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335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7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配肥站建设地南昌县小兰工业园金沙三路。

6、建设规模

标准粮田建设规模3万亩,集中安排在泾口、塘南和黄马三个片区实施,其中泾口片区13300亩(含核心示范田100亩),塘南片区9700亩,黄马片区7000亩(含核心示范田100亩)。

7、工艺技术方案

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田间排灌沟渠、道路建设,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深耕深松、有机肥料(包括秸秆、厩肥、堆肥、人畜粪尿等)积制与应用技术,共生固氮(绿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土壤采样、实验室检测、配方设计、专用肥生产和定点施用)技术的使用,改善施肥结构和方法,构建稻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确保农作物优质、高产和高效益。

8、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地力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

其中3万亩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包括修建田间机耕道、修排灌沟渠(护坡)和机耕桥(涵管)配套设施,田间排灌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

由于南昌县第一期标准粮田项目未能建设配肥站,本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肥站车间、仓库建设、添置少量化验设备;

地力建设包括土地平整、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内容作为本项目配套保障措施不计入投资额。

9、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总投资900万元,其中配肥站建设投资36万元,田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9.2万元,化验仪器设备1套投资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7.8万元,基本预备费42万元。

土地平整、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内容由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不计投资。

10、资金来源

根据《通知》要求,标准粮田建设投资采取“中央定额投资、地方定额配套、不足基层自筹解决”的方式,每亩中央投资200元,地方配套100元,本项目按3万亩规模计算,固定资产总投资90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6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300万元。

11、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即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进行项目申报前期工作,2011年投入正常运行。

12、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项目建成后,3万亩标准粮田年水稻播种面积5.7万亩;

可年产优质原粮2565万公斤,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改善水稻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可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科学种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通过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的实施,预计至2011年,项目区内水稻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达到450公斤左右,比项目实施前提高41公斤,3万亩标准粮田可增产优质原粮233.7万公斤,农民收益增加397.29万元,全县稻谷总产稳定在75万吨以上,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产生巨大作用。

(3)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田生产条件改善、地力提高0.5个等级。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指标

田块形状

格田

田地连片,亩

≥500

地下水位,cm

≥80

耕层厚度,cm

≥20

障碍因子

基本排除(旱、涝、浅、冷、烂、瘦、酸、锈、污等)

耕层土壤理化性状

有机质

3.58%

碱解氮

172.0mg/kg

全氮

0.20%

速效K2O

97.90mg/kg

速效P2O5

51.3mg/kg

酸碱度,PH值

5.74

耕层质地

砂、粘、适中(轻壤—重壤)

肥料利用率

提高10%

排灌

工程

排灌设施

排、灌、沟、渠、提灌站(机、电)配套齐全

排灌水标准

田间水利用系数≥0.95、渠系水利用系数≥0.75、灌溉防洪排涝≥20年一遇水利系数≥0.70、防旱≥20年一遇

田间

机耕道

路面硬化宽3米,机耕桥载重4吨以上

水稻播面亩产Kg/亩

≥450

标准粮田建设规模

3万亩

固定资产总投资

900万元

中央财政资金

600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

300万元

二、结论与建议

1、综合评价

本项目通过配套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培育基础地力,加强质量监控及其配套集成技术普及和应用,使项目区耕地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

项目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

南昌县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是江西省第一产粮大县,属江南粮食优势产区。

200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80.75万亩,平均亩产粮食444公斤,总产粮食80.3万吨,提供商品粮70万吨,商品率79.9%。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该县具有优越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粮田基础设施、地力培肥、普及和应用配套集成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选用先进、实用设备、建立地力监控体系,指导平衡施肥,确保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2、结论意见

⑴本项目3万亩标准粮田有利于发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符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关于做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符合《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要求,投资方向正确。

⑵项目建设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优越,粮食生产基础扎实,技术力量雄厚,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社会经济条件较好,财政有保障。

建立标准化粮田,向农民及时提供最新的品种信息,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⑶项目运行应用技术先进可靠,选用设备仪器符合先进、实用要求,建设投资符合《通知》控制规模,并得到当地政府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实施项目有保障。

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切实可行。

3、问题与建议

⑴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作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的系统工程,项目承担单位要在当地政府重视和领导下,加强与财政、水利、规划、建设、审计等部门的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计划、资金、材料、技术等同步到位,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的实施,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者,建议当地政府做一些过细的引导工作,让农民真正理解到建立标准化粮田,进行科学种植是利国、利民、利已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从而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实施项目打好基础。

⑵项目投资额较大,建议项目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项目实施计划,完善组织体系,按拟定方案进行。

本项目实施条件好,希望上级尽快批准实施。

三、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关于做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特急);

2、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3、《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

4、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5、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

6、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建设的由来

江西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几年,江西水稻面积的发展速度和总产增产幅度均居全国前列。

南昌县是江西省最大的产粮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80.75万亩,平均亩产粮食444公斤,总产粮食80.3万吨,提供商品粮70万吨,商品率79.9%。

土地总面积240万亩,耕地面积10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2.7%。

该县是江西省最大的产粮县,国土总面积240万亩,耕地面积10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3.60万亩,该县优质水稻生产基础条件好,服务能力强,增产潜力大,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根据《关于做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特急),南昌县符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2009年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申报条件并具有明显的实施优势,为此,南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江西省南昌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并委托江西三星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和环境要求

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要主要依靠自己解决。

而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发展农业的永恒主题。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农业粮食工作会议”,要求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水稻是南昌县主要的农作物,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80%。

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品质,稳定粮食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经历了调减面积、发展优质稻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几次大的调整,粮食总产量面临逐年下降态势,而我国人增地减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可改变,粮食问题始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

南昌县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抓紧抓好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项目,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等行业规划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等纲要性文件,把科技的理念、产业的理念和区域的理念贯穿其中,为我国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国粮食自给水平,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增强粮食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是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本项目建设是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主攻单产。

采取的措施是着力培肥地力,加大科技含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区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以标准粮田建设为基础,以先进技术集成应用为手段,以资源高效利用为途径,推动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提高粮田单产水平。

通过本项目实施,到2010年末初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粮食生产格局。

建设标准粮田3万亩,辐射带动本县形成基本稳定的优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水平。

同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准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现有技术与农业装备集成水平普遍提高,粮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粮食增产的科技贡献水平达到50%以上。

3、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

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结合规划实施进度,2009年继续实施标准粮田项目建设。

本项目以提高基础地力、改善耕地质量、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为核心,开展标准粮田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的要求。

4、是地区或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要求

江西省是全国水稻生产优势区域规划区,具有相当优越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

南昌县有着丰富资源,是水稻生产的优势产区。

一是,辽阔的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279.26万亩,耕地面积10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3.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2.7%;

二是,丰富温光资源。

南昌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属赣抚平原灌区。

日照充沛,无霜期长,属双季水稻连作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6℃,≥10℃的有效积温5580℃,无霜期277天,年平均降雨量1596毫米,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十分适宜水稻的种植;

三是,肥沃的土壤资源。

全县水田平均有机质含量3.11%、全氮0.18%、碱解氮138.82PPM、速效磷21ppm、速效钾82.7ppm;

四是,优良的环境资源。

通过环境监测,至2006年,全县有84.3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空气、灌溉用水均达到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要求。

南昌县、乡、村各级十分重视水稻生产,重视粮田的保护。

全县划定了19个基本农田保护区、324个基本农田保护片、3451个基本农田保护块,2010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0.12万亩,保护率89.2%。

为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南昌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高于、三不变、三强化、三增加”的支农惠农政策。

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去年,确保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确保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

继续实行取消农业税,继续实行取消农业特产税,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确保三项政策不变。

强化粮食直补力度,相应提高补贴标准;

强化良种补贴和化肥储备利息补贴;

强化农机具购置补贴。

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

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社会保障投入。

建立化肥储备制度,保证化肥供应。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本项目建设3万亩标准粮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能有效增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南昌县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符合当地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

5、是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需要

水稻生产是南昌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粮食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80%左右,占农业总产值30%左右,占农民收入25%左右,粮食生产在农民增收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而水稻占粮食产值的98%以上,基本左右整个粮食生产形势。

耕地是农民增收的物质载体,提高耕地质量,首先必须加强标准粮田建设。

通过粮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抗旱防涝、保护生态、提高效率、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

通过改良培肥地力,逐步遏制粮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生态恶化的趋势;

通过粮田质量监控,科学维护标准粮田,保证其发挥长远的效益,为农业增效、农业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6、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南昌县农田基本建设大部分年代已久,设施设计标准不高,水闸、涵管年久失修,沟渠过窄且淤塞严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土壤肥料流失,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作物抗灾减灾。

迫切需要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标准粮田,从而达到粮田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操作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现代化的要求,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本项目通过标准粮田建设,发挥稻田养分闭式循环功效,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水肥资源利用率,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良种和农业优良技术增产潜能,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

一、粮食市场供求现状

1、国际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与食品结构的变化,世界稻谷消耗量历年递增。

而稻谷收获面积、总产量却呈递减趋势,直接导致每年世界稻谷库存量减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预计,未来40年,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粮食短缺问题,现在世界150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能自给和发展较快的国家仅占14.6%,其他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缺粮状态。

我国是世界第一稻谷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在2亿吨左右,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之一,我国自90年代起谷物产量就居世界首位,是填补供需缺口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国稻米具有国际比较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2、国内市场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

人均粮食只有18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达400公斤)。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可能达到16亿。

若人均占有粮食按400公斤计算,粮食总需求为6.4亿吨,粮食供需还存在缺口。

2006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1053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0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49746万吨,比上年增长2.8%,2007年粮食总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长0.7%。

前些年,由于我国部分产粮区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和城镇建设占用基本耕地,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

与此相伴,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现全面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减弱、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机械化装备水平落后等方面。

在标准粮田建设方面,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欠账严重,我国粮田地力衰退、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老化、抗灾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比70年代增加了74.3%;

农田成灾率由1998年的54%上升到2000年的60%。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但粮食增产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粮食供需还存在一定缺口,发展粮食生产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农业部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2010年将基本完成2亿亩中低产田改造;

保护性耕作示范应用面积达到1800万亩以上,建成标准粮田1.5亿亩。

3、省内市场

2007年,国家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一减三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江西省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全省粮食总产从2003年的145亿公斤增加到2004年的180亿公斤,2005年又上升到185.4亿公斤,2007年江西省粮食总产190.4亿公斤,比上年增产0.7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农业统计资料,2006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419万亩,其中早稻2103万亩,中稻629万亩,二晚2206万亩;

粮食总产量370.8亿斤,其中早稻145亿斤,中稻50亿斤,二晚160亿斤。

按照农业部门的意见,2008年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低于2007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400万亩,其中早稻2100万亩,中稻600万亩,二晚2200万亩;

粮食总产保持上年水平,力争375亿斤。

粮食市场供求形势发生逆转。

江西省粮食市场价格在2004年3月创历史新高后,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粮食产不足需矛盾大为缓解,市场价格走势趋于平稳。

4、区域市场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80.75万亩,平均亩产粮食444公斤,总产粮食80.3万吨,提供商品粮70万吨,商品率79.9%。

稻谷销售除本县自销外,主要供应省城南昌、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

近年来,这些地区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粮食生产总量不断调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特别是优质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粮食已经出现了短缺,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东部沿海市场稻谷的市场容量已达到2000万吨以上,其中上海市按目前生产状况,粮食缺口400万吨,浙江省每年需从我省调入50万吨优质早稻;

福建省人平耕地0.54亩,不足全国平均数的一半,粮食不能自给;

广东省粮食产量1700万吨,自给率不到50%。

二、市场预测

1、生产规模与价格分析

按照《通知》建设及投资规模,每个县(场)标准粮田建设规模为3万亩,本项目建设前2006年每亩产量818公斤(早晚季),建成后粮食产量按耕地地力提高0.5-1个等级(农业部标准,1个等级产量差100kg/亩),项目区粮食亩产计划提高10%,总增产量达到245.4万公斤,按现行价每公斤1.7元计算,比无项目期增加产值417.7万元。

2、市场供求预测

我国稻谷生产销售面临以下三个趋势:

一是今后几年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用于水稻播种的面积还会小幅减少,在科技没有大的突破前提下,稻谷生产能力很难保持稳定,二是今后人口增加的趋势不会逆转,优质稻谷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三是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产业转移加快及人口不断增加,该地区的粮食自给率会进一步下降。

这一减二增的趋势,决定了本项目产品优质稻的市场前景广阔。

3、市场风险

(1)市场机制不完善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市场需求很大,但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发育仍然不太成熟,粮食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市场价格波动不能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市场机制不完善对本项目产品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产生一定的影响。

(2)市场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存在着地域差别和城乡差别,导致粮食市场的发展不平衡,目前沿海地区的粮食市场较为发达,中部地区次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