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176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教学详案文档格式.docx

这些欲望或需要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当基本的欲望首先得到满足,总是又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欲望和需要。

因此,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可见,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

2.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样组合?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这种现实迫使人们在有限资源可供满足欲望的多种途径中进行合理选择。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就是一个与资源稀缺性相联系的选择问题。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产品)what;

如何生产?

(生产要素组合)how;

为谁生产?

(分配)

forwhom;

此外,还有生产多少?

(数量)howmany;

何时生产?

(时间)when。

3.为什么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

人类社会为了发展,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水平,还要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大的产量(如达到图中的H点),这样,资源的稀缺性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资源利用。

即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社会科学。

三、选择与经济体制

自给经济(SelfsupportingEconomy)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与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PlannedEconomy)又称指令型经济,这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

在这种体制下,用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

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不能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效率较低。

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这种体制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与利用由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这种体制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资源的利用和公平的缺失问题。

混合经济(MixedEconomy)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换句话说,是以市场调节经济为主,政府适当干预,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混合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改进,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

四、经济学家如何研究选择问题———实证与规范的分析方法

轿车能否进入家庭?

轿车进入家庭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包括对轿车价格、居民收入、交通、能源及其他影响轿车进入家庭的因素的分析,以及轿车对整个国民经济带动作用的分析。

二是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

支持者认为,轿车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推动作用,而且享用轿车是消费者的权利;

反对者则批判轿车进入家庭给社会与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等。

实证分析(PositiveAnalysis)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NormativeAn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1776年,亚当·

斯密(AdamSmith)《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经济学的开始。

《国富论》的主要思想是:

任何一个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主张国家应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AlfredMarshall)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引入均衡的概念,把这两种理论结合到一起,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引出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微观经济学(亦称新古典经济学)。

从18世纪的亚当·

斯密到后来20世纪的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经济学家一直坚信市场上“看不见的手”的原则,主张采取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商品供给自行创造需求”。

然而,在1929—1933年爆发了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商品积压、物价暴跌、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这场危机使整个工业状况倒退到了1908年的水平,20多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

这场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给传统的经济理论以沉重的打击,传统的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无法解释,也拿不出如何摆脱危机的政策。

这时,西方国家不得不干预经济生活,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那么这种干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凯恩斯经济理论就此诞生了。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一书,主张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他的理论得到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认可,并被付诸实践,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并从实际上宣告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他在《经济学》(至今被奉为全球经济学之圣经)一书中把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理论进行了综合,即新古典综合经济学。

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他是一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它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是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卢卡斯(RobertLucas)。

经济学家们继承并发展了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坚持市场完善和理性预期是可以被接受的理论假说,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

总之,从统一的政治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的兴起、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再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问世,基本描画出了经济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也成为经济学百年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第三节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我们一起沿着经济史的长河来研读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位经济学家的生平和贡献。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有哪些?

你能说出他们的贡献和代表著作吗?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的理论基本上代表了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成就、最高水平,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带动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势。

这种走势主要表现为:

一、数学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二、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

学习领域三 消费经济学——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第一节 某小镇冰淇淋市场的风云变幻

有个笑话说,如果能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这只鹦鹉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

这虽然是个笑话,可却有些道理,因为需求和供给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市场中每种商品的产量及其出售的价格,可以说,供需分析是经济学家独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本节我们将运用供需工具分析某小镇冰淇淋市场的风云变幻,进而揭示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的基本机制。

一、冰淇淋的需求与供给

1.冰淇淋的需求

(1)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理解需求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个统一。

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例如一个成人有能力购买很多个冰淇淋,但他不愿意买,则不能产生需求。

②两个变量。

商品的价格(Price)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需求数量(Quantitydemanded),需求实际上反映了商品价格P与人们对商品需求的数量Qd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区分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所谓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而市场需求则是指在某一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它是个人需求的加总。

(2)个人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定理。

②收入。

正常品、劣等品。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互替商品、互补商品。

④偏好。

决定你需求的最明显因素是你的偏好。

如果你喜欢冰淇淋,你会买得多一些。

偏好会受文化、广告、流行风尚、对健康的顾及和以前购买这种商品的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⑤预期。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叫需求表。

根据需求表我们可以建立坐标系,冰淇淋价格作为纵轴,冰淇淋需求量作为横轴,描出王涵对冰淇淋的个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通过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把个人需求曲线横轴上表示的个人需求量相加)我们可以得出市场需求曲线。

由于我们更关心的是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所以我们经常会用到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总需求量如何随着该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变动。

(5)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某一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在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发生变动,即需求发生变动。

这里的其他因素是指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偏好、预期等。

在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2.冰淇淋的供给(学习与讲解思路与需求完全相同)

(1)供给

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显然,理解供给概念也有几个要点:

一是出售的欲望,二是生产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价格(Price)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供给数量(Quantitysupplied),供给实际上反映了商品价格P与对厂商商品的供给数量Qs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区分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所谓个人供给,是指单个厂商的供给,而市场供给则是指在某一商品市场中所有厂商的个人供给之和。

(2)个人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呈反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定理。

②生产成本。

负相关。

③技术。

④预期。

(3)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4)个人供给到市场供给

(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二、冰淇淋的供需均衡与均衡变动

1.市场均衡

在分别考察了冰淇淋的供给与需求之后,现在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说明供需如何共同决定冰淇淋的价格和销售量,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确定。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许多买者和卖者的活动自发地把市场价格推向均衡价格。

一旦市场达到均衡价格,所有买者和卖者都得到满足,也就不存在价格上升或者下降的压力。

在大多数自由的市场上,产品过剩和短缺都只是暂时的,任何一种产品随着价格的调整其供给与需求都将达到平衡。

2.均衡变动

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我们按三个步骤进行:

(1)我们确定该事件是影响供给还是影响需求,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或者是使两条曲线都移动;

(2)我们确定曲线的移动方向,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3)我们运用供求图来比较原来的均衡和新均衡,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何变动。

事件1.某年夏季天气特别炎热:

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由2元上升到2.5元,均衡数量由7个增加到10个。

换句话说,天气炎热提高了冰淇淋的价格,增加了冰淇淋的销售量。

事件2.某年夏季台风摧毁部分甘蔗田,使得糖的价格上升。

供给曲线移动使均衡价格从2元上升到2.5元,使均衡数量从7个减少为4个。

由于台风,冰淇淋的价格上升了,而销售量减少了。

事件3.天气炎热与台风发生在同一个夏季。

三种可能的结果,这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移动的相对大小,学生作图说明。

3.供求规律:

供求图+三步走。

三、亚当·

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

1.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正如亚当·

斯密(AdamSmith)的著名论断那样,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指导,价格制度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挥经济交响乐队的指挥棒。

2.亚当·

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命题。

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受“看不见的手”的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后来,“看不见的手”便作为市场经济中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

马克思后来指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就是价值规律,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市场机制。

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下,都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调节参与经济生活的每个人的行为,调节着有限的社会资源合理地在各部门和各生产者之间的配置。

这是一只只要有商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的手、商品经济条件下无所不在的手。

第二节 你的效用最大化了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把幸福当作一个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

幸福=效用/欲望。

显然,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

效用与欲望。

效用越大越幸福;

欲望越低越幸福。

但清心寡欲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非常困难,所以,想要更幸福只能从效用着手了。

一、认识效用

什么是效用?

西方经济学家用效用(Utility)来表示消费者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满足程度高,效用大;

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可见,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觉,它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因此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为了更好地理解效用这个概念,我们来看下面3个小故事。

故事1.最好吃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消费者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比如,香烟对于喜欢吸烟的人来说效用很大,但对于不喜欢吸烟的人来说,则效用很小,甚至因吸烟痛苦而产生负效用。

故事2.傻子地主

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同样的物品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效用也不同。

同样是一杯水,对于一个住在山泉旁的人和一个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来说,效用肯定大不相同。

故事3.钻石和木碗

这个故事揭示了我们都熟知的一个道理:

物以稀为贵。

越是稀少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即效用越大,这个道理我们在后面还会进一步说明。

效用的大小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效用是不能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比较的,但就某一个确定的消费者而言,可以判定某种商品对他的效用的大小。

二、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效用理论可分为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

1.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UtilityUnit)。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理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论的假设条件包括:

①效用量可以具体衡量;

②边际效用(MU)递减;

③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2.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

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①完备性,即指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②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

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③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三、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钻石与水之悖论最早由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他指出:

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

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

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这一悖论即是前面“钻石和木碗”故事中归结出的中国俗谚:

凯恩斯经济学对此做出了另一角度的解释。

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认为物品的价格不光是由它的价值决定,还由边际价格决定,即在当前情况下再增加一单位该物品所花费的价格就是该物品的价格,边际价格的高或者低主要由消费者从增加的这一单位物品消费所获得的满足感决定。

我们把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

MU)。

价格取决于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

与边际效用有着紧密联系的另一概念是总效用(TotalUtility;

TU),总效用指人们消费一定量某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也等于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的所有边际效用的加总。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随着消费商品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即边际效用会逐渐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四、基数效用论下的消费者均衡分析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消费者均衡(ConsumersEquilibrium)是指消费者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得到最大的满足程度,即实现总效用最大,然后维持商品的购买数量组合不变,消费者就实现了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2.消费者均衡实现的假设条件

(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

(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3)物品的价格既定

由于物品价格既定

3.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

基数效用论下消费者达到均衡的条件有两个:

①钱要花光;

②消费者用单位货币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个道理具体表现为两个公式:

五、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分析

1.无差异曲线

(1)什么是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也称等效用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一般用字母I表示。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这就表明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两种商品不可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2.消费预算线

消费预算线(BudgetLine)又称等成本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线。

假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3.序数效用论下的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消费预算线显示了消费者具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客观条件,序数效用论者正是将两者放在一起,从而找到了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如下图所示。

消费预算线与尽可能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犐相切于点E,切点E就是消费者均衡点,XEYE就是在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既定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时的两种商品购买量。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消费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即两者斜率刚好相等。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效用的均衡条件是:

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或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很显然,这个结果同我们前面运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基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的结论是一致的。

即:

单位货币所购买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或者说他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相等。

第四节 学做理性消费者引导阅读自学

第三节 家装市场中的消费者陷阱

一、家装公司的“不透明”陷阱

业主在装修过后共同的感觉就是累,问题出在哪儿?

一位专门从事家装监理的行业专家解释说,家装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所了解的内容,比起家装公司所掌握的内容是少之又少。

以下是一些家装公司对消费者经常使用的“不透明”手法:

1.报价中的“不透明”

2.装修材料上的“不透明”

3.工程量计算的“不透明”

4.隐蔽工程的“不透明”

二、什么是信息不对称?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关于竞争市场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完全信息(CompleteInformation),即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的经济特征及各种有关生产的信息,而且,商品的价格唯一地浓缩了所有相关的信息,商品的质量被假定为同质,商品交易的过程被认为可以在瞬间完成,交易与履约过程被大大简化。

显然,这种假定并不符合现实。

现实生活中的市场都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例如,消费者并不完全清楚商品的质量,雇主也不一定清楚雇员的能力等等。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是不完全信息中的一种典型情况,它是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经济信息。

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

信息不对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获取信息需花费成本,而且行为主体获取充分信息的成本太大。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原有的市场均衡就可能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