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342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关系第三版复习材料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早期劳动关系

时间: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经济技术社会背景:

产业革命

管理理念:

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劳动关系的特征:

雇主通过强硬的手段剥削工人;

政府不干预;

工人的冲突和斗争分散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

第二次技术革命

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政府立法;

雇主改进管理;

工人形成了工会组织;

集体谈判制度建立

冲突的制度化

1914-1944年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

行为管理理论

政府干预产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

雇主逐渐关心

员工的社会性;

三方性原则等制度建立。

成熟的劳动关系

1945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战后发展的黄金阶段、第三次技术革命

管理理论的丛林

劳动关系特征:

劳动关系的处理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

劳资矛盾总体趋于缓和,合作成为主流

劳动关系的新阶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新的管理理论

各方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发展方向还不明确。

第四章管理方

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2、雇主协会的类型:

雇主联合会、单一产业协会、地区协会

3、雇主协会的作用:

参与谈判;

解决纠纷;

提供帮助和建议;

表和维护

4、管理方的角色理论

新古典经济理论

主要内容

评价

管理方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理

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

人,通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和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与所有者

财富最大化

部工作模式;

忽视了政治方面;

管理思想过于简单;

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

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权变管理理论

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但没有指出雇主的政策如何导致劳资冲突公开化

劳动过程理论

关注组织的政治运作

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受到普遍质疑;

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间接控制

利益相关理论

企业组织被看成是利益相关者的结合体,各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资源并获取相应回报

管理方应保持中立;

利润最大化是管理方政策与实践的首要目的

决策过程理论

管理方所谓的理性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管理方容易受当前流行模式的影响

78

战略选择理论78

5、管理模式和实践

自主型

自主/剥削

(承包工作任务)

自主/宽容

(传统的手工业行会)

自主/合作

(人力资源管理)

集权型

集权/剥削

(早期泰勒制)

集权/宽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集权/合作

(高级家长制)

独裁型

独裁/剥削

(压迫运动)

独裁/宽容

(小型零售商店)

独裁/合作

(早期家长制)

剥削型

宽容型

合作型

6、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对待工会的措施

特征:

强制性;

专断性;

独裁性;

有限的忠诚性

措施:

技术变革;

灵活的就业安排;

在集体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

停工和迁厂

7、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对待工会的措施

专业化;

职位阶梯;

忠诚感

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

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

规则

8、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对待工会的措施

自主型组织设计;

雇员参与计划;

人事与就业政策;

措施:

改变了劳资对立关系,通过雇员参与实践使劳资关系更融合。

第五章工会

1、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工会的结构分类:

职业工会;

行业工会;

总工会。

3、工会的职能:

经济职能;

民主职能;

整合职能;

社会民主职能;

阶级革命职能。

4、工会的职能分类:

工联工会(谋求经济利益);

福利工会;

政治工会

5、工会性是指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6、工会的行为方式:

互保互助;

集体谈判;

劳动立法;

直接行动和政治行动。

7、工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使效率与民主相结合。

8、地方工会:

是由某一工厂、雇主或地理区域的劳工组织而成的。

组织结构包括地方工会干部、工会代表、会员大会。

作用:

向全国性工会反应会员要求和利益,促进全国性集体协议在地方工会会员大会上表决通过;

监督集体协议的执行。

9、全国性工会:

是最有力的工会组织。

组织结构包括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其他职员。

策划工会组织运动;

举行集体谈判;

为地方工会提供援助。

10、劳资合作:

是指所有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而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是工会与管理方寻求实现共同利益的一种方式。

11、劳资合作的强度取决于三个因素:

工会与管理方的力量、劳资合作方式、组织约束。

12、劳资合作方式:

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集体收益分享计划、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工会生活质量计划、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

收益分享计划

非收益分享计划

斯坎隆计划

拉克计划

集体收益分享计划

质量圈

劳资联合委员会

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自我管理工作团队

设计思想

收益分享;

雇员愿意提出建议并希望采纳

主要通过物质激励;

也依

赖雇员参与

物质激励;

绩效改进

雇员能够并愿意提供新思想法或提出建议

改进态度;

增进信任

改善环境

减少管理层次;

增加雇员

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主要目标

提高生产率

节约成本;

提高质量

改善劳动关系;

增进沟通

提高心理满足和工作满

意度

提高生产率;

减少监督层次

次要目标

态度、沟通,工作行为,质量,节约成本

态度,工作行为

态度;

工作行为;

质量;

生产率

工作行为;

质量;

生产率;

节约成

沟通;

工作行为;

质量;

节约成本

雇员自主性;

节约成本;

灵活性

雇员参与

一个审查委员会;

多个生产委员会

有时有

一个生产委员会

奖金委员会

多个质量圈

多个审查委员会

策划指导委员会

自主安排工作任务,选择生产方式

建议机制

正式体制

委员会

无,非正式体制

非正式体制

由工作团队决定

低层管理者的角色

生产委员会主席

质量圈领导

无直接角色

无监督者

高层管理者的角色

直接参与奖金委员会

协调员;

负责评价建议以

协调员:

负责评价建议

委员会成员

策划指导委员会成员

就生产目标与工作团队

及分派委员任务

沟通,处理问题

工会角色

协商条款,审查委员会成员

协商条款

默许

积极的成员

职务设计被列为集体谈判内容

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重大

轻微

一世S

一业

第六章政府

1、政府的作用:

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

可以控制许多公共部门;

创造了宏观环境。

2、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保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雇用者

3、劳动关系模式:

市场个人主义;

自由集体主义;

谈判社团主义;

国家社团主义;

中央集权主义。

4、政府劳动关系实践:

劳动力市场政策;

社会正义;

产业冲突

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1、劳动法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2、劳动法的功能:

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解决纠纷(主要功能);

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3、在我国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法律类型:

宪法、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法律解释、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4、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5、工资支付的原则:

协商同意原则;

平等付酬原则;

依法支付原则

6、克扣劳动者工资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依法或者合同规定完成了生产工作任务,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或借故不全部支付劳动者工资。

克扣劳动者的工资不包括以下减发的情况:

代扣抚养费、赡养费;

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

厂规厂纪明确规定的;

经济效益下浮工资必须下浮的;

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的工资。

7、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支付劳动者工资。

法律法规不属于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具有情况:

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

8、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9、我国的标准工作日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10、缩短工作日是指法律法规的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

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者、夜班工作、哺乳期的女职工。

11、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企业高管、外勤人员、推销等

12、综合计算工作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

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形式。

13、计件工作时间:

是指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

14、加班加点:

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加班是指劳动者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从事生产或工作。

加点是指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日以外继续从事劳动或工作。

15、加班加点的一般条件: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16、加班加点的特殊条件:

劳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限制:

发生自燃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护与结束

1、劳动合同的概念:

也称作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明确劳动权利义务,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的协议。

2、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合同主体的特定性;

主体意志的限制性;

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

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

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

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

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3、劳动合同的期限:

定义是指劳动合同的有效时间,是双方当事人所订立的劳动合同起始和终止的时间,也是劳动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时间。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无固定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的作用:

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

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

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基本保障。

5、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关系的建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

6、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的名称、劳动者的名称、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纳入其他事项

7、约定条款:

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8、试用期约定规则: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

不得超过一个月;

合同期限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2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

不得超过六个月。

9、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是对方哎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免

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0、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应当全面履行;

用人单位名称、法

定代表人变更,不影响劳动合同履行;

用人单位合并或分立,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公司注册地不一致时,劳动标准如何确定

11、劳动合同变更:

指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双方协商一致,

对合同条款进行的修改、补充或者删除的法律行为,变更劳动

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12、劳动合同变更程序:

协商-签订协议-各执一份

13、劳动合同解除:

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

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

行为,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

14、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

同;

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非常情况下(暴

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提前通知。

15、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

劳动者有重大过失;

劳动

者无过失;

经济型裁员

16、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的情形: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

患病或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7、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当事人主体资格消失,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即行消失的制度

18、劳动合同终止法定情形:

劳动合同期满;

退休;

劳动者死亡;

用人单位宣告破产的;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0、

19、劳务派遣:

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从事约定的生产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

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

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21、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

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可以形成一个劳动关系;

不得约定试用期;

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

工资支付最长不超过15天

第九章工业民主:

员工参与管理

1、如何有效的实施员工参与管理:

沟通、授权.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反馈和激励。

2、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共同经营、管理人性化、建立员工申

诉制度、实施员工教育和培训、塑造企业文化

3、员工参与的功能:

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延伸民主生活方式;

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提高员工忠诚度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

4,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

员工持股计划:

最先美国路易斯凯尔索提出的

质量圈:

美国管理学家设计的

共同协商:

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过程。

建议方案;

职工代表大会;

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

厂务公开制度。

第十章惩处与申诉

1、惩处:

是指管理方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的惩罚措施。

2、惩处事实:

是指员工哪种行为应该受到惩处,通常可以从工作、考勤、品德等方面

3、惩处的原则:

热炉规则;

渐进性惩处

4、申诉是指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权利受到侵犯,要求得到解决的行为。

分为个人申诉和集体申诉

第十一章集体谈判和罢工

1、集体谈判:

确定工作条件和就业条件;

调整雇主与工人之间的

关系;

调整雇主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间关系

2、集体谈判的立法目的:

培育民主;

建立劳资双方力量对比的平衡;

建立和提供有效解决冲突和争议的机制

3、集体谈判的作用:

确定和修改工作场所的规章制度;

协调劳资双方共同关心的事务;

调解、解决劳资纠纷。

4、集体谈判的过程:

接触、磋商、敲定和扫尾

5、产业行动是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或雇主以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引起正常工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表现为罢工、怠工、关闭工厂

6、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

怠工、联合抵制、纠察、好名单恶名单、罢工

7、雇主的产业行动:

关闭工厂、雇用罢工替代者、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黑名单、排工

8、罢工:

是劳动者为了改善工作条件、签订或变更集体协议,在以工会为主体的集体谈判中,为使谈判产生一定压力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

9、非公会罢工又称野猫罢工

10、罢工的功能:

解决冲突的方法;

迫使雇主让步的手段;

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

11、罢工的原则:

社会适当和均衡性原则

第十二章集体合同

1、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

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

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2、集体合同的特征:

主体和目的具有特定性;

内容具有广泛性;

特殊的双务合同;

是要式合同以书面形式

3、集体合同的作用:

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

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的制度;

雇主谋求利润的手段之一;

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

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4、我国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

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合同期限、双方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争议是协商处理的约定、违反合同的责任以及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协商程序

5、集体合同的订立原则:

合法原则;

平等原则;

合作原则;

兼顾双放合法权益;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6、集体协商代表:

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

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

7、

集体合同的履行:

是指机体合同生效后,

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

约定的各项内容,全面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义务,从而使合同的权利义务得以全部实现的行为过程

8、集体合同的变更:

是指因订立集体合同所依据的主客观情况发

生变化,当事人依法对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的集体合同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法律行为

9、集体合同的终结:

是指合同期限届满,合同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依法解除合同等而使合同法律效力消失,即集体合同关系结束

10、

第十三章三方协商机制

1、三方协商机制是指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

2、三方协商的特点:

主体独立;

权利平等;

民主协商;

充分合作

3、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

缓解劳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确立工会地位,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中的基本原则

5、三方协商的级别:

国家级、产业一级;

地方一级;

企业一级

6、三方协商的只能:

磋商和咨询;

谈判决定;

冲裁和协调

第十四章劳动争议处理

1、劳动争议:

是指劳资关系当事人之间因为对薪酬、工作时间、福利、解雇及其他待遇等工作条件的主张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

2、劳动争议的范围: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卫生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等发生的争议

3、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

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及时处理;

依法处理;

平等原则

5、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6、劳动争议调解:

是指调解组织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劳动合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活动

7、劳动争议仲裁:

是由一个公正的第三者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评断

8、劳动争议诉讼:

是指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

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惊醒审理的活动

第十五章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

1、禁止令:

是指雇主拥有的禁止某些工会运动的法定权力,旬括

罢工和联合行动

2、黄狗协议:

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

加工会及其活动的书面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