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2322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必修一期末多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专项考试模拟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6.{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如图所示,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试管中只有1、5号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1、2、3、5号试管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7.{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C.长跑时流汗过多会发生抽搐,说明无机盐对维持酸碱平衡很重要

D.I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幼年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8.{媒体报道的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还有一些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因此,地沟油()

A.组成元素一定有C、H、OB.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D.必定引起细胞癌变

9.{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

10.{如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

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1.{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c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c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12.{图示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a区和b区的细胞

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区细胞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①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过程长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3.{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

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14.{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A.

B.

C.

D.

15.{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一定为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B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

解析:

ABD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

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人体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B错误;

C、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C正确;

D、随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但没有丧失,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和特点,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ACD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

ACD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

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A、DNA和RNA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都能携带遗传信息,A正确;

B、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才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B错误;

C、玉米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DNA特有碱基是T,RNA特有碱基是U,D正确。

故选ACD。

3.AD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液变蓝;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

AD

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A、红瓤西瓜含有较多的糖,但是其有颜色,会对还原糖的鉴定产生颜色干扰,因此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脂肪鉴定实验中,需要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

C、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属于还原糖,C正确;

D、蛋白质鉴定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不能同时加入样液中,应该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故选AD。

4.ABC

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A、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错误;

B、构成

ABC

B、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错误;

C、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错误;

D、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相同,都是肽键,D正确。

故选ABC。

5.ABC

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故蛋白质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正确;

C、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的糖被,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C正确;

D、生物膜上磷脂和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

6.AB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

2、4号试管

AB

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

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铜离子呈现蓝色,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由于2号试管没有水浴加热,因此也呈蓝色,A错误;

B、甲组实验没有水浴加热,试管无砖红色出现,乙组实验有水浴加热调节,试管4出现砖红色,B错误;

A、通过A选项可知,1、2、3、5号试管呈蓝色;

通过分析可知,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D正确。

故选AB。

7.ABD

细胞内的无机盐绝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因为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A正确;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C、长跑时流汗过多发生抽搐,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很重要,C错误;

D、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幼年时缺I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而会患呆小症,D正确。

8.AC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因此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因此其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A正确;

AC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而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其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橙黄色,C正确;

D、“地沟油”中还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这会使生物致病,但不一定会引起细胞癌变,D错误。

故选AC。

9.ABD

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

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A、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可能为糖原,乳糖属于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P,B错误;

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为蛋白质,此时b为氨基酸,C正确;

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DNA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拟核、DNA病毒中,D错误。

10.ABD

分析甲图:

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

乙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

分析丙图:

丙中没有

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

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丁图:

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

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

A、题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A错误;

B、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图乙中a:

c=1:

2,说明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分子,因此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

C、图甲所示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而图丙中的柱形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

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或者末期,D错误。

11.ACD

分析图甲:

ab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

de段表示末期。

分析图乙:

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后期时着丝点发生分裂,因此图中ab

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后期时着丝点发生分裂,因此图中ab段表示间期、前期、中期;

cd段表示后期;

ef段表示末期。

A、间期DNA复制导致核DNA含量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

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恢复,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A正确;

B、图甲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图乙中a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错误;

C、图乙中b→c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

12.BC

分析题图:

①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期;

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的种类增多;

a是根冠,b是分生区,c是伸长区,d是成熟区

BC

a是根冠,b是分生区,c是伸长区,d是成熟区。

A、a区(根冠)和b区(分生区)细胞都没有中央大液泡,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A错误;

B、b区为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B正确;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期,①(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分裂期)长,C正确;

D、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C。

13.ABC

生物膜主要有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正是由于丰富的生物膜系统上附着着多种多样的酶,各种化

正是由于丰富的生物膜系统上附着着多种多样的酶,各种化学反应得以有序而高效的进行。

在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方面,生物膜系统也发挥重要作用。

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加膜面积,A正确;

B、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脂质的合成的场所,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正确;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C正确;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减少了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产生的小泡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增大了细胞膜的面积,D错误。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意义,对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意义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BC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根据结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根据结构通式可知,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因此是氨基酸,A、D正确;

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

不是正确的化学式,C错误。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根据选项中化学式的结构特点来判断其是否为氨基酸。

15.AD

试题分析:

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A错误;

B、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C正确;

D、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②载体蛋白的参与,D错误.

故选AD.

考点: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