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15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

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

对于我有什么意义?

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

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

B.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但它们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C.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

在这种活动中,人成了自己心灵的主宰。

D.无论是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还是在美感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有它的意义,也都有它的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的区别。

B.文章在论述时用了许多排比和对称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产生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

C.在文中,作者认为完全的人应真善美都有,而且作者更肯定人应拥有美感的态度。

D.文章第四段举了大量的实证,论证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离开人的观点,事物都混然无别,真善美就没有了意义。

B.真和美是人精神上的需要,一个没有精神需要的人或民族,是一个心灵疾病衰老的人或民族。

C.时光流转,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它们让我们感到亲切。

D.造壶可以贮茶,造长城可以抵御外敌,这是人的实用活动;

但造壶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造长城秋它外观雄浑壮美,则是人的美感活动了。

【答案】1.C?

?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无中生有,见1段,“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无中生有;

B项,增减限制,见2段,多了“必不可少”这一限制语;

D项,曲解文意,见3段,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

但是在美感的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体现出价值。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以偏概全,见4段,“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错,应为“历史的人和事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项,错解事例,见3、4段,“造长城求它外观雄浑壮美”错,长城雄浑壮美的外观是意外之得,并不是造的要求。

点睛:

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瓶过期的酱油

刘琛琛

一直觉得,母亲不是那么爱我。

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

七岁那年,刚好是打酱油的年龄。

家里来了一桌客人,母亲给我两毛钱,命令我去打一瓶酱油。

抱着打好的酱油快走到家门口时,我学人家玩三棒鼓,一抛,接住了,再一抛,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手指缝漏了下去。

我蹲在碎掉的酱油瓶旁边,无助地哭泣。

哭声把母亲和一位女客招出来了。

女客拉起我,笑眯眯地说,哎哟,酱油瓶打破了呀,没事,让妈妈再买一瓶。

我仰起头,小心翼翼地看着母亲,母亲比女客更笑眯眯地说:

“哭啥呀,不就是两毛钱吗?

再打一瓶就是。

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那天在饭桌上,表现得格外活泼。

以至于客人都走了,我还沉浸在那种被赦免的狂喜中。

这种赦免是假象。

事后,我挨了一顿胖揍,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

上班没多久,父亲去世,我无可奈何地接了母亲来散心。

母亲一进家门,那种儿时的压抑感便伴随着她一同袭上了我心头。

她打量着我的家,不停地絮叨着:

“你看你,东西乱摆乱放,哪像有人住的样子!

有母亲的话撑腰,那些乱摆乱放的东西一个个闯进我眼帘。

母亲撸起袖子,系上围巾,大干特干起来。

扔掉了我收藏许久的造型可爱的空酒瓶。

扯掉了挂在浴室里的裸女出浴图。

把放在室内的花花草草都移到室外,说植物招蚂蚁。

甚至把毛绒绒的马桶垫也拆了下来,说:

“屁股能有多尊贵?

“妈,你准备呆多久?

”我耐着性子问。

“这个嘛,要看你的表现,对我好,我就多呆一阵。

对我不好,我扭头走人,别以为我没地方伸脚!

”母亲满意地拍着手,看着被她整理的焕然一新的卧室。

母亲有了地方伸脚,我却没了地方伸手。

插不上手的我冷冷看着母亲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

厨柜的角落里,母亲找出一个黑乎乎的瓶子。

哪壶不开提哪壶。

瓶子里,装的不知道是哪年哪月遗留下来的酱油。

“这么好的酱油,就被你放过期了,和小时候一样,真是个败家子!

”母亲劈头盖脸地骂我。

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

随便她!

我出门上班去了。

晚上,母亲忽然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宿。

我问她:

“要不要上医院?

她说:

“不去,抗一抗就好了。

母亲的身体一向硬朗,便喂了她几颗感冒药,赶紧去休息。

明早,还有个大案子要查,由我牵头主办的,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第二天一早,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起来准备早餐。

喊了母亲好几声,都没答应。

到房间一瞧,她脸色苍白,头冒冷汗,人已经昏迷不醒。

我中断所有工作,紧急将她送到医院,陪护了整整一星期。

好在,抢救及时,医生将她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食物中毒。

”医生诊断说。

“瞎吃什么了?

”我咆哮着问母亲。

“见你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我一个人就炒了些剩饭剩菜,顺便搁了点酱油。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

“那瓶过期的酱油?

”我虎着脸问。

“你败家,我得替你节省啊!

”母亲到这会了还振振有词。

“谁才是败家子?

为了节省一瓶酱油,你知道医疗费花了多少钱吗?

你知道我好不容易争到的大案子,移交给了别人吗?

我的质问像连梭子弹,突突地向母亲射去。

出院那天,坐在副驾驶上的母亲对我说:

“送我回乡下吧!

我一怔:

“谁赶你走了?

母亲口气怏怏地:

“留在你家里,我就是一瓶过期的酱油,除了添乱,啥也不成。

从后视镜里,我看见母亲的脸大了一圈,像泄了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7·

11,原载《羊城晚报》2017年04月03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几个故事片段都是围绕着一瓶酱油来选材组成的,以物为线,串联全文。

一瓶酱油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折射出人物的生活态度。

B.“我”七岁打酱油挨揍的往事与主体情节点面结合,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时照应下文,为母亲吃过期酱油埋下伏笔,使母亲的食物中毒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C.母亲为“我”操持家务,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为一瓶过期酱油因小失大,越忙越乱,最后泄了气。

可见她的思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

D.作者从神态、行为、语言等方面多角度描写人物,形象丰满;

多用短句,叙事简洁;

灵活运用夸张、比拟、比喻德国修辞格,生动传神。

5.小说先后写到“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有何用意?

6.小说以“一瓶过期的酱油”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4.C?

5.

(1)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2)反复强调“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

(3)通过“我”的感受侧面描写母亲生活的节俭和教子的严格。

6.

(1)“一瓶过期的酱油”引出了小说主体内容,并推动情节发展。

(2)“一瓶过期的酱油”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又是母亲的语言描写,这一比喻表现了母亲自尊要强的性格。

(3)“一瓶过期的酱油”以小见大,展现了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

(4)“一瓶过期的酱油”发人深思,过期的是酱油,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深化了主题。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项“可见她的思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说法错误,母亲节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并非不合时宜。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本的结构安排。

小说开篇说“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开篇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得兴趣。

在小说中间部分又说“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反复强调,体现了“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

通过“我”的感受,也表现了母亲生活的节俭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瓶过期的酱油”贯穿全文,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

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一瓶过期的酱油”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

从小说主旨方面考虑,“一瓶过期的酱油”,展现了“我”与母亲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

同时,过期的是酱油,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

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此题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0年6月,中国ICT产业权威的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计世资讯(CCWResearch)发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

计世资讯观点认为:

具备两化融合、协同增效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特征的中国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经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中国创造,首先要实现中国智造。

可以预见,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

在政府两化融合政策驱动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金蝶K/3将持续聚焦于中国智造的信息化路径,相信中国制造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良好愿望可期实现。

(摘自《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材料二: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签过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包括:

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制造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候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

材料三:

(资料来源:

祁同晖《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

注:

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15时”,即被公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与“德国工业4.0”相比,二者表层含义都是推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但有各自的特点。

材料四:

“浙江之前是山寨大省,但现在我们不仅要推动浙江智造的发展,更要促进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7年9月19日,在浙江恒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下称“大奖”)全球发布会上,大奖组委会主席宋建明如是说。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企业完成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9月中旬,浙江发出了打造产业、企业、产品和创新这四个新优势的呼声,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浙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上。

“设计就是国力,智造就是资源。

”作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大奖发芽于中国美术学院,植根于浙江的经济文化土壤。

据悉,本次大奖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和老龄社会人文关怀等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旨在为浙江乃至全球提供创新设计评价、推广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摘自《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再次起航?

欲助浙江制造业凤凰涅盘》)

7.下列关于对中国制造转型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经过渡阶段——中国智造,其特征是两化融合、协同增效和品牌价值提升。

B.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智造智能装备、智能化生产线以及智能核心装置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重要内容。

C.中国制造业尚未进入工业3.0时代,必须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

D.“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成为工业强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内涵时间将工业化、信息化进行深度的融合,在创意、质量、结构、人才等因素上追求提升和优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2010年6月,计世资讯发布的《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已经证明: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

B.德国工业发展超过中国,已经实现了1.0、2.0、3.0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迈进,发展的重心是工厂、生产、物流的智能化。

C.浙江“第三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和老龄社会人文关怀等社会热点为切入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制造2015”的发展内容。

D.“德国工业4.0”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不同,是“串联式”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次发展。

E.中国制造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可期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良好愿望,完全是因为政府政策的积极驱动。

9.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智造”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7.C?

8.BC?

9.①“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经的过渡阶段,可以促进企业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

②“智造”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核心内容,是中、德实现工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项“中国制造业尚未进入工业3.0时代”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尚未完全进入工业3.0时代”。

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

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材料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项,曲解文意,“已经证明”错,原文“可以预见”;

D项,顺序有误,应该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次发展”;

E项,理解片面,应该是“在政府两化融合政策驱动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内容,概括说明“智造”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作答时要从材料中筛选相关的信息:

材料一“中国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经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中国创造,首先要实现中国智造。

”材料三注解中“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15时”,即被公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与“德国工业4.0”相比,二者表层含义都是推进本国工业的发展”。

材料四“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企业完成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然后将筛选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遂去之。

太祖与荀彧书曰: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

征吕布。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

“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

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太祖曰:

“善!

”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表坐谈客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叹曰: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

而男子20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行笄礼时取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与“名”相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B.敬称,也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例如,对君主称“大王”“陛下”,对去世的皇帝称“太宗”“太祖”等谥号,对官员或尊长称“公”“君”“子”,对平辈或朋友称字、号,对老师称“夫子”“先生”,都是敬称。

C.九州,中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文中的冀州、荆州,都属于这种行政区划。

后来九州又有泛指全中国的意思。

D.“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这四部史书都是纪传体史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渴望得遇一位能用人、善用人的贤主,曹操渴望得到一位助自己成就伟大功业的贤才。

两人相见后,互相欣赏,成就一段佳话。

可见,郭嘉、曹操都有识人之才。

B.郭嘉的军事才能非同凡响,他能准确地判断形势,扭转战局,例如,征讨吕布时,他面对士兵疲惫主上有退兵之意的不利情势,力劝主上急攻,最后擒住了吕布。

C.郭嘉认为曹操不必惧怕孙策乘火打劫。

他认为孙策新并江东后,诛杀了江东的英雄豪杰,必遭这些人的手下反扑。

孙策最后死于许贡的宾客之手,就印证了郭嘉的判断。

D.郭嘉认为袁绍没有决断力,很难成大事。

文章提到,袁绍对袁谭、袁尚都喜爱,对继承人的确立迟疑不决,导致后来袁谭、袁尚互相争斗,不能团结御敌,就说明了这一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2)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答案】10.D?

11.B?

12.D?

13.

(1)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却不知晓用人的关键。

(2)但是孙策轻敌而无戒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与单身在中原行走没有什么不同。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本句中“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为对举句式,由此可排除ABC三项。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1.试题分析: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B项,“谥号”应为“庙号”。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对继承人确立迟疑不决”错,应为“没有确立合适的继承人”。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

“效”,效法;

“而”,但、却;

“机”,关键。

第二句得分点:

“然”,但是;

“无异于”,与……没有什么不同;

“轻”,轻敌。

参考译文: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

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

“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

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关键。

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救天下大难的局面,成就称霸天下的功业,太难了!

”郭嘉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