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0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学案

1、窃读记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主题:

我爱阅读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编写要求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读书的乐趣。

《窃读记》这篇课文,作者林海音通过自语式的独白;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把自己怯怯的隐藏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的阅读情景;读书时腿脚酸麻、饥肠辘辘的辛苦;经历的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到的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窃读的百般滋味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3、学情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上,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与学习方法。

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14个生字,正确书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等词语。

2、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默读的方式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14个生字,以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11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等词语。

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围绕“我”读书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展开

抓住主要句子理解

活动一

抓住窃读前,窃读时,窃读后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朗读体会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如饥似渴的样子。

让学生理解、体会窃读的滋味,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局限于快乐与惧怕

活动二

从“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两句话入手,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体会。

学生从句子中读出了物质(粮食)的重要性,但是精神(读书)的食粮也很重要。

根据现状,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

我说,“食物是一只风筝,而读书是一阵风。

如果没有风,风筝永远飞不起来。

读书有助于你奔跑,有助于你成长。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基本读懂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附:

板书设计

窃读记 

复杂:

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

(动作描写:

跨、踮、钻、挤、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主题:

我爱阅读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课文编写要求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读书的乐趣。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3、学情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上,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与学习方法。

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3个生字,正确书写“彭、侠、嗯”等生字。

2、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默读的方式,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3个生字,以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3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彭、侠、嗯”等生字。

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

(可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

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导语:

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呢?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附: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主题:

我爱读书

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作者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层层递进的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设问、反问、比喻等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更是让文章魅力无穷。

阅读此文,我们仿佛与作者对话,感受着作者爱书如友、爱书如家的美好情怀。

引领我们爱读书,会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年级,还有一些学生在识字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依然需要关注。

另外,关于“谈阅读”的文章不在少数,可“把书读精”的说法孩子们却很少见到。

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并从中学会不同的读书方法。

学习目标:

1.借助形声字造字方法,会读写“侣、零、编”等三个生字,借助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会读写“豫”字,通过找形近字的方法会读写“趟、诵、某”等三个字。

2.通过抓“首先、然后、还、最后”等关联词的方法来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同时,在这些关联词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读,小组合作读以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以熟读成诵。

3.在感受作者对阅读热爱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修辞,了解多种读书方法。

培养“我爱阅读”的兴趣,并逐步养成“我爱阅读”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后反馈的途径,从而检测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

针对目标1,采用的评价方式:

课堂上,小组内自学生字时通过讨论以及组长指名认读生字,力图使90%的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课后,通过听写生字词的方式,了解生字的书写情况,力图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针对目标2,采用的评价方式:

课堂上,通过小组内读文互评,,力图使90%的学生读书达到准确、流利、通顺。

通过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85%的学生能够在熟读感知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0%的学生能说出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50%的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课后,通过组长检查、生生互查的方式检查课文背诵情况,使90%的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针对目标3,采用的评价方式:

课堂上,通过生生交流,90%的学生能够学习作者修辞来表达一本好书对自己的价值。

课后,自己制作阅读推荐卡,使85%以上的学生能生动,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形声字造字方法,会读写“侣、零、编”等三个生字,借助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会读写“豫”字,通过找形近字的方法会读写“趟、诵、某”等三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9个生字,以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如:

趟、零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等词语。

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再读课文,感悟表达

活动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把它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待会儿全班交流。

语文课的语文味就表现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而反复的朗读也能使学生更快地走近作者,感受作者在文字当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

全班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表达方法。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位朋友

一处故地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形声字造字方法,会读写“侣、零、编”等三个生字,借助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会读写“豫”字,通过找形近字的方法会读写“趟、诵、某”等三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活动一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忆课文内容是为了更快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朗读句子,表达感悟。

活动一

1.你最喜欢的哪句话你还记得吗?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句子: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文本只是为了提供方法给学生,而修辞方法的提炼对于学生的习作和阅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节三

反复品读,提炼方法

活动一

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

(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通过抓住关键字词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新课改提出课堂应该是高校的课堂,所以,我尽量当堂背诵,当堂检查。

活动二

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活动三

1.带着自己的理解,通过多种途径反复朗读。

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2.全班齐背,不会背的可以读。

环节四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2一本你喜爱的书还会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写下来。

3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语文课堂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首先……

然后……

最后……

我爱阅读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了解“流光溢彩、囫囵吞枣、呕心沥血”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作者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

(板书:

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

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注意的字音:

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3.默读思考: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1)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板书: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2)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非常喜欢书)

(3)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读书生活如画美

写作需要用心来创造

《泊船瓜洲》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

月是故乡明

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该首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

全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3、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通过指名朗读等读书方法,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中,体会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评价任务:

1.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认读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生字。

2.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了解文章的表达让学生在感觉到桂花的香气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

活动二

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概述诗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了解特点

活动一

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学生批注阅读感受。

活动二

理解“绿”和“还”的意思(完成目标二)

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诗句意思(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活动一

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

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活动二

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

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完成目标三)

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间归心似箭

数重山恋乡思乡之情

何时还惆怅

 

6《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

《梅花魂》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教材分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

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3、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通过朗读的方式。

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二:

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在家预习时给家长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重点)

评价任务三:

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思乡之情的同时领悟到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难点)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一、揭题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

(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

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

(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扣题质疑。

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了解背景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玷污

大抵欺凌训斥秉性眷恋衰老手绢

(2)交流: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概括初读收获)

检测预习情况。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美德

活动一感悟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

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

”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

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

(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

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能通过资料体会作者情感。

2、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