2)生物战剂的种类

常规生物战剂主要有细菌类、病毒类、立克次体类、衣原体类、毒素类、真菌类六类。

(3)生物战剂的发展

目前已发展到基因武器阶段。

基因武器是按照军事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天然病原体进行基因改造,创造出新的生物战剂,它具有超强的抵抗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点。

探讨

利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致病菌为什么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性更大?

提示:

其原因是人类从未接触过这种致病菌,体内无相应的抗体、记忆细胞等,而且无药救治。

探讨

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

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对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态度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1.生物武器

(1)概念

①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②生物战剂:

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2)生物武器的种类

①病菌:

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

②病毒:

天花病毒、动物痘病毒等。

③生化毒剂:

如肉毒杆菌毒素。

④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如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像炭疽杆菌的致病菌。

(3)某些生物武器的致病原理

①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

可以阻止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只要有0.01mg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使人致死。

②基因重组的致病菌鼠痘病毒:

把天然免疫抑制剂的基因植入鼠痘病毒基因组实验中,已经接种了鼠痘疫苗的老鼠在感染这种新病毒后全部死亡,不仅如此,这种病毒还会像天花一样具有传染性。

由于人类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有效治疗药物,感染者将会死亡。

2.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四条途径

(1)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

(2)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3)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或带菌物品上的病毒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4)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受到污染而致病。

1.生物武器主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传播(  )

①直接传播 ②食物传播 ③生活必需品传播 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正确解答该题首先应明确生物战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皮肤接触等。

然后从中概括出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等。

【答案】 C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武器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毒素等作为战争武器,危害极大。

材料一 联合国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许多国家签订了生物武器公约,但对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并未停止,因此,对生物武器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应得到加强。

材料二 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做“生物战剂气溶胶”。

它的颗粒很小,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一些通常通过食物或昆虫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

所以,使人致死的剂量较其他感染途径小。

(1)有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应属于哪些类群?

(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效的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战争中,为预防敌方使用生物武器,你认为参战部队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述这一措施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答两项即可)。

(2)皮肤、呼吸道黏膜等 特异性免疫

(3)接种常见病原体的疫苗 使参战人员体内产生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入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知识点二|生物武器的特点与防护

1.特点

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广、难以防治等特点。

2.防护

(1)措施

生物武器防护的主要措施是针对生物战剂气溶胶和敌投媒介生物进行防护。

(2)联合国相关法规

如:

1975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的决议,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公约。

探讨

生物武器之所以令世人担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传播途径多。

探讨

生物武器有哪些局限性?

提示: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因为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①温度:

适宜温度是37℃左右

a.过高:

40℃~50℃,细胞停止繁殖;50℃~70℃,死亡;但芽孢必须在10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才会死亡。

b.过低:

一般会停止繁殖、生长,但不会死亡。

②湿度:

大多数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死亡,如霍乱弧菌;少数在干燥环境中仍较易存活,如结核杆菌。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探讨

中国政府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是什么?

提示:

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1.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

某些生物战剂只需少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发病,如几十个热杆菌侵入人体就能致病。

某些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员之间传播,长期流行。

(2)污染面积广:

生物战剂致病力强,气溶胶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3)不易被发现:

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不易被人发现。

(4)有一定的潜伏期:

生物战剂致病需经几小时至几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人员不会很快减弱工作能力。

(5)传播途径多:

呼吸、饮食、皮肤接触、昆虫叮咬等。

(6)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风速、气温对气溶胶传播有影响,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

2.生物武器的防护

(1)发现

敌人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

①施放迹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尾部有云雾或撒下其他杂物;炸弹爆炸时,弹坑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

昆虫、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②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2)防护措施

①对生物战剂的防护措施与对毒剂的防护基本相同。

人员戴防毒面具、防疫口罩能保护呼吸道不吸入生物战剂气溶胶;穿防毒衣、防疫服或采用扎“三口”的方法能保护皮肤免受带菌昆虫的叮咬。

②人员在生物战剂污染区内行动时,根据生物战剂的类型,提前进行免疫接种和个人防护,遵守在污染区内的行动规则。

③发现病人时,要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④对污染的房屋、器皿要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进行熏蒸,也可用通风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服装可用煮沸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方法灭菌。

⑤杀虫、灭鼠。

杀虫可采用打、捕、烧、熏或喷洒杀虫剂(敌敌畏、敌百虫)等方法。

灭鼠可采用药杀或打、捕、挖、灌等方法。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安全,妥善处理带菌昆虫和动物尸体。

⑥发现传染病要立即报告防疫部门。

1.前期爆发的甲型H1N1病毒属于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重组病毒,若有人以此病毒作为生物武器,后果不堪设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B.生物武器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致命性

C.甲型H1N1病毒极易传染,变异频率高

D.生物武器无法防护

【解析】 生物武器是有办法防护的。

【答案】 D

2.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又掀起了炭疽杆菌事件,对美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试根据这一事件回答问题:

(1)炭疽杆菌是________生物,采用________方式繁殖。

(2)炭疽杆菌是生物武器之一,不过现在有的人通过转基因技术把________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它的危害要比炭疽杆菌的危害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政府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与中国政府是否相同?

________。

【解析】 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在氧气不足、温度不适宜的条件下易形成芽孢。

芽孢抵抗力强,可存活多年,病原体在动物和人体内可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甚至致命。

如果诊断正确,炭疽病可以治疗,青霉素就是其特效药。

1998年6月27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答案】 

(1)原核 分裂 

(2)蜡状杆菌 人类从未接触过该致病菌,而且无药可医 (3)相同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语句归纳

1.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均为引起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用于制作生物武器。

2.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

3.基因武器就是按照军事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天然病原体进行基因改造,创造出新的生物战剂,它具有超强的抵抗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点,使原有的检测、消毒、防治等方法失效。

4.生物武器具有的特点是:

传染性强、污染面广、难以防治。

1.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下的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不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解析】 生物武器不会像核武器那样破坏建筑物,但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

【答案】 A

2.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的“三不”态度不包括下列的(  )

A.不使用生物武器

B.不发展生物武器

C.不生产生物武器

D.不储存生物武器

【解析】 中美两国元首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答案】 A

3.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

孢囊具有保护功能,能使细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

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热后果最为严重,致死率为95%~100%。

所以它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目前有些国家用新技术制造全新致病菌,使感染者突然发病,无药可医,受害国极度恐慌,机构瘫痪。

(2)下列有关炭疽杆菌致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传染性极强

B.感染者死亡率极高

C.只要有0.001mg就能引发炭疽病

D.造成人的神经失常

(3)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________、不生产、________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________。

【解析】 

(1)生物武器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所以生物武器具有的特点:

①致病力强;②传染性大;③有潜伏期,一般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④污染面积大,危害时间长,杀伤范围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⑤传播途径多;⑥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等。

(2)炭疽杆菌传染性极强,感染者死亡率极高,只要有0.001mg就能引发炭疽病;但不会造成人的神经失常。

(3)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答案】 

(1)致病力强;传染性大;有潜伏期,一般潜伏期的症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污染面积大,危害时间长,杀伤范围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传播途径多;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2)D (3)不发展 不储存 扩散

4.近年,美国出现一种新型致病病毒,感染者初期症状像患普通感冒,但在一些人身上很快发展成肺炎,严重时甚至致人死亡。

它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美国的确认人数已达1000多人,科学家已确认这是一种腺病毒变体,正在寻找对抗它的药物和疫苗。

这种新病毒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仍是未知数。

(1)美国科研人员若想分析该病毒的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RNA或DNA),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想获得研究用的该病毒,能否利用普通培养基培养?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病毒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在战争中,为预防敌人使用,参战部队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区分DNA与RNA依据碱基种类及碱基比率,DNA含有特有碱基T,RNA含有特有碱基U,且双链DNA分子中A=T,G=C。

RNA一般是单链,嘌呤与嘧啶碱基比率一般不相等。

(2)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不能利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只能利用活体培养基培养。

(3)预防生物武器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由于该病毒没有疫苗,所以要加快对该病毒的分析研究,尽快生产相应疫苗,并对参战部队战士进行接种。

【答案】 

(1)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2)否。

因为病毒是专营寄生生活的,必须利用活体培养基培养

(3)加快研制相应疫苗,并对参战部队战士进行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