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01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血培养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如果需氧瓶阳性则选择血琼脂平皿、巧克力琼脂平皿、如果厌氧瓶阳性选择血琼脂平皿、巧克力琼脂平皿、麦康凯平皿和哥伦比亚厌氧血平皿;

如果涂片看到真菌样孢子或菌丝,则增加沙保弱琼脂平皿,必要时加玉米和土豆琼脂平皿,置孵箱350C培养。

厌氧菌培养经48-72小时培养后,打开厌氧箱,并作耐氧试验,将同一菌落分别置需氧培养18—24小时及置厌氧培养48-72小时。

同时作涂片和初步药物敏感试验,将涂片结果电话报告临床医生,此报告为一级报告,并根据科内和微生物电话报告制度进行记录。

8小时后报告初步药敏结果为二级报告。

5转种平皿经18-24小时孵育后,作进一步鉴定和正式药敏试验。

不同细菌鉴定参照其相应检查程序进行,做出最终报告。

9.6厌氧菌鉴定选择耐氧试验阳性菌株,行厌氧菌鉴定(Vitek2。

若系统最终报告为阴性,也应转种厌氧血琼脂证实无菌生长后方可报告阴性结果。

推荐厌氧菌血液培养最终报告时间为1周。

厌氧菌感染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应予高度关注,及时与临床联系.

7若培养瓶在预置时间内未呈现阳性结果,除特殊情况需将瓶内培养液转种血琼脂平皿,一般情况无细菌生长即可报告经XX天培养无细菌生长。

榆林市第一

医院检验科

微生物室程序文件

七微生物室临床标本检验中程序

02血液标本检验程序

文件编号:

YLJY—WSW—PF-7—2

版本—修改号:

1—01

生效日期:

2014—04—01

9.9血液及骨髓检验流程图

 

文件编号:

版本—修改号:

10各种细菌检测参照其各自检测程序进行。

11血液培养阳性属微生物危急报告值,检验医师和技师要特别记录加以追踪,如果怀疑污染应立即通知临床再次送检。

10.质量控制:

Versa—TREK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质量控制、VITEK2鉴定系统质量控制、涂片染色质量控制、培养基质量控制、K—B法和MIC药敏试验质量控制、氧化酶试验质控、触酶试验质控,具体操作参照各自程序.

11.报告制度:

11.1培养系统提示有细菌生长,要立即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电话通知主管医生,为一级报告;

将可疑生长的培养瓶转种相应培养基上,并作初步药敏试验,经6-8小时培养后,将结果电话通知主管医生,提示高度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二级报告;

完成鉴定及标准化的药敏试验,并发出正式的细菌检验报告单为三级报告.

11.2若培养5天仍无细菌生长者,报告无菌生长。

11。

3临床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可继续培养至2周再发出阴性报告,但自动血液培养仪在5天作出阴性报告,因此可以人工延长时间.

12.常见细菌与临床意义:

12。

1血液培养是用来发现、识别细菌或其它可培养分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侵入血液中,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12.2常见的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A群B群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丙酸杆菌、念珠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2.3常见的革兰阴性菌:

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伤寒及其他沙门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布氏杆菌等。

4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属于微球菌科,已知葡萄球菌属有28个种,其中14个种可从人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

以血浆凝固酶作为分离标准可将其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人类感染的最主要的葡萄球菌,占葡萄球菌菌血症的9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常呈多重耐药,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死亡率仍可达10%-30%,因此MRSA的确定要及时准确。

另一类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葡萄球菌菌血症的患者中有10%是由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多见化疗、激素、放射治疗者。

CNS已成为医院导管治疗的主要致病菌,耐苯唑青霉素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其耐药性较MRSA更高。

12.5链球菌:

A群链球菌是引起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细菌,致病力强。

B群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近十年来感染也有所增加。

绿色链球菌可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其中缓症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犬血链球菌、米勒链球菌多见,缓症链球菌耐药性强.肺炎链球菌可导致血流播散,而导致败血症。

此外还应注意发现营养变异链球菌;

该种细菌的生长需要补充巯醇复合物和维生素B6.血培养基中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使营养变异链球菌生长。

然而传代培养时,培养基中需要补充盐酸—磷酸吡哆醛(0.001%)或L半胱氨酸(0。

05%至0。

1%)或二者皆有,否则营养变异链球菌不能生长。

也可将血培养物传种至血琼脂平板上,然后交叉划线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营养变异链球菌卫星样菌落。

12.6肠球菌是医院内感染中常见病原菌之一。

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鸟肠球菌,庆大霉素高耐菌株(HLAR)多见屎肠球菌。

万古霉素是高耐肠球菌的首选药物。

7奈瑟菌属:

脑膜炎球菌是引起脑膜炎的病原菌,可侵入血液,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

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时可入血液.

8革兰阳性杆菌:

产单核李斯特菌在近年的感染中呈下降趋势。

炭疽杆菌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分皮肤炭疽、肺炭疽、纵隔炭疽和肠炭疽,三型均可能并发败血症.从艾滋病发现以来,已从部分例数患者血液中分离出鸟复合分枝杆菌及结核杆菌等,因此血液分枝杆菌培养已引起广泛重视.分枝杆菌的血液感染常发生于初染结核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艾滋病患者为易感染者,鸟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或产生耐药。

12.9革兰阴性杆菌:

在常规血液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菌血症约占71。

4%。

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肠外感染而导致败血症的主要菌种有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布鲁菌和沙雷菌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常发生于大面积创伤后。

可术后经感染、褥疮、脓肿等导致血行播散.不动杆菌属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因局部感染而导致血液感染,败血症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呈多重耐药,产金属ß

-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首选治疗药物是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特美汀)和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洋葱伯克霍德菌可引起免疫低下患者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可入侵血流.心杆菌属: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心内膜炎入血流。

链杆菌属代表菌种是念珠状链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较敏感。

多杀巴斯德菌可通过猫或狗咬伤、抓伤感染或与动物接触的工作人员,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放线杆菌属有5个种即李氏放线菌(A.Lignieresii)、马驹放线杆菌(A。

equuli)、猪放线杆菌(A。

Sals)、荚膜放线杆菌(A.Capsulatus)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mcomitans),除荚膜放线杆菌外,其他4个种均可引起人类败血症或心内膜炎.

12.10细菌L型:

血液中很少分离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含10%蔗糖或甘露醇渗透压恒定的培养基,适合培养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该培养基也适合某些细胞壁完整的细菌生长,因此在这类培养基中分离出某种细菌,并不意味着血液中一定有细菌L型。

12.11真菌血症常发生于重症疾病的晚期,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后,如白血病、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癌症、结核和艾滋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原发病灶加重的同时,常发生继发感染及二重感染。

任何部位,尤其是正中静脉插入或留置导管均可引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器官移植或血液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侵袭性真菌呈上升趋势。

曲霉菌感染常表现为三种不同临床型,既过敏型、真菌球型(曲菌病)和肺炎型三种,可通过血流引起败血症,曲霉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可达95%以上。

因此分离出曲霉菌不能轻易判定为污染菌而丢弃.毛霉菌可引起以急性坏死性炎症为主的疾病,主要侵害血管,引起血栓,并可经血液转移,全身毛霉菌病一旦发生,最终多导致死亡。

多种方法可提高血液中真菌的检出率,包括使用需氧血培养瓶、双相培养基、裂解—离心技术和特殊营养的肉汤培养基(如脑心浸液肉汤等)。

裂解—离心技术是一种分离真菌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营养要求苛刻的双相真菌。

实际上,大多数需氧血培养瓶,孵育5~7天,可提供充足的营养使白念珠菌生长良好。

然而对于非白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和其它双相真菌,使用裂解—离心技术可获得最高的检出率,通常采用霉菌抑制琼脂(Inhibitorymoldagar),脑心浸液琼脂和巧克力琼脂与Isolator管结合使用。

阴性的真菌血培养应于22~30oC孵育4周后发终报告。

12.12厌氧菌:

引起的血液感染占菌血症的20%,其中4/5是单纯厌氧菌感染,病死率达50%。

菌血症的细菌种类可因原发性感染和手术、外伤部位不同而异。

产后菌血症大多由羊膜炎,子宫内膜炎等原发病灶引起.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子宫积脓、褥疮溃疡等亦可发生菌血症。

厌氧菌菌血症分离出的常见厌氧菌有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等,并多与兼性菌混合感染。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危急生命的感染性疾病,细菌学检验应采取各种手段,加速病原菌分离鉴定工作,发现阳性及时报告,并主动进行该菌的药物敏感测定,尽快为临床提供信息,以利抢救。

13参考文献

13.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

13.2丁振若,于文彬,苏明权,郝晓柯主编.现代检验医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1

13.3张卓然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13。

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31:

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2007.

13.5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CL02:

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

2007).2008.

6周庭银,倪语星主编.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ISO15189认可指导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5。

14支持文件

1.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程序YLJY-WSW—PF-6—8

2。

Versa—TREK血培养仪仪器操作作业指导书YLJY-WSW—SOP—19-4

3。

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操作作业指导书YLJY—WSW-SOP—19-1

5.BIOBASE型生物安全柜操作作业指导书YLJY—WSW—SOP—19—9

HeraeusCO2培养箱操作作业指导书YLJY—WSW-SOP-19—13

7.YQS厌氧培养箱操作作业指导书YLJY—WSW-SOP-19—12

8.危急结果和三级报告制度YLJY-WSW-QM—4—7

15记录表格

1.血液培养仪上机登记本

2.血液培养仪日常维护登记本

血液培养原始申请记录单

4.血液培养最终报告(电子版)

5。

危急值登记本

临床沟通登记本

血培养检测规范化操作(世上最全基本操作流程)

2016-08-22来源:

南方检验医学网 

阅读:

1291次 

【字号:

大 

中 

小】

导读:

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2.寒战.3.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一、血培养检测采血指征:

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时可作为采集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

10×

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

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儿)一般多见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和白细胞增多(≥20×

109/L).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不低热,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血培养检测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

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菌属)。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至最低程度.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

2.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

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血培养检测培养瓶消毒程序:

1.用70%酒精或碘溶液(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2.酒精作用待60秒。

3.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要点:

血培养的关键是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由污染菌引起的假阳性增加了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延长了住院日,延误病情诊断并增加了经济负担等。

然而,在理想的消毒条件下,仍有3%~5%血培养中混有污染菌,它们来源于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梭杆菌属,类白喉群)或来源于环境(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这些微生物有时有致病作用。

对两次不同部位血培养生长同一种微生物,不同类无菌部位标本培养中生长同一种微生物,微生物快速生长(48h内)。

上述情况下,应考虑是真正的感染。

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生之间应经常讨论血培养结果,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对各方面都有益处。

例如查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1995~1999年血中分离的70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入院48h内检出者,39。

3%(24例)为污染菌,48h后检出者(9例)100%为污染菌,污染菌检出时间显著长于病原菌。

提示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率较高。

因此,采血前严格执行皮肤消毒程序非常重要。

血培养检测采血量:

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获得微生物,每个培养瓶抽取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因为培养的血液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

用静脉穿刺获得的血量,成人和儿童不同.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很难获得大量的血液,对婴幼儿和儿童,一般静脉采血1ml~5ml用于血培养,当细菌浓度足够高时,血液少于1ml也足以检测菌血症。

标本量大于1ml,细菌量也增加,对于感染的儿童没毫升血液比成人有更多的微生物。

对于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少于10ml不易培养出细菌,每瓶最低限量应是10ml血液,20ml~30ml最合适,血液和肉汤的比一般推荐为1:

5至1:

10。

几乎所有现代的血培养系统假如血液量均在10ml以上。

虽然静脉采血30ml可增加细菌量,但这不太切合实际,这很容易造成医院获得性贫血。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关系到菌血症的病理生理学,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次血培养。

研究已经证实,采集适量的血液注入2~3瓶血培养瓶中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菌血症。

对间歇性菌血症,用于培养的血液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因为细菌流入血液与寒战发作通常间隔1h,在发烧时血液可能没有细菌,实际上,血培养通常是在寒战或发烧后进行。

由于细菌很快会从血液中清除,因此,在寒战或发烧后应尽快抽取血培养。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一般不推荐在任意时间抽取静脉血进行培养,研究资料表明任意时间采血并不能提高微生物的检出率。

实际上已经证明在24h内同一时间或任意时间抽血培养发现微生物的结果相似。

无论何时,采集血培养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瓶,每瓶20ml~30ml血样进行培养来做最初的平谷,这也更切合实际。

先前饿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血培养结果阴性,微生物延迟生长更为常见.

有研究证实,对链球菌心内膜炎患者,在做血培养的前两周内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血培养的阳性率从97%下降到91%。

由于有很好的血培养技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应该达到95%以上。

对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集血培养的建议:

1.怀疑记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的患者:

应立即采集2或3份血培养瓶,快速进行血培养。

2.不明病源的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

发热开始采集2或3份血培养。

24h至36h后,估计温度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立即采集2份以上血培养.

3.怀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血培养结果持续阴性,应改变学培养方法,以便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

4.感染性心内膜炎,对急性心内膜炎患者1h(2h内)采集3份血培养,如果所有结果24h后阴性,再采集3份血培养瓶。

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连续三天采集血培养,每天2份。

大部分临床医生对成年患者采集血量不足,采集血培养份数不够,采血时机不合适,通常在患者体温高热时,24h内采集一瓶血培养,降低了血培养的阳性率,不符合才学的基本规程,实验室应该做大量宣传沟通工作。

血培养检测运输标准:

采血后血培养瓶或采集管应立即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血培养瓶和采集管短期内置于室温不影响细菌检出,不要冷藏,如果血培养瓶在送往实验室培养或自动化仪器检测之前不得已需放置一段时间,应置于35℃~37℃孵箱中。

但含血液的采集管不应置于孵箱中,若有细菌生长会释放出一些气体,采集管有破裂或渗漏的危险.实验室收到血培养瓶后立即进行肉眼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采用自动化连续检测血培养系统,有一点很让人忧虑,那就是标本运送有时被延误,这样会导致微生物检测延迟(尽管微生物生长不受影响),目前很少有人注重这一点。

尽管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有允许延迟上瓶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培养瓶在运送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延迟。

血培养检测接受标准:

实验室收到血培养后,应按以下步骤操作:

1.检查培养瓶确保它们被安全地放置.

2.用肉眼观查微生物生长的情况,注意血液层上面是否有絮状沉淀、均匀的或表面下的浑浊、溶血、液体培养基凝固、有一层表面薄膜、产生气体、血层表面或深层有白色颗粒等,如有上述情况产生提示有微生物生长.

3.检查瓶子上的标签,确认资料是否齐全,与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是否一致。

4.保证获得适量的血液。

5.检查血液是否超过要求的基线。

6.放置在孵箱中或上机进行检测.

由于菌血症和真菌菌血症的检测对临床感染性基本的诊断十分重要,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真接收血标本,对儿童和承认,不管抽血量多少,均应该进行培养并在报告单上注明血量,有可能延误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的检测。

血培养检测不规范处理方法:

送到实验室的血标本应认真处理,减少标本错误和标本污染。

标本处理不当及不正确采集,医院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本身携带的病菌均可能造成标本污染。

因此,建议发生下列不规范的血培养时应该及时处理。

1。

血培养或培养管无标签或贴错标签、培养瓶或培养管有渗漏、破裂或明显的污染、血标本采集后放置12h以上、用不适当的培养瓶或培养管收集标本。

处理方法:

立即与临床医师联系,报告:

“标本不规范的具体理由”。

2.用失效的培养瓶或培养管收集标本。

与医生联系,报告:

“用过期培养瓶收集血标本,请用效期内的培养瓶收集标本并送检.

3.送交血标本的量不足或只送一瓶血培养。

与医生联系,报告:

“送交的血培养标本量不足,请补送足量血液培养瓶”。

未送推荐的培养瓶数或类型

如“只送需氧瓶不符合规程,血培养的基本规程推荐送两种培养瓶:

需氧瓶和厌氧瓶”。

每位临床医师都应该对患者负责任,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不规范的血标本后,应该即使同志临床医生以便重复采集血培养进行补救.

血培养检测微生物室处理血培养预防感染的安全程序:

1.细菌室工作人员,在所有的血培养处理过程中都应戴乳胶手套。

2.拒收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血培养瓶或培养管。

3.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或穿刺培养瓶或家一个胶膜防护装置(如:

把培养瓶置于丙烯酸酯膜后或戴上口面罩)。

4.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肉眼观察有微生物生长迹象的培养瓶。

5.操作产生的气溶胶,可能含有高浓度的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