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97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试AB卷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A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驯良()璀璨()jiǎo健()bīn危()

2、填充成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2分

无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色黑()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今天下午,我校召开了初一年级学生安全卫生教育。

B、都等了这么久了,我敢肯定他大概不会来了。

C、物理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一些难题。

D、有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

4、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2分

A、他可是我们学校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B、马路旁边那片空地的土里掺进了一些石灰水泥,连草都长不好,是片不毛之地。

C、潭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惟妙惟肖。

D、我期末考试的作文写得很成功,真是妙手偶得。

5、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2分

①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②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

③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

④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⑤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A、②③①⑤④B、②④⑤③①

C、①③④⑤②D、④②③①⑤

6、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这首诗相思之情溢于文中,表达了作者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B、文中写春蚕这一动物现在常赞颂像春蚕一样有伟大的牺牲精神的人。

C、这首七言绝句,题为“无题”,实则让人联想翩翩,发人深省。

D、文中的李商隐将自己喻为春蚕,希望自己如春蚕一样早些用尽自己的才华,报效朝廷。

7、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课文《松鼠》是根据______(国籍)国博物学家、作家______(谁)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2)《鹧鸪》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字_____宜春人,著有《__________》。

8、语言表达:

2分

你一定很喜欢动物吧!

可总有一些人在残害动物,请你拟写一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语言简洁,有感召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赏读:

4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请概括这段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震动了天庭,天帝派哪两位大将到南天门观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对联的特点,修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4分

上联:

山间竹笋,尖尖的嘴厚厚的皮空空的腹。

下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1)修改后的上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副对联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

(一)黔之驴(19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2、给加点字注音:

3分

好事者()大骇()且噬己()

13、解释加点词:

2分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驴不胜怒,蹄之()

技止此耳()断其喉,尽其内()

14、译句:

4分

(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朝人,与韩愈合称“______”,这篇寓言是作者在永州写的______之一,另外的两篇,《________》、《________》,黔是我国______省的简称。

4分

16、这则寓言故事后人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我国古代寓言多姿多彩,请写出两个和动物相关的出自寓言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分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导,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与它的粗大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定形的肉团,也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识;然而,马的腭骨虽然也大大地向前伸着,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由于它的头部的比例整齐,它却有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被颈部的美烘托着。

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形状很美;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和它的头相称,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丰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适宜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的尾和鹿、象等兽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兽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由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是直接从臀部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因为它能使尾巴向两边摆动,所以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引起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虽然很坚实,又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

19、写出短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介绍马的外形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的,分别写出了哪些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明文的语言所讲究准确性,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没有一种文化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

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

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

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

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

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

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

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

“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

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

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

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

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的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活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

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

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23、在每1段中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

①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第2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2段里的“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4段中说:

“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是诗人在创作实践中,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B、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方面。

C、从古典诗歌中寻根探源,不只是指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

D、诗人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是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现,诗人的造诣就在于既能熟练掌握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又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

三、作文:

35分

因为有色彩,世界才炫目;因为有个性,生命才有生机。

动物也因为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才构成了迷人多姿的动物世界。

请介绍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B卷

一、积累与运用:

(38分)

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

A、献媚méi濒危bīn翌日yì繁衍yǎn

B、憨态hān矫健jiǎo抑郁yì上林苑wàn

C、折腾zhé浩翰hàn晕船yùn牛仔zǎi

D、螽斯zhōng孤僻pì苔藓xiān璀璨cà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依次订正在方格内。

4分

近在只尺黔驴技穷无动于忠悠然自得

载歌载舞体色黑薄庞然大物悬涯绝壁

错别字

正确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首都机场出口处,一些刚刚下飞机的外地旅客兴高采烈地开始了他们的北京之旅。

B、国庆节的北京大街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五光十色。

C、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自强自立,必须与进俱时。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大家学习的热情鼓动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3分

A、有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搞好学习的前提。

B、他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立下了一定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C、雅典奥运会上的橄榄枝花冠,让我喜欢上了这个城市,这届奥运会。

D、今天上语文课时,金教师讲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被感染得大笑起来。

5、从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是(分别填序号)(3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6、名句填空:

5分

①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蝉》)

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写出你最喜欢的为人处事的一句格言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星期天的上午,班长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义务劳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你到了后该对大家说什么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

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3分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朗的,内向的,还是……,请选一种你常有的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

例句:

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探究。

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3分

人从众

利用利用利用

森林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

4分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

一见了,顿然醒悟道:

“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

——也罢!

也罢!

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即整衣撞进去。

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

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宫、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

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

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

大圣喜道:

“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

”他就把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1)这段文字选自《》,其表现的故事情节是本书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的一部分。

(2)太上老君是根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创造的?

(3)在这段情节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一种精神?

11、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许多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会对其中的某次实践活动印象特别深刻吧。

如果学校校报的小记者来采访你,向你提出以下问题,请你简要回答。

4分

(1)记者:

你最喜欢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

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

你觉得这次活动对你改变语文学习方法有什么影响?

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27分)

(一)染丝10分

子墨子吾见染丝者而汉曰: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五入必(“必”通“毕”,完毕)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其色亦变__________

(2)故染不可不慎也________

13、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你对本文所说明的道理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7分

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都知道,空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

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

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射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仙境一般。

我国的渤海中的莲苹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

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林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

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

千百年来,这些幻想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

16、文中举落日和蓬莱仙境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现象?

()2分

A、地心引力造成地球表面与高处空气密度的差别,引起光线方向改变。

B、地心引力和气温变化造成的空气密度的差别,使光线产生曲折。

C、沙漠上或海面上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形成光线曲折。

D、地球表面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变化是造成光线曲折的直接原因。

17、写出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蓬莱仙境”般的幻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同样是写落日,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这样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像一下,“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用语言描述出来(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门的悬念(10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

自从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

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

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些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

他找到校长:

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

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

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

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9、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

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

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

”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了本文,你觉得学生应该怎么做?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35分

23、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进步,都是生命的闪光。

这些成功与进步是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的夸奖分不开的,现在请你以“_______夸我______”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写前要在横线上填写下恰当的词,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

当然,你也可以以“夸奖”为话题,题目自拟,畅所欲言,但自似题目中必须含有“夸奖”两字。

 

四单元(A)

1、xùnzhōngmiǎn矫蛰濒

2、表内心驳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

3、D

4、A

5、B

6、D

7、

(1)法布丰

(2)唐郑谷守愚《云台编》

8、①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②人类的生存环境离不开动物。

9、艳丽的花朵张开花瓣,那是启示我们要奉献。

10、①《西游记》吴承恩②金猴

11、①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讽刺挖苦那些肚子里面没有真才实学而又喜欢多嘴多舌说空话大话的人。

二、阅读理解

(一)

12、hàohàishì

13、用船用蹄子踢只;仅吃完

14、⑴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

⑵老虎渐渐又靠近了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和,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15、柳宗元子厚唐韩柳《三戒》《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贵州

16、黔驴技穷歹徒们事发后被警察追捕,四处逃窜,最终黔驴技穷,落入法网。

17、狐假虎威鹬蚌相争

18、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二)

19、在所有……最美的。

(第一句)

20、作比较如:

“如果我们拿它……身躯不相称”。

21、腭骨眼睛耳朵毛尾巴

22、如(最后一句)“因为它有皮……”这句中“还是”说明了马尾并不是特别敏感,而是比较敏感。

(三)

23、①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4、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为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依据,无内形式,外形式出成空壳。

25、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

26、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更高度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27、A

四单元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