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162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四)总结:

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

只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

其实“不懂就要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

四、课堂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情景表演。

2、积累有关多问的名言。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不懂就问

留心处处皆学问

2-2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

知道处处皆学问。

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

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回忆平时是怎样积累资料的。

1、说说平时是如何积累资料的。

2、交流积累本。

出示本堂课训练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

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的文章。

你们说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要参加"

爱护家园,保护环境"

的辩论会,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等等。

3、引导学生说说收集资料的好处。

4、小结:

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第二页插图。

(1)三幅图上学生分别在哪儿?

在干什么?

(他们都在收集资料。

2、收集资料有很方法,我们看第三页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交流:

你还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式?

(讨论后再交流)

3、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

观察第二页的图片。

交流并归纳:

(1)做摘抄笔记。

即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最好分类摘抄,这样便于查阅)。

(2)制作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4)编辑剪报。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积累。

(5)引导学生了解:

还有录像、录音、复印等收集资料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观察第三页下面的图片,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

(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汇报收集资料的心得。

……)

四、课堂小结

在今后要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开始收集各种资料。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勤于收集资料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教学挂图、小黑板、课文录音。

1、读课文三遍,标好小节。

2、自学生字词,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3、搜集祖国地理、风情、物产等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板书课题:

3、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地理、风情、物产等资料。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

小黑板出示本堂课训练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一)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全班交流并小结: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二)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提示: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

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

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

总结全文。

回顾过去,骄傲自豪;

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2、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1、描红并抄写课后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补充习题》1、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1、把课文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抄写课后词语。

1、听记词语。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增强自己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理解:

“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

”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读第2节。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小结学法:

(课件出示)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

介绍祖国名产。

第4节:

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第5节:

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

伟大的民族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

练习背诵。

4、学习第2—6节的写法。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一谈学完这一课之后的收获。

1、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练习背诵。

2、背诵比赛。

3.完成《补充习题》。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民族伟大

2、郑成功

3、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3、搜集台湾及郑成功的有关资料。

1、揭题: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简介郑成功。

三、学习新课

2、检查自学效果

(2)指名读课文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1、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

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3、完成《补充习题》1、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1、听记课后词语。

2、说说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增强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一)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

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

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

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

3、说说这一小节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

学生谈一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的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写一个场面,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搜集波兰、肖邦等有关资料。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

(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催人奋起:

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

国家灭亡。

消逝:

消失。

肺结核病:

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二、精读指导

1、回答:

“我”是谁?

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

你还知道了什么?

(1)交流:

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理解词语:

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能背诵有关段落,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复习导入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

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 

②老师的叮 

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1、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句子: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

悲愤欲绝(读)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

(通宵,整夜)

比较句子:

1、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励自己要工作。

朗读并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学习第四段

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契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导学生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4、古诗两首

1、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一、揭题。

1、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解题:

闻:

二、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

指名汇报,对了解信息较多的学生可追问信息的来源并及时表扬鼓励。

教师出示相关课件。

三、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诗,正音。

五、再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借助工具书、结合书上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

刚 

闻: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

回过头来看。

妻子:

夫人和孩子。

漫卷:

胡乱卷起。

回过头来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忧愁?

胡乱卷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出示课件作点评和补充。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读了这首诗,你感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原因是什么呢?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4、引导学生从诗中想开去。

(1)如果当时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听到这种好消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心情?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涕泪满衣裳

收…… 

喜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无比欢快、热爱祖国

1、理解《示儿》这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理解《示儿》这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把《示儿》多读几遍,初步体会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一、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示:

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

谁告诉儿子?

告诉了儿子什么?

为什么要告诉?

……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