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364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5探究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最后看标题的深层含义:

“锄”作为一种农具,代表着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地”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从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来看,不能“锄地”,就象征六安爷这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所以“锄”就象征了以六安爷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人生和精神。

【答案】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2013·

高考山东卷)阅读《活着》(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三[例3]),完成后面问题。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作用的探究。

注意从题目与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及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

“活着”恰恰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形象——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回味。

【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

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

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2016·

高考全国卷乙)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高考全国卷甲)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13·

高考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

请谈谈你的认识。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

请陈述你的看法。

明辨题型

(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

(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寓意”等字样;

(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标题意蕴理解题的“

步骤”

(二)标题作用探究题的“

个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

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

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

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

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

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

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二 意蕴类探究

意蕴类探究题是一种主题式探究,它必须借助主题方能探究,但要注意作品的意蕴与其主旨并不完全一致。

探究意蕴,主要是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

所谓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情感意蕴类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

高考全国卷丙)阅读《玻璃》(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二[技法传授·

规律探寻]中[例2]),完成后面题目。

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解析】本题为意蕴类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

首先,考生要明确“我”和王有福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我”鼓励状告酒店获取赔偿,王有福不愿状告酒店,不要赔偿。

其次,要从文中寻找和两人态度相关的言行心理,如王有福害怕受骗,“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我”认为酒店理亏,应该去法院上告,索赔一大笔钱。

然后对二人的行为思想进行合理延伸,得出答案。

【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

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

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

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

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

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

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高考全国卷丙)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高考重庆卷)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

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高考福建卷)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1)试探究本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2)小说结尾写了×

,试探析其蕴含的情感。

(1)题干中有“意蕴”“情感”等字样;

(2)题干中有“探讨”“探析”“谈谈你的看法”等字样。

解答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探究题的

三“从”、一“联”、一“掌握”

1.三“从”

第一,从小说的标题入手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

第二,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

第三,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

这可以通过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2.一“联”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3.一“掌握”

掌握常用答题模板:

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分点证明。

题型三 艺术特点类探究

艺术特点类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

如探究情节构思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探究叙事风格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

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在艺术的某一方面上,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

文学味很浓,难度很大。

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方面或角度来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2014·

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

“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

”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

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

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

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

“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

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

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

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

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

“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

“玉呢?

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

“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

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

“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

“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

“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

“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

“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

”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

“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

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

“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

“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

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

“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

“我不配。

”东家伸手拉起他说:

“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

“不能再为您赶马了。

”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

“走正道吧!

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

“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

”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

“何必呢!

“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

”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

“再为您赶一趟吧。

”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构思的技巧。

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首先要考虑段落短的表达效果,一般是加快节奏,言简义丰,激发想象。

另外,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考虑其对小说的叙事有何作用。

【答案】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2014·

高考湖北卷)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高考江苏卷)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试作探究。

(1)有人认为本文运用了×

手法,你的看法呢?

(2)小说主要写了某件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对小说内容的表现是否打折扣?

请作探究。

(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别具一格,请就线索和叙述方式谈谈你的认识。

(1)题干中一般有“写法”“手法”“形式”等字样;

(2)题干中一般有“探究”“探讨”“你的看法”等字样。

解答艺术特点类探究题“

步走”

 因为艺术特点类探究应以“艺术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考查艺术技巧的几种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明确结构方式(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的特点和作用;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审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找到探究方向。

 把艺术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两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对点练]

(2015·

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

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

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

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

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

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

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

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

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

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

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

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

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为啥?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不为老汪。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

“娘们儿家。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案]相似之处:

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

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

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

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

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2017·

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棋 盘

天色渐暗,四周沸腾的声音归于越来越重的安静。

附近的工厂传来一种很低沉的嗡嗡声。

对面的人站起来:

回吧。

回。

古爷答应一声,并不站起来。

他慢条斯理地收拾好每一颗棋子,在盒子里摆放整齐。

又取出一块布,把棋盘仔细擦干净,朝胳肢窝下一夹,晃悠悠地回去。

古爷把装棋子的盒子放在窗台上,棋盘却夹进卧室,小心地放在桌子下面。

古爷下棋属于好打架没力气的类型,心思好像并不在棋上,不出十步就捉襟见肘,他也不着急,输就输了,大不了重来。

好在和他下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辈子输赢太多,棋盘上高下也淡了,呵呵一笑,再来。

日子这么多,慢慢打发。

唯有一点,古爷爱惜他这个棋盘。

下到得意处,一枚棋子拈起,“啪”地一拍,棋盘难免晃几下。

古爷就提醒:

小点劲。

别把棋盘拍烂了。

以前古爷不这样。

那会儿,他人高马大,走路一阵风,一杆旱烟别在腰里,烟荷包在屁股上一跳一跳。

古爷做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老老少少见了他不论辈分,都喊他古爷。

那时候,古爷可没工夫下棋,他忙啊。

几百口人要吃饭,他不操心行吗?

这个叫上官的村,是全乡乃至全县少有的富裕村。

就因为邻国道,地势平,一马平川,还都是水浇地,种什么都长,尤其是棉花,更旺。

上官村人种棉花有经验。

大集体时全村一盘棋,古爷就是优秀的棋手,可不像现在。

他把棉花这盘棋下得有声有色。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棉花苗,枝条伸出老长,密密匝匝挤在一起。

妇女们分散在一块一块的绿色里打顶掐芽捉虫,手底下麻利,嘴里也麻利,笑声串成了串,连成了片。

到了秋天,上官村看起来更壮观,如一场大雪降落,到处铺盖成白色。

古爷嘴里咬着青玉的烟嘴,那个乐。

上官村人都乐,一群和古爷年纪相仿的女人,猛不丁抬起古爷,一下给扔到棉花垛上。

吓得古爷忙往外爬:

火,火。

别说全县了,上官村的棉花在全省都有了名。

乡领导、县领导、省领导,带着一拨又一拨人来参观学习。

后来,地分了,古爷还当支书,上官村依然是上官村,依然一望无际到处是棉田。

古爷老了,那些和他开玩笑的女人也老了,再也抬不动他了。

古爷说:

换人吧。

全村人拗着,就不。

听说古爷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了,村里人都跑去古爷家看稀罕。

中南海估计也想听咱种棉花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