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44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无锡是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江苏省重点发展的特大型城市。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6314美元,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8.2%。

(二)工业经济。

工业是无锡经济的主体,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87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629.88亿元,实现利税384.77亿元,其中利润256.63亿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86.36%,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三)农业。

2005年,我市乡村人口279.72万人,耕地面积151.20千公顷,全市实现农业产值95.38亿元。

(四)流通服务业。

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11亿元。

(五)公用事业。

2005年,全市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7.62万户,天然气用户15.71万户,液化气用户49.84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5.1%。

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45.6万吨,供水总量23990万吨。

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37.05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86.55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4.71亿千瓦时。

(六)环保状况。

2005年,全市全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4,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88.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

(七)城市绿化。

2005年末城市绿地总量达77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自身需要。

我市能源消费总量大、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偏高以及能源供应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无锡工业经济发展的三大矛盾。

200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575.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8%,增幅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幅8个百分点。

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要。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工业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需要。

我市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依然伴随着资源消费量的增长。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克服资源短缺难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应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无锡的现实需要。

我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资源供给看,我市人均耕地不到0.5亩,是全省人均耕地拥有量最少的城市;从环境容量看,目前我市单位面积污染负荷超过承载能力50%——100%,处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从发展状况看,我市目前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的粗放式发展基础上的。

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有利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我市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相对合理的结构,为我市整合循环产业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已经进行了循环经济的初步实践。

在循环经济主要内容的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等方面均已形成了规范完整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培育建成了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和循环经济企业。

(三)资源利用效率有大幅度提高的潜力。

我市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品种多、数量大,大约年产生粉煤灰300多万吨、钢渣40多万吨、废纸15万多吨、废玻璃1.8万吨、秸秆70万吨,同时还有日产2000余吨的城市生活垃圾。

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任务重、潜力大。

(四)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日益增强。

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政府组织推进的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认识上的制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多认识上不同步,工作上不协调的状况。

——机制上的制约。

适合于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格体系、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政策上的制约。

促进和扶持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相对滞后,政策扶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技术上的制约。

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污染治理、废物利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等方面,从技术储备到研发投入都显不足,先进适用技术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布局上的制约。

我市多年形成的产业布局,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小区域格局和行政归类的痕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循环利用。

第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无锡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手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原则;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促进并支撑我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无锡市发展循环经济将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工作原则:

(一)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率。

(二)经济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原则。

在确保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整体规划,因地实施原则。

首先制定并组织实施适合本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要按照各产业和地区的特点制定分规划及因地实施的操作办法。

(四)政府导向,市场推进原则。

政府引导、鼓励、扶持各产业、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推进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五)政策扶持,法规保障原则。

规范落实国家、省现有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六)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原则。

加大对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建立政府、产业界、公众的联合推进机制。

(七)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要与国家、省的相关法律、法规配套衔接,与本地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第三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到2007年,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企业。

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有所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8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18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下降到52.47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以上,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4.5千克。

——到2010年,基本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

初步建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73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03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下降到50m3,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9%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

——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型农业、工业、流通服务业以及循环型社会四大循环经济体系及保障体系。

基本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无锡成为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城市。

二、指标体系

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指标的动态性,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各项指标动态变化的跟踪,另一方面,在适当时候可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中长期指标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见附表。

无锡市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

名  称

单 位

2005年

基数

规划目标值

2007年

2010年

2020年

经济

发展

指标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805

3710

5610

2

*年人均GDP(常住人口)

美元/人

6314

8600

10000

3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16005

19400

29500

4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8004

9680

13000

循环

经济

特征

指标

5

土地资源生产率

亿元/km2

19.36

28

38

6

*单位GDP水耗

m3/万元

54.23

52.47

50

7

*单位GDP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0.92

0.84

0.73

8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1.30

1.18

1.03

9

*单位GDP的COD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3.15

3.1

2.6

10

*单位GDP的SO2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5.95

5.5

4.8

1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33.4

37

45

12

*城市工业用水重复率

70

75

78

90

1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5

98

99

99

14

*化学氮肥施用量(折纯)

千克/公顷

298

275

263

234

15

*农药使用量(折纯)

千克/公顷

39.2

22.3

21.2

20.1

16

*可降解农膜比重

15

16

43

55

17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84

85

92

96

18

*秸杆综合利用率

85

88

95

97

19

*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率

30

40

50

80

20

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率

15

50

55

65

绿色

管理

指标

21

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数

350

500

1000

3000

22

规模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数

300

500

1000

3000

注:

标“*”的为省循环经济建设指标

第四章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

一、三个层面目标

(一)微观层面

1、在第一、二、三产业的企业中推行以节能降耗为基础,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为途径,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循环型运作机制。

2005年起全市规划实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50家,其中,循环型农业企业5家,循环型工业企业33家,循环型流通服务业企业12家,以及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2、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促进和规范企业内部原材料、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逐步实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二)中观层面

1、有选择地在各市(县)、区建设循环型农业园区、循环型工业园区、循环型服务业园区和生态社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产生最小化。

2005年起全市规划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5个,其中,循环型农业试点园区3个,循环型工业试点园区8个,循环型流通服务业试点园区4个。

2、依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逐步改变资源紧缺对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矛盾。

(三)宏观层面

1、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公众参与,创造社会氛围,推进和谐发展。

2、建立全市废弃物数据资料库,准确掌握我市各类废弃物产生量、分类分级利用处置情况及可再利用潜力;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中心、固体废弃物利用管理中心、污水处理利用中心、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心、区域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利用中心和区域危险品废弃物处置中心。

二、建设循环经济四大体系

(一)建设循环型农业

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利用,降低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建设循环型工业

构建有利于各类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促进资源集中配置和循环利用;循环型工业园区有效运行,明显提高工业系统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建设循环型服务业

建设全市资源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机制,以生态经济规律组织规划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努力实现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环节中的“无污染、无公害、保环境、可循环”的格局。

(四)建设循环型社会

构建全新的社会生活和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建设生态学校、生态社区和绿色政府。

三、推进五大重点领域工作

(一)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成立无锡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二是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制度和政策;三是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资金,扶持鼓励重点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

(二)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

一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逐步淘汰能耗高、物耗大、污染重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以技术进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实施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二是大力降低能耗、物耗和“三废”排放,提高对各种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三是开发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清洁产品,逐步替代在生产、使用或使用废弃后对环境危害大的能源和产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四是全面落实现有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逐步探索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的领域和利用规模。

(三)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制

一是建立包括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运与资源化利用、居民大件耐用消费品更新的回收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等的区域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二是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推进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静脉产业发展。

(四)加快生态园区建设

选择有条件的工业开发区(集中区)、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商贸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五)实施节能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二是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和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和产品,推广和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三是建设以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生活污水中污泥为燃料的发电厂,开发生产垃圾发电、秸秆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形成垃圾发电产业;四是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生产基地;五是完善并扩大农村沼气利用工程;六是实行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能源节约型城市。

第五章循环型农业建设

一、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2005-2007年)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占全市农业的比重达到70%。

2、在全市范围内推广10—20项循环型农业关键技术,培育15个有机农业基地,建立5个生态农业园区,基本确立适合无锡实际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3、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高。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提高8个百分点;可降解农膜比重达到16%。

4、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化肥施用强度下降到275千克/公顷;化学农药使用强度下降到22.3千克/公顷(实物量)。

(二)中期目标(2008-2010年)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占全市农业的比重达到80%。

2、在全市范围内新培育15个有机农业基地,再建立5个生态农业园区,建立有无锡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3、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可降解农膜比重达到43%。

4、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化肥施用强度下降到263千克/公顷,化学农药使用强度下降到21.2千克/公顷(实物量)。

(三)远期目标(2011-2020年)

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恢复,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得到充分发展,资源利用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使无锡农业步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主要工程与项目

以农业部开展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为契机,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最终受益(人)单位配套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以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对畜禽养殖场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可再生能源,改善生态环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重塑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首先,以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在政策措施上采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其次,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加快生产经营理念转变,要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早转变早受益。

第三,通过大力宣传和政策推动,形成农村绿色消费氛围,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

2、构建四个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是打造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为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打造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三是打造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四是打造以秸秆的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产业链。

3、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以建设绿色无锡和生态市为目标,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建设,通过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三清”工作,确保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实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生活环境舒适化。

到2007年,现有1个国家级、1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要全部建成达标。

4、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种、养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粮油基地、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名特优新水产品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和奶牛养殖基地,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防治农业水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种、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全市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依托科技,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活力。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特别要加强对上下游产业副产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循环型农业关键技术,建立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沼能利用的推广力度,探索延长产业链、增加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6、加强农业循环经济载体培植。

借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选择部分市(县)、区进行试点,带动全市农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第六章循环型工业建设

一、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2005—2007年)

1、重点建设8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示范工程和33家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累计50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500家以上规模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初步转变,能源利用状况明显提高,污染物排放系数明显下降。

综合能耗、万元产值水耗、电耗下降8%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初步建立工业废旧产品市场化回收体系,扩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延伸循环利用产业链。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

5、建成四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一家垃圾填埋气发电企业和一家生活污水污泥焚烧发电企业;年处理生活污水沉淀污泥1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制肥量达5万吨。

(二)中期目标(2008—2010年)

1、8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并有序运行。

全市基本建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

2、1000家以上工商业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000家以上的规模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综合能耗、万元产值水耗、电耗比“十五”末下降20%以上。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

(三)远期目标(2011—2020年)

无锡工业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均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转变粗放型生产模式,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

1、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一是强化节能意识,加强对工业系统的节能导向与考核,逐年制定《无锡工业能效指南》和全市及各地区、行业的节能目标,并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是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的定额管理办法,从企业生产的源头控制能源消耗,大幅度提高单位能耗产出水平;三是加大对落后工艺、技术和高能耗设备的淘汰力度,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2、大幅度减少物料消耗。

一是强化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塑料等大物耗行业的企业原辅材料管理,在重点物耗企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材料利用水平;二是减少生产过中的一次性用品,严格控制过度包装品使用;三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扩大清洁生产领域和实施企业数。

3、大幅度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

一是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环保新工艺、新技术;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三是进一步提高对废气、废水、废渣和余热、余压的有效利用,实施企业“零排放”工程。

(二)提高废弃物利用水平,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有效再利用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增强节约意识,强化对各类材料利用的计划性和合理性,力求物尽其有;二是通过改进工艺、强化管理提高成品率,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2、扩大资源利用领域。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省现有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鼓励、扶持企业开发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二是扩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研究和推广对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的综合利用;三是研究制定新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对尚无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地方扶持政策,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3、发展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一是发展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污泥为燃料的垃圾发电产业;二是发展以宾馆饭店泔脚油、工业废油等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三是发展利用太阳能、氢能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产业。

(三)推进园区建设,构建再循环产业链

1、构建十大循环型产业链。

一是完善工业固体废弃物——建材产品产业链;二是建设电镀水处理——污泥重金属提炼——废水回用产业链。

三是发展废油脂——生物柴油、润滑油产业链;四是做大生活垃圾——发电——供热——建材产品产业链;五是开发废旧电子产品——重金属提炼——新型建材产业链;六是做大废轮胎、废尼龙——新型窨井盖、装饰道板砖产业链;七是做大废塑料碎片——化工助剂、添加剂产业链;八是做大废陶瓷碎片、粉煤灰——新型建材产业链;九是形成化工残液——燃料添加剂产业链;十是做大畜禽养殖——粪便沼气化利用——发电——有机肥产业链。

2、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

一是建设好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园区内能源、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二是规划并建设好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形成环保产业设计、研发、制造、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园区;三是建设好一批各具特色、内部形成能源、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的工业园区。

3、形成区域循环格局。

通过企业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有条件产业间循环产业链的构建以及重点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逐步形成我市区域性的循环型产业体系。

(四)主要技术方法

1、物质集成:

通过园区工业代谢分析,选取重点企业提出工艺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原材料替代、催化剂替代、溶液替代、反应条件改变等;考虑工业系统所有的过程和物质,以原有过程为基础,引入工艺改进、新的替代过程、替代原料,优化得出生态工业物质链,实现废弃物的交换利用。

2、水集成:

在企业层次,用水大户、排水大户实行自身水循环利用方案,减少新鲜水使用量和废水排放量。

在园区层次,废水作为生产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