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035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docx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  )

A.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外国公使可以进入中国

2.有人说:

“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与这两人都有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中法战争

3.左宗棠病逝后,清廷赐给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公。

有人评论说: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

”那么,这则评论主要是针对左宗棠(  )

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收复新疆 ③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为对俄谈判提供军事支持 ④击败阿古柏,夺回北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5.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6.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的胜利

7.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

其间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

故其时通国君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8.台湾义士邱逢甲上奏朝廷:

“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9.读右图,这是1899年在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的漫画《射猪斩羊图》,图中的猪羊喻指传教士。

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运动和斗争策略与此有关的是(  )

A.太平天国、扶清灭洋

B.五四运动、还我河山

C.辛亥革命、驱除鞑虏

D.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0.慈禧曾说:

“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

11.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

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

12.1934年1月,张学良说:

“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

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材料中的“国家问题”主要是指(  )

A.国共两党的斗争B.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C.国民党内的派系争斗D.国统区的反蒋斗争

13.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逃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皆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4.对下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15.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曾下令焚毁一切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日本侵略者采取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日本的奴化思想

B.减轻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

C.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

D.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16.史学家张萌麟讲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

A.国民大革命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7.2008年4月28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抵京访问,胡锦涛在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远景”是国共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

回眸历史,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  )

A.抗击日本侵略者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抗击美国侵略者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8.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

“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这段话的含义是(  )

A.贬低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

B.污蔑共产党军队借抗战之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C.指明了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共产党军队的作战行动

19.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比较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20.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

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我强敌弱的抗战形势

C.反映中共对日采取的游击战术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邱逢甲的诗《往事》:

银烛鏖诗,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毕业歌》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作于1934年,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

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

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

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

巨浪!

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

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请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为什么“夜夜梦台湾”?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9分)

 

 

 

(2)2010年是台湾光复65周年。

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是让中华儿女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伟大胜利。

试分析这个伟大胜利对中国和世界有何历史意义?

(6分)

 

 

 

 

 

 

 

 

(3)说一说《毕业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它表达了青年学生的什么抱负?

(7分)

 

 

 

 

 

22.阅读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日军残酷杀害中国平民

图二包括日本民众在内的亚洲

人民抗议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

图三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给你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5分)

 

 

 

(2)图二针对什么史实?

你有何感受?

(8分)

 

 

 

 

 

(3)图三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应如何对待?

(5分)

 

 

 

 

【答案解析】

1.C 2.B 3.D 4.B 5.C 6.B 7.D 8.B 9.D 

10.D 11.D 12.B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B 20.D

21.

(1)甲午中日战争后。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台湾,台湾从此脱离祖国的怀抱。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2)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是抗日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1931年,日本为摆脱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趁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九一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坚强不屈、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愤学习、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1)近代史上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富,犯下滔天罪行。

启示:

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日本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对中国及其它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引起爱好和平人们的抗议。

世界人民都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一方面要强调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另一方面也要主张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3)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召魂,威胁周边和平。

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和这种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