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171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docx

四年级上语文资料复习总资料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四个是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1.1教学措施及建议

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1)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本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

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

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

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2)阅读教材与教学

本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

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本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

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

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

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

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

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

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

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

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

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

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

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

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3)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

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

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1.2习作教材与教学

本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

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

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

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

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

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

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

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

“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

”“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

再如,“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

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

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1.3应背诵的课文

单元

课文(序号+题目)

背诵内容(片断或整篇文章)

第一单元

1、观潮

第3、4自然段

3、鸟的天堂

第7、8、12、13自然段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全文

6、爬山虎的脚

第2、3、4自然段

第四单元

13、白鹅

第3、4、5自然段

15、猫

第1、2、4自然段

第五单元

18、颐和园

第3、4自然段

第六单元

20、古诗两首

全文

第七单元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7、8、9自然段

第八单元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4自然段

2复习要点

2.1识字与写字

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累计认识2400个字,会写1800个字。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利用字典,自主识字。

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认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2.2词语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照样子写词语;

写ABB、ABAC、ABCC、AABC、AABB、ABAB、ABCB、ABB、CABB式的词语;含有一对反义的四字词;含有一对近义的四字词。

关于动物的成语;把词语补充完整;选词填空;词语巧搭配。

(3)描写四季特点的成语。

2.3句子练习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句子类型有: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在原句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或直接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按要求改写句子:

改为比喻句,改为拟人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变换词序,句意不变;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将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扩句,缩句;用关联词语填空,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指出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给句子加标点符号。

2.4写作

八次习作的题目有四个与口语交际结合在一起。

其余的四个题目是,园地二:

写观察日记。

园地五:

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景点风光、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参观游览注意事项。

园地六:

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或者写生活中真实故事,亲身经历的、听到的、见到的,写清经过,写出感受。

园地八:

想象作文。

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

1、目标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2)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4)课内习作一学期不少于8次。

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

2、建议:

多看多写。

写观察日记;学以致用;导——写——评结合。

3、在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兴趣培养,倡导自由表达。

(2)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作文。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勤动笔,能修改。

4、习作标题:

(1)第一单元写“自然景观”------要求写作有顺序、有画面。

(2)第二单元写“观察日记”——要求写作有顺序、很细致

(3)第三单元写“童话”------当作人来写,有故事情节,包含一定的道理。

(4)第四单元写“动物”------围绕一个特点,写得栩栩如生。

(5)第五单元写“导游词”--------与游客交流,重点介绍一处景象或传说。

(6)第六单元写“生活中的美”------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7)第七单元写回信或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把道理说明白,或把事情写具体清楚。

(8)第八单元写“未来的.....”---------想象丰富合理,内容具体。

2.5口语交际

八个口语交际的话题中,有四个是与习作题目结合在一起的,园地一:

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园地三:

讲童话故事;园地四:

说自己最想说的动物;园地七: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什么?

其余四个是独立话题,园地二:

我看到了……看图,交流从图上发现了什么。

园地五:

保护文物。

了解文物古迹的情况,说说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园地六:

感谢和安慰。

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

园地八:

我们的奇思妙想。

2.6说话练习

结合课文学习安排了四次说话练习:

《猫》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

(说句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2.7小练笔

结合阅读教学安排了五次小练笔:

《鸟的天堂》“鸟的天堂”现在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我想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对我很有启发。

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8我的发现

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

一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二是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三是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四是边读边想提出问题。

其他:

五是读书受到的启示;六是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七是说明的方法;八是乱改成语、滥用成语的不良现象。

“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

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

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2.9日积月累、宽带网

“日积月累”:

系统地安排背诵成语、对联、名言警句、诗歌等。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

“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

两个“趣味语文”安排在第一组(有趣的对联和回文佳句)和第四组(有趣对联)

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两个“成语故事”安排在第二组(胸有成竹)第六组(杏林春满)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面向全体,训练到位;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2.10综合性学习

第三组:

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

搜集——读——推荐——交换——汇报。

第七组:

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

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

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2.11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

从本册开始,略读课文有所增多。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

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

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

一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等。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以上阅读方法。

二是领悟表达方法。

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

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5、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

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

引向课外进行观察。

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

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

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

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

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2.12课外书籍

安徒生童话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野天鹅》《冰姑娘》等

格林童话有《青蛙王子》《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

四大名著有《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等

四大民间故事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希腊神话故事有《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3课文要点

3.1课文点评

1、观潮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

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3、鸟的天堂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4、火烧云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5、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6、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7、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